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厂:古代文人与紫砂壶及壶铭

宋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名扬海内,这里暂且不述渠之诗文书画,而来说说他的两个创制(若是现代可谓发明,是能申请专利的),曰改吃茶用的金属器皿为紫砂壶器皿和首用朱笔画竹。

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动辄被贬出京城,最远处尝贬至海南儋州(今儋县),当时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稍好一点的是贬官知浙江杭州和一度贬至江苏宜兴蜀山教书。在杭州,东披居众疏浚西湖,贯穿西湖,以便行人,后人名曰“苏公堤”,简称“苏堤”,至今利益众生。在蜀山教书期间,东坡居土发现当地的紫色砂罐煮出来的茶比铁、铜金属器皿煮出的茶味道好,便就地取材紫泥,照着金属吊子(即现在所云“铫”,一种有柄、有流的烹器)设计了一柄有“梁”有“流”的紫砂陶器“铫”,用来煮菜,味道果然不错,于是流传开来。这“铫”"即后人所谓“东坡提梁”壶,清代名金石书画家陈曼生尝作过一幅《东坡石铫图》,图中一只紫砂壶内插着一枝朱竹,清隽可人,此图点明了东坡居土的上述两种创制。

苏东坡《竹石图》

至于朱竹,这里略为叙述。据载苏东坡当年在试院时,兴来无墨,便用朱笔画竹,亦别绕风致,遂开风气,成为文人画的典范。后人效仿甚众,若明代“吴门四家”之一的文徵明,清代“扬州八怪”之首的金冬心和现代大名家申石伽、启功等等,具有朱笔画竹流布。

回到文人与紫砂上,嘉庆二十ー年(1816),拔贡出身的陈曼生终于熬出了头,被授以江南溧县知县,当上了县太爷。溧县与宜兴毗邻,离紫砂窑厂不足百里。陈曼生嗜玩,只要见到雅致的紫秒壶,便怦然心动,连官也不想做了。渠常离开县太爷的交椅乘官船至宜兴蜀山,与制壶匠人玩在一起。正是这种“逃官玩泥”般的痴情,以渠之金石书画上的涵养底蕴。揉儒、释、道之精华,创制出多种具文人味的紫砂壶的新款式,即今之“曼生十八式”。

陈曼生画中常有壶

“曼生十八式”开创了文学书画篆刻与壶艺完美结合的先河,为壶史留下了传奇。自始开了“壶随字贵,字依壶传”的时代。十八式者,是曼生设计款式,由制壶大师杨彭年及其弟宝年、妹风年配泥手工制作,署以“曼生”、“曼生铭”、“阿曼陀宝”的等印款,个性突出,广为流布。如今“曼生壶”简直成了紫砂壶的代名词了。至此,陈曼生大令遂以壶传,压着了渠篆刻上“西泠八家”之一和书画大家的名声,为官之小县令的名声,更是不足挂齿者也。

“曼生十八式”不拘壶设计制作为上乘一流,曼生所拟和手写壶铭亦极超脱逸雅,若石瓢壶:“不肥而坚,是以永年。”井栏壶:“汲井匪深,挈瓶匪小,式饮庶几,水以为好。”南瓜提梁壶:“开心暖胃门冬饮,却是东坡手自煎。”等等,含英咀华,逸致雅远。

梅调鼎《壶铭》

提及壶铭,下面说一说晩清制铭名家梅调鼎。梅调鼎甬人(今浙江慈溪),极享书名,有“清代王羲之”之誉。梅调鼎(1839~1906)字友竹,号赧翁等,一生未仕,布衣以终。书法“二王”,名状元翁同龢称其书法“三百年来所无”,书坛泰斗沙孟海评其书法:“不但当时没有人和他抗衡,恐怕清代二百六十年中也没有这样高逸的作品。”日本书法界将其誉为“清朝之王羲之”。性孤狷,不趋炎附势。生活虽苦,但不慕利,恶其人者,达官巨贾虽出高价也不予书,“夷然不顾”。曾改《陋室铭》句为联榜其门曰:“谈笑无鸿儒,往来皆白丁。”《梅调鼎轶闻》有曰: 

闻父老言,清时,浙江慈溪县有乡贤梅调鼎先生,精书法,不肯轻易落笔,家清贫,常有断炊之虞,家人环求以字易米,亦不许,全家常枵腹终日。出市买菜,农民及鱼肆争将鱼菜投其篮中,梅辞以无钱,曰:“先生记在账上可也,何时给我,不足介意。”又故意曰:“某某、某某亦赊我鱼菜若干”。出抄簿及笔,求梅记之。农民及鱼肆得梅字后,即向当店质钱,时人对其书法珍贵如此。乡间一农民,事母甚孝,其母临终时嘱其子曰:“我墓碑字必要梅先生书写。否则非我子也。”农民素知梅字难求,不得已,焚香跪于梅之门前。梅归见状,问家人,家人将其情告之,梅曰:“此孝子也。”欣然挥笔而就,送之,至今传为美谈⋯⋯

