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6)

本篇要目:
**************************************

51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   
1936~1945年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52侵华日军东北要塞       
1934~1945年黑龙江省东宁县、虎林市、孙吴县
53马勒住宅           
民国                                上海市静安区
54国际饭店           
民国                                上海市黄浦区
55俞樾旧居           
清                                 江苏省苏州市
56阿炳故居           
清                                江苏省无锡市
57中央体育场旧址        
民国                                江苏省南京市
58国民大会堂旧址        
民国                                江苏省南京市
59中央大学旧址         
民国                                江苏省南京市
60金陵大学旧址         
民国                                江苏省南京市
*********************************************
51.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始建于1933年,曾以石井部队、东乡部队、关东军防疫给水部的名义从事人体实验、动物实验、生化武器研究生产等战争犯罪活动。1936年开始在哈尔滨平房建立细菌武器研究生产基地,将6.1平方公里的土地作为特别军事区域。1945年8月,七三一部队败逃之际炸毁了大部分建筑,形成现在旧址的整体格局。


烟囱及建筑遗迹——三座钢筋混凝土烟囱(中间一座仅剩半截)和与其相连的一榀钢筋混凝土框架(含填充墙),以及混凝土框架西侧的建筑基础遗迹。残存的立墙呈南北向,长38米,厚0.8米,高15.6米。三根烟囱自南向北排列,与残墙体相依附,间距6.7米,每根半径都是1.6米。其中两根烟囱完好,高21.6米;只能烟囱顶部残损,残高与立墙相同。锅炉房是为七三一部队供电、供热的设施,烟囱及建筑遗迹为该设施被破坏后的主体残存。1918年对此遗址进行了清理,动迁民房3座,划定保护范围3282平方米,并在四周砌砖墙加以保护;2000年对其进行了单体保护。该建筑处于闲置保护中,是七三一旧址的标志性建构筑物之一。


 瓦斯地下储藏室旧址位于本部旧址东部,瓦斯发生室旧址东侧,占地面积约132.7平方米。该建筑为圆筒形钢混结构,上覆稍呈圆弧状顶盖,主体建于地下,深10余米,地上高3.5米,直径14米。瓦斯地下储藏室旧址是瓦斯发生室旧址的配套工程,用于专门储存瓦斯的地方。由于钢混结构且处于地下,该建筑保存较好,现处于闲置并保护中。


陈列馆对细菌实验室及特设监狱遗址进行了发掘清理,展示。


2006年05月25日,国务院公布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2.侵华日军东北要塞
 


侵华日军东北要塞,近现代(1934-1945年)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文物。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市、东宁县、孙吴县。1934-1945年,侵华日军历时十余年,在东起吉林省珲春,中部经黑龙江省中苏边境,西至内蒙古海拉尔(今呼伦贝尔)和阿尔山5000公里的边境地带,共修筑17处要塞,要塞群共约1700公里,共有8万个永备工事。


此外,还包括数以千计的永久性地下仓库、电站、通信枢纽部、给水站等附属军事设施和大量二、三线一般阵地和野战阵地及军用机场、军用铁路和公路,工程巨大。日本要塞所有筑垒都构筑有钢筋混凝土工事、永备火力点,有钢帽堡、装甲观察哨及土木质火力点,有步兵掩体、机动战壕、反坦克壕、连环铁丝网和防步兵地雷区,有弹药库、粮秣库、发电站、给排水系统和浴室等,有以班、排为单位的兵室、会议室、医务室、厨房、电话机房和军官指挥所,有电动钢轨运输车和专用通道、竖井、通风口等。


为防备飞机轰炸和大口径重炮轰击,地下要塞都是从坚硬的岩石山体中部或底部开掘,洞口顶部和四周还浇筑混凝土,一般厚1-2米。在完全保密条件下设计施工,并强征中国劳工320多万人,造成100多万劳工死亡。


2006年05月25日,国务院公布侵华日军东北要塞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3.马勒住宅


