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精读 在胰腺癌中,选择性丙氨酸转运蛋白是一个可靶向的代谢位点
by ZYM
原文链接:
知识点积累
实验结果
1.胰腺腺癌细胞PDAC与胰腺星形细胞PSC的丙酮酸代谢差异
作者在先前的研究中表明,PSC与PDAC细胞之间存在丙氨酸的代谢串扰,PSC可以通过分泌丙氨酸支持PDAC的生长,而PSC的丙氨酸分泌依赖于PSC自噬(PMID:27509858,DOI:10.1038/nature19084)。作者在之前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探索PDAC与PSC具体的丙氨酸代谢串扰方式。作者对人胰腺癌细胞系(hPSC#1、PANC1、PANC10.05、PANC3.27、PATU 8988T、PATU8902、MiaPaCa2、HPAC)、鼠胰腺癌细胞系(mPSC#1、HY19636、HY15566、MPDAC4)中PDAC和PSC进行丙氨酸分泌、摄取通量的定量分析,发现细胞在缺乏丙氨酸的DMEM培养基中为净分泌,当添加了1mmol/L的丙氨酸后,出现了摄取的增加(图1A)。同位素示踪法(图1B)用C13标记丙氨酸,发现PSC交换的丙氨酸通量为先前测得净分泌通量的3倍,并且交换量超过PDAC的摄取量。
相对PSC,PDAC细胞表现出了显著的丙氨酸消耗和独特的转运机制。作者假设环境中的丙氨酸影响了PDAC细胞内的丙氨酸需求,通过抑制利用或转运,可以限制癌细胞摄取丙氨酸。利用C13或N15进行同位素示踪,评估丙氨酸在肿瘤细胞内的代谢,发现在三羧酸循环、脂肪酸合成、转氨基作用等中,均有显著检测到标记物(图1C)。这也提示了丙氨酸对PDAC中的代谢合成途径有重要的参与,证实在PDAC细胞中,丙氨酸的来源可以是从头合成,也可以是从环境中摄取。
丙氨酸的合成分解需要谷丙转氨酶(GPT),细胞质中是GPT,线粒体中是GPT2。作者对两者进行量化,发现GPT2的含量较高(图1D),推测丙氨酸的合成利用可能发生在PDAC的线粒体中。相对GPT和GPT2高表达的细胞,在GPT和GPT2含量较低的细胞中(PANC1,HPAC),C13丙氨酸在三羧酸循环的产物中含量较少。上述实验表明丙氨酸的从头合成主要是利用PDAC线粒体中的丙酮酸。由于在绝大多数的癌症中(如肺、结肠、肾)等,线粒体丙酮酸转运蛋白(MPC1/2)表达下调或缺失,即促进了有氧糖酵解(Warburg效应)。而在人PDAC细胞系中MPC1/2的表达,则提示PDAC存在替代机制,来减少线粒体对丙酮酸的摄取需求。
作者随后使用MPC2抑制剂UK-5099处理PDAC细胞,并对丙氨酸的代谢转运进行测定(图1E),发现丙氨酸的含量及净分泌都发生了显著降低(图1F1G)。通过补充丙氨酸则可以挽救这一变化,丙氨酸的摄取显著增多(图1G)。另外同位素示踪发现,MPC的抑制显著抑制了由丙氨酸衍生的乳酸水平,从侧面也提示了丙酮酸衍生的有氧糖酵解水平提升。
作者假设在丙氨酸合成收到抑制时,PDAC为了维持胞质内丙氨酸水平需要依赖细胞膜上的丙氨酸转运蛋白,PSC-PDAC之间存在特殊的转运机制以维持丙氨酸的平衡。作者接下来对PDAC和PSC细胞进行定量蛋白组学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共鉴定了40种蛋白,并从中分析筛选在PDAC和PSC细胞中高表达的SLC38A2、SLC1A4。作者选取了3种对丙氨酸需求不同的细胞系(PANC1,MiaPaCa2,HY19636),利用CRISPR / Cas9靶向SLC38A2,当敲除SLC38A2时,丙氨酸的分泌量出现显著增加(图2C)。在培养基中添加了丙氨酸后,SLC38A2缺陷的PDAC细胞系相对于对照组(sgTom)仍存在分泌增加(图2D)。通过对细胞丙氨酸含量的测定,发现SLC38A2缺陷的细胞中丙氨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sgTom)(图2F)。抗sgRNA的SLC38A2cDNA解救实验则可以使PDAC中丙氨酸的水平恢复。因此丙氨酸的被动转运不足以维持PDAC细胞中线粒体的丙氨酸反应。同时,SLC38A2缺陷的细胞会增加细胞对丙氨酸的被动丢失。综上,SLC38A2是PDAC细胞维持丙氨酸水平所必需的,并且是调节丙氨酸流入细胞的主要动力(图2H)。
作者在先前的研究中,发现在营养充足的条件下,补充丙氨酸并不会刺激PDAC细胞的增殖。而在低氨基酸培养基中培养的PDAC细胞,补充丙氨酸可将PDAC细胞增殖持续提高约15%至30%;并且在营养有限的条件下,SLC38A2的缺失会减弱丙氨酸的促生长作用(图3A)。此外,在营养丰富的条件下,SLC38A2的缺失显着降低了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的潜力。
