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春善治痹症!附【倪海厦经典配方259】

摘自大国医每日一方:名医朱良春

桂枝芍药知母汤,排风袪湿治痹症

朱良春善治痹症。而中医所谓痹症则包括了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增生性关节炎等多种病症。       临床上除选用草木之品养血补肾培本外,又借虫类血肉有情之品,搜风逐邪,散瘀涤痰,标本兼顾,奏效自著。

郁久化热型:

主要表现为:手足关节肿胀、局部灼热,初得凉颇舒,稍久则仍以温为适,口干而苦,舌苔黄且腻,舌质红。

朱老认为,其病机在于“风寒湿痹,痰淤胶结,经脉痹闭,郁久化热”,故以化痰行淤,通络蠲痹为治法,临证多仿桂枝芍药知母汤出入;其方如下:

组成:

桂枝8g(后下),制川、草乌各8g,生地黄15g,当归10g,生白芍20g,知母10g,炙僵蚕12g,乌梢蛇10g,广地龙10g,甘草5g。

用法:水煎服。

加减:

1、热盛加虎杖20g,寒水石20g,生石膏20g;

2、湿寒重者加黄檗10g,草蔛10-30g,晚蚕沙20g,土茯苓30-60g;

3、苔腻而痰湿重者加化橘红8g,全瓜蒌20-30g。

朱良春:风寒湿性关节痛治验

·对血沉、抗“0”,黏蛋白增高而偏寒者,一般选用川乌、桂枝;对偏热者选用葎草、寒水石、虎杖,验之临床确能降低三项指标。对依赖激素者,除侧重用益肾培本外,还重用萆薢。

·对久治不愈者,非一般祛风、燥热、散寒、通络之品所能奏效,必须扶正培本,益肾壮督治其本,钻透剔邪,蠲痹通络治其标。临床上除选用草木之品养血补肾培本外,又借虫类血肉有情之品,搜风逐邪,散瘀涤痰,标本兼顾,奏效自著。

风寒湿性关节痛是常见的病证。国医大师朱良春对其研究有素,他注重治病求本,擅长运用虫类药蠲痹定痛,并配合中医离子导入,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兹择其要旨,介绍如下。

【辨证分型】

风寒湿性关节痛初起,若见证轻浅,治疗及时,图治较易;若病程长,反复发作,症状重的,尤当辨证论治,审证发药。

风寒湿痹型

主症:全身关节或肌肉酸痛,游走不定,以腕、肘、肩、膝关节多见,局部关节疼痛得温则舒,气交之变疼痛增剧.或兼见关节肿胀,但局部不红、不热。苔薄白,脉沉细,或细弦,或濡细。

病机:风寒湿邪留注经脉,痹闭不利。

治则: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处方:温经蠲痹汤(自拟):当归10克,熟地黄15克,仙灵牌15克,川桂枝(后下)10克,乌梢蛇10克,鹿衔草30克,制川乌10克,甘草6克。

加减:风盛者加寻骨风20克,钻地风20克,湿盛者加苍白术各10克,生熟薏苡仁各15克,关节肿胀明显加白芥子10克,穿山甲10克,蜣螂虫10克;寒盛制川乌、草乌加重至10~20克,并加熟附片10克;痛剧加炙全蝎3克研分吞(或炙蜈蚣);刺痛者加地鳖虫10克、参三七末3克(分吞)、元胡15克;体虚者仙灵脾加至20克,并加炙蜂房10~12克。

病案举隅:程x,女,50岁,教师。

初诊:有关节痛宿疾,一月来因丈夫住院,日夜陪伴,睡卧过道后,不慎受寒,两腕、肘、膝关节肿胀,疼痛难忍,肤色正常,手腕活动受限,两膝行走困难,怯冷倍于常人。血检:血沉7.0m/h,类风胶乳(-),黏蛋白:3.2mg%,抗“0”<500,白细胞:4200,两手腕、两膝关节摄片:未见异常。舌苔薄白,根腻,脉细濡,此风寒湿痹痛也,既有宿根,更为顽缠。故予温经散寒,逐湿通络。当归10克,制川草乌各10克,六轴子2克,鹿衔草30克,地鳖虫10克,炙蜂房10克,乌梢蛇10克,炙蜈蚣3克(研,分吞),炙僵蚕10克。5剂。

二诊:关节疼痛减轻,关节肿胀如前,苔、脉如前。药既合拍,上方加白芥子10克。5剂。

三诊:药后已能行走,关节肿胀渐退,但疼痛尚未悉止,入暮为甚。舌苔薄白,质淡,脉细,寒湿痹痛之重候。病邪深入,肾阳亏虚,续当补肾助阳,温经散寒,蠲痹通络。熟地黄15克,仙灵脾20克,鹿衔草30克,乌梢蛇12克,地鳖虫10克,蜣螂虫10克,炮山甲10克,炒元胡10克,甘草6克。5剂。

四诊:腕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自觉关节松适,肿胀亦退,唯膝关节肿痛未已,苔薄白,脉细小弦。原方改为电离子导入,以加强药效。①上方2剂,浓煎成500ml,加入1%尼泊金防腐。膝关节处电离子导入,每日2次。②益肾蠲痹丸250克,每服9克,日2次,食后服。

1984年7月10日,血检:血沉正常,白细胞:6.3×109/L,经用丸药及中药电离子导入后,膝关节肿痛大减,苔、脉正常。续配益肾蠲痹丸巩同之。

随诊:1984年8月恢复工作以来,一直坚持上班,关节肿痛未作。

按:风寒湿性关节痛,一般均无链球菌感染史,是肌体遭受风寒湿邪侵袭所致,故抗“O”、血沉、黏蛋白,绝大多数属正常范围,症状酷似慢性风湿性关节炎表现。常法选用防风汤、羌活胜湿汤等。以秦艽、羌活、威灵仙等较为常用。实践证明,轻症尚有效果,重症疗效并不满意,且风药多燥,易伤阴耗液。朱师对此型关节痛无表证者,均不予选用,从治病求本计,而予温经蠲痹汤,一面扶正,一面蠲痹,在药物选择上作了推敲,如本“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古训,又取地黄与之为伍,而达到养血补血之目的。同时又配以温经散寒之川乌、桂枝,益肾壮阳之仙灵脾,祛风除湿之鹿衔草,钻透、搜剔之虫类药:乌梢蛇、地鳖虫、蜣螂虫等,诸药合用,以奏温经散寒、蠲痹通络之功。验之临床,确属如此。

郁久化热型

主症:手足关节肿胀,局部灼热,初得凉颇舒,稍久则仍以温为适,口干而苦,苔薄黄或黄腻,质红,脉细弦。

病机:风寒湿痹,痰瘀胶结,经脉痹闭郁久化热。

治则:化痰行瘀,通络蠲痹。

方药:仿桂枝芍药知母汤出入。

处方:桂枝8克(后下),制川、草乌各8克,生地黄15克,当归10克,生白芍20克,知母10克,炙姜蚕12克,乌梢蛇10克,广地龙10克,甘草6克。

加减:热盛加虎杖20克,寒水石20克,生石膏20克,湿热重者加黄柏10克,萆薢10~30克,晚蚕砂20克,土茯苓30~60克;苔腻而痰湿重者加化橘红3克,全瓜萎20~30克。

病案举隅:陈xx,女,49岁,农民,于1984年1月21日初诊。

主诉:1983年冬令以来,每天均织布至深夜,自觉周身如浸凉水中,始停工而睡,入睡后亦不觉身暖,而天明仍坚持织布,渐至周身关节冷痛,似风扇在衣服内吹,彻夜疼痛不已,用热水袋置痛处,亦不减轻,形体消瘦,口干,舌红,苔薄黄腻,脉细弦。此寒湿痰瘀交凝,气血阴阳失调,郁久化热,治宜散寒除湿,化痰和瘀,清泄郁热。

处方:川桂枝8克(后下),制川、草乌各8克,生地黄15克,当归10克,生白芍15克,知母10克,虎杖20克,生、熟薏苡仁各15克,地鳖虫10克,甘草5克。5剂。

二诊(1984年1月26日):药后尚未奏效,苔脉同前,此非矢不中的,乃力不及鹄也。上方之制川、草乌改为各12克,加萆薢30克,附片8克。

三诊(1984年2月3日):服上药后关节冷痛明显减轻,疼痛已能忍受,苔黄腻稍化,脉细小弦,药既获效,率由旧章。上方7剂。

四诊(1984年2月10日):关节疼痛渐平,口干亦释,苔薄白,脉细小弦,予丸剂以巩固之。益肾蠲痹丸250克,6克,日2次,食后服。

按:张景岳对痹证论治指出:“若欲辨其寒热,则多热者方是阳证,无热者便是阴证,然痹本阴邪.故惟寒多而热少,此则不可不察”。、但风寒湿性关节痛迁延不愈,或过用温燥之品,或禀赋阴虚之体。易于久郁化热,而出现一系列寒热错杂证,如单纯投以寒凉清热之品,寒湿之邪凝滞更剧,病势必增。朱师曰:“当寒湿未除,寒郁化热之时,治宜辛通郁闭,若误用一派寒凉,血脉更凝,气血壅遏,反助热化,病必加重。”故治疗时在用温热药的同时,伍以寒凉清热之品,如赤白芍、知母、虎杖、葎草、寒水石之类;如热盛剧者,始可考虑用大寒之品,如紫雪丹、大黄、黄柏之类。

正虚邪实型

主症: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或晦滞,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关节疼痛经久不愈,病势绵绵,甚至彻夜不已,日轻夜重,怯冷,自汗,或五心烦热,口干,苔薄白,脉细小弦。

病机:久病及肾,正虚邪恋。

治则:补益培本,蠲痹通络。

方药:培本治痹汤。

处方:生熟地各15克,当归10克,仙灵脾15克,鸡血藤20克,鹿衔草30克,寻骨风20克,炙僵蚕12克,地鳖虫10克,乌梢蛇10克,甘草6克。

加减:偏气虚加黄芪15~30克,当归12克;偏阳虚加淡苁蓉10克,骨碎补10克,偏血虚加当归、潞党参;偏阴虚加石斛、麦冬。

病案举隅:杨xx,女28岁,纺织工人,于1984年10月28日初诊。

主诉:4年前产后,因过早下冷水操持家务,随后两腕、肘、膝关节疼痛增剧,难以忍受,而来院诊治。顷诊,面色少华,神疲乏力,两腕、肘、膝关节无红肿,遇寒疼痛加剧,得温则舒,气交之变疼痛更甚。血检:血沉14mm/h,抗“0”500单位,黏蛋白:4.9 mg%,苔白腻,脉细濡。此乃气血两亏,寒湿入络。治宜补益气血,温经散寒,燥湿和络。

处方:制川乌10克,川桂枝8克(后下),生黄芪30克,当归12克,仙灵脾15克,生薏苡仁20克,苍术12克,徐长卿15克,炙蜂房10克,炙全蝎8克(研,分吞),甘草5克。5剂。

二诊(1984年11月8日):服上药后疼痛增剧,此非药证不符,乃痹闭宣通之佳象,苔薄白腻,脉细,前法续进之。

①上方6剂;②取上方1剂,浓煎成250毫升,加1%尼泊金防腐,电离子导入,每日1次。

三诊(1984年11月8日):服上药加电离子导入,关节疼痛白昼已明显减轻,唯入暮后关节仍痛,但能耐受。苔腻亦化,脉细。此气血渐通,阴阳未和之象。续当原法继进之。上方5剂。

四诊(1984年12月2日):经治关节疼痛渐平,下冷水已不感疼痛。白细胞:5.6×109/L、嗜中性:71%、淋巴:29%。病员甚为欣喜,予益肾蠲痹丸250克,每服6克,日2次,食后服。巩固之。

