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博物馆里绝世至宝背后的秘密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左传》

1988年5月,在山西省太原市金胜村发掘的一座迄今保存最好、获得资料最为丰富的大型春秋晚期墓葬和一座大型车马坑,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考古的重要收获。该墓葬主人为春秋晚期晋国著名重臣赵简子,该墓也被称为赵卿墓。而其中出土的一件青铜随葬品——虎鹰博击戈成为此次发掘的最为重要的文物之一。那么,这么一件珍贵的文物,背后有什么隐秘呢?它锻造的图像究竟有何深意呢?让吉建军来为您分析和分享。

戈虽是先秦时代最要兵器之一,但对后来兵器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影响甚至超越兵器本身,渗透到古代文化中。

“干戈”是古代兵器的总称,甲骨文已有了干和戈字,“执干戈以卫社稷”是《礼记‧檀弓下》对干戈职位的总评述。干是分杈的树枝,用来抵御野兽与敌人的进犯是原始社会时人类的防御武器;戈则是在木杆上缚上刃状物,或收获,或狩猎,后来发展成兵器。它们一种用于防御,一种用于进攻,后来演变成矛、戟、殳、钺等兵器。古代的学者长期将干、戈分别作为防御与进攻两大类兵器的代表。

它们组合在一起为“戎”字。戎,又是关于战争的总称,“戎马一生”“兵戎相见”“国之大事惟祀与戎”,这些词汇今天仍被人们经常引用。而干、戈到了后代,甚至在戈已退出兵器行列后,仍然在社会上流传着,如:大动干戈、反戈一击、金戈铁马、化干戈为玉帛、枕戈待旦等等词汇,它们已融入民族文化之中。

青铜戈的历史背景

中国的青铜兵器作为青铜器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其应有的价值始终被低估。《左传》:“国之大事,在祀在戎”,祭祀需要的是青铜礼器,而青铜兵器则是与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处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青铜兵器在重视实用功能的同时也非常注重美观,凝结了当时最先进的工艺水平,是青铜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古代战事的实物资料。

春秋时期,由于东周国力衰落,各诸侯国间的战事开始日渐频繁,这为青铜兵器的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生产力的提高也为兵器的制造奠定了物质基础。其存世数量上也要明显多于商周时期,最迟在春秋晚期,青铜兵器发展的第二个高峰就已经形成。文化上的“百家争鸣”也同样促进了兵器制造业的进步,兵器也变得种类繁复,精益求精,在技术工艺上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许多兵器中的珍品都是在这一时期涌现的。

《考工记》记载“金有六齐”,即六种铜锡合金的比例,其中四种(斧斤之齐、戈戟之齐、大刃之齐、削杀矢之齐)和兵器铸造有关,有的兵器更是由两种不同的金属复合铸造的。

兵器本来属于征战的工具,但随着其意义的扩展,一些兵器被作为了等级和权力的象征,就象商周时期钺、戚等,到了春秋晚期则变得更为盛行。

如错金“武王之用”戈就是代表,其铭文为当时流行于楚、越、蔡、曾等国的鸟篆文,戈内也错有纹饰,极其华丽,这样的兵器当然不会是实战的武器,而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另一件鸟形龠戈为战国器,由于其形制特殊同样是属于非实战用途的兵器。用于祭祀和陪葬的青铜戈的大量出土,为青铜戈的非战用途提供了巨大的佐证,同时也为青铜器在春秋末期的大行其道和精工技艺,提供了实物样本。

而1988年5月在山西省太原市金胜村发掘的虎鹰博击戈,更是其中的代表。该墓葬主人为春秋晚期晋国著名重臣赵简子,该墓也被称为赵卿墓。虎鹰博击戈代表了赵简子在晋国的地位和身份,更是春秋末期周朝礼乐崩塌、诸侯僭越周礼的重要佐证。

赵简子墓成为西周礼乐崩塌、晋国大权旁落的重要证据

赵卿墓共出土文物3421件,青铜器、玉器、金器,陶、木、骨、角、蚌、贝器俱全。青铜器数量多,种类全,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工具和生活用品皆有,且多为精品。所出乐器音质音色完好如初,车马坑规模宏大,遗迹保存完整。墓中随葬兵器约650件,远远超过同一时期的诸侯墓和卿大夫墓。墓主人腰间就佩有4把铜剑,棺内还有其他各类兵器逾40件,这种现象在当时是罕见的。

