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爱,让孩子得了抑郁症。 2024-05-18 22:06:31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真正的父母之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1为什么我付出一切却把孩子养成了“白眼狼”?中国式父母,常觉得患上抑郁症的孩子真是莫名其妙,对动辄自残和一声不吭就去自杀的孩子,只能以“孩子心态太脆弱”来获得心理安慰。2019年,17岁男孩在上海卢浦大桥跳桥身亡。男孩跳桥前,母亲不顾车流危险,把车停在高架桥中间,甚至还下车对孩子进行批评,随后悲剧发生。事件中父母不当的教育方式让人唏嘘。无独有偶,2021年3月,常青藤高材生张一得在美国自杀身亡。令人唏嘘的是:其父亲正是广州育儿圈知名博主“一得他爹,常在公众号分享育儿经验并收获了一众粉丝。一得离世前,父亲的育儿故事一直被传为美谈。辞去企业高管的职位,卖掉广州市中心的房子,一心一意照顾儿子,还建立了“育儿博物馆”来记录了一得成长历程。张爸爸掏空了自己,为孩子奉献一切,但未曾好好想过这爱是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会不会成为禁锢孩子的枷锁。此外,张爸爸还喜欢给孩子进行“魔鬼”训练,并认为是在“授之以渔”。在父亲的安排下 ,一得七八岁便可以一个人做菜,招待50多个粉丝。自小就是“别人家孩子”的一得,拥有着超出年龄的自立、坚强、优秀…但据证实,这个“完美”的儿子,赴美留学前就患有抑郁症,张爸爸却忽视了。来自一得同学在隐秘的角落,不知道还有多少“张爸爸们”,但可以确定的是,他们引以为傲的教育方式正摧毁着孩子。2父母心理抚养比物质抚养更重要 孩子性格比能力更决定命运父母的贬低式教育、比较式教育、卖惨式教育、过度坚强教育、以爱为名义的控制欲…于孩子而言,都是“精神暴力”,会让孩子出现抑郁、焦虑、空心病。总有些父母通过对话对孩子造成精神伤害,这是精神暴力中的言语暴力。韩星秋瓷炫从小父母离异,她和妹妹随母亲一起生活,但妹妹不幸溺水遇难,妈妈把妹妹的死怪在了秋瓷炫身上。“如果死的不是她,而是你就好了。” “你为什么不替她去死!年幼的秋瓷炫就是在妈妈这样的话中长大,在《明星到我家》节目中,她说“我因妈妈的辱骂很想离开韩国。”还有的父母通过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愤怒,如摔门、毁掉某些东西,又或者通过孤立、忽视、冷暴力对孩子成精神伤害,这是精神暴力中的非言语暴力。在《妈妈听我说》节目中,有个妈妈洋洋得意地分享惩罚孩子的方式,是把孩子关进卫生间。被问“最长关了多长时间”,妈妈淡定回答“半天”。男孩最后崩溃到每天晚上都做噩梦,梦到妈妈不要他了。倪虹洁在《听姐说》节目中坦言因为拍内衣广告让父母觉得丢脸,被冷暴力对待,长时间都没能和解。▎父母贡献精子卵子,而我欠他们一条命?“我都是为你好,你怎么就是不明白!”是大多数父母的内心写照;孩子却不解“为什么最亲的人,总是伤我最深?”双方互为“恶人”一样的存在,让家这个本该遮风挡雨的地方只剩伤害。原生家庭是如何成为“暴力温床”而滋生“恶”的?在《恶的科学》一书中,解释了残暴行为的原因是由于“共情腐蚀”,也就是共情能力的降低甚至消失。共情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识别,指能不能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第二部分是反应,当你理解对方的遭遇之后,能不能用恰当的情绪来回应。之所以会出现共情腐蚀,是共情回路出了故障。从短期到长期,从生理到心理,从个体到社会,会造成共情回路受损的因素多达12种。缺乏共情让父母只专注于自己的感受和意图,成为自我中心主义者,丝毫意识不到孩子的情感和想法,只单纯地将孩子识别为工具,在此基础上“恶”得以产生。舒淇在《时代·我》中谈原生家庭对“家为何会伤人”这个问题,或许我们不该简单地用“恶”这个词,斥责原生家庭皆祸害,而是应该定义为共情的缺失。父母想要教养出人格健康的孩子,首先就要从避免自身共情缺失开始。▎被父母精神暴力对待的孩子,长大后都怎么样了?