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兴收藏,艺术品收藏考验的不仅是眼光还考验钱包。徐悲鸿被誉为“中国近代绘画之父”,他主张中国传统画的改良,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为此,他的作品从来都是收藏市场的风向标,其作品的真品不仅保值更能增值,曾连续打破中国画拍卖的世界纪录,从整体上抬高了中国绘画拍卖的价格,其中一幅《巴人汲水》更是打造了买入120元,拍出1.71亿元的增值神话。为此,不少钱多的大佬们也十分热衷于收藏徐悲鸿的作品,且以拥有徐悲鸿作品为荣、为傲。徐悲鸿仅有2000多幅的真品流散在徐悲鸿纪念馆之外,一些在国有博物馆中,那么还有多少在艺术品市场中呢?闲来看几幅由几个著名的资本大佬收藏的徐悲鸿作品吧。
《九州无事乐耕耘》
《九州无事乐耕耘》是徐悲鸿1951年创作一幅农耕题材的作品。此画在1996年中国嘉德春拍中的拍卖成交价为192.5万元,创造了当时中国美术专题拍卖的最高价。2011年,北京保利秋拍此画拍卖以2.668亿的价格成交,打破了徐悲鸿作品的价格记录。1951年,郭沫若出席“第三次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并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被授予“'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金质奖章”。徐悲鸿闻讯后欣喜万分,抱病为郭沫若绘制了这件150×250cm的宏幅巨制。此画一方面是徐悲鸿对郭沫若获此殊荣的庆贺,一方面也是出于对和平的渴望。据说,这幅作品完成后,徐悲鸿就立刻送给了郭沫若,此后曾藏于郭沫若纪念馆,后流入民间,属于国家一级文物。这里有个神奇的说法,既然曾藏于郭沫若纪念馆,怎么会流入民间?!国有资产如何随便流失?!纪念馆作为专题的博物馆,在藏品的处理上应当是比较严谨的,怎么会轻易让国家一级文物流失民间呢?2013年,广汇集团实际控制人孙广信以70幅字画作价35亿元,注入广汇集团充当资产,其中就包括了这幅《九州无事乐耕耘》。
《立马》
前首富王健林收藏的徐悲鸿《立马》,收藏渠道,收藏价格未知,题跋上比较模糊,钤印应该是“东海王孙”,画面上写的创作时间地点是:廿(感觉像“卅”字)八年五月星洲客中。1939年5月在新加坡创作的,后让“爱妻静文存”。廖静文女士未存,卖了?徐悲鸿先生写“廿”和“卅”二字的横竖结构比例是有明显的区分的,因为是网络下载的图片,按照徐悲鸿先生往常的笔意,两竖有着明显的长短比,所以才觉得更像是“卅”字。当然,不管是1939年还是1949年的5月,徐悲鸿是否在新加坡在他的年表中都可以查得到。大概是电脑偏色的缘故,这橙色的草让我感觉不到寂寥,却有点热闹。这张画真伪呢,反正不好说,但是看过前面系列文章的人,一般多看几眼就可以自行判断了。
《四马图》
《四马图》
2013年,马化腾在爱佑慈善夜上,以1700万全场最高价,拍得王健林捐赠的徐悲鸿先生作品《四马图》,起拍价500万。上面两幅《四马图》都是来自网络图,不知道哪幅才是马化腾的藏品,反正四匹马的造型都差不多,左1的马屁股都不大,都背对着观者;两幅画最大的差异大概就只是钤印不同而已。徐悲鸿先生有一幅创作于1943年的《回头马》,现藏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徐悲鸿绘画精品选集》(福建美术出版社,2012年9月)第93页可以看到,那马屁屁肌肉丰满、紧实有力之感跃然纸上,一看就不太好拍的亚子,良驹的后腿是可以踹死人的。
《饮马图》
《柳下马》
《奔马》
《醒狮》
以上几张为上市公司弘业股份控股的江苏爱涛艺术馆的藏品,也都说是徐悲鸿的作品,上公众号“爱涛艺术馆”搜索徐悲鸿就可以看到啦。爱涛艺术中心由江苏弘业集团于1999年投资兴建,由于国家对产业机构的调整,弘业集团并入苏豪国际集团,成为国有企业江苏省苏豪控股集团的一家直属企业。爱涛艺术中心被江苏省人民政府确定为“江苏省外事接待定点单位”。2007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江苏省“东方工艺美术之都”称号,并于同年被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厅命名为“江苏省工艺美术馆”,是目前全国面积最大,藏品最丰厚的工艺美术专业艺术馆。
《九方皋》 ,1928年,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马也如人,愿为知己者所用,不愿为昏庸者所制。”画马是徐悲鸿的看家本领,而九方皋这个题材他画得不少。前几年去清华大学时,趴人玻璃上仔仔细细地看过这幅画,很是喜欢。都不用看钤印,马眼、马鼻、马蹄、关节甚至马屁股都显示出作品的“血统”正宗,征集者的水准还是相当可以的。画中有四枚钤印,分别是:悲鸿(朱文)、困而知之(朱文)、荒谬绝伦(朱文)、欲罢不能之工(朱文)。画中还有二枚收传的印记:散原翁(朱文)、陈三立(白文)。据说,该画作经国务院书画鉴定七人小组鉴定为国家二级藏品。
思量再三,翻拍几张徐悲鸿先生真品的马屁股给大家欣赏一下。
再来几张作品局部中的低头马,仔细看鬃毛的走向,知识点,但不会考。
“中国只有这么一个徐悲鸿 ”,尽管有人说徐悲鸿先生的作品并非件件是精品,但作为一个功底深厚的艺术家而言,最起码不会件件有残次处,毕竟在他成名前,岭南派的高剑父、高奇峰就夸赞徐悲鸿“古代人画马也没有能超过你”。徐悲鸿之子徐庆平先生在2012年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徐悲鸿对待自己的作品极为认真,我曾经去见过一位看过他画画的老先生,他被称为东南亚的“唐王”,现在全世界的香格里拉饭店都是他的。父亲曾经为了抗战募捐在南洋开了6个画展,所有钱都捐献给难民和给阵亡将士的遗孤,当时他一画就画一天,每一天的傍晚就不满意的作品拿到他们家后院的自己烧掉,那个老先生看到我父亲烧掉的画不下一千张。但即使是应酬、笔会,只要是留在世上的都是不会被世人认为是有瑕疵的。”突然想弘扬一下徐悲鸿先生的精神,在这个“双减”的背景下,从国家层面考虑,如何将这市场上的各类“徐悲鸿”统一一下,让美归于美,让真归于真,相信美术生们努力就会有收获,希望社会永远不要迷信金钱的力量,而陷入“钱多人傻”的大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