再加上在位于赵卿墓的东北侧还陪葬着面积达110平方米的大型车马坑,赵卿墓发掘出的战车和战马数量大大超过了当时一些诸侯国国王的陪葬,可见墓主人赵简子鞅,生前拥有庞大的武装力量,军威显赫。

而墓葬中的春秋大鼎,更是奇特。其中有两组七个青铜列鼎。在西周时期,对于鼎的运用很有讲究,也是有礼制规定的。比如,周天子用九鼎,各封国国君和以后的上大夫或者卿大夫用七鼎,下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而考古专家在春秋大墓中发现,它前后使用了二十七个鼎,并且它的正鼎是七个的、六个的、五个的,表明规格非常之高。它的发现,为研究晋及三家分晋前后的历史,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赵简子的时代,周王室衰微,诸侯列国大多不尊礼制,赵简子是卿士,当然用5鼎才对,可他“僭越”,七鼎都来了。

赵鞅内棺附近,发现了一件刻有五个线刻文字的青铜戈。这五个字被考定为“赵孟作御戈”。此件戈被安放在墓主人身边,铭文又指明是御戈,说明它是墓主人自己使用的戈,是墓主人生前佩带的防身之物。

赵鞅在晋国执政卿达22年,叱咤疆场,雄霸于诸侯。也就是他在2500多年前命董安于修建晋阳古城,开启了太原城的历史。赵卿出身在晋国政治舞台上活跃的赵氏家族,他在位期间通过九年的斗争,击败了晋国六大权卿中的范氏、中行氏,为三家分晋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而赵卿墓中的虎鹰博击戈,更是绝世孤品。属于春秋晚期最重要的青铜器非战武器。虎鹰博击戈通长20.3、援长13厘米。前锋尖锐,援作三角形,中心透镂花纹。短胡,椭圆形銎腔,銎上部立雕猛虎与雄鹰博击形象。虎昂首张口,前爪紧抓雄鹰,鹰则伸颈翘尾,竭力反扑。虎身饰鳞纹、卷云纹,鹰身饰羽纹和重环纹。

在古代,虎为很重要的通天神兽,巫师乘虎的造型在后世文物中多有出现。而在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在“龙凤”崇拜之前,曾有过一个相当长的龙虎崇拜的阶段,龙虎斗图案造型在东周至西汉时代大为盛行,其中尤以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龙虎相斗图最为精美,气势不凡。

虎鹰博击戈实为虎鸷搏击戈

韩国的图腾是火系,魏是水系图腾和火系共存;而赵则是鸟图腾。赵和秦都是少昊之后,殷商苗裔,赢姓,玄鸟为其图腾。而赵氏的图腾据信为鸷鸟。

赵氏是少昊部落的后裔,玄鸟作为其图腾。吴玉丽教授在《从古文字看先民的美意识与图腾崇拜》一文中又说:“百鸟之王少昊,名鸷,是一只鸷鸟,更是鸟崇拜最典型的氏族部落,在其氏族部落内,各氏族全以鸟为名。所以,赵卿墓虎鹰博击戈上的图腾,是鸷鸟应该是准确的。

少昊又名挚,是以鸷鸟为名。袁珂《山海经校注》大荒东经注云:“少昊名挚,古挚、鸷通,则此百鸟之王而名'挚’之少昊,神话中其亦鸷鸟之属乎”。珂《中国古代神话》亦曰:“从他(鸷)这个名字推想起来,就该大约是一只鸷鸟,如像鹰鹯之类,所以才统领了他的族类,在东方建立了这么一个鸟的王国。”其实,鸷鸟是少昊氏的图腾象征。

关于鸷鸟的解释为:1.凶猛的鸟。如鹰鹯之类。《楚辞·离骚》:“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所以,虎鹰博击戈上的图腾,很有可能是鸷鸟,而不是简单的鹰。所以,这个戈,叫做鸷虎搏击戈,似乎更为合适。

