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骁,精神病不是这么治的

点 击 关 注 电 影 派

从 此 过 上 没 羞 没 臊 的 观 影 生 活

电影派
Vol.1769

最近有部国产剧,不少人不敢看。

它根据28个颇为暗黑的真实故事改编。

有6个月的孕妇,带着女儿跳楼自杀,好劝退小三。

结果她自杀后,出轨男和小三是很苦恼……

苦恼于她自杀后的房子,卖不出去了。

也有过气的出版人,天天沉迷酒精麻痹自我。

最后为了证明自己的时尚,在网络上直播自杀

嚯!就问你敢不敢看——

《爱上你治愈我》(2019)

看到是部关于精神治疗的国产剧,让派爷对它有了期待。

因为不管是精神疾病,还是精神治疗,都遭受着太多社会成见

理应引发大家的讨论。

剧集刚开篇,就是大型偏见现场——

医院的执行官打算将精神科的诊疗室,划给整形科。

因为精神科的病人治疗周期往往太长,带来的效益太差。

显然不如动刀子的整容科来钱快。

可一家医院,可以仅仅向钱看齐吗?

什么科室吃香,就保留什么科室。

那其他种类的病人怎么办?

说来也奇怪,精神疾病也不是罕见病啊。

根据世卫组织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约有2亿人受到精神心理疾病的困扰。

仅仅是重性精神疾病的患者就有2000万人

有这么多病患,为什么精神科的效益还是岌岌可危?

因为大家对精神治疗,讳莫如深。

第一集中,一位父亲带着儿子杨飞来医院。

看起来是杨飞有问题——有强烈的暴力倾向。

但稍微了解下,就知道这不是孩子一个人的问题。

父亲向来不懂尊重儿子的意志。

他会把儿子送去网瘾学校,关在地下室。

并且觉得男孩子就该这样管教。

父亲的控制欲、直男癌,看起来也得治啊。

但当颜书仁建议这位父亲随儿子一起接受家庭治疗

对方却马上说,你有病吧,严词拒绝。

这位父亲很明白,精神治疗早被社会污名化了。

最后杨飞是稳定下来了。

可还没出院,父亲又开始为儿子张罗干啥了。

真正出问题的人不愿接受治疗,杨飞的暴力倾向怎么可能真正得到解决?

有时候,精神疾病的社会污名化,还能成为一种工具

一位知名企业家,送来了遍体鳞伤的老婆文娟。

文娟常年遭受丈夫的家暴。

即便在医院,丈夫也不知收手。

他还建议医院,治好文娟的外伤之后,再让她去精神科多住一段时间

背后的如意算盘就是:

去过精神科,她以后说什么都不会再有人信了。

比如她向亲人求救,亲人反而觉得是她哪里做的不对。

到那时,丈夫的家暴是假。

丈夫换妻子,却顺理成章。

所以对很多人来说,接受精神治疗本身没什么。

但怕的是离开后,一生都要带着一道阴影。

我国的《精神卫生法》对此也有明确规定:

在非本人的同意下,即便是直系亲属,也不能强制一个人住进精神病院。

可我们再怕,能阻止自己绝对不生病吗?

剧集中呈现的诸多案例,也能让人一窥精神问题的成因。

你会发现,很多精神疾病,就和日常现实息息相关。

王玲珑,一位共享单车行业的创业者。

随着单车市场从爆发到陨落,王玲珑也经历了大起大落的人生。

现在的她常常在城市游荡,暴揍着那些破坏单车二维码的人。

是一系列的不当竞争,和肆意破坏者的存在,让这些弄潮儿失败了。

也催生了她的躁郁症

时而亢奋不已,觉得自己可以东山再起。

时而浑身发抖,看到无数投资人痛骂她的幻象。

再加上那个一直对她高要求的母亲,让她更加痛不欲生。

创业共享单车,就是她想向母亲证明自己。

当失败后,巨大的无力感,让她只好认定自己就是一个废物。

而父母对子女的高要求,不也是如今社会心理的一部分?

再说郑贤宇,整容上瘾。

想当初,他想唱歌当网红。

但被别人说,你这个长相捧不红。

于是在整容的不归路上越走越远。

整了二十多次,越整越不满意

做直播时,弹幕里看到这样的整容怪,送上成片的骂声。

听到别人说他有了皱纹,旋即崩溃,选择割腕自杀。

在他疯狂整容的过程中,似乎早忘了,当歌手才是他的初心。

一个人被社会观念绑架,就是这样一件可悲又可怕的事。

可庞大的社会观念,谁又能完全置之不理呢。

于是,精神疾病的诱因越来越多。

比起庞大的患病人群,整个社会知显然还差的太远。

听到一个人接受过精神治疗,就躲得远远的。

同样是患病,唯有精神病患遭到的是偏见和伤害。

不可避免地,即便知道自己有精神疾病,很多人也不会去接受治疗

于是病情越拖越重。

这样的社会偏见,显然对谁都没有好处

所以能出现这种题材的剧集,派爷认为非常有意义。

但还是这个原因,让派爷对它难掩失望。

它太贪了——

42集的剧,塞满了28个案例。

导致每个故事,要用十几分钟讲完。

给人展示的精神治疗过程,浮皮潦草

往往是精神医生化身小学教师,语重心长地对病人说一番大道理。

病人就顿悟地愿意宣泄出来、想通了。

最后医生再开个纸条药方,保管“药到病除”。

至此,一个案例戛然而止。

让派爷看得很怀疑,这些人到底是有精神疾病,还是故意想不开?