陕西南路30号马勒住宅,链接本人博客。地处上海本地都有详细博客。


2006年05月25日,国务院公布马勒住宅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4.国际饭店


国际饭店


2006年05月25日,国务院公布国际饭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5.俞樾旧居


俞樾故居即曲园,位于苏州市人民路马医科43号,俞平伯曾祖父俞樾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得友人资助,购得马医科巷西大学士潘世恩故宅废地,亲自规划,构屋30余楹,作为起居、著述之处。在居住区之西北原有隙地如曲尺形,取老子"曲则全"之意,构筑小园取名"曲园",宅门悬李鸿章书"德清余太史著书之庐"横匾。


俞平伯(1900年1月8日—1990年10月15日),原名俞铭衡,字平伯。浙江湖州德清东郊南埭村(今乾元镇金火村)人,出生于江苏苏州。散文家、红学家,新文学运动初期的诗人,中国白话诗创作的先驱者之一。清代朴学大师俞樾曾孙,与胡适并称“新红学派”的创始人。俞平伯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任教。曾参加中国革命民主同盟、新潮社、文学研究会、语丝社,与朱自清等人创办《诗》月刊。五四新文化运动时俞平伯积极响应,精研中国古典文学,执教于著名学府。俞平伯是“新红学”的开拓者之一,是一位热忱的爱国者和具有高尚情操的知识分子。参加北京大学的新潮社、文学研究会、语丝社等文学团体,提倡“诗的平民化”。


俞樾(1821-1906)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曾先后主讲苏州紫阳书院、杭州诂经精舍、德清清溪书院、菱湖龙湖书院、上海求志书院等。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俞樾平生勤奋治学,著作极丰,有《春在堂前书》,近五百卷。


1954年,俞樾曾孙著名学者俞平伯先生将曾祖故居捐献归公。1957年整修乐直堂、春在堂、小竹里馆等厅堂及小园。故居先后由市文联、戏曲研究所、评弹团、科学之家等单位使用。十年动乱中,厅堂损坏严重,园中假山、亭阁、曲廊、水池及花木被毁严重,并于其间建三层居民住宅楼一栋。1980年俞平伯、顾颉刚、叶圣陶等知名人士联名呼吁修复。1982年由市园林局实施对故居厅堂建筑的维修,至1983年完成了乐知堂、春在堂等主要厅堂的修复工作。1986年由市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按名人故居进行陈设布置,并于当年10月开放,供人参观。1989年又动迁居民20余户,拆除园内三层住宅楼,修复门厅、轿厅和园中亭、廊、斋、阁等建筑及曲池。1990年继续恢复假山,补栽花木。目前俞樾故居的厅堂及小园已全面开放,供人参观。所余两进内宅上房及东侧配房,仍为居民使用,将列入下一步整修规划。


俞樾故居自南而北分五进,其东又建配房若干,与正宅之间以备弄分隔有相互沟通。其西、北为亭园部分,形成一曲尺形,对正宅形成半包围格局。正宅门厅和轿厅皆为三间。第三进为全宅的主厅,名"乐知堂",面阔三间,进深五界,为全宅唯一大木结构采用扁作抬梁式的建筑,用料较为粗壮,装饰朴素简洁。


这里为俞樾当年接待贵宾和举行生日祝寿等喜庆活动的场所。第四、五进为内宅,即居住用房,与主厅间以封火山墙相隔,中间以石库门相通;均面阔五间,以东西两厢贯通前后,组成一四合院。乐知堂西为春在堂,面阔三间,进深四界。堂前缀湖石,植梧桐,为俞樾当年以文会友和讲学之处。春在堂北突出一歇山顶小轩,名“认春轩”。


轩北杂植花木,叠湖石小山为屏,中有山洞蜿蜒。穿山洞右折,东北隅为面阔两间的“艮宧”,乃昔日琴室。循廊西行,有书房三间,名“达斋”。


出“达斋”沿廊南行,有一小亭,三面环水,池名“曲池”,亭名“曲水”。池东假山上有“回峰阁”与亭相对,假山中原有小门与内宅相通。亭南曲廊通春在堂。小园面积仅200平方米,但掇山开池,建廊置亭,结构布局曲折多变,颇有小中见大之奇。