●丧失自我认同感在父母不断地打压下,根据“镜面反射”理论,即通过来自父母的反馈,发展出自己的一套关于“我是谁”的自我认知图示。孩子会相信父母说的,不断内化负面的东西“你没用,你都是错的。”当受到他人肯定的时候,是不会相信的,因为一直觉得自己很糟糕。日剧《坡道上的家》女主从小被妈妈打击,即便考入名牌大学工作也很优秀,却始终得不到妈妈一句肯定,导致了她在婚姻中的低自尊人格。●不安全依恋、失败的亲密关系依恋关系,是个体在儿童期乃至整个一生安全感和人际关系的主要来源。当父母在孩子需要时给予安抚与支持,安全依恋就会形成;反之,就会出现不安全依恋。“你不听话就不要你了”、“我把你生下来有什么用?” 如果孩子从小经常遭受父母这种威胁,他的内心就是恐惧的、是没有安全感的,成年后就很容易发展成恐惧型或多虑型依恋,出现回避行为,很难与异性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人类自出生起就一直努力迎合自己的养育者,期盼赢得他们的关爱并获得其他物质方面的满足。——奥利弗·詹姆斯《天生非此》谈“后代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父母最容易培养出患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孩子。当孩子被父母“教育”时,他们其实是不能接受这种教育方式的,但妥协于“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于是不断暗示自己“父母都是为了我好”,要爱父母,其实这份回馈给父母的爱只是恐惧的转移。《梅尔罗斯》这样长大的孩子,会更容易成为父母的翻版,以同样的方式去教养自己的孩子,以为的家教代代相传实则是恶行的循环往复。●边缘人格障碍、反社会人格障碍客体关系理论学者认为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成因有两种,冲突论和缺陷论。冲突论认为是由于幼时母子关系的挫折而产生对客体的嫉妒和恨;缺陷论认为在幼时缺乏够好的母亲的照顾,形成内心的空虚感或孤独感。有研究证明,童年期虐待是增加个体反社会行为的重要风险因子,该风险会相对稳定而持续地影响个体,直至成年中期。人格扭曲,对世界充满敌意,甚至犯罪,是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的常见表现。“我的继父,总是用电线、衣架等各种东西打我,他说’打在你身,痛在我心,打你是因为爱你’。这给我传达了错误的爱的意义。所以多年来,我以为,爱就是伤害。于是我伤害了所有我爱的人,而且我以我伤害他们的程度,来衡量我爱他们的程度。直到我锒铛入狱。”——法国纪录片《人类》3当爱成为祸害家庭病了,何以自我救赎?知乎上有个问题:“父母擅长用精神暴力,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有抑郁症病友这样回答:一次情绪爆发,对她说:妈妈,你杀了我吧!我妈:你死去啊!你以为你威胁得到谁?在中国,9500万抑郁病友假装活着,活着比死更难受。@醉眼望月与其说他们生了我,不如说他们杀了我,活着的不过是因为责任而强撑着的躯壳而已。@覃博博是谋杀。心理崩溃、人格崩溃、灵魂湮灭、肉体机能紊乱。@一人每一句话都像一把刀,让我的心脏疼得支离破碎。我明明活着,却痛得感觉自己要死了。@青云Jessica生不如死。每一天活着都是绝望,没有例外,直到可以脱离。暴力用于家庭及血缘,就变得那么理所应当。@霹雳霹雳公开处刑,让你觉得不配活着,看到阳光都哆嗦,别人夸你都害怕。▎情绪宜解不宜结,否则容易得“心癌”《孪生陌生人》很多人虽然已经成年,却因童年没有被满足的需求、不被允许的情绪或被伤害的经验,在内心里还藏着一个脆弱、受伤、需要被关心的“内在小孩”,也就是人们的“原始人格”。用上整个青年甚至更漫长的人生阶段去对抗这个原始人格,用远离家乡、成就自己事业、或改变自己性格等方式来试图摆脱童年带来的负面影响。内心的原始人格就像地心引力一样,你就是那个风筝,你飞的再高,也会受它的影响。你漂了很久,依然会不由自主地回头去审视它。舒淇曾说自己没有童年,在父母亲的打骂阴影下,15岁离家出走。表面上逃离家庭,其实是想要逃离那个没有感受到爱的童年。舒淇将自己的经历写进剧本《女孩》里,如她所说,《女孩》可以概括为“一个女孩的成长或者永恒的童年”,它或许是献给每一个童年不幸的女孩,告诉她们,如何在暴风骤雨之后与生活达成共识。