按:张景岳曰:痹症,大抵因虚者多,因寒者多,唯气不足,故风寒得以入之,唯阴邪留滞.故经脉为之不利,此痹之大端也。痹证日久,气血不足,病邪遂乘虚袭踞经隧,气血为邪所阻,奎滞经脉,留滞于内,肿痛以作。本案选用黄芪、当归益气补血;仙灵脾、炙蜂房培补肾阳,使阳得以运,血得以行,具扶正祛邪之功,炙全竭、地鳖虫搜风通络,活血定痛;川乌、桂枝、苍术、薏苡仁、徐长卿温经散寒,除湿通络;再配合中药电离子导入,内外合治,使药直达病所,而取得较为显著之疗效。

【临证心得】

(一)辨证与辨病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在辨病的基础上辨证,有利于更准确地把握病情。人体患病除外邪致病因素外,正气不足也是主要因素,而痹症又往往先有阳气亏虚之内因,朱老临症时多先分清寒热虚实,常用炙蜂房、仙灵脾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同时又达到祛风除湿,温经通络之目的。对血沉、抗“0”,黏蛋白增高而偏寒者,一般选用川乌、桂枝;对偏热者选用葎草、寒水石、虎杖,验之临床确能降低三项指标。对依赖激素者,除侧重用益肾培本外,还重用萆薢。据药理报道,萆薢主要成分为薯芋皂甙,是合成人体激素的基本成分,使用萆薢后,体内可自行合成人体所需要的激素,防止激素副作用的产生,值得引用。

(二)内治与外治

先贤孙思邈在1000多年前就提出“汤药治其内,针药治其外”的主张。50年代以来,理疗工作者创中草药直流电导入法,治疗了大量的病例,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关于中草药的有效成分能否电离、极性、药液制备方法、导入治疗等问题至今尚未完全解决,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近10年来,朱老在辨证沦治的基础上,用口服汤药加中药浓煎液每日1~2次,在关节疼痛部位离子导入,进行内服外治相结合,取得了较为满意之疗较。

(三)治标与治本

痹证的治疗原则,不外寒者温之,热者清之,留者去之,虚者补虚时又要考虑到留邪,才不至于误实其实。如初起或病程不长,全身情况尚好,当用温药以温散、温通之;久病正虚邪恋,其证多错杂,朱老认为:“久病多虚,久痛多瘀,久痛入络,久病及肾”。而寒湿、痰瘀、湿热互结,往往邪正混淆,胶着难解,不易速效。必须通盘考虑,不能头疼医头,脚痛医脚。朱师通过长期实践,明确指出:“对久治不愈者,非一般祛风、燥热、散寒、通络之品所能奏效,必须扶正培本,益肾壮督治其本,钻透剔邪,蠲痹通络治其标。临床上除选用草木之品养血补肾培本外,又借虫类血肉有情之品,搜风逐邪,散瘀涤痰,标本兼顾,奏效自著”。朱老50年代即创制益肾蠲痹丸,经临床30余年验证,对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增生性脊柱炎之疗效达到97%以上。

责任编辑:高继明

民间15个补肾壮阳中药方

1、起阳丸

药方:人参、鹿茸、麝香、老虎鞭、海豹鞭、鹿鞭、蛤蚧、淫羊藿、巴戟等份。

制法、用法:等两配方,提炼成丸,每日二次,1-2丸/次,温水送服。

功用:温肾壮阳 闺房至宝。

2、一丹

药方:人参、制附子各等分

制法、用法:碾碎,炼蜜成丸,每次1-3克,温水送服

功用:适用阳萎不举

3、五子丸

药方:菟丝子、炒韭子、益智仁、炒茴香子、炒蛇床子各等分

制法、用法:碾碎,酒糊成丸,绿豆大小,每次30-70丸,盐水送服

功用:温肾壮阳

4、乌龙丸

药方:蛤蚧粉5克,合欢皮

制法、用法:煎水冲服,每日两次

功用:刺激女子性欲

9、春蚕壮阳方

药方:大蜻蜓20对、蚕蛾15对、大蜈蚣5条微火炒,露蜂房、生枣仁、酒当归、首乌各20克,丁香、木香、桂心各10克,胡椒5克。

制法、用法:碾为细末,炼蜜为丸,绿豆大小,每日2-3次,每次15丸,空腹黄酒送服

功用:治阳萎极验

10、神蜓壮阳露

药方:蜻蜓4只,锁阳、肉苁蓉各15克

制法、用法:蜻蜓去足、翅微火米炒,再与锁阳、肉苁蓉煎汤,每日一次,15天一疗程

功用:温肾壮阳、治阳萎

11、蛇阳通宝

药方:蛇床子

制法、用法:煎浓汤,浸洗阴茎龟头,一日两次,每次20分钟

功用:治阳萎、早泄外域风蛇

12、三子丹

药方:菟丝子、蛇床子、五味子各等分

制法、用法:碾为细末,酒糊为丸,绿豆大小,每日2-3次,每次3丸,空腹黄酒送服

功用:温肾壮阳,久战不败

13、窄阴方

药方:石硫磺2克,青木香2克,山菜黄2克,蛇床子2克

制法、用法:碾为细末,房事时涂在阴道口

功用:收缩阴道 不可多用

14、长阴方

药方:肉苁蓉、海藻各等分

制法、用法:白狗肝汁拌和,涂在阴茎龟头

功用:使阴茎长大、变长

15、秃鸡散

药方:肉苁蓉10克、五味子3克,菟丝子3克,远志3克、蛇床子4克

制法、用法:碾为细末,空腹黄酒送服

功用:温肾壮阳,久战不败

五子衍宗丸 【处方】枸杞子400g 菟丝子(炒)400g 覆盆子200g 五味子(蒸)50g 车前子(盐炒)100g【性状】为棕褐色的水蜜丸、棕黑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酸、微苦。【炮制】以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5~5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80~9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功能主治】补肾益精。用于肾虚腰痛,尿后余沥,遗精早泄,阳痿不育。【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贮藏】密封。【摘录】《中国药典》

倪海厦经典配方259

1、治疗男子阳痿和女子性冷淡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四逆散)  柴胡 6克 枳实 6克 芍药 6克炙甘草 6克

注:将以上药加工成粉末,每次小半匙,每日三次。

2、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甘草泻心汤) 甘草 12克 黄芩 9克、 干姜 9克、半夏 9克、大枣 12枚、 黄连 3克

3、治疗急性乳腺炎的方 栝萎 30克 酒当归 15克、白芷 6克 、乳香 3克

4、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 12克 龙骨 5克 6克 牡蛎 5克 黄芩 5克 生姜 5克 铅丹 3克人参 5克、桂枝 5克、 茯苓 5克、 半夏 6克、 大黄6克、大枣 6枚 常山 20克 、远志 20克、苍术 20克

注:铅丹要用棉布包好后和其他药一起煮。

5、治疗癫痫的基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 12克 龙骨 5克黄芩 5克 牡蛎 5克生姜 5克 铅丹 3克人参 5克 桂枝 5克 茯苓 5克 半夏 6克大黄 6克 大枣 6枚常山 20克 远志 20克 苍术 20克

注:铅丹要用棉布包好后和其他药一起煮。

6、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大柴胡汤) 柴胡 12克 黄芩 9克芍药 9克半夏 9克 生姜 15克 枳实 9克大枣 4枚 大黄 6克

7、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大柴胡汤) 柴胡 12克 黄芩 9克芍药 9克半夏 9克 生姜 15克 枳实 9克大枣 4枚 大黄 6克

8、治疗不孕症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温经汤) 当归 6克 芍药 6克川芎 6克吴茱萸 9克 人参 6克 桂枝 6克阿胶 6克 牡丹皮 6克生姜 6克 甘草 6克半 夏 6克 麦冬 9克

注:阿胶不要煮,待汤药煮好后再放入阿胶。

9、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温经汤) 当归 6克 芍药 6克川芎 6克吴茱萸 9克 人参 6克 桂枝 6克阿胶 6克 牡丹皮 6克生姜 6克 甘草 6克半夏 6克 麦冬 9克

注:阿胶不要煮,待汤药煮好后再放入阿胶。

10、治疗贫血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泽泻汤)  泽泻 25克 白术 10克

11、治疗脑部积水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甘草麻黄汤) 麻黄 15克 甘草 8克生半夏 30克

12、治疗四肢及躯干麻木不仁(出自《伤寒杂病论》--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 15克 芍药 15克 桂枝 15克 生姜 6片大枣 12枚

13、治疗半身不遂的基础方(出自《小续命汤》) 麻黄 25-40克 杏仁 25-40克 大枣 12枚 木防己 15克 桂枝 15-20克 黄芩 10克 白芍 15克 防风 10克川芎 15-50克 人参 15克 炮附子 10克 当归 15-50克 炙甘草 10克 生姜 3片

14、治疗阴天肌肉酸痛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麻杏薏甘汤) 麻黄 5克 薏苡仁 5克 杏仁 4克 炙甘草 10克

15、治疗风疹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麻黄加术汤) 麻黄 9克 杏仁 9克 桂枝 6克 炙甘草 3克白术 12克

16、治疗产后全身疼痛(出自《伤寒杂病论》--桂枝加人参汤) 桂枝 15克 生姜 2片 炙甘草 10克 大枣 12枚 白芍 15克 人参 15克

17-1、治疗脂溢性脱发的经验方(出自《伤寒杂病论》--三黄泻心汤) 大黄 10克 黄连 5克 黄芩 5克

17-2、治疗剧烈牙疼的经验方(出自《伤寒杂病论》--白虎汤) 知母 20克 石膏 50克 甘草 7克 生地 15克粳米 1调羹

18、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经验方 白术 100克 续断 20克 大黄 10克 枸杞 20克 陈皮 15克

19、治疗白癜风的方(出自《千金药方》) 芝麻油 30毫升  白酒 30毫升

注:混合后每次服 20毫升 ,一日三次。两个月为一疗程。服药期间忌食生冷和鱼、肉、鸡、芝麻油有些地方称香油。

20、治疗糖尿病的基础方

处方一:(出自《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大补肝汤) 桂枝 47克 干姜 47克 五味子 47克 竹叶 16克 旋覆花 16克 大枣 12枚 代赭石 16克

处方二: (出自《伤寒杂病论》--乌梅丸方) 乌梅 300 个 黄连 250克 蜀椒63克 黄柏94克 细辛94克 当归63克 桂枝 156克 炮附子94克 干姜94克 人参94克

注解:将以上药到药房加工成 6克药丸,每日三次,一日一丸。

21、治疗风寒引起的感冒的食疗粥方

成人: 葱白一段 糯米 50克

注:将葱白切成小段,待米煮熟后放入,熬至香稠即可。

小儿: 葱白一段 糯米 30-50克 米醋 10毫升

注:将葱白切成小段,待米煮熟后放入,熬至香稠倒入米醋,搅拌均匀即可。

22、治疗老年痴呆症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 31克 炮附子 62克 细辛 31克

23、治疗老年性腹泻的食疗粥方 山药 100克 糯米 100克

24、促进乳汁分泌的民间验方 丝瓜 300克 鲤鱼 500克

25、治疗习惯性失眠的经验方(出自《伤寒杂病论》--半夏泻心汤) 半夏 125克 甘草 47克 大枣 12枚

26、孕产妇保健处方 出自《伤寒杂病论》--桂枝汤+当归散+白术散+当归生姜羊肉汤

孕期 1 到 2 个月: 桂枝 10克 炙甘草 10克白芍 10克 生姜 4片大枣 12枚 黄芩47克  人参 47克 干姜47克 黄连16克

孕期 2 到 6 个月: 当归 250克 黄芩 250克 芍药 250克川芎 250克 白术 125克

注:以上诸味药研磨成粉,一日四次,每次一汤勺。

孕期 6 个月到产前:白术 100克川芎 100克 蜀椒 100克 牡蛎 100克

注:以上诸味药研磨成粉,一日四次,每次一汤勺。

哺乳期: 当归 15克 生姜 4片羊肉 500克

27、治疗小儿流鼻涕且咳嗽(出自《伤寒杂病论》- 发热且舌苔发黄者:大青龙汤) 麻黄 10克 桂枝 15克 杏仁 10克 生姜 2片石膏 20克大枣 10枚 炙甘草 10克