2006年05月25日,国务院公布俞樾旧居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6.阿炳故居

阿炳故居,在江苏省无锡旧城区的中心,阿炳故居,即为原雷尊殿道馆,他不仅出生于此、逝世于此,而且其传世名曲也大都创作于此。晚年,他穷困潦倒、贫病交加,屈居在道馆最东面的一间小平房内。这间平房为硬山顶,约20平方米,内有小阁楼现仍保持着原状。雷尊殿旧址及其他附房大都保持着原状。


从破旧的房门进入,映入眼帘的是墙壁上挂着的照片和著名人士对他的留言,再进下一个屋子,有三个高架子,从上面拿下耳机戴上,就能听到阿炳的名曲。


往里面去的屋子,是阿炳曾睡觉的地方,这间屋子保存原状没有任何改变。破旧的蚊帐耷拉在灰突突的床上毫无生气,床旁边简单地摆放着一个吃饭的桌子和一个掉漆的柜子,柜子上静躺着两个旧箱子和一些衣物。


柜子旁边还有一个破旧竹箱,布满了灰尘。门口处还有一个四脚小桌,此外别无其他。这里,便是大师起居的地方。


1893年8月17日华彦钧出生,在那个年代,他的出生本就是一个错误,父亲华清和为无锡城中三清殿道观雷尊殿的当家道士,为了不动摇这个生计,华彦钧只有母亲没有父亲,华彦钧三岁时,母亲无奈结束自己的生命来抵抗世俗的歧视,华彦钧由同族婶母抚养!8岁时,父亲终于承担起了责任,让华彦钧自己身边当小道士,当然依然以"师傅"相称,不得不说,父亲华清和对华彦钧最大的影响便是完成了他对音乐的启蒙,华清和尤其擅长道教音乐,精通各种乐器,比如说他教华彦钧吹笛子时要迎着风口吹,弹奏二胡的外弦也比一般弦粗壮得多……正是因此他音乐的基础更为牢固:21岁时,华清和因病去世,临死之前告知华彦钧两人父子关系,因为继承了父亲高超的音乐演奏技艺,三年前华彦钧便被无锡道教音乐界誉为演奏能手,理所应当的他成为了道观洞虚宫里雷尊殿的新任当家道士;令人痛心的是,也许是被欺骗了21年的愤怒爆发,华彦钧开始自甘堕落,吃喝嫖赌甚至吸食鸦片样样都来,他也因此受到了相应的惩罚,梅毒侵害他瞎了眼睛,最终丧失对道观的控制,流落街头;也正因如此,华彦钧的艺术才能被充分的挤压出来,说唱时事,街头卖艺,最终以"瞎子阿炳"闻名~~~

晚年时便居住在如今的阿炳故居中,也就是道馆最东面的一间小平房,就是阿炳起居创作的地方!!!真正让阿炳走向世界的是从中央音乐学院来的杨荫浏教授:阿炳曾有一个小邻居黎松寿,因为少年时喜好二胡,阿炳常常在演奏技法上点拨他,长大后黎松寿考上了南京艺术学院民乐系,一节课上,他随手拉了支阿炳教他的乐曲活动手指,这美妙的乐声刚好吸引来了从中央音乐学院来的杨荫浏教授,杨荫浏教授当即询问黎松寿这是什么曲子,就这样杨荫浏教授找到了阿炳!杨荫浏有一个任务,便用刚从国外进口的钢丝录音机录下好的民间音乐,阿炳弹完后,杨荫浏教授问这曲子的名字,阿炳说没名字,杨荫浏要阿炳起一个名字,阿炳接着说那就叫《二泉印月》吧。杨教授又说,《印月》这名字跟广东音乐重了,要不叫映月,无锡有映山湖么——这就是人人皆知的《二泉映月》!!!