在回看自己原始人格的过程里,她最终接纳了自己。你可以选择不原谅,也可以选择放下。——《都挺好》●自我悲悯:这不是我的错将童年遭受到的创伤归咎于自己,我们的内心便会产生强烈的羞耻感,这种羞耻感会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会使我们产生自我厌恶,自我贬低,自虐或虐待他人,甚至沾染上成瘾行为。我们需要告诉自己“这不是我的错”,并练习“自我悲悯”。心理学教授克里斯汀·聂夫说过,“自我悲悯即是坦然面对自己的痛苦并产生共鸣,在乎并善待自己。”电影《心灵捕手》尚恩重复着“这不是你的错,”直到打破威尔的心理防线。●“资格感”练习:我值得拥有美好的生活建立“资格感”,是认识自我、完善自我重要的一环。当个体资格感丧失时,会出现不可能、不配、没有能力等各种阻碍成长的信念,从而产生自我价值感低下、自信心不足、退缩等心理状态和行为;而个体拥有足够的资格感时,其内心是丰盈富足的,能感受到幸福、快乐、自信等,发展积极的心理品质。“资格感”练习,是悦纳自我的有效方法。在练习中,感受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曾经的创伤、里程碑事件和各种情绪,找出父母关系对自己的影响,在练习中慢慢去与这些感觉对抗,最终突破自我。●为自己补充“心理营养”人就如同一颗种子的成长,需要阳光、空气、水,人类生命之花的绽放,除了需要生理营养,还需要心理营养,恰当的心理营养,是一个人一生幸福的底层代码。▎被爱伤害,用爱自愈:1、无条件接纳自己。做自己的重要他人,无论是犯错、失败、负面情绪,都要无条件接纳自己。2、重视自己。花时间在自己身上,让自己快乐,让自己满足。3、培养安全感。对于喜欢的,但又害怕的,要允许自己去做,去冒险。在人际关系中,可以学会降低自己对别人的期待,这样可以促进朋友,亲子,婚姻关系的和谐。4、肯定赞美认同自己。每天花一点时间肯定自己,尽量不要说空话,学会从具体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用心,培养自己的信心,让自己的内心更强大。人们的一生,就像风筝一样,想往更高更远的天空飞,但却受着原生家庭那根细丝线的情感羁绊。在《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带着索拉博放风筝。当“为你,千千万万遍”这句话三度响起时,阿米尔也终于将自己从过往的伤痛中救赎出来,像书的结尾描写的那般“那风拂过他的脸庞,他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本文来源:抑郁研究所 本文作者:所长任有病 赞 (0) 相关推荐 你缺乏的安全感,其实大部分来源于原生家庭 安全感是一种渴望稳定和安宁的心理需求,属于于个人内在精神需求.是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事时的有力/无力感. "安全感"这个词,大家经常挂在嘴边 ... 来自这4种家庭的孩子,可能一生都难抬头,骨子里的自卑让人心疼 每个孩子都有一段难以忘怀的童年,同样是在父母的身边长大,有的孩子感到幸福和快乐,有的孩子却感觉悲伤和忧愁,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 所以,经常听到有人对原生家庭的吐槽. 不管这是一段怎样的故事,相信大多数 ... 《都挺好》深度剖析:原生家庭对孩子究竟有多大影响 最近一部由姚晨,郭京飞主演的热播剧<都挺好>将"原生家庭"这个话题再次带到了大众的面前."男尊女卑""重男轻女""妈宝 ... 6岁被亲妈开水浇头、钳掉牙齿:对原生家庭的恨,还有消解的可能吗? 因为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不想错过我们的文章,记得读完点一下"在看",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 人生总会有遗漏,但是不要忘记点"在看& ... 心理学:这三种原生家庭中出来的孩子,容易性格扭曲,冷血阴暗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生活在现代这种和谐的社会环境之中,我们总是喜欢谈论那些阴暗.