注:石膏用棉布包好,和其他药一起煮。

28、治疗脱发的经验方(出自《圣济总录》之茯苓饮) 白茯苓 30克当归 30克芍药 30克 炙甘草 30克 桂枝 30克

29、治疗早上吃的东西下午又吐出来或吃完就吐(出自《伤寒杂病论》--大黄甘草汤) 大黄 20克 甘草 10克

30、治疗三叉神经痛(民间验方) 以钝物刺激天突穴辅以浓盐水催吐,每日一次,不出三日即可痊愈。

31、治疗肌肉不由自主的震颤(出自《伤寒杂病论》--防己茯苓汤) 防己 15克 桂枝 15克 甘草 10克

32、治疗跟骨骨刺(出自《本草纲目》) 白术 50克 黄芪 15克 茯苓 30克

注:用水煮取一盆,将患处浸于盆中,每日 3 次,每次半小时。视病情轻重,快则一两周,慢则两三月,即可痊愈。

33、治疗有小便频繁大便呈颗 粒状的便秘(出自《伤寒杂病论》--麻子仁丸) 麻子仁 100克 白芍 300克 枳实 300克大黄 600克 厚朴 600克 杏仁 600克

注:到药房将以上几味药加工成药丸,如果是 6克 以上的大丸,每天 3 次,每次 1 丸。若是小丸,适量增加即可。 服用后如果出现大便次数猛增,适当减量,若大便仍不通畅可以酌情加量。

34、治疗危重病人出现频繁吐口水长时间低烧(出自《伤寒杂病论》--大乌头煎) 乌头 30克

注:用三碗水煮成一碗,煮好后放入一碗蜂蜜,再煮成一碗。每天服用乌头蜜一调羹,切忌不可多服!(乌头有剧毒)

35、治疗舌苔白小便淡白小腹无异常的便秘(出自《伤寒杂病论》--大黄附子细辛汤) 大黄 15克 炮附子 15克 细辛 10克

36、治疗舌苔黄小便黄小腹胀痛无屁的便秘(出自《伤寒杂病论》--大承气汤) 大黄 20克 厚朴 15克 枳实 15克 芒硝 10克

注:芒硝不要煮,待其他药煮好后,放入融化即可。

37、治疗舌苔黄小便黄小腹痛屁多的便秘(出自《伤寒杂病论》--厚朴三物汤) 厚朴 20克 大黄 10克 枳实 15克

38、治疗舌苔黄小便黄小腹胀屁多的便秘(出自《伤寒杂病论》--小承气汤) 大黄 20克 厚朴 10克 枳实 10克

39、治疗中晚期肺气肿(出自《伤寒杂病论》--厚朴麻黄汤方+泽漆汤方)

脉浮者: 厚朴 25克 细辛 10克 麻黄 15克 小麦 2调羹 石膏 15克杏仁 15克半夏 15克 干姜 10克 五味子 15克

脉沉者: 半夏 15克 紫菀 25克 生姜 5片 白前 25克 甘草 15克 黄芩 15克 人参 15克 桂枝 15 红大戟 15克

40、治疗受到惊吓引起的持续心动过速(出自《伤寒杂病论》--奔豚汤方) 甘草 10克 川芎 10克当归 10克黄芩 10克 芍药 10克 半夏 20克 生姜 4片 生葛 25克 柴胡 15克

41、治疗胸闷且平躺加剧不口渴(出自《伤寒杂病论》--茯苓杏仁甘草汤方) 茯苓 15克 杏仁 20克 甘草 5克

42、治疗有舌苔发黄且厚现象的咳嗽(出自《伤寒杂病论》--皂荚丸方)

皂荚 40克

注:到药房将该药加工成地黄丸大小的蜜丸,每日三次,每次一丸,用红枣汤送服。

43、治疗有舌苔发白现象的咳嗽(出自《伤寒杂病论》--射干麻黄汤方) 射干 15克 细辛 15克 大枣 7枚 麻黄 15克 半夏 15克 生姜 4片 紫苑 15克 款冬花 15克 五味子 15克

44、治疗早期肺气肿(出自《伤寒杂病论》--越婢汤方加半夏) 麻黄 20克 石膏 15克 生姜 3片甘草 10克大枣 12枚 半夏 10克

注:石膏用棉布包好再与其他药一起煮。

45、治疗原因不明流鼻血(出自《伤寒杂病论》--桂枝芍药知母汤方) 桂枝 20克 麻黄 10克 知母 20克、芍药15克、炮附子10克 、防风20克、 甘草10克 白术20克、生姜5片

46、治疗瘙痒性皮肤病(出自《伤寒杂病论》--麻黄加术汤) 麻黄 10克 甘草 5克杏仁 10克、桂枝 15克 白术 20克

47、治疗肝病引起的吐血(出自《伤寒杂病论》-麻黄升麻汤方) 麻黄10克、 知母5克石膏10克、 芍药5克、升麻10克、 黄芩5克、白朮5克、桂枝5克、 当归 10克、 玉竹 5克干姜 5克、 茯苓 5克、 炙甘草 5克、 天门冬 5克

48、治疗慢性胃病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  当归 15克 生姜 3片 桂枝 15克、芍药 15克、细辛 10克 大枣 25枚 炙甘草 10克 木通 10克 吴茱萸 15

49、治疗患者舌苔发白且胃痛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黄连汤方) 黄连15克 桂枝15克、大枣12枚 炙甘草 15克、人参 15克 干姜 10克 生半夏 15克

50、病人有感冒且吃什么都腹泻食物不消化(出自《伤寒杂病论》-桂枝人参汤) 桂枝 20克 炙甘草 20克 白术 15克 人参 15克干姜 15克

51、病人一直很瘦弱而且易疲劳(出自《伤寒杂病论》--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30克、黄芩15克 桂枝 15克 干姜10克、牡蛎10克、栝楼根 20克、 炙甘草 10克

52、治疗胃癌的经验方  葛根 30克、 柴胡 25克、 半夏 15克、甘草10克、人参15克 生姜10克、阿胶15克 白朮25克、大枣10枚、茯苓25克、 干姜10克 干地黄 15克 黄芩 15克 炮附子 15克、灶心土 15克 (或赤石脂)

注:阿胶不要煮,待其他药煮好后再放入,调匀即可服用。

53、治疗腹水的处方 巴豆 3颗 芫花 2克

注:将以上药研磨成粉,利用巴豆本身所含油脂滚成如黄豆大小的小丸,每次 2 丸,每日 3 次。症状消失,立刻停药(服后若出现大下的情况属正常)。

54、治疗急性肺扩张(出自《伤寒杂病论》-大陷胸汤方) 大黄 20克 芒硝 10克 甘遂 5克

注:芒硝不要煮,将其他药煮成两碗,各放 5克芒硝,调匀,先服用一碗,若出现大吐大下是应该出现的情况,症状消失后就不用再服药;否则,继续服下第二碗。

55、治疗小腿有鱼鳞状干癣(出自《伤寒杂病论》--抵当汤) 水蛭 10克虻虫 10克桃仁 20克 生地黄 15克

56、治疗消化不良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调胃承气汤和吴茱萸汤)

处方一: 大黄 20克 炙甘草 10克 芒硝 5克

注:芒硝不要煮,等药煮好后放入芒硝调匀即可服用。

处方二: 吴茱萸 25克 人参 15克 生姜 3片 大枣 12枚

57、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出自《伤寒杂病论》--桂枝汤加葛根)

桂枝15克 白芍 10克 炙甘草 10克 生姜3片 大枣 12枚葛根 20克连翘 15克 金银花 15克 浮萍15克 蝉蜕 10克

58、治疗长期便秘又受到惊吓所引起的心脏动悸(出自《伤寒杂病论》-桂枝加桂汤方) 桂枝 15克 炙甘草 10克 白芍 15克 生姜 3片大枣 12枚肉桂 5克

注:肉桂不要煮,待汤药煮好后再放入肉桂粉,调匀,即可服用。

59、治疗过度惊吓或焦躁不安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方) 桂枝 15克 炙甘草 10克 生姜 3片、牡蛎 25克、龙骨 20克、 大枣 12枚 常山 15克

60、治疗乳癌的经验方

方一:(治疗乳癌或乳房中有硬块,尚未溃烂破出时使用) 柴胡 15克 续断 15克、黄芩 15克、瓦楞子 25克 川芎 15克、 白芍 25克、 牡蛎 50克、丹皮 15克、枳实 15克、 龙胆草 15克 三七 15克、 乳香 15克、炮附子 25克 阳起石 15克 当归 10克 炒麦芽 25克、 玉金 25克

注:体力差、足冷,加 熟地 15克 ;经期加 桂枝 15克

方二:(治疗乳癌已经溃决破口,有恶臭,有黑臭水时使用) 柴胡 15克 黄芩 15克紫根 25克黄连 15克 龙骨 25克 牡蛎 50克 白术 25克炮附子 25克

61、治疗脑部积水(出自《伤寒杂病论》-小柴胡汤) 柴胡 30克 黄芩 15克人参 15克甘草 15克 生半夏 45克 生姜 3片 大枣 12枚

62、身体肥胖平日头晕眼花(出自《伤寒杂病论》-真武汤方) 茯苓 15克 芍药 15克生姜 3片白术 10克 炮附子 15克

63、治疗大病初愈胃不舒服睡眠不好(出自《伤寒杂病论》-栀子豉汤)  栀子25克 豆豉25克

注:先煮栀子,20 分钟后放入豆豉。

64、治疗病人平日腹胀放屁较多(出自《伤寒杂病论》-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 厚朴 15克 生姜 3片生半夏 15克、炙甘草 10克 人参 5克

65、治疗脐下动悸且伴有心跳加速(出自《伤寒杂病论》-桂枝甘草茯苓大枣汤) 茯苓 15克 炙甘草 10克 大枣 15枚 桂枝 15克

66、治疗脐下动悸(出自《伤寒杂病论》-桂枝甘草汤) (桂枝 20克、炙甘草 10克

67、病人白天非常烦躁夜晚正常(出自《伤寒杂病论》干姜附子汤) 干姜 10克 生附子 10克

注:熬煮时将生附子用棉布包好再煮

68、感冒同时伴有咳嗽和气喘(出自《伤寒杂病论》桂枝汤加厚朴和杏仁) 桂枝 15克、炙甘草 10克、 白芍 15克 生姜 2片、大枣 12枚 厚朴 10克、杏仁 15克

69、治疗青春痘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桂枝汤加葛根) 桂枝15克 白芍 15克 甘草炙 10克、生姜 2片大枣 12枚 葛根 25克 黄连 10克 黄岑 15克、知母 15克、白术 15克

70、治疗面部中风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桂枝汤加葛根) 桂枝 15克 炙甘草 10克、白芍15克、生姜2片 大枣12枚、葛根35克

71、醒酒汤(出自《皇帝内经》) 苍术30克 泽泻30克、茜草15克

72、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炙甘草汤和小建中汤)

处方一: 炙甘草 20克 生姜2片 牡丹皮 20克桂枝 15克党参 10克 麦门冬 10克 麻仁 30克 黄连 10克、柴胡 15克、川芎 10克 大枣 10枚、 桃仁20克、 熟地50克、枸杞10克、山茱萸 30克、 阿胶 20克