2006年05月25日,阿炳故居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57.中央体育场旧址


中央体育场位于南京市玄武区大栅门南京体育学院内,是民国时期中国最大的体育场,也是亚洲规模最大的运动场。中央体育场包括田径场、国术场、篮球场、游泳池、棒球场及网球场、足球场、跑马场等,占地1000亩,造价达140余万元,一次可接纳观众6万人,中心建筑为田径场,四周全部看台可容纳观众35000余人,是当时远东地区最大的运动场。


民国十九年(1930年)第四届全国运动会后,国民政府以欲恢复民族地位与精神,须先养成健全之体格;故体育一端,比较德、智育,尤为重要,决议要在南京建造中央体育场,作为召开全国运动大会的基地,并指定以中山陵园界内灵谷寺南部一大片土地为体育场场址。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中央体育场正式奠基,由基泰工程司关颂声、杨廷宝设计,利源建筑公司承造。至8月底,主体工程已基本竣工。全部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同时采用中国传统纹样装饰,进出口主看台都采用中国式牌楼建筑风格,并于1933年顺利承办第五届全国运动会。


1949年之前,中国共举行过七届全国运动会。1930年,自第四届全国运动大会召开之后,蒋介石提出要在南京兴建一座大规模的中央体育场,作为以后召开全国运动大会的基地。1930年4月,国民政府为筹备1931年10月份召开的全国运动大会,组织了筹备委员会,指派林森、何应钦、朱培德、宋子文、王正廷、蒋梦麟、刘瑞恒、吴铁城、魏道明九人为筹备委员,并公推林森为常务委员,主持会务;以陵园管理委员会总务处长夏光宇为主任干事,负责具体事务。筹委会拟建造一座体育场,经国务会议指定,以中山陵园界内、灵谷寺南部1200亩土地为全运会体育场场址,这就是后来的中央体育场。


1931年2月,筹委会对建筑工程进行招标,利源建筑公司以84.9301万元的报价中标承建(设备不算在内)。利源建筑公司中标后,因限期短促,立即开工。这年的5月10日上午10时,举行了隆重的奠基礼,蒋介石等国民政府军政要员以及国民会议代表约三四百人出席了奠基仪式,蒋介石在典礼上发表讲话说:“欲恢复民族地位与精神,须先养成健全之体格,故体育一端,比较德育尤为重要。”奠基处设在田径赛场司令台左方,在距地面约二米处置奠基石一块,上刻“中华民国二十年五月十日中央体育场奠基纪念”二十个鎏金大字;另置铁匣子一个,内放大会筹备经过报告、各项体育运动规则、全场图样,以及《申报》、《中央日报》、《新京日报》等报纸各一份。为了使全运会能在10月10日这一天如期举行,利源建筑公司共动用了三千名工人,夜以继日的工作,终于在8月底之前各项主体工程基本竣工。工程总造价一百四十余万元。1933年10月10日,由国民政府教育部组织的第五届全国运动大会在中央体育场隆重举行,这是中央体育场建成后举办的首次运动会。当时,全国有33个单位参加,各省市选派的运动员超过2697人,一时盛况空前。

中央体育场充分利用四周高、中间平旷的地势,因地制宜,进行设计和建设,各项建筑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体育场分为田径赛场、游泳池、棒球场、篮球场(与排球场合用)、国术场和网球场六个部分,另外还有跑马场、足球场等。各场皆有看台,总共可容观众六万余人,当时堪称“远东第一”。


游泳池位于田径赛场的西北面。其入口处是一座中国古典宫殿式的建筑,面朝西南。该建筑平面为长方形,长26.28米,宽13.4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庑殿顶,屋面覆琉璃筒瓦,雕梁画栋。地上一层,地下一层,地上一层中间为办公室,东南部是男子更衣室、厕所和淋浴室,西北部是女子更衣室、厕所和淋浴室;地下一层为滤水器房和锅炉房。


建筑物的正前方为游泳池,游泳池一切设备在当时均堪称一流。游泳池为长方形,长50米,宽20米,设有9条泳道,可供9人同时参加比赛。池底呈坡状,最浅处为1.2米,最深处为3.3米,可供跳台跳水之用。池壁和池底贴有白色瓷砖。四壁装有水内电灯32盏。游泳池的东南、西北两面为普通看台,西南面为特别看台,可容观众四千人。游泳池历经六十余年的日晒水浸,至今没有发生过渗漏。

