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花掉3倍生活费,到通过“双十一”赚钱:我的消费观是怎样变化的?

喵~又到了每周的更新时间。

正式开始写今天的推文之前,先和大家说件重要的事~我的第九期训练营下周末就要开营啦

因为年底大家都比较忙,有一些同学转入明年的训练营学习了,所以空出了一些名额。剩的不太多就不单独写篇推文啦,想今年约的小伙伴可以点击阅读原文报名~

过两天就到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节了,相信很多喵粉已经开始准备剁手了。

我曾经在大学只有每月1000元生活费的情况下,一次双十一就消费掉3000块,毕业之后更是把尽可能多的工资都用在购物上,甚至工作第一年还欠了父母和男朋友好些钱;今年是我毕业的第四年,作为某电商平台的供应商,“双十一”的传播是我们团队第四季度最重要的工作,外加我现在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已经很少把钱花在购物上,可以说是“真·在别人花钱的时候我赚钱”了。

前段时间有同学求助喵,说自己因为疯狂买东西还不起花呗,甚至网贷利滚利欠了好多钱,问我该怎么办;也有同学说“感觉也不是特别需要,就是控制不住买买买怎么办”。

今天这篇文章,主要想和大家分享我自己消费观念和购物欲的改变历程,也许看完你的钱包就得救了~

1

无止境的“消费欲”背后的真相

我从小学到高中,每周一到周五,学校会强制要求穿校服。校服是那种宽大的运动服,一个裤筒同时塞得下两条腿;加上我妈觉得“反正周末也没几天,你平日都穿校服,没必要买太多衣服”,我一直都没有几件自己的衣服。在女孩子最爱美的那几年,我时常会羡慕那些精心打扮、穿着漂亮裙子的小姑娘。但父母说,学习是第一位的,所以我也只是把羡慕藏在心底。

我的家乡在一个北方十八线小城市,当我步入大学第一次知道“江浙沪包邮”的时候,加上脱离了家长管束,积攒多年的购物欲便如洪荒之力爆发了。

我大一的时候,每个月淘宝交易单数在十几单。买不起很贵的东西(毕竟一个月生活费才1000),就各种几十块钱包邮的衣服或者小物件,买来之后多半因为质量不好压箱底了。有一次隔壁宿舍的女生来我们宿舍,打开我的衣柜,看到填满得连缝隙都看不到的衣服,惊讶地发出了长长的一声“天呐——”。

我其实没有很喜欢那些东西,我也并不需要,也会嫌弃便宜的东西质量不好,我只是享受下单那一瞬间的快乐。享受可以“拥有”一个物品,而不是买啥都要和父母请示的快乐;还有“价格这么便宜,我买到一定是赚到了”的快乐。

这已经不是正常的消费,而是“成瘾”了。

为了省下更多钱购物,我提出和一个关系很好的室友“拼饭”。食堂打菜通常一份分量比较多,我们就两个人打3个菜一起吃,然后平摊饭钱。九龙湖的梅园食堂有一段时间供应免费的米饭和免费汤,那个汤比较稠,捞一捞下面还有菜,也可以省一道菜(简直太过分了)。

这种近乎疯狂的购物欲持续了挺长一段时间。从大二起我不再买廉价的衣物了,但除了吃饭以外的钱还是都会用在购物上的。

至于为啥大学生活费1000可以双十一买3000,当然是因为可以花呗分期付款……

工作以后每个月可支配的钱从1000变成了3000,每个月固定要买书和网课,剩余的钱基本都花在了网购。因为吃饭在单位食堂基本不要钱,房租是问我妈暂借的,基本上就是挣多少购物花掉多少了。

我后来回忆起这一段“失去理智”的购物经历,觉得它更像是一种宣泄。就是小时候不曾拥有一种东西,长大后就会非常渴望,即使你已经不再需要它们。

2019年学了理财规划师之后,我开始相信一个观念:所有的财务问题都是表象问题,背后更深层的问题才是亟需解决的。

比如说之前借了网贷求助我的姑娘,造成她财务困境的原因其实是“不自信”。她觉得自己太普通了,要买奢侈品才能获得别人的关注,但这又是超出自己经济承受能力的。于是为了填满这个“不自信”,她选择了网贷。

比如我无止境地买东西,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自己做决策”。从小到大,我的人生轨迹都被父母安排得明明白白的,每次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就会被父母否定掉。工作以后因为离家不算太远,周末也经常回家,其实依然没有从父母那里“精神独立”。我只是想通过花钱的方式来找回生活的掌控感。

