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史:从“文艺青年”李世民到“宣和七玺”宋徽宗

本系列里的文章里会穿插篆刻史,因此,今天说点篆刻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从实用印章转向篆刻艺术的唐宋时期。

我们知道,从三方商玺开始,直到后来的战国玺、秦汉印,魏晋印,甚至直到唐朝,中国的印章大部分都是在实用印章的范畴里转圈,印章主要服务于经济,军事、政治,也用于个人的凭信,但概括起来,只是实用,虽然有部分实用印章具备很高的艺术价值,但铸造或刻制这些印章的出发点是实用,制作者是工匠,那么,是什么时候开始起,实用印章开始转向艺术篆刻的呢?那些以艺术创作为出发点,创作者是艺术家或文人的篆刻艺术是何时开始的呢?

说个缘由,划个分界,大致也要从李世民的贞观年开始说起。

李世民不仅是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同时还是个文艺青年,他在开创唐代帝业之后,在治理国家的闲暇,抽出点时间开如大量收购图书、书画作品,不但收集,还整理。

据《古迹记》记载:“太宗(李世民)皇帝肇开帝业,大购图书,宝于内府,锺繇、张芝、芝弟昶、王羲之父子书四百卷,及汉、魏、晋、宋(不是后来的宋)、齐、梁杂迹三百卷,贞观十三年十二月装成部帙,以“贞观”字印印缝,命起居郎褚遂良排署如后。”

其中所指的“贞观”印,就是下面这个联珠印:

李世民是个准备整理中国文化的大理想家,于是他下令在民间收集各种书画作品,收集了之后,还把这些作品整理成集子,为了鉴定这些作品的真假,还让褚遂良、虞世南等人对这些作品进行鉴定,鉴定完了之后,对这些作品进行重新装裱,并在装裱成品上加盖骑缝章,就是上面的这个贞观印章。

理论上,这个贞观印章还是实用的,但因为这个印章是盖在书画作品上的,书画作品都是艺术品,印章从些与艺术有了结合处。

这个时候的印章有两个作用,一是表明这个作品是归属唐贞观年的,一是表明这个作品是真迹,其他作用并没有,一方面鉴,一方面藏

李世民是皇帝啊,他的这个举动,臣民们自然是要效仿的,于是,大家一起玩收藏,大家一起盖印章,由此,形成了朝野上下收藏书画的风气,也同时开始了在书画作品上加盖收藏印章和鉴定印章的风气。这个时候的印章,叫鉴藏印

宋代慢慢到来,又出来了一个大艺术家皇帝:宋徽宗

他比文艺青年李世民更专业,他搞了七方印玺用于鉴定和收藏。我们称之为“宣和七玺”,其中包括:

双龙印,宋徽宗是个细致人,他把内府双龙印刻成两方,一方是圆的,一方是方的,名画用方印,法书用圆印,就是这两方:

印文都是两条龙的形象,没有文字,看到这两方印在作品上,就可以断定是宋徽宗经过手的名书画了。

还有一方瓢印(或者说是葫芦印),这个样子:

印文是“御书”两字。

宣和”联珠印和长方印,联珠印跟“贞观”印的风格一致,两方印章的长相是这样的:

这表达的跟贞观印也一样,就是表明年代,宣和是宋徽宗的年号。

政和”联珠印和长方印,也是两方,表达的是政通人和的政治理想,长相是这样的:

以上这些印,七方印我们现在合称“宣和七玺”,都是宋徽宗的鉴藏印,看到这些印章,也有断代作用。

除了书画鉴藏,还额外有一方专门用于图书鉴藏的印章叫“内府图书之印”,九叠印式,也美轮美奂得不得了:

李世民开创的唐代历时290年,书画大家可算不少,查查历史,数不过来,但却没有发现一位艺术家,把自己的印章盖在自己的作品上,这是个特征。这个特征说明,在唐代,这些艺术家们,对于印章,就是拿它鉴藏作品,并没有把它加入艺术创作。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终于出现了一个前蜀的怪人,这个人叫王承杰,这个人傲得恨不得眼睛长头顶,他每次写信都在信上加盖自己的印章,而且,稍微盖的不好,就让秘书重新写,于是,印章开始走入书信。

五代时候还有个书法家叫杨凝式,他书写的《卢鸿草堂十志图跋》上面,盖了一方“凝式”印章,此方印章是名家的作品,可算里程碑一个,书画款印出现,注意,是书画款印,不是鉴藏印

由此,书画款印出现,篆刻作品终于走向艺术,并慢慢成为艺术殿堂里璀璨的艺术明珠。

之后的欧阳修、米芾、苏轼等艺术大家,都在篆刻用印方面有独特贡献,这是后话,以后再说,但纵览整个中国篆刻史,文艺青年李世民和文艺大家宋徽宗这两个皇帝,实在是太关键了。

(【老李刻堂】之35)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