棒球场位于田径赛场的北面,游泳池的东面,平面形似折扇,依山而筑,三面设有看台,可容四千余人。场内有运动员休息室。场地四周设有铁丝网墙。场外设有二座正方形售票亭,辟有两个门通向场内。

篮球场位于田径场的西面,南与国术场相望。平面呈长八角形。利用原有地势挖成盆形,盆底作为球场,场址中央用光滑木板铺成,四周顺着升起的地势筑成水泥看台,可容观众五千余人。正门朝南,入口处为一平台,其上建有一座三开间的牌坊,云纹望柱头,平台四周以及正门入口处的台阶两侧,围以水泥假石雕纹栏杆。平台之下为运动员入场通道,两侧为运动员更衣室及厕所等。入场口挂有记分牌。在篮球场的看台之上,为八角形的环场通道,通道除南面外,每一边都建有一二座单开间牌坊,作为观众疏散口标志。在篮球场外还建有六座正方形的售票亭。


国术场位于田径场的西面,篮球场的正南面,平面呈正八角形,使四周视距相等,最远视距18.2米,满足国术比赛适宜近距离观看的要求。整个场地形似一个盆地,场上铺满黄土。正门朝北,迎着正门拾级而上,有一座牌坊与篮球场相呼应。经牌坊达大平台,平台上陈列着各种武术器械,平台下建有办公室、运动员更衣室和厕所等。平台上的牌坊为三开间的牌坊,造型与篮球场的牌坊相同。平台四周围以水泥假石雕纹栏杆。除正门一面外,其余七面均为看台,可容观众五千四百余人。看台之上设有环场通道。看台的八角均设有进出口通道。场外四周设有四座正方形售票亭。

2006年05月25日,中央体育场旧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58.国民大会堂旧址

南京人民大会堂又是原国民大会堂,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长江路264号(原国府路),坐北朝南,建筑立面是西方近代建筑常用的勒脚、墙身、檐部三段划分,而檐口和门窗却是传统的民族元素,建成时是中国最大的会堂之一。建筑全部为钢筋水泥结构,连屋面平顶及地下室共5层,配有冷暖气、消防、通风、水电、卫生等设备,正面呈凸型,内厅走廊宽畅,厅顶呈拱型,与一墙之隔的江苏省美术馆浑然一体,交相辉映。墙体为斩假石,门楼上方镶嵌有“人民大会堂”5个斗大的金字,显得古朴而又端庄。

国民大会堂始建于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竣工于1936年5月5日。(民国二十五年),采用钢筋混凝土,中西合壁式建筑风格,在当时东南亚具有一定的影响,是国民政府进行大选及召开国民大会的重要场所。解放后大会堂回到人民的怀抱,更名为“人民大会堂”,成为江苏省、南京市政治文化活动中心。


人民大会堂现有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内设冷暖空调,现有沙发软座3072张,有一面积800平方米的舞台,会堂内配套了大中、小各类会议室、休息室。


1935年9月,孔祥熙等委员提出在首都建筑国民大会堂,可以国立戏剧音乐院及国立美术陈列馆充用,得到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同意。所拟的建筑计划及一切设备均要适合国民大会堂之用,将来既可作为剧院,又可为会场,一举两得,不致浪费。

