唐代进士考试“行卷”趣事
大约记得汉代有察举选官制度,魏晋时期是九品中正制,那时形成了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门阀士族政治,出身贫寒的庶族很难脱颖而出,即便出类拔萃者照样被望族士人所看不起,士寒同列一席,极端士族人士都视为耻辱,通婚之议更鲜有所闻,刘义庆所著《世说新语》中有详细描述。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科举选官制度形成于隋唐时期,发展在宋代,成熟在明清时期。
科举制度在隋朝确立和实行,但她成型是在唐朝,唐朝初期士族势力仍然强大,李唐王朝建立者属陇西军事集团,她的建立虽然得到许多世族大姓支持,但为了抑制山东士族势力坐大和发展,李世民曾命令吏部尚书高士廉撰写《氏族志》,之后李治和武则天又颁布《姓氏录》,都是为了打击门阀观念。在我的印象中,士族政治在唐代政治还是有着很大的影响,除了宗姓李姓之外,还有几个姓氏在唐代政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唐朝宰相及进士多出于崔、杜、庄、卢等大姓,另外太原王、柳二姓也属于名门望族之列,唐朝诗人大都重视郡望所在(即郡里显贵望族),刘长卿郡望为河间(今属河北),韩愈是河南河阳人,自谓郡望河北昌黎,因此世人也称其为韩昌黎。唐朝科举中分为秀才、明经、进士三科,其中尤以进士科最为重要和显贵。有一次,李世民看到新科进士鱼贯而入宫殿之中,不胜欢喜,意谓天下英才尽收其囊中。唐朝进士考试显然没有后代完备,其最主要特征是诗赋取士,初试考卷都没有糊名,因此,在进士考试之前,为了制造声名,应试者不择手段,如原是浪荡不良少年的陈子昂青年忽然发奋读书而进长安城考试,他刻意制造了一次新闻事件,即他在人们极度关注之下买来一名贵古琴却当众摔毁于街上,其声名顷刻传遍长安城,天下举子、太学生为了赚取声名,就会积极进行行卷,就是把他们诗、赋作品制成卷轴,向社会贤达人士投递,恭请他们评点提携、制造舆论并向主考官(礼部侍郎)进行推荐(杜甫闲居长安十年,此事没少做,大家可看其诗集)。行卷以精为要,只要诗几首、赋几篇即可,也有连篇累牍者,如杜牧行诗一卷,一百五十篇,皮日休则有十卷二百篇作为行卷,都是惊人之举。
人们常夸张地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白居易二十七岁进士及第后曾经洋洋得意地说“慈恩塔(即今大雁塔)下题名处,十九人中最少年”这都充分说明了进士考试的艰难,确实终唐一代,进士及第人数不多,一科取士少时只有十几人,远不能跟两宋和明清时代相比,虽然如此,唐朝礼部进士及第之后要经过吏部铨选才能任职,是不一定都有官做的,初任官阶一般都不高,多是八品县尉,远不能跟后代相比。但是,唐时高官如不是进士出身,大多以为憾事,贵为宰相的薛元超就因此常常慨叹,大家只要看苏轼所谓“郊寒岛瘦”中“郊寒”之孟郊进士及第后的狂喜热劲,“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大家就可以想想进士及第在他们心目中的位置。唐诗有关及第落第诗作都很多。
上面说唐朝进士考试是没有糊名的,自然没有宋代欧阳修以为苏轼文章(宋时全部糊名)以为是得意门生曾巩所写,为避嫌而低取苏轼为第二名的事情发生。唐朝应试者都是只怕声名不著,恨不得无所不用其极,就像目前的眼球经济社会。所以,他们要尽力自荐,以期早夺先机,他们不停行卷,扩大知名度,他们把行卷作为进士考试的“敲门砖”,也把她看作攀摘桂枝的“青云梯”,唐代进士试行卷趣事许多,浪漫气息不少。
一、 深浅画眉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是中唐朱庆馀写的一首诗,名叫《近试上张水部》,临近考试前,朱庆馀写此诗献给水部员外郎张籍,借以征求意见,以期赏识。全诗以“入时无”三字为灵魂所在,新娘打扮入不入时,能否讨得公婆欢心,最好先问问新郎官,如此精心设问寓意自明,用语婉转令人惊叹。张籍感动得在《酬朱庆馀》诗中答道“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镜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文人相重,酬答俱妙,千古佳话,享誉诗坛。朱庆馀因得到著名诗人张籍的极力赞扬,众人“无不缮录讽咏”,朱庆馀因此登进士第。
二、顾况“白居”不“易”
白居易十六岁时从江南来长安,向前辈诗人顾况行卷。一开始,顾况以他名字打趣说“长安米贵,“白居”不“易”啊!”。当看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马上赞叹:有这样诗才,实在难得,就是走遍天下“白居”也“易”啊!。“因为之延誉,声名遂振”。这跟王勃写《滕王阁序》时所历逸事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无疑为白居易后来考中进士,名列前茅起着铺垫作用。
三、逢人说项杨敬之
项斯科举落第,功名不就。843年听说国子监祭酒(唯一的国立大学校长)杨敬之“性爱士类”,最喜提携后学,便带着自己诗作前往拜访,“杨苦爱之”赠诗云: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意,到处逢人说项斯。一时广为传颂,这就是成语逢人说项的来源,杨敬之诗中对项斯诗及人品道德甚为赞赏,欣喜之余,逢人便说,四处推荐。项斯才具从张籍《赠项斯》中也可推证。“端坐吟诗忘忍饥,万人中觅似君稀。门连野水风常到,驴放秋原夜不归。日暖乘收新落叶,天寒更著旧生衣。曲江亭上频频见,为爱鸬鹚雨里飞”。项斯“由是显名”,“诗达长安”,项斯更是在第二年考中进士科,且名列第二,授润州丹徒尉。“说项”也就成为文坛千古流传的一段佳话。
四、第一仙人许状头
卢储于819年入京,向尚书李翱投卷,求其荐举。李翱以礼相待,因有急事外出,便将诗文置于案上。李翱长女刚刚十五岁,来此间偶阅卢卷,爱不释手,连阅数遍,对侍女说:“此人必为状头。”李翱刚巧回到室外,闻听此言深以为异。过了一会,便命下属到邮驿向卢储表明招婿之意,卢先是婉言谢绝,一个月后又应允。因为李翱的延誉,卢储于“来年果状头及第”。随后,这位状元与这位红颜知己洞房花烛,乘兴挥笔写下一首催妆诗:昔年将去玉京游,第一仙人去状头。今日幸为秦晋会,早教鸾凤下妆楼。
后来卢储为官,将迎夫人到任所,适逢园中有鲜花开,又即兴题诗一首抒情:“芍药斩新栽,当庭数朵开。东风与拘束,留待细君来。”从而为行卷增添又一段佳话韵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