洪丕谟题签题跋梅调鼎《壶铭》册页

书法之外,梅调鼎还擅长诗文(见图),精通经书,尤享题紫砂壶铭的名声。先师洪不谟教授在《赧翁小传》中有云:“翁非仅以书法擅长也,人品卓然,逸民之列。其读经亦精审绝伦,凡六经之奇词奥句,经翁曼声讽诵,怡然理顺。翁又能诗,善为质直朴塞之言。此其余事,乃见掩于书名不著也。此外,翁嗜品茗抚壶,爱屋及乌,于紫砂壶的制作和题铭,亦倾注了极大的兴趣。先师在《清朝书法家一一梅调鼎》有云:

他一生为各种式样的宜兴拟紫砂壶的制铭不下百余种,并一一为之亲笔书写,然后分别由山农等人烧铸壶身上去,如为秤砣形“秦权”紫砂壶所题的“载船春茗桃源卖,自有人家带秆来”,以及其他所题如“月白风清良夜,心投意合立宾。九十百年容易,此情此景难频”等,都是极为清新可诵的。欣赏他那超妙入神的书法和短小隽永的壶铭,使人们在品茗的同时机趣横生。经他题铭的各种式样宜人的宜兴紫砂茶壶,早已成为极为珍贵的艺术珍品了。

梅调鼎《壶铭》

早些年《收藏》杂志尝刊出名画家、藏壶家唐云先生珍紫砂壶彩照,内中有两帧梅调鼎的壶铭,书法超妙入神,清逸隽永。

老辈文人,以艺为乐,此亦窥斑知豹者耶。

2016年4月10日急就于闻乐不乐斋晨窗

(0)

相关推荐

  • 陈鸣远紫砂壶的定价标准有哪些

    陈鸣远,字鸣远,号鹤峰,又号石霞山人,壶隐,清康熙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是几百年来壶艺和精品成就很高的名手.他出生于紫砂世家,所制茶具.雅玩达数十种,无不精美绝伦,他多才多艺,所创紫砂茗壶造型丰富.除了 ...

  • 文人紫砂收藏界珍品

    玉成窑紫砂是以梅调鼎为代表的一代书法家以文人的审美情趣在紫砂器具上的一种艺术张扬,也是中国紫砂艺术品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 ▲丁蜀蠡野村羊角山早期紫砂窑出土的宋元时期的残片 紫砂史上第一个留下作者名字的 ...

  • 紫砂壶与普洱茶

    紫砂与普洱茶 2018年5月4号 我喜欢紫砂壶,还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同亚明先生在一起时总是看到他手捧各式紫砂壶喝茶,紫砂壶与他可以说形影不离的"宠物".在他的影响下我开始尝试着收 ...

  • 空厂:老缶为楼辛壶订润

    吴昌硕(号老缶)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书画篆刻在清末民初海上执牛耳者.吴昌硕能两次亲为楼辛壶代订润例,亦可知楼氏非等闲之辈矣! 吴昌硕首次为楼辛壶订润是民国十二年(1923),<神州吉光集>第 ...

  • 古代文人的隔空互怼(第三弹)杜甫:   ...

    古代文人的隔空互怼(第三弹) 杜甫: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班超:        臣不敢望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戴叔伦 ...

  • 欣赏 | 返璞归真 古代文人的居舍文化

    当我们祖先的居室由浅陋的土穴走向"如翚斯飞"."作庙翼翼"的木土建筑时,住宅再也不是"以待风雨"的处所,而具有了审美功能.随着居室建筑向更高 ...

  • 古代文人嬉笑怒骂皆为诗

    诗词中总感觉古人是温文尔雅.出口成章的. 殊不知泥人尚有三分火气,佛陀也有怒目之时.古文人骂起人来了,那也是惊天地泣鬼神的. 虚伪 <诗经鄘风·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 ...

  • 古代文人山水画的荒寒之境——于画是寂远廖阔,于心则一尘不染

    荒寒之境--是中国山水画独特的审美趣味,和超然的意境表现. 尤其在古代文人画家笔下,山水画中的荒寒之境不仅仅是对自然物象的描绘,更是超脱于笔墨之外的至臻境界. 王维(701-761) 唐朝著名诗人.画 ...

  • 香筒:古代文人的极致雅器

    掐丝珐琅鎏金錾花云龙纹垂恩香筒 香筒起源何时有待研究.唐代有名为薰笼的香气,白居易诗句:"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它是薰衣的香气,宫女能够依靠而坐,可见此笼较大.宋代范成 ...

  • 古代文人的“出世”和“入世”选择和外部环境影响

    要深入了解古代文人的出世和入世首先要了解一下儒家和道家等诸子百家: 出世即归隐,入世即致仕做官.两者一正一反,实际儒家和道家是紧不可分的,都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学派,都是从诸子百家"厮杀&quo ...

  • 【国画大观】返璞归真 古代文人的居舍文化

    当我们祖先的居室由浅陋的土穴走向"如翚斯飞"."作庙翼翼"的木土建筑时,住宅再也不是"以待风雨"的处所,而具有了审美功能.随着居室建筑向更高 ...

  • 漫谈古代文人与赏石

    谁知片石多情甚 漫谈古代文人与赏石 ︱胡建君︱ 开辟鸿蒙,天地始分,人们在安如磐石的大地之上休养生息,在高山峻岭之中筑巢而居,也拣用散落的石块打制琢磨成各种石钺.石斧.石刀.石杵等谋生工具,善莫大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