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白银案”搬上银幕?不妨先看这部电影
点 击 关 注 电 影 派
从 此 过 上 没 羞 没 臊 的 观 影 生 活
但凡说起真实连环杀人案改编的电影,奉俊昊的《杀人回忆》总是会被提及。
连环杀人犯之所以能够存在,必然也和侦破上的无力有关。
因而更容易出现悬案。
《杀人回忆》的原型案件迄今也未侦破,且已经过了刑事诉讼期;
这意味着即便抓到凶手,也已经不能做出判决。
《杀人回忆》的末尾用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说出了凶手的模样:
而相似的白银连环杀人案,也用了整整28年才得以侦破;
凶手是隐匿在一个学校小卖部的“普通人”高承勇,在今年年初被宣判死刑。
这个骇人听闻的故事也即将被搬上银幕。
在匈牙利,也曾有一起类似的连环杀人案。
它却比上面两个故事更值得人反思。
《窒息》
A martfüi rém (2016)
这部电影相当“少儿不宜”。
和一般真实案件改编的电影不同,《窒息》中有大量的裸露(毫无美感)和血腥镜头(令人作呕)。
心理承受能力一般的人绝对慎入!(本文配图会回避这些镜头。)
案件发生在1957年的社会主义国家匈牙利。
离婚后的阿克斯喜欢上了鞋厂女工艾沙佰特,喜欢等她下工同行;
但艾沙佰特对阿克斯实在无意,随即二人发生争执。
第二天,艾沙佰特被发现杀害。
而阿克斯既没有不在场证明,也有充分的动机。
于是“承认”了犯罪事实:用斧头杀害了艾沙佰特后,抛尸水塘。
而在结案法庭上,有一位法官提出了时间上的矛盾之处;
主法官却说:“别再浪费我的时间了。”
案件就此结案。
然而事实上,阿克斯一方面遭到了刑讯逼供的虐待。
他也是真的喜欢艾沙佰特,在案件发生后脑子一片混乱;
加上对家庭的负罪感,让他感到自己是罪有应得。
七年后,相似的案件再度出现了。
和《杀人回忆》完全不同,影片直接告诉了我们凶手是谁,以及他是如何作案的。
长相和阿克斯极为相似的伯格纳,跟在夜间独行的熟人身后,送她们回家;
悄悄就驱车拐到了阴暗的角落。
伯格纳是个有性障碍的男人,反而是在极度暴力的场面中,才能应用自如;
他在强奸过程中,将对方杀害,随即抛尸。
最可气的是,当年判决阿克斯的两位工作人员博塔和卡托纳,很快又判断这起死亡为自杀。
既然凶手依然逍遥法外,第二起案件便接踵而至。
所以观看这部电影,最大的悬念是什么时候办案人员才能开窍;
而不是想要知道凶手是谁。
因为凶手可能真的非常普通,过着正常的家庭生活,在人群中毫不起眼;
出于各种让人可笑的理由,开始了杀戮,又可能突然中止。
伯格纳不断杀人是为了能在妻子面前表现的从容一点。
而像白银案嫌疑人的高承勇,24岁时第一次行凶杀人是因为盗窃未遂。
那年他的第一个儿子出生。
在认识他的人眼里,他是个内向沉默的普通人。
每个连环杀人案的故事拍出来,主角更可能会是办案人员。
面对接连不穷的案件,新来的检察官佐尔坦,认为现在的连环杀人案极可能同7年前的旧案有关;
他慢慢发现当年的案件是被草率地结案的,而在押的阿克斯的上诉请求也被掩埋。
佐尔坦的到来更加深了各方的扯皮;
相比于破案,同僚间为了自保而进行的斗争更加如火如荼。
在案情缓慢推进的过程中,伯格纳又进行了一次次无人见证的谋杀。
有一次竟然还因为妻子戴了假发,而误伤了妻子。
伯格纳妻子的假发被警方带走,但即便上面有伯格纳的血迹,也因技术限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佐尔坦想要继续调查下去也是困难重重,不但因为如果证明阿克斯是无辜的,当年的办案人员都要遭殃;
还因为司法体制的权威是容不得侵犯的。
反复上诉被拒绝的阿克斯,则企图割腕自杀。
好在好运气没有一直站在伯格纳这边;
在另一起他在汽车内实施的强奸杀人案中,受害者手指中嵌进了车窗上的碎玻璃。
几乎凭借佐尔坦一人之力,真正的凶手伯格纳终于被抓获。
但好戏还没有结束:
真正的凶手被抓获之后,判错案的博塔和卡托纳被上层力量调离了职位;
执意发掘当年真相的检察官佐尔坦被蓄意杀害,惨死街头。
错蹲了10年大牢的阿克斯即便被无罪释放,也没有得到任何名义上的昭雪,出狱后几年后就去世了。
而当年阿克斯之所以被迅速确定为嫌疑人,其实也和上级命令有关。
在当时,证明法律和秩序的力量,即便是用一种偷奸顺滑的方式,也比抓获真正的凶手更加重要。
相比这种收买人心的操作,有勇气让一桩案件成为悬案,可能本身都意味着司法的进步。
也只有那样,随着技术条件的进步,真正的凶手才更可能被抓获;
才可能有更少的受害者出现。
《窒息》告诉我们,司法不该把荣誉本身当做追求目标,而只能是人民的安全和世间的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