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头条: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如何选择中成药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者出现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或)体征,如常见的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
主要临床表现为双侧肢体麻木、发凉、疼痛、感觉异常或感觉丧失、肌肉无力和萎缩等,感觉神经传导异常较运动神经传导异常出现更早,且更为敏感,其发生发展与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状况、肥胖、胰岛素抵抗和慢性低度炎症等因素相关。
肢端麻木主要表现为手足麻木时作、或如蚁行、步如踩棉,或肢末欠温、感觉减退和无力等;肢端发凉主要表现为四肢厥冷,得温则减,遇寒加重,下肢为著,入夜更甚;肢端疼痛主要表现为刺痛、冷痛、胀痛、酸痛、灼痛等;肢体无力甚至肌肉萎缩临床表现为肢体萎缩不用,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麻木、疼痛等表现。
DPN属中医“血痹”、“麻木”、“痛证”、“痿证”等范畴,又为“消渴病痹症”,其病机随糖尿病的病程进展动态演变,可分为麻木为主期、疼痛为主期和肌肉萎缩为主期。中成药治疗需辨证,建议选用无糖颗粒型、胶囊剂、浓缩丸或片剂。
木丹颗粒
可益气活血、通络止痛,对糖尿病者的神经损伤有修复作用,适于DPN属气虚络阻证,临床表现为四肢末梢及躯干部麻木、疼痛及感觉异常;或见肌肤甲错、面色晦暗、倦怠乏力、神疲懒言、自汗等。
木丹颗粒在治疗DSPN方面与甲钴胺有同等疗效。推荐每次1袋(7g),每日3次,饭后半小时服用,用温开水冲服。4周为1个疗程,可连续服用2个疗程。
参芪降糖颗粒
可益气养阴、滋脾补肾,主治消渴症,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推荐每次1g,每日3次,1月为1个疗程,疗效不显著或治疗前症状较重者,每次可用3g,每日3次。
消栓肠溶胶囊
可补气、活血、通络,适于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症,症见眩晕、肢麻、瘫软、昏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謇涩、面色白、气短乏力。推荐每次2粒(0.4g),每日3次,饭前半小时服用。
通塞脉片
可活血通络、益气养阴,适于轻中度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症状表现为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歪斜、言语不利、肢体感觉减退或消失等;适于血栓性脉管炎(脱疽)的毒热证。口服。
推荐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每次5片,每日3次;治疗血栓性脉管炎,每次5或6片,每日3次。
谷红注射液
可抗氧自由基、舒张血管、保护神经、改善微循环,适于脑血管疾病如脑供血不足、脑血栓、脑栓塞及脑出血恢复期;肝病、神经外科手术等引起的意识功能低下、智力减退、记忆力障碍等;冠心病、脉管炎等。
静脉滴注,推荐每次10~20ml,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或0.9%的氯化钠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应用,每日1次。10~15天为1个疗程。对含有红花的制剂有过敏或严重不良反应病史者禁用。
复方丹参滴丸
可提高机体抗凝和纤溶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并可阻断羟自由基的产生和阻止脂质过氧化,可用于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单用或联合甲钴胺均可改善DSPN者的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也可改善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者的血瘀症状。
推荐每次15丸,每日3次,3个月为1个疗程。不良反应偶见胃肠道不适。出血性疾病者、妊娠女性、女性经期及阴虚火旺型中风者禁用。
银杏叶提取物(EGb761)
有降低血液黏度,抑制细胞膜发生脂质过氧化,抑制血小板聚集,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导致的间歇性跛行。银杏叶提取物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可见胃肠道不适、头痛、血压降低、过敏反应等。
参考文献:
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证结合诊疗指南[J].中医杂志,2021:1-6.
2.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380.
3.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治专家共识(2021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6):540-552.
4.糖尿病微循环障碍临床用药专家共识(2021年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21,13(4):4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