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学大师为你示范,苏东坡、黄庭坚如何风雅玩香?

在宋代雅士推崇的四艺里,「烧香点茶,挂画插花」,焚香被列为首位。

吴清,一位深谙香学研究的美学大师,更是传统文化全面的研习者,传播者,“业余读书赏画、品香吃茶、拂琴弄箫、拜石盘玉、行脚清谈、栽花养鱼、易卜岐黄、禅那技击、诸般闲事,皆吾所好”,可称之为当代风雅高士。

香学大师 雅艺大家  吴清

香学宗师刘良佑教授的入室弟子

良佑师按字辈赐香名"玄烟"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美术考古硕士

非遗项目“江南传统文人香事”代表性传承人

当提起玩香、品香的终极追求时,吴清认为,焚香默坐能让心境和肢体都达到一个非常静的一个状态,在这个状态中来体悟香气的美感。以香气再反馈到自身,对心性进行修持,使心性达到一个美好的境地。

与日本香道讲究手法不同,吴清所师承的品香体系并没有那么严格。他认为,中国自古以来不尊赏程式化,意境和品格只能追慕,而不在于一比一的效仿。

吴清说起著名的香方「雪中春信」(传说中苏轼调制)描述的场景:大雪天的时候,梅花悄悄的绽放出来。虽然还是很冷,但是春天的信号已经被梅花捕捉到。寒冷、干净、又有一些微春天的喜悦。它是偏凉的,纯粹的,又有一点孤傲的品格。

雪中春信

纵观历史,哪个朝代的香文化最具代表性或者是影响力?

吴清:南北宋时期的香文化是最发达的,留下的文献也是最丰富的。那时候经济和文化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社会相对稳定,香文化其实跟其他文化都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这是一个基础。

两宋时期的文人生活和普通百姓的文化生活,都是相当兴盛的。另外,跟科技和对外贸易也有关系,东南亚和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大量香料进入中国。丰富了我们中国传统用香的品种,香方也大量出现。

那香文化存在断代这个问题吗?

吴清:没有。历代用香的传承,脉络是很清晰的。比如说宋黄庭坚的外甥洪刍写过一本香谱。从宋代出版以后,元明清的版本都有,这也说明,香方和用香的方式是没有断代的。

另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听琴图》,在宋徽宗身边,放了一个高足香炉,从绘画作品上也可以看到焚香是当时流行的生活方式。

《听琴图》

关于合香。是否是玩香中最难以企及的一个部分?

吴清:合香就是香水的调香,对于调香者的要求是最高的。第一必须掌握众多香料的香气,它的性味,包括真伪辨别优劣、品质等级。

另外,不同的香料调和、焚烧以后产生的效果要有所把握。比如说沉香加了乳香会出现什么味道,如果加的是安息又会是什么味道。每一种香有它本身的特性,有的是有发香功能,比如说龙脑;有些是发挥定香的作用,沉香檀香霍香,还有龙涎香,都是定香。

龙涎香饼(左)、木樨香珠(右)

现在研究的香品,更倾向于复原古代的香方还是自创呢?

吴清:我刚才谈的,掌握每种香料的特性和功能,是基础中的基础。而流传下来的香方有几百个,年代跨度1000多年,需要1:1的把古代经典香方重做一遍,体会它的香气。在这个基础上,才可以谈论发挥。

复原古方和创新都有在做,但是完全按古方做的并不多。虽然古方还在,但几百上千年以后,我们的嗅觉审美会有一些差异,在古方的基础上会做微调。

现在品香的仪轨,是从何时开始形成的呢?

吴清:从宋代的典籍里面一直到明清香的专著里面,都看不到品香仪式的记录。唯独在明代屠隆的《考槃余事》里面,他提过,客人必须是风雅的,侍香童子必须是经过训练的,这些礼仪其实是古代人生活的日常。

如果说我们现在有什么讲究的话,遵循长幼有序,左手为尊,进入香室时,要互相作揖请客人入座。品香的时候通常是不出声的,眼耳鼻舌身心意都要集中,专注体会香气灵动的美感。

聊聊您与刘良佑老师之间的往事。有什么循着老师的方向继续探索的事情吗?

吴清:那时候每个礼拜去老师家上课,上了三年。每年会有一到两次游学,一边行走,一边去各地的博物馆、考古研究所、古代遗址游览。

为什么要去看文物?因为香具跟陶瓷、金工、漆器、木作等有非常深厚的关系,要学习的东西非常多,从香史到书法绘画的悬挂、点茶技巧、香桌香席的布置,都是一整套的。

至于说刘老师给我的影响,主要是提升了对事物的审美能力。香气之美是所有的审美里面最难以捕捉和把握的。香气是它的灵魂,可它看不见也摸不着,是飘渺的灵动的一种美。因此能够捕捉这样的美,能够欣赏这样的美,是所有的审美里面难度最高的。

如何布置或者说安排一袭香席?

