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青年马思纯,求求你放过张爱玲吧
于正又来作妖了。
这一次,他在个人微博上暗讽某演员。
关键词:女演员、新电影。
这被网友认为,暗讽马思纯。
随后一条于正头像的朋友圈截图出现,坐实了怼的正是马思纯。
当然,这张图的真实性存疑。互联网的造谣成本太低,连于正成了受害者。
有时候,我真挺佩服于正,有一种把怼人做成生意的商业才华。
为了表示我的敬意,在引用时,我特意为于正的小聪明打了马赛克。
微博上含沙射影批某女演员,说自己苦口婆心真性情,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是在尾部添加新节目话题。
这种感觉就像渣男要睡姑娘,声称只是蹭蹭,不进去。最后还是情不自禁强插了。
于正暗讽的到底是不是马思纯,目前还没实锤。成为金马影后这几年,马思纯挺背的。
主演《七月与安生》,与周冬雨同时拿到金马影后。
相同的起点,难免被拿来对比。周冬雨事业得意,马思纯则一言难尽。
去年,马思纯误用张爱玲伪语录, 被网友爆锤。
今年参演《第一炉香》,因为身材壮实被吐槽。
原著有细节,葛薇龙是个白瘦幼小的女孩子。姑母身材娇小,她穿姑母的衣服,还是大。
葛薇龙的姑母用她来吊小鲜肉。
身材壮实的马思纯演葛薇龙,会让人心生错觉,俞飞鸿版梁太太,自己就能搞到小鲜肉,反而是葛薇龙需要靠梁太太找个对象了。
发现马思纯了没?
尽管出演《第一炉香》遭非议,在综艺节目中,马思纯依旧对张爱玲的故事不离不弃,主动挑战《半生缘》。
马思纯似乎不知道,她是在为难自己。
拍过《半生缘》的许鞍华懂,还问她,“思纯,你敢挑战吗?”
这话的弦外之音,挑的这段戏难度很大,换一部也没关系。
马思纯依旧坚持,因为她喜欢,所以她要演。
马思纯与秦昊演的是曼桢世钧多年后的相遇,《半生缘》中最凄美的桥段。
一对相亲相爱的情侣,隔着多年的时光,不期而然的相遇,两人发现自己“回不去了”。
P.S.到底是马思纯演技尴尬,还是我尴尬的截图——看起来像笑
大家可以看到,马思纯的表演相对开放,闭眼睛流眼泪,在传递悲伤的情绪。
可是这样处理是单薄的。
为什么这样说?
马思纯流着眼泪说“回不去了”,能让观众感受到她的悲伤与痛苦,展示的是盾牌前面的东西。
观众只能得到这样的信息:曼桢是未婚母亲,世钧娶了翠芝,他们都要养育孩子,回不去了。
用自己为人父为人母的责任,牺牲了自己的感情,半生缘的原因变成了责任。
换而言之,他们有了儿女,所以回不去了。
而《半生缘》中的“回不去”,是人生的错过,是物是人非事事休的遗憾,是男女感情的沧海桑田。
两者的表达是不一样的。
原著中这样描述“回不去”。
曼桢道:“世钧。”她的声音在颤抖。世钧没作声,等着她说下去,自己根本哽住了没法开口。
曼桢半晌方道:“世钧,我们回不去了。”
他知道这是真话,听见了也还是一样震动,他的头已经在他肩膀上。他抱着她。
大家可以看看这段原文,始终萦绕着一种灰色无力的绝望。
这种表达是和曼桢的经历与性格相匹配的。
因为这十多年来,曼桢遭受的不仅仅是世钧的消失不见,还有众叛亲离。
被亲姐曼璐陷害囚禁,亲妈见死不救,心甘情愿打工赚钱养的弟弟妹妹,没有一人为她出头,生孩子后给落魄的祝鸿才当媳妇。
她视为希望的世钧,始终没能救她。给世钧写的信,也没有回复。
曼桢经历的是一个充满希望到内心绝望的过程,从一个不信命的人变得宿命。
对此,原著写道:
“当初她相信世钧确实是爱她的,他那种爱也应当是能够持久的,然而结果并不是”。
这说明曼桢对世钧的爱已经心如死灰了。
所以,她说出“我们回不去了”,有历尽人世沧桑的淡然与苍凉。她对这段半生缘释然了,放过了自己,也放过了世钧。
马思纯的泪水缺少了灰心宿命这一维度的表达, 没有表现出盾牌后面的情感。
她的表演是不高级的。
高级的表演是什么?
