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这些章法,山水画构图并不难
构图就是根据特定主题的要求,在一定的空间,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称为章法或布局,中国山水画构图实质上就是灵活运用种种章法,在实践中组合所需要的画面。章法,几经前人归纳、总结,有大章法、小章法之说。
1.大章法:直立式:画面多以主峰为主,直柱上冲,如图一、图二。此类构图一般物象比较单调,为求弥补画面呆板的不足,图一以盘松向空白处延伸,与上端远峰呼应,使画面饱满完整。图二的右下角近处峦峰据要,但形体不能过大,方与主峰体态相呼应,利用左下角点以小舟补白,用来装点画面活意。
平展式:平展即平远,画面舒畅开阔,适宜于横幅处理居多,由于开幅的局限,这类构图多以云气变化、山原错落、多姿树垤以及水跃瀑泻为主,或兼以低巍峰岭为衬托来展现波澜壮阔,或平远,或高远,或深远。如图三、四、五。
偏胜式:主峰偏侧占据画面一隅,为了适度把握平衡,无物留白一侧,天地两端或远或近施以景物,以防画面因偏颇而无稳定之感。如图六、图七。
凝聚式:山峦起伏、环环相扣、物象聚合结密,或团垒相依,或叠状延伸,遂使景物繁杂、凝重、深厚。如图八。
迂回式:表现山峦起伏、重叠深远或高冲延绵,在国画山水中多用S形造型。这种手法使物象环环相扣、叠状伸展,层次聚合紧密更显流动、深远、壮阔。如图九、图十。
倾斜式:主体山峰造型倾斜、势陡,可笔锋斜劈亦可行而和缓,山脉交错流动,趋势起伏流畅,如图十一,上峰脉络右下,中峰脉络左上,而下峰则缓冲平坦,使画面诸脉有放有收以求整体态势稳定。为取得深远和舒畅,在几个层次上重叠峰峦需有主次大小之别。如图十二。
分画式:这类构图往往是画面或上、或下、或左、或右做分割对应处理,既结密又断隔,其间多以烟雾、云水或风霾阻断,以营造舒缓浩瀚之势。如处理不当则有脱节单调之感。因此,必须将其间的空白使其空而有物、虚而有景、若隐若现、变幻莫测,突显对峙主体虽割裂但不孤居,而求取对照呼应的效果。如图十三、图十四。
呼应式:其画面特点是主体部分分处于双向而对称,身分气连、遥相呼应,彼此物象必须主次分明,且不可半斤八两。如果双方对比不悬殊,则需在虚实上找出空间。如图十五、图十六。
散布式:画面物象点缀疏落,近似星罗棋布,然散而不孤乱中有序,这要得力于在布局上使其相互呼应、藕断而丝连。其间预留之白,可天、可水、可云、可雾,形若气流相拥相依。在景物安排上,形体高低大小、墨色浓淡对比、气韵流动布局以及各自造型差异等都要做到散而不乱,散中有齐。在整体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整体。如图十七、图十八。
2.小章法:大章法如同人体骨骼,而小章法就是肌肉,大小章法相互补充,相互依存,大无小不立,小无大不生。所以说在运用某式大章法确立画面布局后,再以小章法来丰富它的肌体,这样的人方显有血有肉,这样的画才能形神俱佳。
铺排法:对类别相同的景物,行笔走墨需反复皴擦点染,层层推进,为使作品厚重,可施浓重、积墨直至焦墨,目的在于使形体延伸发展,使质感更加苍劲、浑厚。如图十九、图二十、图二十一。
叠加法:对相似形体的描绘,如石头,单体为石,而多石相积则为山、为岭、为峰,重叠表现层层相垒,根据类别纹路走势,施以皴擦点染,使其终生、繁密,质地坚实,画面厚重。如图二十二、图二十三。
穿插法:所谓穿插,即行笔流动,造型相互伸延、交错,走势起伏的云水、山岭、气流涌动均可为之造势,使其犬牙交错,画面充满活力。峰峦陡起、势如流萤,但要气势连贯、彼此相依,方能浑然一体。如图二十四、图二十五。
开合法:山脉走势、流水畅往、云飞云聚等大自然变化有开有合。作品的布局、物象的排列,开合并重方显生动新颖。为了不使画面呆痴,在处理上可间离与结密交替,有张有弛,既非密不透风,又非密而无物。如图二十六、图二十七。
间隔法:画面主体物象有间隔,甚至相互对峙,但不乏走向连体,使景观形似孤独,然而却从属整体分割需要,求貌离而神合。一阻一畅,一隔一续,方显画面活力及赋予节奏的生机。如图二十八、图二十九、图三十。
以上种种绘画方法,是在实践运用中的总结。既不能生搬硬套规则,也不能囫囵吞枣俯拾即是,要灵活运用且善于应变。充分发挥自己的悟性,抒发对大自然的热情,只有孜孜以求,方能做到笔到意生,收获无限。
转自:国画艺术,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