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闲读:“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今天接着读杜甫的诗。

我们已经说过,杜甫的诗与李白的诗不同,要读懂杜甫的诗,必须将写这首诗的背景故事了解透彻才行。所以,读诗之前,还要老样子,先说背景。

(杜甫草堂里的杜甫像)

韶光易逝,时间很快就到765年四月,就在这个月,严武死了。

人是有社交天性的,虽然杜甫曾经写诗说自己要“息交以绝游”,但真正做到,实在是件极困难的事。但偏偏时代推着他向前走,又不给他可以交游的朋友,或者说,不给他在各方面实力对等的朋友。

(现在的杜甫草堂)

759年,储光羲死了,761年,王维死了,762年,李白也死了;下一代的诗人孟郊此时还在童年,韩愈(768年生人)、白居易(772年生人)还没有降生。而此时的杜甫已经54岁,白发苍苍,一身重病,能与他进行精神层面交往的朋友,举世稀少。严武一死,杜甫能在成都继续生活下去的物质支撑也失去了。杜甫在梓州时,曾经就是因为朋友零落,精神不愉快,打算去往江南或者回故乡的,也正是因为严武的召请,他才又回到成都草堂,严武一死,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上,他都失去了凭依,他怎么可能再在成都待下去呢?于是,严武去世的第二个月,只到五月,杜甫便带领家人,乘舟东出三峡,向潇湘而下了。再见了,江边的药栏,再见了,庐前的小松,再见了,浣花溪的流水……这一去,即是永别。

(三峡旧景)

杜甫在蜀地一共生活了五年半的时间,其中还有在梓州、阆州的一年零九个月(徐知道之乱),实际上,他在成都杜甫草堂一共只生活了不满四年的时光,但成都却因杜甫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杜甫诗中记载过的地方如锦里、石笋街、果园坊、石镜、琴台、先主庙、武侯祠……,这些唐代成都的街坊祠庙都因为他的歌咏而传名后世。

杜甫离开成都时,曾经写过一首诗,诗名就叫《去蜀》,这是他对蜀地生活的总结,是他投向蜀地的最后一瞥。今天我们就来读这首诗,全诗如下: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意塑像)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

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

显然,这次离开成都,杜甫已经预见到自己不会再回来了,于是写了这首类似蜀地生活总结的诗。诗名《去蜀》,就是将离蜀,其实这里的“蜀”,实际上专指成都。

蜀郡的名称来自秦灭古蜀国后在蜀地设立蜀郡。到了汉代沿称旧名,辖境包括现在四川省中部大部分地区,治所在成都。杜甫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初借居成都草堂寺,后移居自己在成都新建的草堂,到765年五月离开蜀,前后共六年,期间有一年多流寓梓州、阆州等地,所以杜甫说:“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草堂茅庐)

“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如何,是岂料的意思;关塞阻,指的是蜀地的地理环境,使杜甫无法与外部世界的亲友联络,当然,杜甫可能也预料到了蜀地会因为严武这位强势人物地离世再度进入战乱(事实上,蜀地也的确再次进入混乱,继任者没有严武的能力,这是后话)。因此,他离开蜀地,此行的目的地是潇湘。潇湘:指湘江与潇水的并称,二水是现在湖南省境内两条重要的河流,所以,潇湘一般指湖南地区。

(白鸥戏水)

“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回顾平生万事,一无所成,可头上发丝也已由白转黄,这是身衰体弱之极的体征,自己的余生只能像江上白鸥一样漂泊。前面一句万事,有的注本写作“世”事,我们暂以仇兆鳌的注本为准。此时的杜甫,经历了无数世事的坎坷,而且老迈年高,一身疾病,所以他说“‘残’生随白鸥。”年迈多病之身,万方多难之时、漂泊流寓之迹,无可奈何之情,全部融合在这写实的十个字之中,凝炼而准确,朴实而生动。

“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为什么说老杜让人敬佩呢?他自己都到了这种境地了,他想的是什么呢,依然是国家的安危,如何理解这两两句,是这首诗的重要关节,所以分开详说:

(杜甫草堂里的杜甫像)

这里的“安危大臣在”中的大臣,有两种说法:1、有的注本(比如金圣叹)说,这里的大臣指朝廷的权贵,而杜甫这样思考,也实质上以大臣自居,如果按此理解,杜甫是心中有怨的,语气接近:国家的安危有那些人呢,我操什么心呢。从文字表面看是在负气说话自我解脱,其实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肺腑之言,国之将覆,不能不悲,寄忠诚忧国之思于愤激言辞之内,感人的力量也更见强烈;2、另一种说法(比如仇兆鳌):说这里的大臣专指郭子仪,当时郭子仪在大唐的军政力量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某地叛乱,往往郭子仪带兵一到,叛乱立止。如果按这种说法理解,就是杜甫真正认为,我们有郭子仪这样的大臣呢,不用流泪了,怕啥。两种说法各有道理,我们都记下来,可以更立体的理解老杜,也不错。

(郭子仪)

去国怀乡,本就是痛事,更何况草堂也是流寓之地。当我们站在老杜的立场,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以多病老残之躯,别多年安居之所,赴前途未卜之地,这是何等的哀痛啊,可是老杜心里想的,依然是家国天下,依然人民的安定。老杜所以是老杜,正因如此。清代浦起龙在《读杜心解》里说:“只短律耳,而六年中流寓之迹,思归之怀,东游之想,身世衰迟之悲,职任就舍之感,无不括尽,可作入蜀以来数卷诗大结束。是何等手笔!”这种赞叹是非常准确的。

(0)

相关推荐

  • 品名诗名画观春燕飞舞!

