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人类能否幸免于难?

“因为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平均每20分钟就有一个物种消失。这个速度是地球历史上平均速度的一千倍。”这是国际保育协会给出的预估数据。
当我们还在为未曾经历的前五次生物大灭绝心存侥幸时,殊不知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以及过度捕杀等行为,使得物种灭绝的数量远超人类想象。
据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2020》报告显示,从1970年到2016年期间,监测到的哺乳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鱼类种群规模平均下降了68%。
种种迹象表明,人类正面临“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潜在危机。当人为造成的物种灭绝事件,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纷纷倒下的时候,作为自然物种之一的人类,就能幸免于难吗?

曾经的故事

>>麋鹿·北京南海子湿地公园

在距离北京市中心大约26公里的大兴区瀛海镇,有一处名为“南海子”的湿地公园,因地处明清皇家园林南苑以内而得名。
△南海子湿地公园外景

尽管这里并无圆明园的富饶,颐和园的雅致,但乡野间散发的迷人气息却先后令十二位皇帝流连忘返。甚至在位60多年的康熙帝,也不惜御驾亲临,举行多达127次的围猎活动。乾隆年间,更是形成“春蒐之典”。
△南海子皇家猎苑
南海子众多的湖泊,滋润了南苑的草场,养育了众多飞禽走兽。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在民间被视为传说的“四不像”,唯有皇家子弟才可拥有的珍兽——麋鹿。
△年幼麋鹿
麋鹿的神秘,令不少使节垂涎,更吸引一位名为阿芒·大卫法国传教士的目光。1866年3月,他将得来的麋鹿标本运往法国,在动物学家的鉴定下,发现这不但是一个新种,更是一个单独的新属。
△法国传教士 阿芒·大卫
一夜之间,养在“深宫”的麋鹿轰动西方科学界,闻名于世。
然而好景不长,伴随着1894年的永定河洪灾,1900年的八国联军入侵。麋鹿遭遇了史无前例的灭顶之灾。它们成为灾民眼中的上等食物,成为列强眼中被索要、被倒卖、被强取的交易对象。自此以后,赫赫有名的皇家园囿逐日没落,南苑中被众星捧月的麋鹿亦荡然无存。
△麋鹿1900年野生灭绝的墓碑
幸然,将一切看在眼里的英国十一世贝福特公爵,将散落在欧洲各地仅存的最后18头麋鹿,收集回家族的乌邦寺庄园进行散养,并在几十年的精心照料下,生机得以延续。
△浩浩荡荡的麋鹿群
至1985年,麋鹿终于回归故土,而北京的南海子,又再次成为麋鹿的家园。
>>白犀牛·肯尼亚奥尔佩杰塔自然保护区

曾经,地球上仅存的最后一头雄性白犀牛“苏丹”居住于此。
△北方白犀牛苏丹
“苏丹”的兄弟姐妹们,原本生活在北非洲草原,但因猖獗的盗猎和栖息地的丧失,导致他的同伴,在1984年时急剧下降到世界仅有的15头。
2008年,世界野生基金会宣布北方白犀牛在野外灭绝。1973年出生的“苏丹”,离开了1岁时生活的捷克野生动物园,回归故乡非洲,在肯尼亚的奥尔佩杰塔自然保护区定居。
△守卫苏丹
尽管受到24小时的持枪守卫,以及饲养员的细心看护,但北白犀的繁殖计划似乎并不顺利。2014年,与“苏丹”做伴的兄弟“苏尼”自然死亡,而“苏丹”在命运的安排下成为北白犀繁衍后代的唯一希望。
犀牛的45岁,相当于人类的90岁。
2018年3月19日,45岁的“苏丹”身体状况严重恶化,尽管看护团队尽力治疗,却早已回天乏术。在最后24小时已然无法站立的它,最终被实施了安乐死。
这意味着,北白犀这个亚物种距离灭绝仅一步之遥。
△1973-2018苏丹墓碑
自苏丹死后,科学家们陆续从世上仅存的两头雌性北方白犀牛身上取出多个卵子,并和此前从已故雄性北方白犀牛收集的精子结合,试图再次培育出北方白犀牛胚胎。而这或许也是北白犀这一物种存续的最后机会。
△科学家试图培育北白犀胚胎
“苏丹”的死亡同样警醒着我们,如果不保护好地球上的物种,它们会以我们想象不到的速度不断消失,直至地球上只有我们自己。
>>考拉·昆士兰州