注:待其他药煮好后再放入阿胶。

处方二: 桂枝 15克 炙甘草 15克 生姜2片 大枣0枚 杜仲10克、巴戟天20克 肉苁蓉 20克 山茱萸30克、吴茱萸 15克 川芎15克、山药30克 艾叶10克 炮附子 20克

73、治疗自闭症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桂附八味丸) 干地黄 400克 覆盆子 200克 茯苓150克 肉桂150克 山茱萸 250克 泽泻 200克 牡丹皮 150克 炮附子 150克 巴戟天 100克

注:拿以上诸味药(除去肉桂)去药房,加工成如六味地黄丸一样的丸剂。小儿一日三次,每次 10 粒再加上 2克肉桂粉用淡盐水送服。

74、治疗春季发作的过敏性鼻炎-俗称花粉病(出自《伤寒杂病论》--麦门冬汤) 麦门冬 60克 半夏 苍朴 15克辛夷 10克人参 15克 10克甘草 5克 粳米 2调羹大枣 12枚麻黄 10克 杏仁 10克

75、预防胃病的方法  早上起床的时候,慢慢坐起,喝下一杯凉水,持之以恒就会终生不得胃病。

76、治疗牙痛的方法 牡蛎 10克

注:研磨成粉,含于患处。

77、治疗女子逆经的处方 郁金 15克

78、适合孕妇饮用的混合豆浆 黄芪 5克

注:用黄芪煮汤,3 碗水煮成 1 碗,与豆浆混合饮用即可。可提高母亲抵抗力,促进宝宝生长。

79、健康长寿的粥饮 大米3调羹 糯米3调羹 红薯4 小块

注:将上述食物熬成粥,每天早餐食用。

80、抑制病人剧烈疼痛  延胡索 15克 乳香10克 没药10克

81、预防扁桃体炎和咽喉炎的方法 夏枯草 15克 生鸡蛋一枚

注:用夏枯草和生鸡蛋一起煮,待鸡蛋煮熟后,把鸡蛋和药汤服下,药渣倒掉。不是很难喝,有股薄荷的清香味,孩子也可服用。

82、强肾固齿的方法 炮附子10克 青盐10克

注:将上述两味药研磨成粉,每次刷牙时用牙刷蘸取少许刷牙即可。

83、急救时涤痰通喉痹(《三生饮》) 生半夏 15克 生南星 15克 生附子 15克

84、治疗吃鱼虾海鲜引起的过敏 紫苏叶 10克

85、补血安神的处方  生姜2片龙眼20克

注:将上述两味药煮好后,放入红糖和蜂蜜即可饮用。

86、使人心情舒畅的茶饮 洛神果一枚 菊花5克 甘草5克 远志2克冰糖少许

87、养护肌肤的方法(出自《玉肌散》) 白芷15克 薏仁20克绿豆10克

注:将以上三味药研磨成粉,做成面膜。

88、治疗总是感觉口苦(出自《伤寒杂病论》--小柴胡汤) 柴胡10克 黄芩25克党参10克炙甘草5克 半夏25克 生姜10克大枣5枚

89、治疗由于小儿口腔溃疡或牙龈发炎引起的发烧的处方 葛根5克 黄岑5克 黄柏5克 冰糖 8 小块

注:汗出烧退之后立即停用。

90、治疗孕妇痔疮的方法

方法一: 把蜂蜜放在锅中翻炒至完全没有水分时,倒入圆锥形的磨具中,待冷却后,塞入肛门即可。

方法二: 槐实 20克把槐实放入锅中炒一下,在没有完全冷却时,捏成圆锥形,塞入肛门即可。

注:便秘不治好,痔疮是无法根除的。

91、去除脂肪瘤的方法 蓖麻子 10克

注:把蓖麻子在锅中翻炒几次,待凉了后,取少许涂于患处,用创可贴粘上即可。

92、治疗青春痘的面膜 栀子10克 木兰皮10克

注:将上述药加工成粉,做成面膜。

93、治疗产后腰背疼和去除妊娠纹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小柴胡汤) 柴胡25克 黄芩10克党参10克炙甘草 5克 半夏25克 生姜10克大枣4枚 杜仲20克

94、促进头发生长的处方(改善头发稀少) 当归 20克 侧柏叶 20克

95、通便美容的茶饮 柏子仁10克 决明子10克 枸杞10克

注:把前两味药炒过之后和枸杞一起用开水泡着喝即可。

96、养颜美容的茶饮 黄芪5克 甘草5克 旋覆花 5克

注:将上述三味药用开水泡一会即可饮用。

97、补气健身的茶饮 黄芪5克 甘草5克 枸杞10克

注:将上述三味药用开水泡一会即可饮用。

98、使乳房中的乳汁得以顺利流出的处方 冬葵子 20克

注:用葱白擦拭乳头,用葱叶尖刺一下,即会出奶。如果还没有分泌乳汁,再服用冬葵子汤药。记住,给宝宝喂奶前把乳头用温水擦干净,不然,有异味孩子可能不愿意吃。

99、促进乳汁分泌的处方 (王不留行15克 穿山甲15克

注:用上述两味药和猪蹄一起煮。

100、促进乳房发育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桂枝汤) 桂枝 15克 炙甘草 15克 白芍15克天麻20克生姜2片 大枣10枚

102、治疗女性阴痒的方法 蛇床子 10克

注:把该药研磨成粉,涂于患处即可。

103、去除口臭的方法 细辛 10克

104、解生附子、乌头、天雄的毒 远志 25克

105、补肾壮阳的方剂 巴戟天50克 菟丝子25克 肉苁蓉 50克 黄连5克黄芪25克

注:把以上几味药泡在黄酒中,一个月之后即可服用。

106、治疗视物模糊和眼球萎缩 柴胡25克 黄芩 15克 蕤仁 10克 党参 10克炙甘草 5克半夏 10克 生姜 2片 大枣 10克 菊花 5枚白蒺藜 20克决明子 10克 巴戟天 20克 枸杞10克 20克川芎20克牡丹皮 20克 桃仁20克 牛膝20克 郁金10克山茱萸 20克 合欢皮 15克 夜明砂 10克 草决明 15克 蛇蜕20克

注:将以上药放入黄酒中浸泡 2 小时以上再熬煮。

107、口腔溃疡或生疮 五倍子 10克

注:将该药研磨成粉,涂抹于患处即可。

108、帮助白发变黑的处方 茜草 500克 生地 1500克

注:将上述两味药到药房加工成药膏,每次一调羹,每日三次。

109、帮助醉酒者醒酒的处方 苍术 15克 泽泻 30克

110、治疗中耳炎的处方 麝香 2克 矾石 98克

注:将这两味药研磨成粉,喷入耳中。

111、治疗鼻窦炎的处方 辛夷 15克 苍术 15克 苍蒲 15克

注:如果患者流清鼻涕,再加干姜 15克 。如果患者流脓鼻涕,再加杏仁 15克 麦门冬 15克

112、治疗肺炎的处方 千金苇茎汤+桔梗汤+大承气汤

苇茎 30克 薏苡仁 30克 冬瓜仁 30克 桃仁 15克牡丹皮 20克 桔梗50克甘草25克

注:如果病人同时有便秘,再加上大黄 15克 厚朴 15克 枳实 15克 芒硝 10克, 其中芒硝不要煮,待其他药 煮好后再放入。

113、治疗肌无力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茯苓四逆汤) 生附子 15克 干姜 10克、 炙甘草 15克、茯苓25克、白术15克、 牛膝15克、桂枝20克 白芍20克、当归20克、细辛10克、 泽泻15克 补骨子(补骨脂) 20克

注:先把生附子用棉布包好,再与其它药一起煮。

114、治疗血崩(出自《伤寒杂病论》--焦姜汤) 阿胶15克 川芎10克、甘草10克 干姜15克、当归15克 、白芍25克、干地黄 35克

注:阿胶先放着备用,先把其他药煮好后,再放入即可。

115、治疗隔月来月经的基础方 三宁我竹(莪术) 15克 牡丹皮15克 桃仁15克

注:把以上三味药研磨成粉,每次 2调羹,每日三次,温水送。

116、治疗不孕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温经方) 吴茱萸 15克 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 人参10克 桂枝10克阿胶10克牡丹皮 10克 生姜3片 甘草10克 半夏10克麦门冬 15克

注:阿胶不要煮,待其他药煮好后再放入。

117、治疗白带异常

处方一:若白带呈黄色,有异味:黄岑15克 黄连15克 黄柏10克、白术10克、赤小豆 10克

处方二:若白带呈白色,没有异味: 炮附子 30克 茯苓25克 白术15克、泽泻25克猪苓15克

118、治疗小儿癫痫 出自《伤寒杂病论》--甘麦大枣汤) 炙甘草 15克 小麦 大枣 30克 10枚

119、治疗产后抑郁和产后便秘(出自《伤寒杂病论》--小柴胡汤) 柴胡25克 黄芩10克、党参10克 炙甘草5克、半夏25克 生姜3片、大枣5枚

120、治疗孕期全身或下肢水肿(出自《伤寒杂病论》--葵子茯苓散) 葵子 500克茯苓 100克

注:将以上药研磨成粉,每次 2调羹,每日三次,温水送服。

121、治疗阴茎溃烂(出自《伤寒杂病论》--阿胶附子汤) 阿胶 25克 炮附子 25克甘草 12克

注:先煮好其他两味药,再放入阿胶。

122、治疗孕期见红(出自《伤寒杂病论》--胶艾汤和当归黄芪建中汤)

处方一: 阿胶15克 艾叶15克 干地黄35克 川芎10克当归15克甘草10克 白芍25克 桑上寄生 15克

注:阿胶先放着备用,先把其他药煮好后,再放入即可。

处方二: 桂枝 15克 大枣 12枚 炙甘草 10克 当归 20克 白芍 30克生姜 2片黄芪 15克

123、治疗破伤风和被毒虫咬伤(出自伤寒杂病论》--黄连粉  黄连50克 薏仁25克、 白术25克、冬瓜仁 15克

注:将以上几味药研磨成粉,涂于患处

1    24、治疗胰脏炎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和枳实芍药桔梗散)  茯苓25克 桂枝15克 炙甘草 10克 大枣 15枚枳实25克白芍15克 桔梗15克

125、治疗肝脓疡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四逆散和枳实芍药桔梗散) 柴胡15克、 黄岑15克、炙甘草 15克、枳实25克 白芍15克、 桔梗15克

126、治疗胃脓疡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枳实芍药桔梗散) 枳实25克 白芍15克、桔梗15克

注:将以上三味药研磨成粉,每次一调羹,一日三次,温水送服。

127、治疗慢性盲肠炎和腹部及阴部脓疡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薏仁附子败酱散) 薏苡仁 50克 炮附子 10克 败酱草 25克

注:将以上三味药研磨成粉,每次一调羹,一日三次,温水送服。

128、治疗急性阑尾炎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大黄牡丹皮汤) 大黄20克 牡丹皮5克、桃仁15克、冬瓜仁 30克 芒硝15克

注:其它药煮好后放入芒硝。

129、治疗脑脓疡的处方(出自《阳和汤》) 熟地50克 肉桂5克麻黄3克 鹿角胶 15克 白芥子 10克炮生姜3片 甘草5克炮附子 10克

注:把生姜放在锅里正反干煸 2 次,就治成炮生姜了。待其他药煮好后再放入肉桂。

130、吃了变质食物或食物中毒(出自《伤寒杂病论》--大黄甘草汤) 大黄 15克 甘草 5克

131、治疗尿毒症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当归四逆汤) 当归20克 桂枝15克白芍15克、细辛5克 木通10克 大枣8枚、炙甘草 10克炮附子 15克 生附子 15克 麻黄15克 杏仁 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 干姜 15克

