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地理 | 不懂术语没关系,小蹊帮你解迷惑(四)
你们问什么,我们就答什么。
Q1丨构造运动是什么运动?
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地壳或岩石圈的机械运动,有的构造运动极为缓慢不易被察觉,有的构造运动急速而激烈,构造作用在地壳演变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激烈的构造运动,如地震
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是指相邻块体的一部分做垂直上升或下降,使得一部分地区上升为山岭高地、另一部分下降为平原或盆地。水平运动是指块体间的相互背离、剪切错开亦或是相向汇聚。这些都是构造运动按其运动方向划分的结果。
Q2丨丹霞地貌与垂直裂隙?
地质作用下的岩块破裂叫断裂,其包括节理与断层。节理的破裂面两侧岩块没有明显的位移。节理与断层分布密集的岩石有益于进一步风化剥蚀,形成更多的外力作用地貌。呈现垂直直立形状的节理就叫做垂直节理。
垂直节理
在丹霞地貌形成过程中,垂直裂隙的发育有助于流水进一步侵蚀,从而形成坡陡的红色丹霞。
Q3丨为何侵蚀必有地壳抬升?
侵蚀作用往往发生在地势较高的地区,比如河流的上游,因此地壳上升后高于周围地区容易遭受侵蚀。
侵蚀作用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在运动状态下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化物的过程。
在大尺度上讲,一般地壳上升接受侵蚀,地壳下沉接受堆积。
Q4丨“冷空气到达黄河中下游地区与副高间产生冷锋,当冷锋移动滞缓,锋面两侧辐合作用加大的时间,常产生暴雨。”这句话怎么解释?
锋区,可以简单理解为两种不同性质气团之间的过渡区,当来自北方的冷气团南下遇到暖高压下的暖气团时,就形成了锋区。在较小比例尺地图上用一个平面来表示,该平面与地面的交线就是锋线。
锋面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它附近的天气状况,主要包括云和降水。当冷锋过境并停留时,由于锋两侧的温度、湿度以及风、云、气压等气象要素都有明显的差异,冷气团将暖气团抬升,在地面锋线附近产生积雨云、在夏天便容易产生雷暴天气。
冷锋移动速度确实会影响到天气情况的不同反应,缓行冷锋的降水较稳定,但也有不稳定因素产生暴雨天气;急行冷锋移速快,猛烈冲击暖气团,空气对流旺盛,可以带来突然的狂风和降水。
因此,在特定季节,例如夏季时,冷锋过境往往表现为暴雨降临。
Q5丨岩石圈?
地壳加软流圈之上的固体地幔合称为岩石圈;具有一定规模的岩石圈块体,称为板块。因此岩石圈对于整体地质研究是极其重要的。
地球各个圈层之间是彼此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与彼此作用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地球逐渐演化成为一个具有活力而复杂的系统。
岩石圈连接了其他各个圈层,具有过渡作用。生物圈在岩石圈、大气圈形成了生存空间。岩石圈包含的地壳以及地幔部分是内部圈层的有机组成,同时其又与外部圈层大气圈有着接触形成接触面来供养生物圈,因此,岩石圈承载的意义较为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过渡性。
练一练
四川阆中中学2021届高三9月段考地理试题
地面气旋一般和锋面联系在一起,我们称之为锋面气旋。它是我国北方中高纬度地区常见的天气系统。现代气象研究将锋面气旋发展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如图为锋面气旋发展4个阶段的示意图,图中阴影为云区,实线为等压线。锋面气旋中,冷锋的移动速度往往快于暖锋。据此完成1~2题。
1.锋面气旋天气的发展过程为
A. I→II→III→IV
B. IV→II→I→III
C. II→IV→I→III
D. IV→II→III→I
2.锋面气旋发展过程中,暧气团全部脱离地面被抬升到空中,低层全部被冷气团占据的是
A. I B. II C:III D. IV
解析及答案:
【答案】1.B 2.C
【解析】
1.根据图中冷暖锋的位置可知,冷锋移动速度快,暖锋移动速度慢,由此可知图中锋面气旋天气的发展过程为Ⅳ→Ⅱ→Ⅰ→Ⅲ。
2.根据题干“暖气团全部脱离地面被抬升到空中,低层全部被冷气团占据”,可知此时的冷暖锋面应该相遇,并且暖气团势力较弱,即将消失,据图判断Ⅲ图为正确答案。
2020届江西名师联盟一模