奚福泉建筑师

1935年11月20日,国民大会堂筹备委员会当众开标,最终得标者为上海陆根记营造厂承包商。经筹委会评定,设计方案以公利工程司奚福泉建筑师的为首选,关颂声、赵深的设计方案分列二三名。工程由陶记工程事务所建筑工程师李宗侃督造。国民大会堂也叫国立戏剧音乐院,基本届于近代剧场形式,建筑立面采用了西方近代建筑常用的勒脚、墙身,榴部三段划分方法,但在外观、窗花、雨棚和门扇均作简化的中国图案处理,内部结构合理,音响效果甚佳。迎街为办公室,两旁为两层的休息室,舞台呈前凸半月弧形,月牙型乐池。会堂内设备齐全,有自动表决器和译音装置,整个会堂有3000多个座位,全部是丝绒弹簧座椅。抗战期间,南京沦陷,大会堂遂为伪宪政实施委员会占用,大会堂两侧被伪中央军事委员会情报室(后改称为报导室)占用。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还都南京,当时国民大会堂的房屋及内部设施已破烂不堪。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大会堂改名为人民大会堂,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保护。人民大会堂由南京市人民政府直接管理,人民大会堂是江苏省和南京市召开重要会议、举行庆典活动和文艺演出的重要场所,也成为国内外宾客从事贸易、旅游、召开各类会议和开展各种社交活动的理想场所。人民大会堂已完全满足各类会议和大中型演出的需要,位居江苏省会堂演出馆的一流水平。

2006年05月25日,国民大会堂旧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59.中央大学旧址

中央大学旧址位于南京市玄武区四牌楼,现为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使用。中央大学是中华民国时期中国的最高学府,也是中华民国国立大学中系科设置最齐全、规模最大的大学。1928年5月江苏大学改称国立中央大学,设文、理、法、工、农、医、教育七个学院,学科设置之全和学校规模之大为全国各高校之冠。1937年抗战爆发,中央大学迁至重庆松林坡,借用重庆大学校址办学,抗战胜利后迁回南京。1949年8月8日,南京解放,接管委员会将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翌年定名南京大学,沿用至今。

中央大学南京旧址主要包括四牌楼旧址、丁家桥旧址等。四牌楼旧址位于现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及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现为中央大学历史风貌区。保存建筑有:原中央大学体育馆、图书馆、江南院、金陵院、中大院、大礼堂、南校门、生物馆、科学馆、梅庵等。1922-1933年先后建成。

1921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郭秉文创建国立东南大学,聘威尔逊作校舍规划,现存建筑主要为20~30年代依据规划所建。建筑群南北向对称布局,属西方折衷主义风格,多用爱奥尼柱装饰门厅,钢筋混凝土和砖木结构。南大门,现为东南大学正门,杨廷宝设计,1933年建,式样为3开间4组方柱和梁枋。大礼堂,位于校园中央,由英国公和洋行设计,新金记康号营造厂承建,1930年3月始建,1931年4月底竣工。建筑面积4320平方米,3层,高34米。

1965年其两翼加建2座3层教学楼,由杨廷宝设计。孟芳图书馆,位于大礼堂西南侧,江苏督军齐燮元捐资,外国建筑师帕斯卡尔设计,1922年1月奠基,1924年建成。1933年10月经基泰工程司关颂声、朱彬、杨廷宝设计并扩建,建筑面积达3813平方米,藏书40余万册,现为办公楼。科学馆,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捐资,上海东南建筑公司设计,三合兴营造厂承建,1924~1927年建成,3层,建筑面积5343平方米,现为健雄院。科学馆占地面积1748平方米。生物馆,李宗侃设计,上海金祥记营造厂承建,1929年建成,两翼教室为1957年杨廷宝设计加建,现为中大院。体育馆,位于校园西北角,与图书馆同时奠基开工。附属牙科医院,位于校园东北角,杨廷宝设计,三合兴营造厂承建,1936年建成,现为金陵院。


体育馆位于校园西北角,大操场的西侧。1922年1月4日与图书馆同时举行开工奠基典礼。砖木结构,高三层,坐西朝东,南北对称。钢组合屋架,木楼地板。占地面积1185.16平方米,建筑面积2316.92平方米。入口处门廊采用西方古典柱式。屋面为红色铁皮覆盖。现为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体育馆。


梅庵。梅庵本是清末学者、两江师范学堂监督(即校长)、书画家李瑞清的号。1916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江谦为纪念李瑞清,以松木原木为梁架,在校园内六朝松以北建起三间茅屋,命名为“梅庵”,门前挂李瑞清手书的校训木匾“嚼得菜根,做得大事”,古琴流派梅庵琴派在这里发源。1933年,梅庵改建为砖混结构,内廊式布局,建筑面积204平方米,柳诒徵书写了匾额。