后来当我找回了生活的掌控感,自然也就不那么想消费了。

2

告别“月光”的第一个月

我在大学和整个毕业第一年都是“月光”的状态(庆幸没有因为网贷误入歧途,只是把自己能支配的钱花光了)。进入央企后,因为和同事年龄相差比较大,也没什么共同语言,工作之外的大部分时间不是在看书就是在购物。不开心了、今天有空、有东西打折了,总之,几乎任何事都可以成为我下单的理由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朋友的鼓励下试着开始写知乎回答,很快就出了一篇高赞。我发现这些快速上涨的点赞数、评论数、粉丝数极大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每天回复评论区的消息,忙的不亦乐乎,竟然连续两周都没有网购……

于是我开始勤奋地写回答,当时并没有想到要做自媒体,就是觉得写这个就不用逛淘宝了很省钱,加上看这些数据上涨感觉很爽,所以经常在写。也因此结识了一些一起写作的朋友(我们认识的时候都是几千粉,现在大家都已经20w+了)。

他们可太有意思啦!我在国网上班,工间休息的时候,同事每天都在聊老公、聊孩子;可是我在知乎认识的这些朋友,他们会聊互联网上的新鲜事,会聊实事,我跟着他们也看到了许多“外面的世界”。

再后来我接了第一篇商业约稿,我清楚地记得是3000块。要知道,那时候我一个月工资才3000!我的天!我居然用了两个小时就赚了自己一个月的工资?

这件事是我发现商业化机遇的契机。我觉察到这个世界上也许除了“在一个领域成为专家”(这是我父母告诉我的人生目标,也是我们家从贫困步入小康他们所做的),还有不一样的赚钱方式。

我第一次发现,原来“赚钱”这件事比“花钱”是更快乐的。

刘丞让我还清花呗,然后他帮我关掉了花呗。

从那个月起,我的账面再也没有是负数过。

再后来我学了理财,开始认真地审视自己的消费习惯,开始记账、开始强制储蓄。

但其实我一直认为,摆脱“月光”这件事上,学理财是辅助。真正让我发生改变的原因是,我找到了比购物有更大乐趣的事。我生活的消遣不再只有网购和读书,隔着屏幕,在网线的另一端,我有了许多个从没见过面的可爱的朋友。

(插播一段后记:我们2017年知乎认识的这一批聊得比较投缘的朋友,后来都线下见过N次面,成为真·现实世界的好友了。互相去家里吃饭的那种。)

3

收入增长之后一些“面子”消费

接下来的故事,就像大家看到我一步步走来的一样,因为搭乘上了新媒体的快车,加上自己有那么一丁点商业头脑,最最重要的是运气比较好,创业伊始就谈成了一个大客户,并且一直维系到现在。我现在收入肯定是比之前挣工资的时候高出许多的。

人有了一点小钱之后就变得比较容易“飘”,这一点在消费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我因为“面子”买过好些并不需要的东西。

比如看到几千块钱的衣服,想着自己现在收入高了,也应该有几件了,结果一年到头就试穿过几次照照镜子,一直都挂在衣柜里。平日穿出门频率最高的还是优衣库。

比如去年双十一想着“要用最金贵的面霜”买了黑白绷带,结果发现肤质根本不合适,自己用了起闭口,赠送的小样到现在还没用完,正装压根没开封。

比如看别的女生都买奢侈品包包,现在消费得起了,咱也买一个吧。害,结果发现使用频率最高的还是我的帆布双肩背包,因为作为一个公关人,出门总是要带电脑。

并不是消费不起,而是花了很多钱买了一样物品之后闲置起来,这会让我非常有负疚感。

后来我就想,我为什么要买这些东西呢?为什么要通过“消费能力”来证明自己呢?看来我得对自己更自信一些才行啊。

4

断舍离

3个月前,我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断舍离”。许久未看的书,放在多抓鱼上卖掉了;买来没怎么穿过的衣服,洗干净送给保洁阿姨了。

每一样东西被放进收纳袋,准备从家里拿走的时候,仿佛都在对我说“看,你又乱花钱了,我就是你乱花钱的罪证。

留着它们堆在家里,我可以不用面对罪恶感,自欺欺人地告诉自己“我只是现在不用它,早晚会用到的”,但我最后还是狠心清掉了它们。

家里又恢复了久违的整洁。

下一次购物的时候,看看整洁的衣橱和空旷的空间,我就会下意识提醒自己“买了还有地方放吗?你真的会穿吗?买来不会又被清理掉吗?”