下图是某地形剖面及其地下某沉积岩层顶面的海拔高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甲地的构造地貌是
A.向斜谷 B.背斜谷
C.向斜山 D.背斜山
4.组成丙地地层的岩石最可能是
A.石灰岩 B.玄武岩
C.页岩 D.花岗岩
解题思路:
本题组以某地形剖面及其地下某沉积岩层顶面的海拔高度示意图为背景材料,以甲地的构造地貌、组成丙地地层的岩石、该区地壳运动的先后类型切入点,考查内力作用、地貌特征、岩石类型等相关基础知识及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组难度中等偏易,属于基础性知识的检测,需要解题者根据图形信息进行相应转换,同时解题时要注意该题与2012年江苏高考地理中9-10题的不同,那一组题中给出的是岩层的埋藏深度即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而本题中给出的是岩层顶面的海拔高度,也就是说每个点都是以海平面为基准的,这样解题就简单多了,所以做题时需要注意的题目中给的是什么概念,而不是看到类似的就凭着经验去做题。
解析及答案:
【答案】3.B 4.D
3、从图中的地形剖面线可以看出甲区域除丙突出外,其它地势较低,应属于谷。再看某沉积岩层的海拔高度,甲处那里基本上是属于上凸,即向上拱起,应是背斜,但出现了岩层缺失,应该是拱起后受外力侵蚀或内力断层引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背斜隆起后受外力侵蚀形成背斜谷最符合图中描述,所以本题B对。
4、甲地已通过刚才分析知道应为背斜谷,此时谷中岩石应受外力侵蚀,但丙处却呈凸出状,也就是说该处岩石没有被侵蚀掉,原因应是较为坚硬,不易侵蚀,选项中石灰岩、页岩属于沉积岩,玄武岩与花岗岩为岩浆岩,两大类岩石相比较,沉积岩松软易受外力侵蚀,AC不符;与花岗岩相比,玄武岩属于喷出性岩浆岩,与侵入型岩浆岩的花岗岩相比玄武岩相对脆弱一些,易被外力侵蚀,花岗岩质地坚硬,不易侵蚀,故两者比较最有可能是花岗岸,B不符,D正确。
2019广东广州12月调研
(经典丹霞题:谢皆兵老师详细解析)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山块之间常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典型丹霞地貌海拔大多在300~4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却形成了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如下图所示)。
(1)根据自然带分布规律,指出我国东南丹霞地貌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及其指示的气候特点。(6分)
(2)实际上,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类型发生了变异,请说明原因。(6分)
(3)分析丹霞地貌底部沟谷地带发育季雨林的原因。(6分)
(4)在流水作用下,丹霞地貌山顶和沟谷植被出现垂直分异,试分析其原因。(6分)
解题思路:
本题组以我国东南部丹霞地区的植被分异现象为背景材料,通过小切口、小区域的形式,考查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等知。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在任何尺度的区域间当某一要素发生改变或有不同,其它的要素也会产生改变或产生差异,最终形成不同的环境。题组以不同的切入点用了4个小问进行分析,既考查了常规知识,也锻炼了逆向推理思维,以特殊现象来诠释自然规律,但因题中所给信息较少,没有给出区域地图,所以需要解题者有扎实的地理知识储备,这也不失为一组好题。解题时需要注意设问中的关键字,即应答域、限制域、比较域。
(1)根据自然带分布规律,指出我国东南丹霞地貌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及其指示的气候特点。(6分)