陈凯歌指导陈若轩的时候,就这样说过,“表演就是永远要展示盾牌后面的那些东西,盾牌就是故事本身,故事背后是什么?是情感”。
看完马思纯的表演,我始终觉得她有个很不好的选戏标准,
因为她喜欢,所以她要演。
太过感性,人不性感。
马思纯说她《半生缘》这个故事,然而她没能很好地消化这个故事,剧本很明显的漏洞都没觉察出来。
比如说,“十四年没见”时,是个漏洞。
原著中提到,“第一次遇见他,那还是哪一年的事?算起来倒已经有十四年了!”
十四年的开始是两人相见的时间点,不是曼桢被姐姐囚禁后世钧消失的时候。
这个时间很重要,14谐音一世,一世只有半生缘,人生的讽刺更鲜明。
这是张爱玲的反复修改的设定,甚至为了它给小说换了书名。《半生缘》的最初版是《十八春》,两人第一次相见到“回不去”隔着18年的时光。
马思纯如此肯定地说,两人14年不见了,这个错误来自于编剧。把这笔账算到她头上,不公平。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get到张爱玲小说的精妙细节。
主持人姜思达问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为什么就跟张爱玲杠上了呢?
马思纯的回答有意思,挑战每一种不同的人物。
同时也很谦虚,哪怕演得不好,也会再努力。
态度值得肯定。
但是,马思纯真的应该检讨一下,避免演得不好办法,继续努力不是最好的方法,而是要选择自己匹配的戏,而不能只选择自己感兴趣的。
你感兴趣的,未必就是适合你自己的。更可怕的是,如果把个人兴趣当做自身实力,挺害人的。
还有 ,马思纯说她会努力,但她的努力,我没有看到。
扮演葛薇龙,身材壮实被嘲,能瘦下来就要努力减。
想要证明自己能演张爱玲的故事,那就刻苦专研,提供更好的表演。
马思纯版顾曼桢,用看落叶,歌唱来抒情,更像是民国版的文艺女青年。
这固然是编剧将《半生缘》偶像剧化,但作为主演,一直说喜欢张爱玲的马思纯,就没有发现问题?
曼桢是个穷人家的孩子,她心中的浪漫是说不出口,落实在行动中的。
想要与世钧合影,先拉上叔惠拍照。
给世钧打毛衣,担心被笑话,会送给叔惠。
为多了解世钧,就去叔惠家做客,从叔惠母亲那里听她讲世钧。
即使是改编,马思纯在说因为世钧喜欢才学这首歌,不应该是高昂透露头颅高调示爱的。
其一,她的性格是内敛的,不太可能做出这样骄傲的姿态。
其二,对于世钧的爱,她已经灰心,心存爱意,但已经不是可以在一起的爱了。
当然,用几分钟的片长,无法展现原著中的场景。
但是,主创不能为了好看,让改编成为胡编,改变了人物性格的底色。
一个大胆示爱,一嘴文艺腔台词的曼桢,太违和了。
《半生缘》中,曼桢最浪漫的话也只是在信里面,“听见别人说一句什么话,完全不相干的,我脑子里会马上转几个弯,立刻就想到你”。
而这段抒情的话,翠芝是用张阴阳怪气的话剧腔念出来的。
张爱玲冷酷的文笔,容不得文艺青年式的吟风弄月。
马思纯接演这样的剧本,是她的不幸。
如果她认不清自己的选戏眼光有问题,也看不出剧本的缺陷,她很难实现更高层次的突围。
所以,马思纯,是时候反思一下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