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油画】揭秘30年代红极一时的美女画家,比阮玲玉更高贵,比张爱玲更淡然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若狂
她是真正的大家闺秀,绝代佳人长到她这样的样子,你不赞美她,是一种罪过。
她下笔的胆气,和瓦拉东有得一拼,而且是纯然的天性,她年轻时的样子,阮玲玉、胡蝶根本是没法比的,真是大家闺秀。她有闺中的女气,娴静、非常明艳,以后的中国油画,不管是男的女的,再也没有了。
——陈丹青
一场意外发现的美丽
06年的深冬
上海南京东路老字号
“王开照相馆”的地下室里
一只水龙头冻裂了
哗哗流淌的水打湿了一只
尘封40年的旧纸箱
打开纸箱
一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
珍贵老照片赫然映入眼帘
全是当年陈列于
该照相馆橱窗内的精致老照片
其中,这张照片格外引人注目:
照片上秀气的瓜子脸
精致的眉目,削肩微垂,气质优雅
人们一看,这不是女神阮玲玉吗?
这一消息很快就轰动了上海
第二天就登上了头条
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
很快有人来报社指正:
照片上的人不是阮玲玉
而是我妈——关紫兰!
自此,这个被历史遗忘的
曾经名噪一时的女画家
又再次闪耀在人们的眼眸中
▲左为阮玲玉,右为关紫兰
该来的总是要来,不该被埋没的
也一定会有被发现的那天
张爱玲曾这样说女人的价值:
有美丽的思想,便以思想悦人,
有美丽的身体,便以身体悦人。
所以透过关紫兰的美丽
来深究她美丽的才华和思想
也就再正当不过了
美女与“野兽派”画家
出生在上海虹口一个富商家庭
是父母唯一的孩子
所以她自幼得到的宠爱与教养
比一般家庭的孩子受得宽、养得厚
不仅琴棋书画都要涉猎
甚至还要学习开车骑马
从小在父母的纺织厂长大
耳濡目染
对印染与花纹设计都很有兴趣
年纪轻轻就能够自行设计棉布图案
父母见她有艺术天赋
就开始重点培养
早年入读上海神州女校图画专修科
后来转入中华艺术大学西画系
师从洪野、陈抱一先生
1927年毕业展上
她的油画《幽闲》被编辑梁得所
和作家高长虹看中
不久就被刊登在了第17期《良友》杂志上
▲关紫兰和陈抱一
开放的家庭教育,积极的学习心态
让她对充满艺术气息的法国充满了向往
她喜欢西洋画
憧憬更高的艺术境界
于是,她把自己留法的想法
告诉了恩师陈抱一
陈抱一却告诉她
学习西洋画不一定去法国
也可以去日本,老师那边有熟人
就这样,在老师陈抱一的指引下
她东渡日本
来到了日本东京文化学院学习绘画
在这里,她常常去参观西洋大师的原作画展
学习创作,沉浸其中
▲关紫兰画像
专心做一件事的人
不经意就散发出无尽的魅力
更何况是关紫兰这样的气质美女
就连日本两位最前卫的油画家
有岛生马和中川纪元也被“吸引”而来
他们是当时鼎鼎有名的大才子
留学过法国,谙熟各种油画技术
尤其擅长法国野兽派的艺术
有了大师指点的关紫兰
绘画风格有了明显的突破
她的画明亮,鲜艳,大胆,细致
时而粗犷的笔法
却有着充满力量的表达
她有才比天高的心气
也有敏感细腻的情怀
这幅《少女像》(90×75cm 1929年)
就是她在最青春的岁月里最无畏的见证
无论是风格还是色彩
都带着令人心跳的狂野与无拘
她的自画像(纸本水粉 37.5×27cm)
更是诠释了对野兽派与印象派的高度理解
每一笔笔触,都潇洒自如
凭借着惊人的胆气和完美的绘画
很快,关紫兰便在日本画坛声名鹊起
1930年,27岁的关紫兰油画作品《水仙花》