注:把生附子用棉布包好再与其它药一起煮。

132、病人经常下痢,吃完饭不久就腹痛肠鸣(出自《伤寒杂病论》--半夏泻心汤) 半夏15克黄芩10克干姜10克 人参10克炙甘草 10克 黄连 大枣 5克 4枚

133、促使患者病危时打嗝不止停止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茯苓四逆汤) 茯苓20克 人参5克、生附子 15克 炙甘草 10克干姜 5克

注:生附子用棉布包好,再与其它药一起煮。如果病人服药后仍然打嗝不止,那就无力回天了。

134、患者呕吐并伴有剧烈头痛(出自《伤寒杂病论》--吴茱萸汤) 吴茱萸 15克 人参15克 生姜3片 大枣5枚

135、治疗痔疮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赤豆当归散) 赤豆 50克 当归 50克注:将上述两味药研磨成粉,温水送服。每次一调羹,一日三次。如果患者有便秘,再配合调胃承气汤一起服用。 方剂如下: 炙甘草 10克 大黄20克、芒硝10克、 栀子10克

注:其他药煮好后,盛入碗中,将芒硝放入。

136、患者吞咽困难(出自《伤寒杂病论》--利膈汤) 半夏15克 栀子15克炮附子 15克

137、治疗胃癌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黄土汤)甘草 15克、干地黄 15克 白术 15克、 炮附子 15克 阿胶15克、黄芩15克、灶心土 50克

注:把灶心土用棉布包好,再与其它药一起煮,如果没有灶心土可以用赤石脂代替,阿胶不用一起煮,待其他药煮好后,放入即可。

138、治疗胆结石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四逆散) 柴胡10克枳实10克黄岑10克 炙甘草 10克 海金砂 15克 五倍子 15克

139、治疗酗酒造成的便秘 麻子仁 15克 柏子仁 15克 薏仁15克、杏仁15克、当归15克 酸枣仁 15克

140、治疗肝癌(无腹水)的处方 生附子 15克 生硫磺 15克 桂枝 20克 炙鳖甲 15克 、茜草15克、川芎15克、黄芩10克、 黄连10克、茵陈20克

141、治疗肝炎的基础方 柴胡15克、 黄岑10克、郁金25克、龙胆草 20克 川芎 15克 牡丹皮 15克 白芍20克、泽泻20克、茵陈15克 大黄10-20克、枳实15克 红枣10枚 生姜2片

142、患者晕车或晕船且小便通畅(出自《伤寒杂病论》--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茯苓20克、桂枝15克、白术10克 炙甘草 10克

143、治疗阴囊肿大的处方 茯苓15克 桂枝15克 木防己 10克 杏仁15克黄芪10克白术10克

144、患者吐血不止,比如胃或食道出血等(出自《伤寒杂病论》--柏叶汤) 柏叶 15克 干姜 15克 艾 15克

145、病人的肌肉不由自主地抽动,比如帕金森病(出自《伤寒论》--防己茯苓汤)木防己 15克 黄芪15克 桂枝15克茯苓30克 甘草10克

146、病人腋下流出黄色的汗(出自《伤寒论》--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 黄芪 15克 芍药 10克 桂枝 10克

注:用 7 碗水和一碗米醋来煮以上三味药,煮取 3 碗,每次一碗,每日三次

147、治疗子宫肌瘤的处方(出自《伤寒论》--桂枝茯苓丸) 桂枝 200克炮附子 200克 茯苓250克 白术150克 白芍100克 牡丹皮 150克桃仁 150克

注:把以上几味药拿到药房加工成丸剂或胶囊。如果是丸剂,每次 20 粒,每日 3 次。如果是胶囊,每次 5 粒,每日 3 次。

148、患者腹部肿大面色很黑(出自《伤寒论》--木防己汤) 木防己 15克石膏20克桂枝10克 人参20克

注:石膏用棉布包好,再与其它药一起煮。

149、糖尿病患者腿部伤口不能愈合的方法 取 黄糖半斤放入温水中,完全溶化后将患处浸泡于糖水中半小时以上,会有脓液排出。每日早晚各一次,两三天伤口即可愈合。

150、患者上热下凉比如重症糖尿病,红斑狼疮,血癌等 出自《伤寒论》--白虎人参汤+芍药甘草汤+三黄泻心汤+附子细辛汤。

石膏150-500克、 梗米 2调羹、知母25克 人参 15克、甘草15克、生地黄 20克、 白芍 50克 瓜蒌根 15克 牛膝20克、桂枝15克、黄连15克 干姜15克、炮附子 50克、 炙甘草 20克、 牡丹皮 15克、 黄岑20克、细辛15克、茯苓15克 生附子 20克、 三七15克、 生姜2片大黄15克、白术20克 生半夏 15克

注:把石膏和生附子用棉布包好,再与其它药一起煮。该药不能温服,必须等完全冷凉后再服用。

151、病人不停的吃东西却觉得吃不饱并且一饿就得吃东西否则就头晕(出自《伤寒论》--白虎汤) 石膏50-500克、知母25克 甘草20克、梗米2调羹、大黄15克 厚朴15克 枳实15克

注:把石膏用棉布包好,再和其他药一起煮。

152、看见水就发作的癫痫(出自《伤寒论》--五苓散) 猪苓 15克 泽泻 25克 白术 25克、茯苓 25克、桂枝 15克、用水煎,取药汁,放入食用淀粉,待完全吸收之后晾干,制作成粉剂,温水送服。

153、病人感觉头上戴了一顶帽子或者像用紧箍咒箍住(出自《伤寒论》--桂枝茯苓五味子汤) 桂枝 15克 炙甘草 15克 茯苓 20克、五味子 15克

154、治疗肺癌的处方(出自-射干麻黄汤,桔梗汤,千金苇茎汤) 桔梗 50克 炙甘草 20克 皂荚15 大枣20枚、生半夏 10-20克 干姜10克 紫苑15克、款冬花 15克 麻黄15克、射干15克 细辛5克、五味子5克

注:如果病人痰中带血者,再加入桃仁 15克

155、治疗脾肿大的处方 牡丹皮 15克 冬瓜仁 15克 苇茎 15克 茯苓 30克白术 15克白芍 15克 泽泻 30克

156、治疗坐骨神经痛和尿频的处方(出自《伤寒论》--干姜茯苓白术汤) 干姜50克甘草10克茯苓45-65克 白术10克

157、去除身体寒气的处方(出自《伤寒论》--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 15克 生姜4片、羊肉1斤

158、治疗肠套叠的处方(出自《伤寒论》--附子粳米汤) 炮附子 15克、半夏10克甘草10克 大枣10枚、粳米2调羹

159、治疗心肌梗塞,心血管堵塞,冠状动脉硬化的处方 黄连15、 阿胶10克 黄芩20、 桂枝15克、炙甘草 20克 川芎 40克 炮附子 25-50克 桃仁 20克 牡丹皮 20克 枳实 30克 藏红花 15克

注:其它药煮好后,再放入阿胶。

160、治疗穿心痛的处方(出自《伤寒论》--乌头赤石脂丸) 蜀椒15克 乌梅10克炮附子15克、干姜 15克 赤石脂 15克

注:按上述药的比例做成丸剂,每次 15 到 20 丸。

161、治疗心肌炎的处方(出自《伤寒论》--桂枝生姜枳实汤) 桂枝10克 生姜2片枳实25克

162、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出自《伤寒论》--薏仁附子汤) 薏仁 75克 炮附子 75克

注:将上述两味药研磨成粉剂,每次一调羹,每日两 次。

163、治疗胸闷气短尾部不适的处方(出自《伤寒论》--理中汤和枳实薤白桂枝汤)

心脏不疼者: 人参 干姜 10克 10克炙甘草 10克 白术 10克

心脏有剧痛者: 枳实15克 厚朴15克 薤白10克桂枝5克栝楼实15克

164、治疗打嗝不止的处方(出自《伤寒论》--桔子生姜汤) 新鲜桔子皮 1 把 生姜 2片

注:3 碗水煮成 1 碗。

165、治疗心脏瓣膜闭锁不全的处方(出自《伤寒论》--瓜蒌薤白白酒汤和瓜蒌薤白半夏汤)

轻度: 瓜蒌实15克 薤白10克甜酒酿 2调羹

重度: 瓜蒌实15克 薤白10克半夏10克甜酒酿 2调羹

166、治疗男子不能行房事的处方(出自《伤寒论》--桂附八味丸) 干地黄 400克 山药200克 茯苓150克山茱萸 250克 泽泻 200克 牡丹皮 150克 炮附子 150克 肉桂 150克

注:拿以上诸味药(除去肉桂外)去药房,加工成如六味地黄丸一样的丸剂。大便次数多的,每日三次,每次 20 粒连同 5克 肉桂粉用淡盐水送服。大便较少者,可以去掉处方中的肉桂和炮附子,每日三次,每次 10 粒, 用淡盐水送服。

167、治疗肺脓疡的处方(出自《伤寒论》--桔梗汤) 桔梗 50克 甘草 100克

注:服后病人如果出现吐脓血,属正常情况。

168、急救时帮助病人定喘的处方(出自《伤寒论》--麻黄甘草汤) 麻黄 10克 甘草 20克

169、治疗肺结核和食道癌的处方(出自《伤寒论》--麦门冬汤) 麦门冬 100克 半夏20克 人参10克甘草15克粳米2调羹大枣12枚

170、治疗干咳和嗓音嘶哑和孕妇咳嗽的处方(出自《伤寒论》--麦门冬汤) 麦门冬 60克、 半夏 10克、人参10克、甘草5克 粳米2调羹、大枣12枚

171、治疗嗜睡疲倦无力(出自《伤寒论》--天雄散) 天雄50克 白术110克 桂枝60克 牡蛎50克

注:熬好的汤药放凉后放入生淀粉,完全吸收后阴干成粉剂,随时用水送服,每次半调羹,每天 2 次。天雄有毒性,不可多服。

172、治疗甲状腺肿瘤和淋巴癌的处方 桂枝25克 龙骨25克 牡蛎50克、防己40克炙甘草 25克 瓦楞子 50-100克

173、帮助油性头发去油的处方(出自《伤寒论》--三黄泻心汤) 黄柏 10克黄连 5克黄岑 5克

174、治疗老年人失眠的处方(出自《伤寒论》--酸枣仁汤) 酸枣30克 甘草5克 10克 知母 茯苓10克川芎10克

注:先煮酸枣仁,20 分钟后将其他几味药放入,一起熬煮。

175、治疗肺炎高烧不退和麻疹内陷的处方(出自《寿世保元》-麻疹门) 白芍5克 黄岑5克

注:将上述两味药研磨成粉,温水送服。

176、治疗脚气和丹毒的处方(出自《伤寒论》--矾石汤) 矾石 30克

注:把矾石放入水中煮沸 3 次,待稍凉时泡脚。 若病情较重可以配合(桂枝芍药知母汤)一起服用。 桂枝 12克、芍药9克、甘草6克 麻黄12克 生姜15克 白术15克 知母 12克 防风12克 炮附子10克

177、治疗脱发的处方(出自《伤寒论》--桂枝龙骨牡蛎汤) 桂枝15克 白芍15克炙甘草 15克 生姜2片大枣12枚 龙骨20克、牡蛎20克

178、治疗女性阴道和男性睾丸抽痛的处方(出自《伤寒论》--桂枝龙骨牡蛎汤) 桂枝15克 白芍15克、炙甘草 15克、生姜2片 大枣12枚 龙骨25克、牡蛎25克