但是两种情况下,被动转运出去的丙氨酸都有所增加。因此,猜测由于丙氨酸摄取的缺乏,导致丙氨酸利用率降低和被动损失增加,这一转变进一步导致了PDAC中的代谢危机和增殖潜力的降低。
另外,在SLC38A2缺失的细胞中,总氨基酸水平显著降低(图3D),通过抗sgRNA的cDNA,对丙氨酸则可以完全解救。由于SLC38A2同时也可以转运丝氨酸、甘氨酸等,而在SLC38A2缺乏的解救实验中,只有丙氨酸的通量完全逆转,表明其他的底物还可以通过其他转运蛋白进行调控。
由于总氨基酸水平显著降低,作者猜测着可能是因为SLC38A2缺失导致丙氨酸转运障碍,进而进一步影响了其他氨基酸的转运。作者建立了CRISPR/Cas9介导的SLC38A2敲除,以及dox诱导的抗sgRNAcDNA模型,进行代谢组学研究。在dox诱导期间,丙氨酸水平能够维持,在撤药后则出现丙氨酸、SLC38A2底物水平的迅速下降,接近敲除水平(图3G);此外还能观察到其他氨基酸(如,天冬氨酸、异亮氨酸、脯氨酸)水平的下降。上述实验表明,SLC38A2转运了小的中性氨基酸,包括丙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但是只有丙氨酸通量是变化较大,证明了SLC38A2对丙氨酸转运的特定性,以及对其他氨基酸转运的继发调控。
4.丙氨酸被动转运的影响及代谢补偿
作者继续以对照模型(sgTom)、CRISPR/Cas9介导的SLC38A2敲除模型、dox诱导的抗sgRNAcDNA模型,探索其对氧化还原等代谢的影响。作者发现,SLC38A2缺失细胞显着抑制了增殖和克隆形成潜能(图4B、C)。丙酮酸是胞质中NAD 再生所必需的(通过活化的LDH),并提供线粒体NADH(通过活化的PDH)以实现电子传输链(ETC)功能(图3I)。作者假设增加的丙酮酸转运入线粒体后会导致溶质和线粒体NAD(H)失衡。结果在SLC38A2基因敲除后,细胞的外酸化率(ECAR)和氧消耗速率(OCR)显著减少约35%,而对照组(sgTom)没出现类似现象。这表明糖酵解和呼吸潜能均大幅降低(图4D)。
由于呼吸潜能的降低,天冬氨酸水平降低了90%(图4D),而丙酮酸或其他电子受体(例如,α-酮丁酸酯)可以通过再生NAD 来挽救ETC缺陷型细胞的增殖能力(图4E)。
作者使用C13或N15丙氨酸来培养SLC38A2敲除的细胞,发现线粒体三羧酸循环和转氨基作用的产物中,同位素标记均显著降低(图4G)。假设其他氨基酸可以弥补这一点,使用N15谷氨酰胺培养后,上述同位素标记则升高(图4G)。上述证明了谷氨酰胺在SLC38A2敲除细胞中的运输不受到限制,但是这可能与谷氨酰胺摄取量最小有关(图3F);但是上述标记中,天冬氨酸未出现增加,可能是丙氨酸缺乏引起的次级代谢障碍。将敲除细胞在富含氨基酸的培养基(DMEM/F12)中培养,其克隆形成、增殖得到了明显的恢复(图4H)。综上所述,SLC38A2的缺失引发了丙氨酸代谢的缺陷以及其次级代谢障碍。
5.SLC38A2在人和小鼠PDAC中高度表达,并定位于细胞膜上
作者接下来在小鼠模型、临床样本上进行验证。对小鼠胰腺癌模型(KPC,LSL-Kras G12D;Trp53 lox / ;p48Cre)进行IHC染色后,发现SLC38A2在PDAC中强染色,PSC中则是低染或无染色。在临床样本中,SLC38A2在大多数人的肿瘤样本中均在PDAC细胞中表达(114/136肿瘤;约84%)。因此PDAC细胞可以激活SLC38A2的表达,以促进丙氨酸代谢串扰。为了证实SLC38A2的定位,作者对PDAC细胞核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HPDE)等进行染色,发现在PDAC细胞中,SLC38A2定位于细胞膜上;而正常细胞则是定位于细胞质中(图5F)。虽然SLC38A2普遍存在,但是大规模的CRISPR基因敲除研究中,并未被认为是常见的必需基因,在非恶性细胞系(如hPSC#1、mPSC#1、IMR-90、HPDE)中敲除SLC38A2不会引起明显的生长缺陷(图5G),因此靶向SLC38A2可能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一个潜在的位点。
作者接下来探索星状细胞PSC如何分泌、并为PDAC提供丙氨酸。作者敲除SLC1A4后,导致PSC分泌丙氨酸量显著降低,但是对其他报道的SLC1A4底物氨基酸(如丝氨酸和苏氨酸)没有显著影响。同时,在PSC细胞中敲除SLC1A4则未提示细胞增殖影响(补充图10E)。
7.小鼠成瘤模型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