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由痰生!民国中医张锡纯的一味理痰汤,可治痰之本,建议收藏

‍这世界,有好人就有坏人,坏人之间还分坏人,比如有种叫流窜犯的,流窜作案。
人体也是一个世界,流窜犯同样存在,且四处作案,比如痰涎。
胸之横膈部有痰,会阻住气机运行,以致胸闷短气。
肺中有痰,肺叶极力抵抗,引起喘促咳逆。
痰随气而行,阻住心神回家的路,以致惊悸不寐。
滞留于胃,则胀满哕呃。
满于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引起肢体麻木或偏枯。
留于关节、着于筋骨,则俯仰不利、牵引作疼。
随肝火上升,则眩晕不能坐立。
有一个治痰方剂,出自民国大医张锡纯,这是他年轻籍籍无名时创设,被一个地方医者李龙章看见后夸为异方,铁口直断张锡纯日后必能成名(没错)。其后此方果见奇效。张锡纯说:就算痰症垂危,服之也可挽救。
这就是理痰汤
所谓理,不能撇开理气不谈。痰之所以到处流窜,有一个交通工具,这就是气,痰随气行,
上至巅顶,下至脚底,五脏六腑,无处不到。
所以古有治痰先治气之说。
治气,一为肺脾气。
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
若肺气宣降不利,津液不知所措,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犹豫之间变成痰涎。
脾主为胃行津液,若脾气不健,运化水谷精微不力,行不了胃中津液,日久凝结生痰,故有痰之标在胃之说。
而化痰名方二陈汤(制半夏,陈皮,茯苓,甘草),主治一切痰饮为病,有化湿痰,和脾胃之功。可治痰之标。
胃主降,若胃气上冲呕逆,半夏可降胃安冲。
半夏制过后为制半夏,辛散温燥,如天空中的阳光散开脾胃肺寒湿痰饮,令脾阳升清,胃浊降下,让痰无落脚之所。肺气亦如晴朗的天气,上行高空,下行抖落树隙之阳光,宣降自如。
陈皮辛香,行气理气,苦燥降泄,且以温而让肺脾气机周流,由此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是半夏的助手。
茯苓甘平淡渗,可以健脾渗湿使生痰无源,并以连线心肾,益肺气之功而导浊生津。助半夏陈皮化痰。
且半夏平胃气,陈皮理肺脾气,茯苓健脾补气,合而让气机正常,让痰涎没有可乘之车。
治气之二,治肾气。
肾为生痰之本,若肾气不利,阴阳两气互搏,形成冲气。冲气上逆,会把痰浊从肾中带上来。
芡实,味甘补脾,能利湿。味涩固肾,既收敛肾气,又收敛冲气。淡渗甘香,不湿不燥。既为脾胃之佳药,又为固肾涩精之妙药。就像捣了流窜犯之老巢,让痰所生无源。可多用量。
柏子仁甘平,养心气润肾燥,安魂定魄,益智宁神,可使心神回家而除惊悸,并止汗润肠通便,助芡实补肾。且与茯苓共安心神。
黑脂麻甘平,养肝补肾而缓肝明目,可治肝肾不足,解热毒,润五脏。同样可助芡实补肾。且有降肝之逆气止眩晕之功。
二味之油质,还可润半夏之燥。
茯苓之利小便,泄肾之痰浊,可使芡实柏子仁黑脂麻补肾之时,补中有清,补而不滞,杜绝痰之生。
生杭芍,白芍中之优品,苦酸,微寒。入肝入脾,既能助黑脂麻抑肝火上行而止眩晕,又能养血滋阴而通利筋脉,治肢体麻木或偏枯,筋骨流痰而俯仰不利、牵引作疼等。
且白芍还有滋阴止汗利小便之功,与茯苓之渗利小便相互配合,一则有助膀胱放空后吸引胃中水饮下注,避免胃中生痰,二则肾与膀胱是亲戚,膀胱利则肾也舒适,避免肾中生痰,从而解封”肾失封藏,痰涎内生。”
多味合用,正是理痰汤。二陈汤是治痰之标,由二陈汤加减的理痰汤则被誉为治痰之本。
组成:
生芡实30g,清半夏12g,黑脂麻(炒捣)9g,柏子仁(炒捣)6g,生杭芍6g,陈皮6g,茯苓片6g。水煎服。
简单梳理,方以半夏为君,降胃之冲气。
重用芡实收敛冲气,并收敛肾气,助其闭藏。
用脂麻柏实,既润半夏之燥,又助芡实补肾。
芍药、茯苓共利小便。
陈皮行气理气,配合半夏降逆气,并化开芡实、脂麻、柏实滞腻。
共达舒坦理气,共消痰涎而除病之功。
本方若用之得当,除了上文提到的病症,吸烟导致的痰涎,痰气交阻之甲状腺问题,痰湿内阻之男子不育,等等。均可用其治。
举两列张锡纯谓其果见之效:
一少妇患痫风,初两三月一发,渐至两三日一发,诊其脉滑体丰,为痰涎所致。用本汤加平肝降逆之赭石9g,数剂竟拔除病根。
所谓痫风,为肾中相火及肝胆之火暴动,使痰涎上涌扰乱心脑所致。
一女性40多岁,上盛下虚,痰涎阻滞,饮食减少,动则喘。用本汤,数剂病就好了多半,又将芡实减去12g,加生山药15g,连服20多剂,痰尽消,诸病愈。后未反复。
以上,坏人被管,病被药治。流窜犯痰涎,不仅被理痰汤拆了交通工具,还捣了老窝,难怪被懂行之人一眼识为神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