李瑞清(1867年-1920年)。教育家,美术家,书法家。字仲麟,号梅庵、梅痴、阿梅,晚号清道人,玉梅花庵主,戏号李百蟹。江西抚州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考中举人,光绪二十一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1905年出任两江优级师范学堂(现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校前身)监督即校长,1906年正式上任。并一度被委任为江宁布政使、学部侍郎,官居二品。1912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离开南京学堂,移居上海。

大礼堂由英国公和打洋行设计,新金记康号营造厂承包建造。建筑物占地面积2026平方米,建筑面积4320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共三层,属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式建筑风格。正门朝南,门厅立面上部为四根爱奥尼亚式列柱。大礼堂顶部为钢结构穹隆顶,高34米,外部如球体状,用青铜薄板覆盖,自然锈蚀的铜绿形成一层保护膜,在灰白色的建筑主体映衬下,显得分外耀眼。球体顶部建有八边形采光窗。大礼堂内设有观众席三层,2300座席;观众厅南面为宽大的门厅,北部为巨型讲台。厅外部四周有水磨石回廊。1965年,在大礼堂东西两翼加建三层教学楼两座,与大礼堂对称。扩建的教学楼是由著名建筑学家杨廷宝设计,建筑物占地面积848平方米,建筑面积2544平方米。现为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大礼堂,近年来,东南大学又对大礼堂和两翼教学楼进行了修缮和改建。这座矗立在校园中心的大礼堂,以其雄伟庄严和别具一格的造型,在众多的校园建筑中独具特色,成为东南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图书馆位于大礼堂的西南侧。1919-1925年,郭秉文任职国立东南大学校长期间,得知原江苏督军李纯自杀前所立遗嘱,将遗产的一部分捐给南开大学建造八里台校舍。干是,他便劝说继任督军齐燮元独资捐建国立东南大学图书馆,将好事办在生前,获得齐燮元的首肯。图书馆由外国人帕斯长尔(JousseumePoscal)设计,1922年1月4日与体育馆同时举行奠基典礼,1924年建成。建馆及配套设备共花费16万元。图书馆落成后,以齐燮元之父齐孟芳之名,命名为“孟芳图书馆”,并请张謇题写馆名。图书馆平面呈倒“T”字形,地丘二层,局部地下一层,正中为主要入口门厅,前部两层为办公和阅览室,后部为书库。内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部采用标准的爱奥尼亚式柱廊、山花、檐部等西方古典形式构图,并用仿石材构造的水刷石粉面,整个建筑造型十分严谨,比例匀称,细部装饰精美,是南京地区最为地道的爱奥尼亚式建筑。1933年10月进行了扩建。扩建工程由基泰工程司关颂声、朱彬、杨廷宝三位建筑师设计,张裕泰营造厂承建,总建筑面积3813平方米,其中扩建面积1305平方米。在原馆两侧加建阅览室,背后扩建书库,使平面成“日”字形,留有内部小院两个,以利通风采光。扩建设计注意新旧建筑风格协调统一。现为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图书馆。


大礼堂的西翼日新堂,杨廷宝设计。


生物馆在大礼堂的东南侧。建于1929年,由李宗侃建筑师设计,上海金祥记营造厂承建。占地面积1350平方米,建筑面积4049平方米(包括1957年由杨廷宝设计后加建的两翼绘图教室面积)。立面造型与图书馆相似。坐北朝南,正面为爱奥尼亚柱式门廊,门廊上部墙面装饰有史前恐龙图案。现为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中大院。


工艺实习场位于大操场的北侧。建于1918年。坐北朝南,砖木结构,高二层,面阔十二开间,进深三间,东西对称。平屋顶,墙壁用明代城墙砖砌造。西门楣上刻有“工艺实习场”五个楷书繁体字。在这幢房屋的西南角墙壁上,镶嵌有一块石碑,上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工场立础纪念民国七年十月建”二十一个楷书繁体字样。

