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锦一惑引热议,轩源释疑再细说
言及至此,在座又有一问,是阿锦。
“我学习108有两年了,拳架学会后,也常到纪念公园和师兄师姐们一起练拳,有缘能听到轩源师给大家讲课。轩源师很博学,对拳理的剖析丝丝入扣,让我对太极拳有了新的认识,也很受太极拳的人文魅力所吸引,不只是学拳,还可以提高修养,这方面,我是非常认同的。”
“我平时打拳的地方,也有练别家太极拳的人,不时有聊聊彼此的拳架的,他们对太极拳的阐述,和师父有很多不同,他们对于我所说的,表示理论很高,但是看我的拳,体现不出这些理论来,还指出我的身形结构肩啊肘啊胯啊什么的这里散那里不合,更不要说出不出功了。”
“回头我也找来些太极拳的影像书籍看过,心里就开始有点困惑了。我想借年聚这个这么好的机会,说说出来,希望师父和师兄师姐们能帮我解解惑。”
轩源示意阿锦说下去,场中渐安静下来,只有阿锦的声音清晰回荡。
“太极拳既是道,也是术。从道上的论述,师父和师兄师姐们已讲得很精彩,信息量很巨大,能消化理解,肯定不是一日之功的。我接触太极拳才两年,相对于大家,我只是个太极拳上的小白丁,那些高深的理念,我会尽量去理解。但是,太极拳的术的方面,我感觉我的理解还很空洞。”
“按说,太极拳也是一种拳术,既然是拳术,那它就有技击的作用。不同的拳术,相同的目的,都是要克敌制胜的,这是推动各种拳术发展的原动力。太极拳的每一招每一式都是有制敌的用意的,它的每个招式,必定是多方面的力学组合成的,我对这些招式的分力合力,没有解构分析过,觉得脑子里是空白的,出拳这么轻飘飘就出去了,好像没有什么用。
“现在,我能把拳的套路完整地打下来,但是是没有功力的。我很想知道所学的这些招式,在力学上的剖析。我觉得这些招式应该是有多种不同方向的力组合成的,那它是怎样组成的?怎么体现这分力合力杠杆支点呢?它们是怎样互相作用的?如何应用在实际中呢?”
“如果知道怎么用,这个招式就不是手脚在做了,就有了内容了,结构也就合理了,不是有说'由着熟而渐悟懂劲’吗?除了这个,我想是不是需要有一些基本功的辅助练习呢?比如体能的训练,关节筋骨的训练,肢体反应的训练,力量的训练,速度的训练等等这些外应训练呢?”
“其实这些问题,纪念公园的师兄师姐们已经几次和我解释过,我也听得明白他们说的意思,我也认真地去领会和练习天地轴呀、弓坐步呀、守丹呀、摸球壁呀等等这些,也感受到那种身心宁静的愉悦感,但每一思想到刚才说的,我就还是有困惑。”
“师父一直在强调无为,不争,松空……我也知道要如师父所说的,要放空,要减法,要舍弃我执,放下功名健寿等等。师父已经练到了,他可以放下这些。但是这些我都还没有,又舍下什么呢?练拳的过程,我觉得对我来说,是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的过程。现在的阶段,是不是该先练有,有了结构、功能、功力,才能说放下吧?”
“那么,如果这套拳有基本功,有力道或劲道,那这基本功、力道、劲道是什么?需要怎么练?这就是我的困惑。”
这个问题的提出,在小珠心里交织起一连串的往事旧念。阿锦的问话,像小捶一样落在每个人心里,激起各种回应。
兴隆带着点歪歪笑的表情,翘起了双臂,小珠知道阿锦提的问题,也是他一直以来的困惑,有人提出来,可见他的困惑也不是诳。
小明有感而说:“这个问题,基本是每个学拳的人都要经历的,除非自己没有追求。当初我也是在这一点上徘徊了很久,最终我选择相信师父,不再纠缠这些问题,才走出来的。现在对这个问题,有点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在座各位,这个问题应该是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说的话的,但说无妨!”
轩源也道:“是的!这个问题可说是每天都跟着我,无论我怎么说,今天与这个说了,明天又与那个说,有的人明白了,有的人不明白,怎样的都有。大家如果能把这个问题弄明白,就将太极拳路上的一块巨大的阻碍搬开了,瓶颈有望突破,所以这个问题是值得讨论的。大家怎样看?谁来说说?”
