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读书|学生作品•周昱盛|读《中国传统文化》有感

读《中国传统文化》有感
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东城校区222班

周昱盛

在这本书中,大量鲜活的案例和图片描绘了一个栩栩如生的中国——高深的哲学、精妙的医术、舌尖的意愿等等在这一本书中巧妙的碰撞。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从最初的市井出发,不断向上攀爬,上升到更高的一个境界。它向大家展示的是最纯粹的中国。
极富内涵而又不疲于外化,既深邃而又明了易懂,是传统文化最大的特点。
【图来源 网络】
文化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种历史现象。文化的遗存是时代奔涌而前的产物。从《周易》到《资治通鉴》,从秦王汉武到唐宋,无时无刻不在塑造“文化”二字。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而《中国传统文化》这本书中,把最富中国烟火气的几件事,几个物品都写进书里。以儒道为核的哲学,大笔渲染的山水画,平仄考究的诗歌等等,书中的赘述异常的少。在一字一句中,便能以书的角度看透中国传统文化本来的样子。
比起极富内涵和哲理,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方式也更令人神往。从服装上出发,苗银头饰,回族白帽,朝鲜族的“包子裙”。几乎有人地方就有文化的气息,它便是这种文化的强大之处了——范围和人数极其的广,接下来便是另一种让人其强大所在——表现形式。它不局限于一个物品,也可以是一种形式,也可以是一种思想。举个简单的例子,春节团聚是让所有中国人都陷进去的思想。端午节吃粽子,元宵猜灯谜、重阳上山、清明踏青也都是文化输出的方式。基于这两点,中国传统文化得以用一种更易被大众接受的形式存在着。

【图来源 网络】

多元化和大众化才是中国传统文化能延续下来的根本。
目前来看,养成传统美德,树立文化自信,感受文化魅力,掌握文化精髓才是现在传统文化的任务,而它也确实很完美地完成了这个任务。从很多方面来看,传统文化是十分多元的。笔者上文有提,它的输出方式、表现形式都呈现出很多的色彩,而现在讲的多元是它的包容性,它能够和外来文化很好的融合,而不是产生冲突。很简单的例子,华人街出现在各大国际街区、联合国语言的翻译中,中文也能占据一席之地。种种事例都表现了中国文化的输出力量,而更重要的是它的大众化。所谓大众,便是指它能精准传播到每个信奉这种文化的人。无论是行业顶尖还是乡下农民,无不接受这种文化,无不受文化的感染,它深深隽刻在每个爱国人的心中。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有那么强烈的感染力,由此传统文化得以延续。

【图来源 网络】

以上是笔者看完《中华传统文化》的全部思想。但我仍想对文化现状提出自己的想法。首先,目前文化输出的形式不容乐观,中美贸易危机直接影响到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再者,许多优秀传统文化仅存于受教育人士的意识中,教育程度很大的限制了文化传播的效果。最后有些传播方式过于死板,真正的文化不应局限于课本,生活中也应该加入文化的元素。

【赞赏郑重声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