179、治疗内风湿引起的手脚变形(出自《伤寒论》--乌头桂枝汤) 桂枝15克 白芍15克炙甘草 15克 生姜2片、大枣12枚 乌头50克

注:取乌头 2 碗水煮成 1 碗(将药渣丢掉),放入一碗蜂蜜,继续熬成一碗,一日两次,一次一调羹。配合前五味药煮成的汤剂一起服用。切记,乌头毒性较大,不可多用。

180、帮助回奶和治疗月经不规律的处方(出自《奇方异录》--回奶汤) 桂枝20克白芍 15克当归20克 川芎15克 熟地黄 10克 通草 3克炒麦芽 40克阳起石 10克

181、治疗膝盖腹膜炎(出自《伤寒论》--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25克 白芍20克 甘草15 麻黄15克、生姜3片 白术25克、知母25克、防风25克、 炮附子15克、牡蛎50克 补骨脂 50克

182、治疗红斑狼疮的处方(出自《伤寒论》--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25克 麻黄15克知母25克白芍20克 生姜3片 防风25克甘草15克白术40克 炮附子 40克

183、治疗肌肉萎缩和肌无力的处方(出自《伤寒论》--小建中汤) 麦芽糖 30克桂枝20克、白芍40克、 生姜4片、大枣20枚 炙甘草 20克

184、治疗哮喘的处方(出自《伤寒论》--大青龙汤和小青龙汤)

春夏发病使用: 麻黄 15克 桂枝 25克 炙甘草 10克 杏仁 15克生姜 2片大枣 10枚 石膏 20克

注:先把石膏用棉布包好再与其它药一起熬煮。

秋冬发病使用: 麻黄 15克 白芍 15克 细辛 15克 干姜 15克炙甘草 15克 桂枝 15克 五味子 25克 生半夏 20克

185、治疗胃酸过多(俗称火烧心)的处方(出自《伤寒论》--旋覆花代赭石汤) 旋覆花25克 人参10克、生姜3片、代赭石25克 炙甘草15克 半夏10克大枣12枚

186、治疗牙龈易出血及易流鼻血(出自《伤寒论》--大黄黄连汤) 大黄15克 黄连15克

注:用上两味药放入开水中浸泡后即可饮用。(像泡茶一样)

187、帮助戒烟的处方 天南星15克 石膏50--400克 知母25克 黄岑15克柴胡15克郁金25克 皂荚15克桔梗15克 大枣20枚黄柏15克黄连10克 苦参15克

注 1:先煮红枣,20 分钟后再放入其他药一起煮。

注 2:把石膏用棉布包好与其它药一起熬煮。若不渴者,另加半夏 15克 。

188、治疗月经不调的处方(出自--四物汤和桂枝茯苓丸)

处方一: 白芍 15克 当归20克 川芎15克 熟地黄 10克 炮附子 15克

处方二: 桂枝20克 茯苓25克 白芍10克桃仁15克炮附子 20克 白术 15克 牡丹皮 15克

189、治疗脑溢血的处方(出自--补阳还五汤) 黄芪20克 归尾10克赤芍15克 地龙5克川芎15克 桃仁10克藏红花 10克

190、治疗带状疱疹的处方(出自《伤寒论》--升麻鳖甲汤) 升麻10克 当归10克甘草10克 炙鳖甲 10克

191、治疗梦游症的处方(出自《伤寒论》--甘草泻心汤) 炙甘草 15克黄芩15克干姜15克 半夏15克大枣12枚 黄连10克

192、治疗久病不愈体弱坐卧不宁不思饮食的处方(出自《伤寒论》--百合地黄汤和百合鸡子汤)

处方一: 百合地黄汤 百合 100克 生地黄 20克

注:百合浸泡 3 小时,小火煮烂,备用。将生地黄放入开水中,片 刻后取出,拧取生地黄汁,和百合汤一起小火熬煮 1-2 小时。

处方二: 百合鸡子汤 百合 100克 鸡子黄 1枚

注:百合浸泡 3 小时,小火煮烂,备用。待微温时,将生鸡蛋黄放入,调匀,即可服用

193、帮助减肥的处方(出自《伤寒论》--防己黄芪汤) 防己15克 黄芪50克炙甘草 40克 白术40克生姜1片 大枣5枚

服后会感觉皮下有蚂蚁在爬,属正常情况。

194、治疗头皮屑过多和脂溢性皮炎以及手脚角质层过厚的处方(出自《伤寒论》--麻黄杏仁薏仁甘草汤) 麻黄15克 杏仁15克薏仁50-100克炙甘草 15克

195、促使脑中风所致昏厥苏醒的方法(出自《黄帝内经》) 剃下病人左额角一寸见方头发,烧成灰,用吸管吸取喷入病人左耳中,大约五六分钟,病人会出现口鼻出血的现象,这是很正常的,随之病人就会苏醒。

196、治疗脑中风的处方(出自《千金方》--三黄汤,小续命汤,白术附子汤)

口能言者: 麻黄25克 独活20克 细辛10克黄芪15克黄芩15克

口不能言者: 麻黄15克桂枝25克 杏仁15克石膏25-40克人参15克 炙甘草 15克 当归15克 川芎15克干姜10克

极度眩晕者: 白术25-40克炮附子40-60克 炙甘草15克 生姜2片大枣6枚

197、去除腹部赘肉的处方(出自《伤寒论》--桂枝汤) 桂枝15克 白芍15克炙甘草 15克 生姜15克大枣15枚 猪苓30克

198、治疗抑郁症的处方(出自《伤寒论》--葛根汤) 桂枝15克 白芍15克炙甘草 15克 生姜15克大枣15枚 葛根25克 川芎15克勾陈 15克

199、治疗偏头痛的处方(出自《伤寒论》--葛根汤) 桂枝15克 白芍15克炙甘草 15克 生姜15克大枣15枚 葛根25克川芎15克

200、治疗面瘫的处方(出自《伤寒论》--葛根汤) 桂枝15克 白芍15克炙甘草 15克 生姜15克大枣15枚 葛根25克

201、治疗脑膜炎的处方(出自《伤寒论》--瓜蒌桂枝汤和葛根汤)

病人有汗时: 瓜蒌根 15克桂枝 15克 白芍 15克 甘草 15克 生姜 15克 大枣 15枚

病人无汗时: 葛根20克 麻黄10克桂枝15克生姜15克 炙甘草 15克 白芍15克 大枣15枚

202、防止蚊虫叮咬的方法 取 肉桂 50克 艾草 50克,煮水,涂抹在皮肤表面即可。煮一次,可以用较长时间。

203、治疗肌纤维疼痛的处方(出自《伤寒论》--桂枝汤) 桂枝30克 白芍15克生姜15克炙甘草 15克 大枣15枚 玉竹30克

204、治疗胰脏癌的处方(出自《伤寒论》--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干姜 15克 黄芩 15克 黄连 15克 人参 15克

注:病人如果出现呕酸现象,再加入 代赭石 20克 旋覆花 20克吴茱萸 20克

205、治疗疝气和脱肛的处方(出自《伤寒论》--当归四逆汤) 当归15克桂枝15克芍药15克 细辛15克木通10克 大枣8枚炙甘草 15克 升麻 15克

206、治疗冻疮和坏疽的处方(出自《伤寒论》--当归四逆汤) 当归15克 桂枝15克芍药15克细辛15克 木通10克 大枣8枚炙甘草 15克。 没有便秘的患者,可将木通去掉。

207、治疗胆囊炎和胆结石的处方(出自《伤寒论》--四逆散) 柴胡10克 枳实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 10克 滑石 10克 五倍子 10克 海金砂 10克

208、治疗失声和咽炎的处方(出自《伤寒论》--半夏散) 生半夏10克 桂枝10克炙甘草10克

汤药煮好后,用生淀粉放入汤中,待完全吸收后,阴干,制成粉剂,温水送服。

209、治疗腰被闪到的方法 取童子尿一杯服下,20 分钟后即可见效。

210、治疗大肠炎的处方(出自《伤寒论》--桃花汤) 赤石脂25克 干姜15克粳米10克 赤石脂一半生用,一半和其他两味药一起用。待汤药煮好后,将准备生用的赤石脂研磨成粉放入汤中,服下 即可。

211、治疗严重惊吓和顽固性失眠的处方(出自《伤寒论》--黄连阿胶汤) 黄连 20克 黄芩10克白芍10克阿胶15克 鸡子黄 2枚

先煮前三味药,煮好后趁热放入阿胶,取生鸡蛋 2 个,去壳和蛋清留蛋黄,待汤药稍温,放入蛋黄后立即服用。

212、治疗血癌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桂枝加白芍汤) 桂枝15克 白芍30克干姜15克炙甘草 15克 大枣 15枚 生附子 15克 白术15克、茯苓15克

注:熬煮中药的时候要将生附子用棉布包好一起煮,如果是儿童 生附子 的用量改为 10克 。

213、治疗体股癣及疥疮的处方(出自《伤寒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麻黄10克 连翘10克杏仁10克赤小豆 30克 大枣 12枚 桑白皮 10克 生姜 5克甘草 5克金银花 10克 蝉蜕 10克

214、治疗眼睛发炎的处方(出自《伤寒论》--栀子柏皮汤) 栀子15克 炙甘草5克黄柏15克

注:9 碗水煮成 7 碗水,过滤后,用纱布擦试眼睛

215、治疗痔疮的处方(出自《伤寒论》--麻子仁丸) 麻子仁 500克 芍药250克枳实250克 大黄500克 厚朴250克 杏仁250克 当归250克赤小豆 250克 拿以上几味药到药房制成丸剂,如六味地黄丸大小,每天服用 20 粒。

216、治疗老年人便秘的处方(出自《伤寒论》--麻子仁丸) 麻子仁 500克芍药250克 枳实250克 大黄500克 厚朴250克 杏仁250克  拿以上几味药到药房制成丸剂,如六味地黄丸大小,每天服用 20 粒。 如果大便非常干燥,再加入 芒硝 5克 ,用开水化开,和药丸一起服下。

217、治疗黄疸的处方(出自《伤寒论》--茵陈蒿汤) 茵陈蒿 15克 栀子10克大黄10克  先把茵陈蒿熬煮,将 9 碗水煮成 6 碗,然后将大黄和栀子放入一起熬煮,6 碗水煮成 3 碗。

218、治疗肝硬化、肝癌的处方(出自《万病回春)--分消汤和《济生方》--补气健中汤)

早期患者 苍术15克 白术15克 茯苓15克陈皮10克厚朴10克 香附子 10克 猪苓10克 泽泻10克枳实5克大腹皮 5克 砂仁5克木香5克 灯心草一把 干姜 5克 生姜5克

晚期患者 苍术15克白术15克 茯苓15克陈皮10克厚朴10克 泽泻10克 人参15克麦门冬 15克 黄岑 10克

注:如果病人感觉非常冷,再加入生硫磺 30克 生附子 40克 (这两味药熬煮时要用棉布包好)

219、治疗肾病引起的全身水肿的处方(出自《伤寒论》--四神方)

夏天使用 绿豆15克 芡实15克 莲子15克薏仁15克白果15克 红糖15克

冬天使用 红豆15克龙眼15克 绿豆15克芡实15克莲子15克 薏仁15克 白果15克红糖15克

220、病人喝了大量水仍觉得口渴且小便通畅(出自《伤寒论》--白虎人参汤)

知母25克 石膏50~500克甘草10克 粳米2调羹党参15克

注:将石膏用棉布包好扎紧和其他药一起煮,石膏的剂量视病人的病情而定

221、治疗肾结石、膀胱结石、尿路结石的处方(出自《伤寒论》--猪苓汤) 猪苓 5克 茯苓 5克泽泻 5克滑石 5克 阿胶 5克 将前四味药煮好,待稍温时将阿胶放入,搅拌均匀,即可服用。

222、治疗风湿关节炎的处方(出自《伤寒论》--桂枝附子汤) 桂枝15克 白芍10克炙甘草30克生姜45克 大枣(切开)12枚炮附子 25克

223、治疗腹膜炎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当归赤豆散和薏苡附子败酱散)