场中嗡嗡嘤嘤,热议的声音一片,达峰快人快语,说道:“这个问题我想我可以说两句。我接触八极拳、太极拳有二三十年了,还有其他的拳种。我对武术的感受和看法,在不断地更新调整。刚接触轩源师那会,他说的理论和练法,和我一向以为的,很多是背反的,当时对我产生相当大的震撼。也影响了我接下来走的路向。”
“但这个路向不是一下子就调整好,就走下来的,其间经过数次来回彷徨,后来我从比较客观的角度观察各门各派对武术的演绎,我觉得轩源师的理念是经受得住考验的。我的好几位师兄们常在一起讨论,也觉得轩源师主导的方向是大道,值得坚持。”
“但是从认定方向,到实践上身,这中间的转换难度相当大!这里我想提醒一句,轩源师的理念层次维度很高,如果我们以比这个维度低的修练要求,去生搬硬套在轩源师这套拳上,那很容易本末倒置,因为往往那些练习方法,是追求有,是比人强,是强调身体功能,搞不好越走越远了。”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我们就是被这个问题困惑了不知多少年才醒悟过来的!太极拳的理念,如果以外家拳的理念和训练方法去搞,完全是另一码事。”
轩源笑道:“谢谢达峰,你是一个行者!你说的是很实际的,我身边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觉得打拳那么久了,怎么没什么功夫的?跑去练瑜伽的,跑步的,打拳把沙包捆在腿上手上腰上的,在拳击沙包上练出拳出掌的,打树打得胳膊上一个疙瘩一个疙瘩的……越练越强,越练越有力!但这是太极拳需要你练的吗?”
“你们总是强调,先有了,才能无。但是,有和无不是割裂的,道和术也是不分家的,我从来没有否定过太极拳的武术功能,没有否定身形步法这些基本功的训练,我强调的是:要知道有从无中来,有是无的显示而已。如果没有对无的理解,还是带着那实有的、功利性的思想去练太极拳,是练不到真正的东西的。”
“还有那些怎么趟步涨功,怎么收胯开胯,怎么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怎么力由脊发,怎么尾闾划八……这些身法要求没错,武术嘛,一定是有要求的。但是这些要求的前提,你搞明白没有?是在实的前提下练身?还是虚的背景?这些手眼身步法,是从哪里派生出来的?明白了这个关键点,你的身形步法是不练之练,是合道之练。脱离了这个,练一百年又怎么样?身会老啊,练得再强,也脱离不了这个规律。”
“我一开始,就明确和大家讲,我教的,是心法。心为君,骨肉为臣啊,不要本末倒置。何以体现你的心?中定啊!平衡啊!无尽的平衡啊!如果这是你的出发点,你练些基本功是可以的,也是必须的。但如果你只是为了强于人,能说上话,能证明自己有功夫,这些个念已经偏离了大道,练不出来是一点都不奇怪的。”
“由着熟渐悟懂劲,这个说法是前辈们的心路总结,但我们以我们有限的经验和认识去理解,往往发生歧义而不知。如果有平台受众,更是以讹传讹,人云亦云,真实的意思被埋没无踪。着熟,是讲招式使用吗?在我的经验中,我无念无相,动是因为对方动,我是随他而动,招式在他不在我啊,我没有招式啊!”
“你们说我有功夫,我觉得我没有功夫,我都没有力,哪有你们说的功夫。太极拳的武术功能的显现,不是练力练劲那些出来的,它就是点,就是圆,圆中有弧,圆中有线、圆中有角、圆中有切线。从一点变成弧线,变成切线,变成角度所产生出来的效果。”
“我在我一篇文章里说过,太极拳的武术功能是如何显现出来的呢?它是阳变阴,阴变阳,轻变重,重变轻,虚变实,实变虚……不断变化产生的势能作用在对方身上,而产生的武术功能效果而已,是心的感受变化,不是练力练劲练胯那些练出来的,大家想想,我平时是不是都这样说的?”
“至于那劲路、力道,你去练,就人为设置了路线、角度、力度,是人的主观意志、主观想法为前置,认为这就是练功了。但试问,你一拳五百斤的力道,与一颗种子发芽,破土而出,舒展长大的力道,哪个更强?这种生命力你不去珍惜把握,把自己练成一个沙包,是你想要的吗?”
“现代科学的发展,似乎为我们找到很多过去未知的答案,但是也在束缚着我们的想象力。比如以物理力学来解构太极拳,看上去很科学,但是力有计量单位,心意有计量单位吗?心意是力学所能涵盖的吗?科学也在不断成长的,物理学改变了我们的世界不错,但现在是信息时代了,还只用力学去解构太极拳吗?为什么不用能量、信息这个层面的科学去辅助理解呢?”
“这就明白那些三角力啊、杠杆啊、支点啊等等的解释也可以,但是这不是究竟的,不要被貌似现代的,科学的解释迷惑了。”
“太极拳的内功是什么?不是奇幻奇巧的让人云里雾里的东西,而是你强大的内心,高度的专注力,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支配你的物身,心物合一,综合而成的虚体与实体相生相合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