本小题实际上是对考查者区域认知能力及区域特征的考查,从图中的植被自然带难以推测出当地的气候及地带性植被,因为图中出现了不同类型的植被。这就要求解题者根据材料中给出的区域信息去推测:我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先找出我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区位于哪里。我国东南的分法很多,不同标准不同时代划分不一,但综合起来主要指广东、福建、浙江、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除台湾南部、港澳地区、广东雷州半岛有热带气候,其它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而台湾又没有典型的丹霞地貌。我国东南典型的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如泰宁武夷山中部,是中国东南诸省中丹霞地貌面积最大的地区之一)、浙江(台州赤城山、浙江衢州江郎山等)。根据基础知识可以推测出我国东南丹霞地貌区大都位于亚热带地区,其气候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结合自然带分布规律由此推出地带性植被类型。
组织语言:地带性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低温)少雨。
参考答案: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干燥。
(2)实际上,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类型发生了变异,请说明原因。(6分)
从图中可以看出,山顶的植被类型与山麓不同,山顶主要为硬叶。而影响植被类型发生改变的主要自然因素为气候,即气温和降水可影响植被类型,结合材料信息:“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再者植被类型特征都为常绿,可推测出影响其变异的因素不是气温(因为相对高差不大),所以影响其差异的原因应为水分。结合山顶植被的特征及山顶的特征去分析,山顶植被并非当地典型的常绿阔叶,反而是常绿硬叶,又兼有硬叶灌丛及矮林,结合植被因素的适应特征及山顶自然特征与水分少之间的联系去分析即可。
组织语言:山顶面积小,土层薄,不利于保水;顶部有一定坡度,坡面径流快,下渗少,土壤含水量少;山顶风力大,地表裸露,地表受太阳辐射强,蒸发较强;综合因素导致山顶水分少较干旱,发育耐旱的硬叶植被。
参考答案:山顶面积小,保存水分条件差;土层较薄,保水性差;风力较大,阳光充足,蒸发量大,导致山顶较干旱,发育耐旱的硬叶植被。
(3)分析丹霞地貌底部沟谷地带发育季雨林的原因。(6分)
当地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而季雨林一般需要温度和水分都较高的情况下才能出现。结合沟谷地带的区域特征,沟谷在山块之间被陡崖围合,相对较封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热量不易散失,另陡崖由于植被少也可能对光照进行反射,增强谷底的太阳辐射已增温;沟谷处,地势低,利于水的汇集,而从图中可知沟谷处植被丰茂,植被茂盛,蒸发弱,谷底有湿地植被,进一步表明水汽充足,环境湿润。
组织语言:沟谷地势低,利于水流汇集;沟底处有湿地,环境湿润;沟谷植被丰茂,地表蒸发较弱;沟谷较封闭,蒸腾的水汽不利于散失;沟谷封闭,热量也不易散失;陡崖植被少,可反射阳光至沟谷;这样导致沟谷热量与水分均较充足,利于发育喜热喜湿的季雨林。
参考答案:沟谷地势低,地表径流汇集(2分);沟谷地形封闭,光照相对较弱,蒸发量较小,水分充足(4分),有利于发育喜湿的季雨林。
(4)在流水作用下,丹霞地貌山顶和沟谷植被出现垂直分异,试分析其原因。(6分)
解答此题时,要注意限制域:流水作用。根据所学知识流水作用一般分为流水侵蚀作用与流水堆积作用。同时限制域的区域为山顶与沟谷,山顶应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沟谷则为流水堆积作用为主。植被虽垂直分异,但相对高差不大,所以应从流水堆积与侵蚀对两区域造成的水土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去分析推测,最终将流水作用与植被差异联系起来。
组织语言:山顶易受流水侵蚀,山顶坡度大加剧侵蚀,山顶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含水量少;山谷处地势低、坡底小,利于水土汇集沉积,山谷处土层较厚,水分充足;两处由于流水作用导致的水土垂直方向上差异明显,从而导致两处的植被出现垂直分异。
参考答案:在丹霞地貌的发育过程中,顶部受流水侵蚀,水土流失(2 分);沟谷流水沉积,土层堆积,水土汇集(2 分);从而引起水土垂直分异(2 分),导致植被类型的垂直分异。
参考文献:
[1] 周淑贞.气象学与气候学[M].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5∶
[2] 舒良树.普通地质学[M].第三版.北京:地质出版社,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