处方一: 当归25克 赤豆10克

注:将赤小豆泡发芽,用赤豆芽与当归研磨成糊,温水送服。

处方二: 薏苡仁 30克附子 6克败酱草 15克

注:将上述三味药研磨成粉,温水送服。

224、治疗阑尾炎的处方(《伤寒论》--大黄牡丹皮汤)大黄 25克 牡丹皮 15克

225、治疗长期失眠健忘和心率紊乱的处方(出自《伤寒论》--炙甘草汤)

炙甘草 15克 生姜10克 桂枝10克 党参5克生地黄 50克麦门冬 10克 麻仁10克 大枣10枚 阿胶5克 用米酒 5 碗 + 水 4 碗,将前八味药煮取 3 碗,待凉至微温之时,把阿胶放入,服用。

226、治疗痛风的处方(出自《伤寒论》--甘草附子汤) 桂枝 15克 炙甘草 10克炮附子 25克 白术 15克

227、治疗腹痛并伴有下痢的处方(出自《伤寒论》--黄芩汤) 黄芩 15克 炙甘草 10克 白芍10克、大枣12枚

228、治疗下痢不止的处方(出自《伤寒论》--赤石脂禹余粮汤) 赤石脂 10克禹余粮 15克

229、治疗恶心反胃的处方(出自《伤寒论》--小柴胡汤) 柴胡25克 黄芩10克、党参10克、炙甘草 5克 半夏25克、 生姜10克、大枣 4枚 饭前服用。

230、治疗胃炎的处方(出自《伤寒论》--黄连汤) 黄连 15克 炙甘草 15克 干姜15克、桂枝15克、党参15克 半夏15克 红枣15枚

231、治疗肺积水的处方(《伤寒论》--十枣汤) 芫花 2克 大戟 2克甘遂 2克

注:将以上三味药研磨成粉,用十余枚红枣熬煮成红枣汤,将磨好的药粉送服,服后三小时出现非常剧烈的上吐下泻属正常情况。该药需在早上 6 点左右空腹服用,切记。

232、治疗乳腺癌的处方(《伤寒论》--柴胡桂枝汤+牡蛎) 柴胡40克 黄芩10克 党参10克甘草炙 5克半夏25克 生姜10克 大枣4枚 桂枝10-20克牡蛎20克

233、治疗肺癌的处方(出自《伤寒论》--三物小白散) 巴豆 2 粒 桔梗 10克 贝母 10克先将巴豆熬黑,然后和桔梗,贝母研磨成粉,开水冲服。若出现腹泻不止,饮凉开水即可。

234、治疗肝腹水的处方(出自《伤寒论》--三物小白散) 巴豆 2 粒 芫花 10克 先将巴豆熬黑,再和芫花研磨成粉,开水冲服。若出现腹泻不止,饮凉开水即可。

235、治疗喉癌的处方(出自《伤寒论》--三物小白散)巴豆 2 粒 贝母 10克先将巴豆熬黑,再和贝母研磨成粉,开水冲服。若出现腹泻不止,饮凉开水即可。

236、应付喝酒的处方(出自《伤寒论》--小柴胡汤+苍术+泽泻) 柴胡25克 黄芩10克、 党参10克、 甘草炙 5克、 半夏25克、生姜10克、大枣4枚、 苍术25克、泽泻30克 在饮酒之前一小时服下。饮酒时,小便会很多,喝酒像喝水一样。

237、治疗肠梗阻的处方(出自《伤寒论》--大陷胸汤) 大黄 10克 芒硝 10克甘遂 10克

注:大黄煮好后,盛入碗中,放入芒硝,甘遂,即可服用。

238、治疗胃下垂的处方(出自《伤寒论》吴茱萸汤+旋复代赭汤) 吴茱萸 10克 生姜 20克 大枣8枚、旋覆花10克、代赭石5克 半夏10克 党参15克、 甘草炙10克

239、治疗子宫癌的处方(出自《伤寒论》--抵当汤)

水蛭 15克、虻虫 15克、 大黄 50克、 桃仁 20 个

240、治疗烦躁所致失眠的处方(出自《伤寒论》--栀子豆鼓汤) 肥栀子 4 个 香豉 3克

241、治疗频繁遗精的处方(出自《伤寒论》--桂枝龙骨牡蛎汤) 桂枝10克 白芍10克生姜10克、炙甘草5克、 大枣12枚、龙骨20克、 牡蛎10克、炮附子 15克

242、治疗小儿尿床的处方(出自《伤寒论》--桂枝龙骨牡蛎汤)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 炙甘草5克、 大枣12枚 龙骨10克牡蛎20克

243、治疗因外伤阴部所致小便不利或尿血(出自《伤寒论》--桃核承气汤) 桃仁15克、 大黄15克、桂枝5克、芒硝5克、 炙甘草5克

注:其他药煮好后,盛入碗中,将芒硝放入。

244、治疗小儿体弱厌食和小儿多动症的处方(出自《伤寒论》--小建中汤) 麦芽糖 30克、桂枝10克、白芍20克 生姜10克、大枣6枚 炙甘草 5克

245、治疗乳房肿块的处方(出自《伤寒论》--小柴胡牡蛎汤)

病症较轻者: 柴胡 25克 黄芩 10克 党参 10克 炙甘草5克大枣8枚半夏25克 牡蛎  20克生姜3片

病情较重者: 当归20克 生地10克川芎 15克 白芍15克 紫根10克木防己 15克 竹茹 10克 瓦楞子 20克 炒麦芽 15克

246、治疗大肠癌的处方(出自《伤寒论》--大柴胡汤) 柴胡15克、 黄芩10克、白芍10克 半夏15克、生姜15克 枳实10克、大枣4枚、大黄10克、 芒硝10克

以上处方针对未做手术的患者。其他药煮好后,盛入碗中,将芒硝放入。

友情提醒!!!

1:当被诊断出有肿瘤或其他重症疾病时,若选择中医治疗,必须在手术,化疗,放疗之前,否则,将会使疗效 大打折扣。

2:中医治病对症不对病,不同的病产生同样的症状会采用同样的处方。

3:本人发布的处方会不定期的进行修正,请关注的朋友适当留意。

4:如无特别注明,所列处方均需熬成汤剂服用。

247、治疗痛经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

处方一(柴胡+白芍汤): 柴胡 25克 黄芩 10克 党参 10克 生姜 2片炙甘草 5克 半夏 25克 大枣 4枚白芍 40-50克

处方二《四物汤》:白芍 30克 川芎 15克 当归 15克 附子 15克 熟地黄 15克 茜草 30克

处方三(桃核承气汤): 桃仁 12克 大黄 12克 芒硝 6克炙甘草 6克桂枝 6克

注:芒硝不要煮,待其它药煮好后放入融化即可。

248、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处方(出自《伤寒论》--柴胡桂枝汤) 柴胡25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 甘草炙 5克 半夏25克 生姜10克大枣4枚桂枝10-20克

249、治疗肠病毒的处方(出自《伤寒论》--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30克 黄芩10克黄连10克炙甘草 10克

250、治疗孕妇呕吐不止的方(《伤寒杂病论》--半夏甘草汤和人参半夏干姜汤)

处方一:半夏 10克 干姜 10克 甘草 10克

处方二: 半夏 15克 人参 10克 干姜 10克

注:将上述三味药研磨成粉,每次一调羹,温水送服,每日二到三次。

251、治疗呕吐不止和小儿吐奶的处方(出自《伤寒论》--五苓散) 猪苓 15克 泽泻 30克 白术 15克茯苓 15克桂枝 10克

注:用水煎,取药汁,放入食用淀粉,待完全吸收之后晾干,制作成粉剂,温水送服。

252、治疗体位变换产生的眩晕的处方(出自《伤寒论》--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茯苓20克 桂枝15克白术10克炙甘草 10克

注:如果同时伴有恶心症状,加一味药 半夏 15克

253、治疗小儿流鼻血(民间验方) 鲜藕榨汁一杯,服下即可。

254、治疗更年期烦躁(出自《伤寒论》--桂枝汤) 桂枝9克 白芍9克干姜9克 大枣3枚 炙甘草 6克

255、治疗肾炎、肾积水的处方(出自《伤寒论》--小青龙汤) 麻黄12克 芍药9克干姜9克、半夏9克 桂枝6克 炙甘草 6克细辛 3克 五味子 3克

256、治疗便秘的处方(出自《伤寒论》--调胃承气汤) 炙甘草 10克、大黄20克、芒硝10克 栀子10克

注:其他药煮好后,盛入碗中,将芒硝放入。

257、治疗下肢静脉炎或静脉曲张的处方(出自《伤寒论》--白芍甘草汤+炮附子+牛膝) 白芍40-50克、炙甘草40-50克 炮附子20克 牛膝20克

258、治疗眼底病变的处方(以下内容仅供学习研究之用)

金银花 15克菊花 15克 密蒙花 20克 龙胆 15克 石决明 15克 草决明 15克、当归20克、黄芪20克 黄岑15克、赤芍15克 木贼15克、蝉蜕15克、黄连10克

259、治疗视网膜病变的中药药方之一(以下内容仅供学习研究之用)

生附子 30克、黄芪30克、甘草30克、当归20克、荜拨30克、夜明砂 20克、 牡丹皮 20克 灵芝15克 水蛭10克、赤芍20克

汉唐中成药1-100号列表和对应疾病分析

参考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7ac4b30100latc.html

汉唐系列是采用纯中药制做的 , 完全无西药成分在内 , 并且中医是采用症状治疗法 , 也就是同症同治的原则因此辨症论治是必要的 , 并非依照西医的治病法则来治病 , 本文采用许多西医病名 , 目的是希望读者更容易了解中药的治症理论并且有助於开业中医的临床再进修 , 同业之间互相切搓 , 吸取前医的经验 , 不要再犯二过 , 使病人受到最好的照顾 .

论文着作权人∶美国佛州汉唐中医学院,院长倪海厦中医师. 此方是我实际临床之经验方,不含任何有毒性的中药在内. 美国汉唐中医诊所专用处方.