暴力人格的人,喜欢看血腥暴力的猎奇电影.虽然如此,在生活之中,还是要尽量远离这类暴力的人. 一个人的性格特征 ... 期望常是种微妙的暴力,要求别人顺从我们的意志! "为什么不让别人看到你善良的一面?" "因为如果他们看见了, 就会期望我一直是善良的." --<吸血鬼日记> 文丨旧故麻袋 ∨ 又有孩子自杀了,因为 ... 【生活中的心理学】第12期 父母皆 “ 祸害 ” ? 很多人都知道,豆瓣社区上曾经有一个著名的"父母皆祸害"小组,很多成员将自己的人生困难和问题不分青红皂白地归咎于父母. 而一些心理学工作者,也喜欢用"原生家庭"来 ... 中国式家长:你真丑、逗你玩丨那些不曾被父母看见、听见的孩子 "你太丑了,所以更应该好好学习,长大后才有人要你,你才有工作." "你个子太小了太矮了,所以一定要学个一技之长,以后走到哪里才不会被人看扁." "你怎 ... 缺乏安全感,自卑,极端的人多半来自于这三种原生家庭 总是觉得自己身边不够安全,总是觉得自己能力不行,不值得被爱,在处世时总爱用极端地方式解决问题,这些性格缺陷一度让你陷入自我折磨中. 刨根究底地思考这些原因,最后你发现它们全部都被你遗弃在了童年经历之中 ... 总说孩子得了抑郁症、双相后,父母要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可具体该怎么反省? "阅读原文"跳转阅读 之所以今天想分享这个话题,是因为最近一位双相患者的父亲带给我很大的触动. 患者叫林程,大学刚毕业,被诊断为双相障碍合并强迫症多年,曾有典型的轻躁狂发作,出现过 ... 孩子得了抑郁症,如何真正帮到他? 抑郁症的成因,往往和心神相关. --徐文兵老师<千年国医>采访视频 这几年演艺明星抑郁症情况屡见报端,职场白领抑郁自杀也不罕见,可是最让人痛心和警惕的,是祖国的花朵也出现很多抑郁症--厚朴 ... 怀疑孩子得了抑郁症,家长应该怎么办? 神译局 · 17小时前 关注 儿童抑郁症的症状.诊断和治疗 编者按:大部分人或许很难将童年与抑郁症这个词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抑郁症在儿童中的发生率并不低.孩子们患抑郁症的表现和成年人有所不同,而且 ... 如果你的孩子得了“抑郁症”怎么办? 孙新兰意象对话 每一只蝴蝶都是一朵花魂 它回来寻访它自己 编者按 编者按:从一时轰动的韩国明星雪梨抑郁症自杀事件,到几天前张大大发的微博说:不能被抑郁给打败 .让大众的视野又再一次关注到了抑郁症,抑郁 ... 当自己的孩子得了抑郁症,家长该怎么做? 在荣新奇教授工作室咨询的朋友中,家长占七成以上--发现自己的孩子患了抑郁症,家长首先是不知所措.慌了手脚.上网查资料.找咨询机构.请人帮忙--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如何帮助一个抑郁症患者?这是一门学问, ... 心理疾病:如果你爱的人得了抑郁症,作为家属你到底该怎么办? 我是一名心理工作者,每天普及实用的心理健康知识,关注个人心理疾病,关爱抑郁症患者! 抑郁对每一个人说来说可能都有过这种感觉,当你力不从心的时候,当你的生活状态不能达到你的要求的时候,但是一旦积累到一定 ... 孩子得了抑郁症怎么办? 孩子如果得了抑郁症,最应该做的事情是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由专业人士评估抑郁的程度,判断是不是有其它的症状,然后根据孩子病情划分为轻.中.重度和具体的情况给一个治疗方案. 无忧大杂谈 每日分享冠心病 ... 孩子得了抑郁症等精神障碍,已经吃药很久了,为什么还没有好转? "阅读原文"跳转阅读 最近几篇[家长自助指南]的文章,我们集中分析了患者.家长关于服药的疑问. 很多家长有一种困惑,本来孩子从心理上接受药物就需要一个过程,好不容易孩子终于愿意开始 ... 孩子得了抑郁症、双相障碍,到底要不要告诉学校和老师? "阅读原文"跳转阅读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也是患者父母们最纠结的问题之一. 如果告诉了老师,孩子可能面临的是被休学.被歧视.现在很多学校对抑郁症.双相障碍如临大敌,说不定很快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