三连问之后,手指就会从点“结算”的按钮上移开……

5

我现在的消费观

其实今年618我就已经买很少东西了,基本就只采购了生活刚需。即将到来的双十一,我也只打算囤一些易耗品和食物,比如猫粮、猫砂,还有一些生鲜冻品。

我现在的开销……直接晒图吧。

这是10月份支付宝自带的记账统计,这个月因为充了瑜伽私教课学习占比有点多。全年“学习”这一项大概占总支出的50%左右,包括我的瑜伽私教课、MBA培训辅导班、钢琴课、芭蕾课,还有一些网络课程的学费。明年去光华读MBA了这部分占比应该会更大。房租因为是刘丞在付,没在我的记账里。

之所以坚定地把一半的开支花在学习上,是因为我这几年亲身践行并且验证了“只有投资自己才是回报最高的”。

我不畏惧沉没成本,事实上在开始上各种课的阶段也教过不少“智商税”;但是有收获的那些学习的过程,它们带给我的视野、人际关系、资源的提升,已经让我不足以去计较因为“买错课”产生的那些沉没成本。

买衣服和化妆品,这俩曾经占据我大部分消费的类别,现在已经只是零头了。主要是我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没有“贵妇”的命,几千块的面霜我也用不习惯,太贵的衣服我也不穿,何不把钱花在“刀刃”上呢?

好心情、充足的睡眠、多运动给皮肤带来的改善比昂贵的化妆品要有效得多;好的体态不需要昂贵的衣服就可以穿得有气质。所以我还是做擦珂润面霜背帆布包的优衣库女孩吧。

加上现在的日常工作就是做购物节传播……每天打开电商平台APP想到的都是工作,好不容易休息了只想睡觉。

除了工作就是复习年底的联考……什么?你居然还有时间逛淘宝?北大预录取群里每天的倒计时你看了吗?数学复习多少了?掐着表能做完管综卷子吗?

工作免疫+考前焦虑双管齐下,所以说我现在对网购真的是“无欲无求”了。

6

总结

今天记录了自己从“网购狂魔”到“没兴趣购物”的心路历程。

其中有几件比较重要的事情,觉得可能会对大家有借鉴意义,再总结一下~

1. 要找到糟糕财务状况背后的心理因素是什么。解决了这个心理问题,人生轨迹一定会发生重大变化。比如我是通过辞职、创业这两件事重新拿回了对自己人生的掌控感,不再对父母“言听计从”,不再当“乖乖女”,而是真正意义“长大成人”了,之后人际关系、事业发展、财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 当你对A事件成瘾(不一定是网购,也可能是游戏之类的),而A事件副作用不太好(比如网购成瘾会让你破产,打游戏成瘾会让你耽误工作和学业),可以去找找看有没有能够替代的、有意义的B事件。比如当我发现“在互联网上创作”这件事带来的爽感高于网购,我就暂时抛弃了网购。

3. 努力让自己进入一个“正反馈”循环中。比如当我第一次结束月光,就关掉了花呗,以后就再没有月光过。要想办法找到这个“好的开端”。

4. 跟风购买一些自己不需要,或者是超过自己消费能力的东西,往往是因为不够自信。然而买了这些东西依然不会变得自信,所以还是多把时间花在“提升自信”上吧~(比如我的自信来源就是自己的事业和收入,我现在可有底气了)

5. 适时做一些“断舍离”,扔得心疼,下次买的时候才会慎重。

6. 学习是最好的自我投资(老生常谈啦,2017年就开始这样讲了)

我们下周四14:00见~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启发,帮喵点个“在看”,可以动动小手让更多人看到喵~感恩~
微信又双叒叕改版了,不再按照时间顺序展示,而是根据互动量出现。为了防止喵粉们和小猫走丢,快来把【小猫倩倩】公众号“设为星标” 吧~(已经设置过的同学就不用重复操作啦)~

赶快跟着动图设置一下吧👇

如果想围观喵的朋友圈,或者有什么悄悄话想和喵说,可以加这个微信号哦~

我的这些文章也值得你读一读

01 | 如何应对“间歇性迷茫”?

02 | 时隔四年,我又成了苦逼的考研党

03 | 分享3个小技巧,可以让心情变好~

04 | 超详细的面试复盘:一个社恐患者的自我突破

05 | 25岁之后,一些掏心窝的话想说给你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