汉唐系列        3两        6两             主 要 功 能

汉唐-1            24        48        中医名女性赤白带 (西医为子宫颈糜烂)

汉唐-2            24        48        退奶丸 (协助清除乳房硬块,停止喂乳必需品)

汉唐-3                24        48        记忆力减退萎缩

汉唐-4                24        48        鱼虾过敏 (皮肤红痒)

汉唐-5                24        48        通乳丸 (乳房美化及令奶水集中於乳房)

汉唐-6                50        100        手抖兼心颤栗 中医学九种心痛之一

汉唐-7                40        80        胃痈及胃出血(可参考西医学名胃癌与淋巴癌做比较)

汉唐-8                40        80        子宫症痼(可以比较西医学之子宫瘤与多发性骨随瘤)

汉唐-9                24        48        血箭痔丸 (大便痔疮排血大量而无痛)

汉唐-10        60             120        大禹丸   (腹腔积水专用)

汉唐-11        40        80        代抵当丸 (子宫乾血排不出,膀胱受伤小便 可出,但少腹如鞭)

汉唐-12        50        100        脱肛丸 (肛门下坠)

汉唐-13        44        88        淋痛 (小便刺痛排浊)

汉唐-14        40        80        中医名胆石症(西医名胆结石)

汉唐-15        40        80        真寒假热 厥四逆之症(其症类似於西医之血癌病)

汉唐-16        40        80        皮肤乾痒癣

汉唐-17        50        100        湿疹脓疮

汉唐-18        50        100        中医名腰蛇 , 胸蛇 , 颈蛇 (如同西医名带状泡疹)

汉唐-19        40        80        情绪焦虑不安 (如同西医之镇静剂 类)

汉唐-20        40        80        治下肢无力 (老人双脚无力)

汉唐-21        44        88        补阳还五丸 专治中风 (西医之脑溢血中风)

汉唐-22        40        80        奔豚汤 (心脏速度过快,腹部悸动,焦虑惊悸)

汉唐-23        40        80        肝阳上亢 , 肾阳不足(可比照西医学之降血压)

汉唐-24        40        80        中医上中下三消渴症(西医学之糖尿病) (饭後服)

汉唐-25        40        80        中医药学之疏通经络剂 (如同西医学之三叉神经痛 颜面神经痛)

汉唐-26        40        80        石淋,砂淋,小便带血 (西医学之肾结石)

汉唐-27        32        64        中医症状偶发关节红肿剧痛名历节风(西医之痛风)

汉唐-28        32        64        中医名风湿 (西医亦名风湿) 主要症状是关节变形肿痛

汉唐-29        32        64        消痔丸(大便後排一点血,胀痛)(西医学之外痔)

汉唐-30        32        64        足三阳经之虚实痛(西医名坐骨神经痛)

汉唐-31        40        80        中焦湿热过盛(临床时可参考西医之三酸甘油脂过高)

汉唐-32        44        88        乌金丸 中医学九种心痛之一(主症:心痛澈背,背痛澈心)

汉唐-33        40        80        中焦湿热过盛兼便秘(过重兼便秘)

汉唐-34        40        80        补天丸   (掉头发 , 耳鸣)

汉唐-35        40        80        紫金丹 (胸腔内伤 , 上身瘀血)

汉唐-36        40        80        天青丸(妇女痛经) (兼治下身瘀血,受伤)

汉唐-37        40        80        天威丸   (男性精子不足)

汉唐-38        40        80        玉华丸   (女性滋补良药)

汉唐-39        22        44        鼻渊丸 (鼻塞不通,流清涕)

汉唐-40        28        56        乌梅丸   (各种寄生虫,蛔虫)

汉唐-41        22        44        中安丸 (失眠)

汉唐-42        40        80        控涎丹(痰阻塞胸肺,癫痫,中风痰涎阻塞)

汉唐-43        22        44        麻子仁丸 (大便如羊屎,小颗粒状)

汉唐-44        22        44        皂荚丸(清除肺中 吸烟造成之浊痰)

汉唐-45        24        48        己椒苈黄丸(右腹胀,肠间有水气,大便不出)

汉唐-46        20        40        60/斤        六味地黄丸

汉唐-47        40        80        重阳丸(男子精中带血)

汉唐-48        22        40        80/斤        金匮肾气丸

汉唐-49        40        80        起阳丸(振奋阳气, 生精)

汉唐-50        28        56        牙痛止痛剂

汉唐-51        36        72        白内障内服

汉唐-52        36        72        赤丸(心脏闷,手足逆冷)

汉唐-53        40        80        风引汤(中风瘫痪无力,尚可言语)

汉唐-54        40        80        喉蛾方 (可比照西医学之扁桃腺发炎)

汉唐-55        17        紫云膏(皮肤生坚结)

汉唐-56        5/罐(粉剂)        汉唐红(外用伤口特效药)

汉唐-57        5/罐(粉剂)        佛州黑(外用烫伤特效药)

汉唐-58        25/罐(药水)        白内障药水

汉唐-59        16/罐(粉剂)        喷鼻药粉(鼻窦炎等鼻子过敏症)

汉唐-60        40        80        强力天青丸(静脉曲张)

汉唐-61        20        40        明目地黄丸

汉唐-62        40        80        沉香桂附丸

汉唐-63        40        80        中医学之骨损症(临床时可比西医学之骨质疏松症)

汉唐-64        40        80        妇女经停後之身热盗汗,易生气,情绪不稳定.

汉唐-65        40        80        血淋        小便 刺痛

汉唐-66        40        80        下焦寒湿症,膀胱无力 排尿        小便後须臾又来(女人遗尿)(类似於西医学之摄护腺肥大与膀胱括约肌失调)

汉唐-67        40        80        失心丸(中医名为癫痫发狂)中医学九种心痛之一

汉唐-68        40        80        护肝丸

汉唐-69        40        80        中医名积水(主症是下肢水肿)

汉唐-70        40        80        定心丸        中医之心肾不交(主症是有焦虑,忧郁 之情志)

汉唐-71        40        80        清郁开结丸(中医之肝脾失衡导致沮丧情绪低落)

汉唐-72        40        80        浮萍方        (小儿风痒,汗出全身,治风痒,疥癞等皮病)

汉唐-73        40        80        透脓方        (四肢未稍坏疽)

汉唐-74        40        80        搜风解毒汤        (中医学名杨梅疮,淋 病,泡疹等)

汉唐-75        30        60        枕中丹                             (令人聪明)

汉唐-76        30        60        避孕丸

汉唐-77        40        80        中医名上焦湿热且实之心绞痛症(可比较西医学之心脏动脉阻塞与冠心病)

汉唐-78        24        48        健胃散(除胃 痈外,一切胃家之疾)

汉唐-79        24        48        肺部过於湿热造成面生痘疮(可比较於西医学之青春痘)

汉唐-80        24        48        胃家燥热之过胖症 , 又名减肥药

汉唐-81        23        44        鼻炎兼头痛

汉唐-82        40        80        下焦寒实之四逆症,(可比较西医学之摄护腺癌)

汉唐-83        40        80        化脓湿疹皮病(外用粉剂)

汉唐-84        40        80        没有胆切除手术之前无此病(故可说是中医新名称-肝结石)

汉唐-85        9        17        敷脸方

汉唐-86        8        14        脚气病,香港脚外用粉剂

汉唐-87        40         80         中医之九种心痛之一( 可与西医学之心脏肥大做比较)

汉唐-88         40         80            磁珠丸(中医名白内瘴,青光眼与西医同)

汉唐-89         40         80         健筋骨丸(关节肌肉萎缩)

汉唐-90        40          80        消瘤丸中医俗名大脖子(可以参考西医学之甲状腺瘤).

汉唐-91        38          76         拔牙後止痛剂

汉唐-92    34              68        增高丸

汉唐-93    40              80         过动儿症

汉唐-94     7              14        扭伤外敷药水

汉唐-95     40             80        拖里化毒饮(淋巴脓块,乳房脓块恶臭,阴道脓疡恶臭等 症候)

汉唐-96      40            80        乳癌外用粉剂

汉唐-97      40            80          何首乌丸

汉唐-98     80            160          五石乌头丸.

汉唐-99     40             80        斑龙丸, 用来固肾强精,固本培元之用

汉唐-100      40           80        历节丸,如同西医之所谓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变形肿胀疼痛.

<

(0)

相关推荐

  • 经方大家倪师之经验总结(完)

    236.治疗肠梗阻的处方(出自<伤寒论>--大陷胸汤) 大黄 芒硝 甘遂 注:大黄煮好后,盛入碗中,放入芒硝,甘遂,即可服用. 237.治疗胃下垂的处方(出自<伤寒论>吴茱萸汤 ...

  • 桂枝加葛根汤——抽蓄,肩周炎,颈椎增生

    42晨起颈痛--李宇铭医案 曹某,女,23岁,四川人.2010-06-15,晨起颈痛2周.近日大便不成形,偶有腹痛.3周前曾发热,稍怕冷,其后胃纳差,曾有1周手肿.面色青,眼眶青黄,舌淡红,苔薄白,脉 ...

  •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四四)桂枝附子汤

    桂枝附子汤方 桂枝四两.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八片.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桂枝在经方里面的观念就是解肌,什么叫解肌,就是病在肌肉上面 ...

  • 经方大家倪师之经验总结(三)51、病人一...

    经方大家倪师之经验总结(三) 51.病人一直很瘦弱而且易疲劳(出自<伤寒杂病论>--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 黄芩 桂枝 干姜 牡蛎 栝楼根 炙甘草 52.治疗胃癌的经验方 葛根 柴胡 半夏 ...

  • 经方大家倪师之经验总结(五)

    101.治疗女性阴痒的方法 蛇床子 注:把该药研磨成粉,涂于患处即可. 102.去除口臭的方法 细辛 桂枝 甘草 橘皮 注:上各等分,治下筛,以酒服一钱匕,瘥止. 103.解生附子.乌头.天雄的毒 绿 ...

  • 经方大家倪师之经验总结(七)

    200.治疗脑膜炎的处方(出自<伤寒论>--瓜蒌桂枝汤和葛根汤) 病人有汗时: 瓜蒌根 桂枝 白芍 甘草 生姜 大枣 病人无汗时: 葛根 麻黄 桂枝 生姜 炙甘草 白芍 大枣 201.防止 ...

  • 经方大家倪师之经验总结(六)

    139.治疗肝癌(无腹水)的处方 生附子 生硫磺 桂枝 炙鳖甲 茜草 川芎 黄芩 黄连 茵陈 140.治疗肝炎的基础方 柴胡 黄芩 郁金 龙胆草 川芎 牡丹皮 白芍 泽泻 茵陈 大黄 枳实 红枣 生姜 ...

  • 经方:当归四逆汤(手脚寒冷,冻疮)

    当归四逆汤 [原文]  当归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甘草二两(炙) 通草二两 大枣二十五枚,擘(一法十二枚) 右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者] 张仲景 ...

  • 朱婉华教授:国医大师朱良春辨治痹症重视三大主症

    朱婉华教授:国医大师 朱良春 辨治痹症重视三大主症 朱婉华 合欢中医 作者简介 朱婉华 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批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之女.朱婉华教授传承了朱 ...

  • 国医大师朱良春:治'痛风',只需抓住这4点

    痛风的发病机理 痛风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一般呈间歇性发作,急性发作时多出现关节剧烈红肿热痛,夜间加剧,70%以上的患者首发关节为足跖趾关节, 其次累及踝.膝.指.腕.肘等关节, ...

  • 国医大师朱良春:治肾病要用这9组药!

    国医大师朱良春:治肾病要用这9组药!

  • 国医大师朱良春:治“痛风”,只需抓住这4点

    痛风的发病机理 痛风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一般呈间歇性发作,急性发作时多出现关节剧烈红肿热痛,夜间加剧,70%以上的患者首发关节为足跖趾关节,其次累及踝.膝.指.腕.肘等关节,且 ...

  • 纯干货:从病名到验案,跟朱良春学习治痛风

    一.痛风病名之商榷 痛风之名,始于李东垣.朱丹溪,但中医之痛风是广义的历节病,而西医学之痛风,则系指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高尿酸血症的"痛风性关节炎"及其继发症,所以病名虽同,概念则异 ...

  • 国医大师朱良春:治'痛风',只需抓住这4点

    痛风的发病机理 痛风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一般呈间歇性发作,急性发作时多出现关节剧烈红肿热痛,夜间加剧,70%以上的患者首发关节为足跖趾关节,其次累及踝.膝.指.腕.肘等关节,且 ...

  • 朱良春大师治面部痤疮浙贝汤秘方

    2019-12-01 方名: 浙贝汤 方药: 桑白皮.黄岑.桔梗.连翘各9克,地骨皮.枇杷叶. 浙贝母各12克. 用法: 每日一剂. 水煎2次混匀分早.晚服. 功效: 清肺泄热解毒. 主治: 连服10 ...

  • 朱良春辨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朱婉华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朱良春指出: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关键是首先辨明病因.病机,更要辨清病位.在治疗上他推崇张景岳之说,辨证辨病相结合,治经治脏相结合. ·在合理选用补肾药物的基础上, ...

  • 国医大师朱良春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经验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腰痛""腰腿痛""顽痹"范畴,国医大师朱良春及其传承人提倡以中药治疗为主导,形成了成熟的临床经验和诊疗技术,疗效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