曾经,这里肆虐数月的大火摧毁了考拉80%的自然栖息地。
△林火中的考拉
2019 年,是野火严重冲击全球森林的一年。
自当年9月开始,一场规模空前的山火犹如一条火龙,穿过丛林、高山,席卷澳大利亚六大洲,令4.8亿只动物丧生。
△考拉救助者 多赫蒂
因“萌即是正义”,令不少人在这场大火中,关注到一只被居民多赫蒂救起的考拉——刘易斯。当时刘易斯正困于火中,多赫蒂脱下外衣带它逃离火海。
尽管刘易斯被及时救起送往医院,但最终还是因为严重烧伤,离开人世。
△在医院救治中的刘易斯
随后的时日,种种关于考拉的噩耗持续传来。
据当地管理部门不完全统计,如今已有多达8000只考拉葬身火海。澳大利亚考拉基金会更提出骇人结论:大火已吞噬考拉80%的栖息地,如果不采取紧急行动,至2050年,考拉将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灭绝。
然而,和刘易斯一样,丧生火海的动物,还有很多。
但是,这样的情况,却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不断发生。

现在的故事


面对当今全球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严峻危机和挑战,凤凰卫视《皇牌大放送》专题摄制组辗转北京、昆明、香港多地,深入不同的生态保护区取景拍摄,并先后于北京凤凰中心“零碳使命——国际气候峰会”、昆明2021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大会”(COP15)期间,专访来自环境、生态等领域的数位中外顶级专家学者。
△北京凤凰中心“零碳使命——国际气候峰会”论坛
△落基山研究所常务董事兼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婷 会场间隙
△北京南海子公园,用镜头捕捉麋鹿
△香港米埔保护区及迁飞路线保育项目总监文贤继博士 接受访问
△生物多样性博物馆总监兼香港大学生物科学学院副教授管纳德博士 接受访问
△香港生物多样性博物馆教育经理向访客介绍生物标本知识
△香港科技大学环境研究所首席发展顾问陆恭蕙教授 接受访问

未来的故事


2021年10月15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第一阶段会议在云南昆明落幕。包括《昆明宣言》在内的各项成果体现了各国的决心和意愿。人类仍然期望,扭转当前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确保最迟在2030年,使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
紧接着在10月27日,联合国发展署亦发起“Don’t  choose Extinction”项目,以敦促地球上的人类采取更多的行动应对生物多样性危机。
以下视频来源于
联合国
视频:Don’t choose Extinction


专家警示录(节选)


“人类需要地球,但是地球未必真的需要人类。地球的生态系统可以再造,但如果现在不采取行动,那个时候可能就没有人类了,会是另外其他的物种。”

——卢伦燕 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兼总干事

“解铃还需系铃人。能源也好,生活方式也好,能不能基于自然来找到这个出口。”

——翟永平  亚洲开发银行前首席能源专家

每一条生命都讲述着不可替代的故事,每一个物种消逝,丧钟都正为人类而鸣。阻止最后一块墓碑倒下,人类还能做些什么?
北京南海子“世界灭绝动物墓地”

答案尽在

10月30日星期六 21:40

凤凰卫视中文台

《皇牌大放送》首播纪录片

《绝处逢生——地球生物多样性警示录》

撰稿:石雨欣
编辑:王二丫

今日视频推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