那么,这只虎又代表什么意思呢?白虎是周的图腾崇拜,这在学术上已经被大部分史学家所认可。

上图虢国墓地M1052出土的铜镜上的虎纹显示,周的图腾崇拜,就是虎形。

虢国作为西周、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姬姓诸侯国,在历史上曾对中国古代及文化产生过多方面的影响。由于历史的久远,文献资料记载过于简略,后世注家各执一词而众说纷纭,这就给虢国历史文化蒙上了神秘的面纱。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九十年代的两次虢国墓地考古大发现,揭开了虢国历史文化的真实面目。如果说九十年代的发现是以虢国国君等高级贵族墓地的发现为代表的话,那麽,五十年代的发现则是以M1052虢国太子及大批中小贵族墓的发现为代表,其中M1052太子墓出土文物970多件。

在这些文物当中有,一面虎纹铜镜(也有学者认为是阳隧)引人注目。该镜正面磨光,凹面凸起,背面中心纹饰为两只栩栩如生的猛虎,四周有两条虺龙和四只鸷鸟图案。猛虎血口大张,好像是发出了低沉的吼声,与虺龙和鸷鸟相搏。虎的前爪为攫物状,虎尾前部挺直,后部向上卷曲,力度感极强,再加上前后肢之间的躯干上清晰可辨的虎斑为这对猛虎增添了许多生气。该铜镜对虎的威武雄壮特征给予以强烈的刻画,增添了在学术上探讨此镜的兴趣。

“图腾”是人类最原始的宗教之一,也是一个原始群体的标志。它开始于人类从事采取和狩猎的母系氏族社会初期,也是远古先民们基于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的茫然无知,而得出的错误认识和曲解。

古文献记载的图腾传说有炎帝族的火图腾、黄帝族的熊图腾、华夏族的龙图腾、商族的鸟图腾等。到商周时期,这些图腾崇拜已不存在,但由于长期的影响,仍左右着人们的政治、经济生活和思维意识。郭沫若曾经研究认为:商周青铜器上某些图形文字乃古代国族之名号,盖所谓“图腾之孑遗或转变也”。虢国墓地M1052出土的虎纹铜镜上的虎纹,便是如此,是远古周族姬姓图腾崇拜的遗绪。

虢国的始封君是季历的儿子,文王的弟弟,应该说他们同属周族的姬姓族,只不过虢族是周族姬姓大宗中分衍出来的支族而已。周族自后稷起,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当时图腾崇拜已大为衰落,因此,只能根据其残存来寻找。由于周族不是由一个氏族组成的,图腾也决不是只有一种,在这里只探讨周族的主干姬姓的图腾。

商族以玄鸟为图腾,它与《史记》关于商族始祖契出身的记载有关,“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那么周族姬姓的图腾是何物?《史记·周本纪》载:“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孕者,居期而生子,……因名曰弃”。《诗·大雅·生民》载:“厥初生民,时维姜原,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诗·大雅·生民》说出周族始祖后稷,是其母履帝迹而生。该诗产生于西周时期,应当是可信的。因此,姜姬所履大人之迹,就是姬姓的图腾之迹。这已为学术界公认,巨人之迹到底是什么?这些还得去分析《诗·大雅·生民》。

《毛传》:“禋、敬、弗、去也,去无子求有子古者立郊禖焉”。“武”就是足迹,“敏”,《尔雅》,训拇,就是足大趾。《郑笺》载:“祀郊禖之时,时则有大神之迹,履之,中不能满,履其拇指之处,心体歆歆然,……如有人道感己者也,是逐有身,……后则生之而养长之,名曰弃”。显然,姜原是为了求子,而去郊外禖大人拇指之迹的。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解放前也有这样的习俗,一些妇女去拜祭本族的保护神而求生育。

