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不是越多越好?3.06亿年前,地球因为森林太多发生灾难

绿色代表生命,同时也代表健康,在人类的认知中,绿色就是森林等植物的颜色,因为植物会吸收二氧化碳,并且释放出大量的氧气,人类文明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砍伐了大量的树木,过度的放牧也导致一些地区从草原变成了沙漠。

现在的地球上,森林的总面积是地球表面积的9.5%,这个数据算不上太多,1990年到2015年,全球森林资源面积减少了19.35亿亩,每一分每一秒都有大量的树木被砍伐,森林减少会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最终导致温室效应,那么森林的覆盖面积是不是越多越好呢?

森林是不是越多越好?相信很多人看到这个问题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森林肯定是越多越好,因为森林不仅仅代表着氧气的增加,也代表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和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人类破坏森林,就等于在不断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大量的生物灭绝,会对地球整体的生态链产生影响。

如果森林不断消失,大量的生物灭绝,最后人类反而会自食恶果,虽然森林这么重要,也并不是森林越多越好,生态系统最重要的就是“多样性”,如果森林的覆盖率太多,反而会让地球的生态系统失去多样性,并且还可能会带来更加可怕的后果,在地球的历史上,就曾经有过一段时间,大陆被森林覆盖,最终导致了一场可怕的灾难。

距今约3.55亿年至2.95亿年的这段时间,是“古生代”的第五个纪,被科学家称为“石炭纪”,因为地球上绝大部分的煤炭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因此才会被称为“石炭纪”。

这段时期的地球有一些显著的特点,首先,全球的陆地在不断增加,呈现出一个整体,被我们称为“盘古大陆”,现在地球上的各个大洲在当时其实是一块整体,由此可以想象,盘古大陆的巨大。

早期的石炭纪气候温和,古代蕨类植物在大陆上快速繁衍生息,形成了大片的雨林,既然有大片的鱼类出现,必然伴随着成片的沼泽,这样的环境让我们的祖先“原始两栖动物”快速适应了从海洋到陆地的转变,为脊椎动物的崛起打下了地基。

但是当时的大陆上,占据主导地位的生物并不是两栖动物,而是大量的昆虫,最大的蜻蜓翅展能达到惊人的一米,各种巨型昆虫在这样的环境中如鱼得水,但是好景不长,因为大陆多数地区都是连绵的森林,这些森林不断的相互竞争,拼命的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会带来温室效应,那么大气中的氧气增加会引起什么气候变化呢?那就是气温的降低,以至于全球进入冰河时代,大量的冰川使得地球变得干燥,而在此之前,大量的雨林的死去制造了大量的煤炭,因为树木吸收二氧化碳后,会转化为碳元素保存起来,在各种反应后,就形成了煤炭。

因为当时的大陆是一个整体,地壳活动十分频繁,3.06亿年前,地球的熔岩层在活跃了一段时间后和厚厚的煤炭层相遇,瞬间引发了难以熄灭的火灾,火焰从地底蔓延到地表,再演变成无法遏制的森林大火。

氧气再次成为了帮凶,大气中的高氧气含量使得大火可以更快的蔓延,陆地上至少百分之五十的区域都在不断燃烧,大火持续了30年才逐渐熄灭,因为大火引起的温室效应,让全球的平均气温一度高达30°。

一千年后,空气中仍然弥漫着大量的有毒物质,直到一万年后,地球才开始逐渐恢复正常,这个时候的陆地至少有百分之五十的区域没有任何生命存在,五万年后,这次灾难的影响才完全消失。

森林是不是越多越好?我想你的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俗话说:“物极必反”,任何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都可能会成为一场灾难,就像是全球遍布森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积累的碳元素和释放的氧气,可能会给地球的生物带来巨大的灾难。

森林不用太多,当然也不用太少,可以维持地球的整体环境处于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范围内,就是最好的选择,从现在来看,我们仍然要保护森林,避免温室效应的发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