吴清:比较传统的话,炉瓶三事香炉、香盒、香瓶(或称香筯瓶)是需要配齐的。如果直接熏焚沉香或者檀香,通常还会使用到香匙和香筯。

这两件工具从唐代到晚清民国几乎没有任何变化,一直流传下来。现代比如说玩线香,只需要一个香插就行了。

品香或者玩香,对普通人来说,您觉得从哪个角度入手是比较容易的?

吴清:不一定要有很正统的香室香桌,炉瓶三事。买一个香炉,找到一款心仪的香。闲暇时候,吃茶的时候,跟朋友聊天的时候,哪怕是办公室,焚上一炷香,都可以马上进入另一种状态。

如果从古代雅士中选择一位做类比,您觉得是谁?

吴清:写《长物志》的文震亨,琴棋书画无所不玩。宋代的赵希鹄,他写过一本《洞天清禄集》,前面有一段序写得特别好。他讲,人生就如白驹过隙,困苦忧愁的日子很多,唯一有闲暇的时候,何不让自己愉快?琴棋书画诗酒茶花香,使我们愉悦,既风雅又能增长知识。

高濂、屠隆、文震亨他们都是风雅之士,但玩法上不同,或审美上有出入,我觉得都挺好。

除了香文化之外,诸般雅艺您最有感的是哪一个门类?

吴清:古玉的收藏和鉴赏,可以说因为喜欢而专业。玉跟中国人的精神和审美特别合拍。

比如说羊脂玉,白白润润的感觉很糯,其实它硬度很高。这种特质,特别符合儒家君子的形象。外观看起来是有亲和力的,可是它又有宁折不弯的原则。

从高古玉器到中古的唐宋辽金元,再到清代和当代,不同时期的玉风格不同,技艺不同,纹样不同,都呈现了每个时期审美的意趣。

拿一块汉玉在手上,好像离祖先很近,2000年历史握在手里的感觉。就是赵希鹄讲的“摩挲钟鼎,亲见商周”。

您的收藏观是怎样的?

吴清:收藏其实就是我的日常生活。

所有的香器都是为我所用的,哪怕珍贵如汉代的博山炉。如果碰到一个特别美好的事,或者不开心的事,我都会拿出来,埋上灰埋上炭,按照古法来焚一炷香,看着香烟的飘渺的、灵动的上升,感受它。

其他的比如说洞箫古琴,这些都是必备的,自我陶醉,不管好听与否,是一种自娱自乐。

您觉得在当代,做一位精通传统生活方式之美的雅士,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吴清:唯一的入门途径就是先读书。我教学生,第一堂课都会开书单,通过读书,了解当时风雅人物如何喝茶、如何插花、如何玩盆栽、如何出游,如何营造空间,如此方能体会到古人的意境。

比如说一条细细的走廊,本来是很单调乏味的,为什么在白墙边上要种竹子,竹子下要种菖蒲?

菖蒲、竹子和白墙,非常清逸,干净的绿色和白色。再铺上小石子,一条优雅的古径就出来了。

用一句话总结您与香文化的关系。

吴清:我觉得通过香气的传达,使我们感官能欣赏到立体的美感,使精神世界得到更高的愉悦。

婴香

华贵,用料考究。配成的香气有种特别的清逸感,干净但是又清烈。它是迷人的,但是又特立独行,有它自己的独特气质。

梅花香

以沉香为主香,很特别的是加入了樟脑,呈现出冷冽孤高的感觉,并没有加入梅花,但有梅花的韵味。

玉华香

随和日常,又有淡淡的贵气。点上它,会有一种很温暖和陪伴的感觉。

你最希望拥有哪种才华?

能够像李白一样出口成章。

你最珍惜的财产是什么?

书,和一颗纯粹的闲心。

还在世的人中你最钦佩的是谁?

近现代的周瘦鹃先生,陈从周先生

你认为自己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

家庭和孩子

如果你能选择的话,你希望让什么重现?

亲临黄庭坚用香现场,亲听其论香

吴清老师推荐书单

附录

《遵生八箋》

《長物志》

《考槃餘事》

《武林舊事》

《東京夢華錄》

《夢梁錄》

《都城紀勝》

《西湖老人繁勝錄》

《宋稗類鈔》

《陶庵夢憶》

《秋燈憶語》

《浮生六記》

《香乘》

《洪芻香譜》

《新纂香譜》

《陳氏香譜》

《居家必用事類全集》

《非煙香法》

《宋氏家要》

《海藥本草》

《宋代香藥貿易史》

《大觀本草》

《證類備用本草》

《本草綱目》

《清煙錄》

《瓶史》

《瓶花譜》

《洞天清禄集》

《桂海虞衡志》

《諸番志》

《李漁隨筆》

《歷代筆記小說大全》

《說郛》

《歷代會要》

《玉臺新詠》

《碧巖錄》

《五燈會元》

《指月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