      燕子是一种美丽而又轻灵的鸟,生有乌黑发亮的背羽和剪刀式的叉尾,飞翔时体态十分优雅,加上款款的呢喃之语,自古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 杜甫在<水槛遣心二首>写道: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

  • 看图识唐诗(644)杜甫·去蜀

                        杜甫·去蜀 五载客蜀郡,我在成都作客共五年, 一年居梓州.另有一年居住在梓州. 如何关塞阻,为何兵荒马乱关塞多阻之际, 转作潇湘游?我却执意要作远赴潇湘之游? ...

  • H07杜甫五律《畏人》读记

    杜甫五律<畏人>读记 (小河西) 畏人 早花随处发,春鸟异方啼. 万里清江上,三年落日低. 畏人成小筑,褊性合幽栖. 门径从榛草,无心走马蹄. 此诗应作于宝应元年(762)春.时杜甫已51 ...

  • 唐诗解读——高適之《人日寄杜二拾遗》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

  • 【洞庭作家】方良/平江杜甫墓评话(2)

    平江杜甫墓评话(2) 作者:方良 一场夜雨,桃花纷纷张开了或深或浅的小嘴.这群害羞的少女,每一瓣红唇都蕴藏着一个昨夜的故事,然后在阳光温情脉脉的注视中轻轻打开. 柳树把一身新绿洗得一尘不染,立在杜甫草 ...

  • 诗 // 谒杜甫草堂得诗二十五句

    谒杜甫草堂得诗二十五句 背着病,一个人眺望死亡. 十几年来,我反对这样的诗句, 是用肉体反对灵魂--那些 秘密,犹如迢遥星云,旋转在我的头脑里, 组成伟大的现实--这一次,我不反对了. 这一次,我放弃 ...

  • 名家新作 | 刘贵高:成都,在一朵芙蓉花里盛开(组章)

    作者简介:刘贵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籍贯湖北阳新,现居浙江温州.作品散见<人民文学><星星><飞天><雨花>等报刊.著有诗集<夜行烛光>&l ...

  • 6333杜甫五律《送韦郎司直归成都》读记

    杜甫五律<送韦郎司直归成都>读记 (小河西) 送韦郎司直归成都 窜身来蜀地,同病得韦郎.天下干戈满,江边岁月长. 别筵花欲暮,春日鬓俱苍.为问南溪竹,抽梢合过墙? 这首诗作于宝应二年(76 ...

  • 唐诗闲读:“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

    今天我们接着读刘禹锡的诗. 刘禹锡被后世称作"诗豪",称得上脍炙人口的好诗极多,这些流传甚广的好诗大多以某一联名句而被人铭记,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 唐诗闲读:“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三年饥走荒山道”

    我的本业是篆刻,我最喜欢的篆刻家是晚清篆刻大师赵之谦,喜欢的原因当然是他的人格魅力.赵之谦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做个大官,为民请命,可是在他那个时代,想做这件事,首先就是走顺.走通科举这一条路,但悲催的是 ...

  • 唐诗闲读:“闻道咸阳坟上树,已抽三丈白杨枝!”

    我们先讨论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一个诗人为什么要写诗?<尚书·尧典>里记舜的话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也就是说,诗是用来表达人的志意的,这大概是最朴实 ...

  • 唐诗闲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读唐诗,有三个人绕不过去,分别是李白.杜甫.王维.一般的界定是"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李杜自不用多说了,王维则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画家,还擅长音乐.这 ...

  • 唐诗闲读:“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敬宗宝历2年,也就是公元826年,做了一年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生病了.这一年白居易45岁,实际上他很可能不是真病,因为修"山塘河"(苏州的民心工程)累着了是有可能的,但主要是心情不舒 ...

  • 唐诗闲读:“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一首诗说两件事:1.文学作品里常有问句,文学就是解决人生疑问的艺术:2.文学作品里常把月亮作为起兴切入点. 把人生的疑问写到诗里边,是文学的常态,比如屈原的<天问>,直直列了一大堆问题,简 ...

  • UC头条:唐诗闲读:“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六神磊磊说:如果以诗人给唐诗划分阶段的话,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界阶用两个诗人就可以划定,杜甫死,盛唐结束:韩愈死,中唐结束.杜甫的生前就是初唐,韩愈的死后应当就是晚唐.这大大简化了记忆难度,是个不 ...

  • 【三个小布丁】《唐诗闲读》精选文章目录

    唐诗闲读 三个小布丁 唐诗闲读:"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原创:三个小布丁唐诗闲读:"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原创:三个小布丁唐诗闲读:&qu ...

  • 唐诗闲读:“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是汤唯和吴秀波的代表作品之一,电影里用了很多中国古代诗文的内容,据说,如果观众仅仅是高中文化的语文水平,就一定有一处古诗文知识点看不懂,比如有一次,教授(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