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初的道外区 哈尔滨这座城市的根 老奶奶售卖的道外冰棍
哈尔滨作为一个城市的历史很短,清朝中东铁路修筑以前,这里依然是一片蛮荒之地,只有稀稀落落的小村落。直到1860年代,清朝解除关外封禁,大批的关内移民开始闯关东,哈尔滨才逐渐兴旺起来。
景阳街上的有轨电车
1890年的时候,山东人傅宝善从呼兰前往马场甸子开药铺行医,后来傅家兄弟陆续前来开设客栈和大车店,于是便慢慢形成了后来的傅家店。随着中东铁路的修筑,大批的筑路工人涌入哈尔滨。但因为中国人无法适应与外国人一起生活,满眼尽是洋楼,听到的都是洋话,还要提防俄国人的袭扰,于是纷纷的前往傅家店安家。大量的店铺、饭馆、旅馆等相继开业,傅家店也就此初现繁华。新中国成立后,傅家店地区合并改成为了道外区。
道外区因为聚集了来自关内各地的移民,因此这里也聚集了全国各地的风味小吃, 有着各式各样的老字号。道外区过去的富商在建造房屋的时候,因为追求豪华气派,除了模仿道里区的外国建筑外,又在窗户、浮雕、房檐等处加上了中国传统的牡丹、蝙蝠等图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中华巴洛克风格。
四道街保康药店前的行人
尤其是靖宇大街两侧,更是楼宇密布,店铺紧邻,长期热闹非凡。道外区也成为了哈尔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根本所在。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80年代初道外区的老照片,一起去找寻那曾经的记忆,回忆夏日里曾经道外冰棍的味道。
靖宇大街转角的寿衣门市部
靖宇大街上的庆丰茶食店
靖宇大街上的龙江餐厅
十六道街与靖宇大街交叉口
靖宇大街与五道街交叉口的流动商贩
夏日里老奶奶小推车里售卖的道外冰棍
靖宇大街与一道街的转角,春节来临时的年货市场
靖宇大街东端
(爱历史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任何个人及组织转载 侵权必究)
请点一下右下角的“在看”,这对我们很重要,文章将被更多朋友看到!
回复关键字“春运” 我们一起追逐回家过年的脚步
回复关键字“南京大屠杀”了解中国抗战史上最惨痛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