从皋禖名称的本身来看,史学家周庆明先生认为,皋禖代表的就是虎拇。这是由于皋陶是其母感白虎而生,“皋通虎古者因生以赐姓”。

《左传·庄公十年》载“(公子偃)自雩门窃出,蒙皋比而先犯之”。《杜注》:“皋比,虎皮”。《左传》“破燕师与北制”,杜预注曰:“北制,一名虎牢,虎牢是囚虎之牢笼,《后汉书。马融传》李贤注有:“皋牢犹牢笼也”之语,是虎牢之引伸,“禖”,“拇”上古同音,“禖”为“拇”之假借,因此,皋禖就是虎拇。

也就是说,姜源去郊外踩虎的拇指脚印以求生育。她去踩虎脚印,体现了崇拜图腾而求生育的原始意义。姜原拜虎所生的弃为周族姬姓的男性先祖,虎就成了周族姬姓的图腾。

进入阶级社会后,特别是周朝建立后,姬姓是统治阶级的最高集团,其图腾亦就成了周族的象征。作为周王室最高统治集团一员的虢仲虢叔从姬姓分衍出来以“虢”为命号,应是正常的。

“虢”字的具体含义,许慎《说文》解释曰:“虢,虎所攫,画明文也,从虎。”段玉裁注曰:“攫者,叉所执也。画者,有所划,故有明文也”。据许慎和段玉裁的解释分析,虢字表示一只张牙舞爪的虎与一柄手执的叉在搏斗。其原始含义就是英勇善搏的猛虎,这自然是周族姬始虎图腾崇拜的遗绪。还有《左传·昭公元年》《史记·晋世家》记载晋始祖唐叔虞得名的过程。

唐叔虞为武王子,成王弟。“初武王与叔虞母会时,梦天谓武王曰:余生子,名虞, 余与之唐。及生子,文在其手曰虞,故遂因命之曰虞”。虞上部为一虎头,《说文》曰:“虞……白虎黑文”,唐叔虞生而有白虎文在手的记载,实为姬姓虎图腾感生神话的残余。

由此,不难得出,M1052出土的虎文铜镜上的猛虎也是姬姓虎图腾感生神话的残余。无独有偶,M1612也出土一件铜镜,该镜背有两个平行的弓形钮,钮的左右两边有对称的虎纹,钮的上方有鹿纹,下方有展开双翅的鸟纹。虎身布满花纹,足有利爪,张开大嘴,欲吞噬在它们中间的鹿。

这些文物的出土,正好证明了周朝图腾为虎。而晋国是分封给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的,自然也是以虎为图腾。

那么,回到本文中。现存于山西博物馆的“虎鸷搏击戈“,所表现出的深层次含义,就不言而喻,赵鞅在当时的晋国有着相当大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也有很强大的政治实力,所以,他想取代晋国是不言而喻的。也因此,才会有虎鸷搏击的图案出现在自己墓葬中的事情。尽管他当时有这样的想法,但是也不便公开,只好把这个想法带到自己的坟墓里,而坟墓,一般人自然不会轻易打开的。

赵简子是一位非常能干的政治家,他是《赵氏孤儿》中的孤儿赵武之孙。晋昭公时,公族弱,大夫势力强,赵简子为大夫,专国事,致力于改革,为后世魏文侯李悝变法、秦孝公商鞅变法和赵武灵王改革首开先河。他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改革家。战国时代赵国基业的开创者,郡县制社会改革的积极推动者,先秦法家思想的实践者,对春秋战国的历史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公元前490年,赵简子击败范氏和中行氏。公元前458年,范氏和中行氏的土地尽为韩、赵、魏、智氏四家瓜分。公元前453年,韩、赵、魏联合击败智氏,平分其地,分别建立韩、赵、魏三个政权。

赵简子死后,赵无恤赵襄子(即赵襄子)即位,赵简子与其子并称“简襄之烈”。

赵襄子死后,其弟赵桓子自立为君。桓子死后襄子之兄赵伯鲁之孙赵浣,是为赵献子。献子之子赵籍后来继位,即赵烈侯。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侯国,正式承认了他们诸侯的地位。《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赵烈侯成为赵国的开国国君