精神治疗,真的如此简单?

《我们与恶的距离》中的应思聪,和王玲珑是同样的躁郁症

但你看这部剧是如何处理的——

他在住院接受治疗时,几个医生轮流对他进行各种疏导。

他还会因为服药而变得面目扭曲、语言功能受阻。

当病情好转出院后,他依然有融入社会的困难。

要定期到医院复检、去社区参加矫正治疗。

因为他的疾病,他的家人、主治医生,也连带着担惊受怕。

哪部剧对躁郁症做了更扎实的调查工作,就不用派爷多说了吧。

关注现实题材,是件好事,但更该慎重

因为那是为一个个真实的人发声,包括精神病患、精神医生……

处理不当,反而会滋生出更多对他们的偏见。

《爱上你治愈我》看起来对病人没多大的兴趣,也“情有可原”。

整部剧2/3的比例还要忙着处理职场感情戏呢!

整天为病人加班、繁忙,那可行不通。

海外精英Frank、整容医生陈一凡,不是来搞三角恋,就是精虫上脑,插科打诨地制造笑料。

编剧肯定又会说这是为了平衡专业性和娱乐性啦,把锅推给观众。

但派爷觉得这种说法,一直都是编剧的一厢情愿。

专业层面的故事讲得好看,怎么可能吸引不了观众?

就像派爷上面提到的《我们与恶的距离》。

在大部分国产剧正儿八经地讨好观众时。

它却要拉着你在法律、新闻、疾病等各个层面,探讨“我们与恶的距离”。

然后告诉观众,带着偏见的我们每个人,距离恶并不遥远。

结果呢,收视率连续破纪录,豆瓣评分9.5

国产剧编剧,醒醒吧。

想看言情剧的观众,有太多言情剧可选。

现实题材剧,真的不要再自以为是地“治愈”观众了。

尊重现实,有时就需要有刺痛人心的勇气。

这才是对观众最大的「讨好」。

(0)

相关推荐

  • 世界精神卫生日|是我们病了?还是世界病了?

    任何社会都需要离轨者. --米歇尔·福柯 2021年10月10日,是第30个"世界精神卫生日". 这一节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 ...

  • 精神病偏方(可治气门心邪)

    求方回音 以前,有读者给记者来电,寻求治疗精神病的偏方.对于这样的求方者,记者想都没想,一口回绝,没有方子.事实上,<百湖小偏方>专栏办了一年多,也确实没收到这种病的方子.可最近,林先生给 ...

  • 胡思乱想是一种精神病,要趁早治

    胡思乱想是怎么回事 胡思乱想是一种精神疾病,但不是抑郁症,应该是焦虑的一个症状.因为一个人控制不住自己要去想一些不愿意去想的东西,也就是说我们大脑对自己的思维的控制能力下降了. 胡思乱想是焦虑症的一个 ...

  • 伴有精神病的抑郁能治好嘛

    问题分析:抑郁症临床症状典型的表现包括三个维度活动的降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另外一些患者会以躯体症状表现出为主 具体可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抑郁悲观与现实环境不相称程度较轻的患者感到闷闷不乐无愉 ...

  • 〖中药佳方〗精神病,不要怕,一付药能治好它!

    〖中药佳方〗精神病,不要怕,一付药能治好它!

  • 【民间偏方】喝地龙液治精神病很快正常

    【民间偏方】喝地龙液治精神病很快正常

  • 重剂大黄汤治50例精神病全部有效

    主治:反应性精神病.躁狂忧郁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癔病. 配方及用法:生大黄30-150克,生地30克,黄连5克,橘红20克,天竺黄10克,菖蒲3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水煎服,每日1剂,重 ...

  • 汝水医话7:控涎丹治精神病

    老石,年64岁,风水先生,小屯镇人.我家妻哥英年早逝,家人请其选墓穴而相识.谈话中,得知我搞中医,顿时关系拉近了不少,看其对中医兴趣甚浓.给我说了个案例.控涎丹治疗精神病.也是六七十年代的事.他说我的 ...

  • 医圣传下一张祛风“神方”,专治各种头晕头疼,肢体麻木,甚至精神病!

    以前曾经遇到一例脑溢血年轻病人,遗留后遗症,言语不利,半身肢体麻木,久治不愈,后来几乎放弃:机缘巧合,她姐姐跟我一个亲戚同一村,因此知道我也能治此病,因此来诊:经过询问,我采用一方就是仲景的侯氏黑散. ...

  • 五氟利多片,治精神病效果特好

    五氟利多片,治精神病效果特好 五氟利多片是一种新型口服.长效.非镇静性抗精神病药物,经临床使用,对精神分裂症的各类型.各病程均有显著疗效.此药每周只需服药1次,每次1~2片,服用方便,副作用小,疗效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