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有方,书香萦绕 |读书征文选登之60

阅读有方,书香萦绕

——读《走进教师阅读》有感

前几日拜读完刘波老师的《走进教师阅读》,我感悟良多——尤其是关于教师阅读之法,我不仅对教师如何阅读形成更为深刻的认知,亦对曾经的自己有所反思。

《走进教师阅读》是一本教育实践类读物,以广大教育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此书对当前教师阅读的状况分析、对教师专业阅读的建议和思考以及推动教师群体阅读的做法和策略都具备先进的理念以及较强的可操作性,值得广大教师对其进行研读。下面,我将对自身的阅读情况做一个反思并对书中所提的阅读方法进行探究。

01
一、走出“舒适区”,方能学海无涯

前言中所提到的“阅读舒适区”令我深有启发——“让自己始终处于‘舒适区不仅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对自身的生理机制而言也是一种伤害。”

身处现代信息化社会,各类图书资源唾手可得,但仍有部分教师久居阅读舒适区,使这些资源得不到用武之地。长时间以来,一些教师仍具备这样的阅读误区:幼儿园对教师的阅读要求较低,只要凭借教学经验以及求学所得便足够用来教书育人。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充分挖掘现代化信息资源,并与同事互相督促,拓宽阅读空间,提高自身的文化积淀以及专业知识水平,从而以更好的教师风貌教书育人。

02
二、打破“旧习惯”,方能拔丁抽楔

(一)阅读缺乏计划性

该书“教师阅读应该有个小目标”中写道:“不同学科,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都有自己的阅读需求。”这让我意识到教师应当根据自己的阅读需求制定悦读计划。在此之前,除学校要求阅读的书籍外,我几乎都是由于心血来潮去阅读书籍。于是乎,我往往在短时间内由于兴味盎然而迅速读完一本书籍,接着便是长久的“空挡”状态。

(二)缺乏对专业性书籍与文章的阅读

作者曾提到:“专业阅读也应该是真正的阅读,因为对于职场人来说,专业阅读是刚需。”由于对专业类读物存在枯燥无趣、复杂难懂的刻板印象认知,一些教师存在教师除非学术必要一般不会去研究此类书籍的情况。加之教资考试前已经学过相关知识,便觉得再无需要,并形成此种错误观点:理论知识终究是纸上谈兵,不如经验来的实在。

(三)阅读范围十分狭窄

作者他每天都会抽出一定时间阅读《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权威报刊的电子版,对比之下我除上课所必需的教材、教学辅助资料之外,较少主动去看其他方面的书,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中推送的教育教学方面的理性分析文章以及精彩案例,也很少认真去读。更多的阅读内容便是新兴媒体推荐的碎片化知识科普内容甚至娱乐化内容,难以形成整体认知,专业性不强。

对于此,我们可借鉴书中所述,可充分利用各类社交平台如微信,合理利用微信推送的优质内容,“把微信作为自身成长的工具”,以及各种阅读平台如鸠摩搜书、必看网、世界数字图书馆等,发起“二十一天阅读养成习惯”、“研之乐啃读挑战活动”等集体阅读活动,以帮助教师在互相督促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03
三、找对“读书法”,方能事半功倍

对于久居阅读舒适区以及未养成良好阅读习惯这两大教师阅读短板,我通过对《走进教师阅读》的探究总结出以下三种阅读方法。

第一,循序渐进,制定读书计划。

关乎循序渐进,此书有言:“魏智渊在《教师阅读地图》一书中提出了解决办法。他在书中将教师专业阅读的书籍分为案例型、经验型、分析型、原理型、哲学型五个层级,引导教师拾级而上,一步步地走向教育理论的最高殿堂。”我深受启发,决定从案例型专业读物重新起步。

个人读书计划一般可包括图书类别以及读书时间。教师可根据自身空闲时间合理安排读书,但须先制定起一个原则,例如“不管阅读什么,每天都必须阅读至少两小时。”进而对阅读各类图书的时间进行分配——如专业类书籍阅读一小时,文史类书籍阅读一小时等。

读书计划不仅在于读,更重要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总结问题。故而教师应当建立起读书笔记本或读书笔记文件夹,将自己的感悟按条理记录其中,以方便日后回顾。当处于“阅读瓶颈期”时,教师则有必要通过各类途径去解决心中所惑,诸如查阅文献、观察他人的读书笔记或读后感等。

第二,加强专业类书籍的阅读。

参考该书的引言部分,可供教师阅读的专业类阅读书籍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科本体知识的阅读和研究,不能在知识的理解上闹笑话;加强对心理学和脑科学知识的阅读和研究;加强对课程教学理论的阅读和研究;加强对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的阅读和反思;加强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对世界先进文化的阅读和研究,并将其和我们的教育事业有机结合。关乎如何攻克专业类图书阅读层级的问题,可借鉴第一条措施中的按照案例型、经验型、分析型、原理型、哲学型的图书阅读顺序拾级而上的方法。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学习理论是其一,应用理论便是更为重要的其二。我们有必要将这些理论知识转化为可视化的具体行动,诸如严格纠察课件、加强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重新探讨课表的合理性等等。

第三,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资源。

科技的发展为阅读提供更多契机,教师可充分利用各类网络资源拓展自身的阅读空间。当纸质书籍难以获得时,教师则可利用藏书馆、微信读书等软件借阅电子书本。另外,在完成某本书的阅读后,还可登录豆瓣网查看书评,以比对不同心得。与此同时,影视资源亦可作为阅读对象的一种,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往往具备良好的视听效果、较高的审美水平以及启迪作用,堪称“活书”。

总而言之,《走进教师阅读》这本书籍汇聚作者多年来致力于教师阅读的思考、实践、探索、自我成长经验以及读书经验,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阅读与借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若不懂得读书,又该如何育人呢?教师只有以身作则,探索高效的读书方法,方能使书香绕园,既成就自己,亦惠及桃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