被日本政府印制成明信片在全日本发行
关紫兰成了日本家喻户晓的明星
受到日本民众的热捧
很多日本家庭都以
墙上挂有一幅关紫兰的作品为荣
拒绝日本人,为民族大义悄悄隐退
学成归国后
她在上海举行个人油画展
她的画作仿佛一股清流
在民国画坛流响
她东西方交融的画风
有着狂放的色彩
恬淡的抒情
弥漫着神秘而内敛的韵味
在当时得到了众多媒体的青睐与追捧
国内刊物也争相报道刊载她的作品
《良友》画册更是将她作为封面人物
多次对她赞誉有加
▲《良友》画册将弹曼陀铃的关紫兰作为封面人物
▲《良友》1930年第57期“关紫兰女士个人展览会”专版
那时候的中国
就像电影中的黑色幽默
封建社会的旧风俗还根深蒂固
任凭谁要是画出这么一张裸体画
在大众眼里不是傻子就是婊子
但关紫兰却用自己尚稚嫩却奔放的油画笔
画出了这张《中国第一女模特的肖像》
(不要骂小编呀,小编不敢呀)
如果说自古美丽的女子
大多是活在风口浪尖之下的
而关紫兰却完全不同
这个容颜俏丽的女子
真正的大家闺秀
守得住繁华,耐得住寂寞
就像是一株幽兰
可以长在幽谷,自在芬芳
又可以养在世俗,却不谄媚、无知
她高洁优雅,懂得自爱
更懂得适应战火纷飞的年代
▲1934年《江南春晓》(布上油画 118×60cm)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几次找到她
要给她办画展,动员她为日本工作
她都义正言辞的拒绝了
在公共场合亮相时
她都是一身中式服装
她说: 越是在这个时候
我越要表现出一个中国女人的端庄与优雅
我不怕,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
国难当头,唇亡齿寒
后来她守着民族的节气
揣着一颗赤子之心
悄悄地隐退了
她不社交、不绘画、不出门
用自己的行动
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
文革再度“雪藏”自己,被人遗忘
35岁时,关紫兰嫁给了
一位有名的牙科医生
他们夫妻恩爱
生下一个和她一样温婉美丽的女儿
她感情生活特别明朗
从未流出过关于她的任何绯闻
▲ 1943年《睡莲》(布上油画 43×36cm)
▲关紫兰素描《湖边写生》(纸本铅笔)
▲《树》( 素描纸本 27.3×20.2cm)
新中国成立后
她留在了上海
不同于之前的画风
她开始创作写实主义风格的作品
如纪念嘉兴南湖中共“一大”的《南湖红船》
描述闸北“滚地龙”变成工人新村的《番瓜弄》
展示苏州河沿岸盎然生机的《四川路桥》
反映上海人民美好生活的《上海街景》、
《虹口公园》、《喜获丰收》等
她用自己的画笔
绘制了那个时代的独特风情
▲《上海街景》
▲《人民公园》1958年作品
▲关紫兰《上海街景》
▲关紫兰《上海街景》
▲关紫兰《南湖红船》
文革前后,陆陆续续来了几波人进行调查
关紫兰很害怕,但她也很聪明
她搁笔了,有意识的把自己雪藏了起来
她不想因为这样否定自己的爱好
更不想交代别的画家的事情
她希望被遗忘
渐渐地,她也就真的淡出了大众的视线
▲关紫兰和外孙
晚年的关紫兰一直住在上海
而且把她那种名门闺秀的气质保存了下来
她衣着简朴却熨烫整齐
整洁的妆发还总不忘喷上淡淡的法国香水
这个优雅、安详的老人
她会在天井和晒台上侍弄花草
也会在一个暖洋洋的午后
静静地品一杯咖啡
1986年,关紫兰因心脏病发作离开人世
她一生低调地坚守艺术与生活的品质
不强求,不张扬,不较劲,不执著
像飞鸟投林,毫无滞碍、轻捷地划过
正如那句话
天空没有留下鸟的痕迹
但我已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