赵家危急存亡的时刻,赵简子力缆狂澜,积极改革,遂使赵氏在晋国的力量逐渐强大,历史上著名的“赵简子立储”的故事,更能说明问题:赵简子的儿子,年长的叫伯鲁,年幼的叫无恤。赵简子将要选出继承人,不知道该立谁好。于是写了训诫在两片竹简上,来给两个儿子,说“要慎重地记住。”三年后,赵简子问他们,伯鲁已经不能说出上面的话了,问他的竹简哪里去了?已经丢失了。问无恤,他背诵训诫已经很熟练了,问他的竹简在哪里?从袖子中把竹简上呈给赵简子。因此赵简子认为无恤是贤能的,立他为继承人,这就是赵襄子,他果然使赵国昌盛起来。

赵简子死后70多年,终于使嬴赵氏成功上位为诸侯。而这件鸷虎搏击戈,成为他振兴赵氏,奋发图强的实物佐证。

(0)

相关推荐

  • 唇齿相依

    唇齿相依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鲍勋传>:"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阻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解释为:嘴唇和牙齿互相依靠.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 ...

  • 鉴赏 | 从赵简子墓看春秋玉器

    1987年,太原电厂在扩建厂房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千多座古墓,其中还有首次发现的春秋晚期晋国赵卿墓(编号M251)及其附葬的车马坑(编号M252).其规模之大,等级之高,遗物之丰富,在之前所发掘的晋国墓葬 ...

  • 王阳明绝世功业背后的秘密:不动心

    阳明曾与王纯甫书指出:"变化气质,居常无所见,惟当利害.经变故.遭屈辱,平时愤怒者到此能不愤怒.忧惶失措者到此能不忧惶失措,始是能有得力处"(<与王纯甫>,<全书 ...

  • 来看山西博物院里女神背后的故事

    在山西博物院的藏品中,有明代<九天后土圣母诸神众>.北齐金饰件.春秋晋公盘.西周霸姬盘等.其中,霸姬盘记录了一位霸气的女子,它反映的是一场发生在2500年前的"官司", ...

  • 世界睡眠日|孩子鼾声背后的秘密

    大家好,我叫小北 是北大口腔医学院的青年医生,致力于口腔科普. 大家好!我是小北医生.         3月21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睡眠日". 我家娃每天睡觉睡得可香啦,都打呼噜呢 ...

  • 历代书画大家名号背后的秘密!

    国际艺术微刊 · 最受欢迎公众号 国内外艺术名家·绘画·摄影·书法·插设计·文学·音乐 在姓名之外还有字号 这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传统 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书画领域 倪瓒<墨竹图>册页,美国弗利尔 ...

  • 苏州百馆(7)于博物馆里,听一曲吴江旧时光

    第七趟百馆之旅 探秘吴江历史记忆 导读 一.吴江博物馆 二.吴江史前文化陈列厅 三.吴根生钱币陈列厅 四.同里古镇:拥抱古韵水乡 五.同里湿地公园:感受湿地风貌 六.东太湖生态园:触摸和煦湖风 大诗人 ...

  • 萌萌的“东北神兽傻狍子”真的傻吗?聊聊狍子犯傻背后的秘密

    萌萌的“东北神兽傻狍子”真的傻吗?聊聊狍子犯傻背后的秘密

  • 大都会博物馆里的中国瓷,一起来开眼界

    美国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 几乎是每一个到访纽约的人 必须去朝拜的艺术圣殿. 作为二十一世纪奇迹之一,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拥有一个无与伦比的人类伟大成就收藏--涵盖全球,时间跨度几千年. 还有什么地方可以让 ...

  • 日本博物馆里的中国佛造像

    东京国立博物馆是日本最大的博物馆,已经百岁的东京国立博物馆位于著名的上野公园附近,内有本馆.东洋馆.表庆馆及法隆寺宝物馆4个展馆共43个展厅. 东京国立博物馆是日本收藏中国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它所设东 ...

  • 伊朗国家博物馆里:近距离看元青花

    古代艺术  伊朗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元青花来自于阿迪比尔陵清真寺,阿迪比尔陵清真寺位于伊朗北部的阿尔达比勒城,伊朗萨菲王朝的创立者萨菲·阿尔·丁就安葬在阿迪比尔陵清真寺.伊朗国家博物馆现收藏有28件元青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