南大门是校园的主要出入口。门楼由杨廷宝设计,建于1933年。门楼由三开间的四组方柱和梁枋组成,外形采用简化的西方古典建筑式样,简洁大方。它与大礼堂、图书馆等建筑群的风格一致。现为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正门。

2006年05月25日,中央大学旧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60.金陵大学旧址

金陵大学旧址位于南京市鼓楼区汉口路22号,现为南京大学鼓楼校区。金陵大学以中国北方官式建筑风格为基调,主要建筑沿南北向的一条主轴线布置,在建筑物之间安排几何规则式的绿地、广场,与美国大学校园的特点相似。金陵大学建筑群至今保存良好。1991年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近代优秀建筑。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南京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金陵古都,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南京大学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校址从四牌楼迁至鼓楼金大原址。

1951年,私立金陵大学与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合并为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金陵大学被撤销建制,文、理学院等并入南京大学合并,部分院系参与组建中国其他高校。其历史档案划归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将校址从四牌楼旧址迁至金陵大学鼓楼校址。

北大楼:在校园中轴线的最北端,是金陵大学的主楼,当时称“行政楼”。建于1919年,由美国建筑师司马(Small)设计,陈明记营造厂承建。建筑面积3473平方米。大楼地上二层,地下一层,砖木结构,采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设计,同时又糅合了西方的建筑布局。

北大楼北侧

大楼为歇山顶,筒瓦屋面。在大楼南立面的中部,建有一座高五层的正方形塔楼,将大楼分隔成对称的东西两半,塔楼顶部又冠以十字形脊顶,实际上是西洋式钟楼的一种变形。大楼墙壁用明朝城墙砖砌筑,清水勾缝。墙面布满了爬藤植物。这幢大楼现已成为南京大学的标志性建筑。


礼拜堂:在西大楼的南面,现为南京大学大礼堂。由美国芝加哥帕金斯建筑事务所(Perkins&Fellows,Architects)于1917年3月28日完成设计,陈明记营造厂承建,1918年竣工。它是金陵大学现存最早的建筑物。建筑造型仿照中国古代的庙宇。


礼堂二层,砖木结构,屋顶主跨为歇山顶,附跨为硬山顶,筒瓦屋面。外墙用明代城墙砖砌筑,城砖上仍留有铭文印记。设计者试图让中国人在自己熟悉的传统空间中接受完全不同的西方基督教的教育,可谓用心良苦。1958年在大门入口处加筑了一座门厅。

南京大学小礼堂位于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建于1916~1917年,原金陵大学小礼拜堂。由曾留学美国的民国最早的著名建筑师齐兆昌、美国费洛斯与汉密尔顿建筑师事务所共同设计。


图书馆:在北大楼的正南方,现为南京大学老图书馆。它与北大楼共同构成金陵大学校园的中轴线,其他的建筑物基本上都分列在这条中轴线的两侧。图书馆建于1936年,由基泰工程司建筑师杨廷宝设计,陈明记营造厂承建。建筑面积2626平方米。地上二层,地下一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歇山顶,青筒瓦量面,青砖墙面。建筑平面为十字形。一层中部为主要入口,面朝北,两侧为图书采编等业务办公用房以及小阅览室:二层中部为借书处,两侧各有一个大阅览室。图书馆的外部处理与其他几幢建筑物风格相近。图书馆建成后,有人为纪念在1927年3月24日被攻克南京的北伐军士兵打死的金陵大学副校长、美国人文怀恩,主张命名为“文怀恩图书馆”,并在馆前建立铜像,后来考虑到金陵大学学生的反帝爱国情绪,这个提案不了了之。


东大楼:在北大楼的东南侧,当时称“科学馆”。建于1913年,由齐兆昌建筑师设计,陈明记营造厂承建。建筑面积3905平方米。平面为长方形,内廊式布局。大楼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砖木结构。大楼设计采用中国北方建筑形式,歇山顶,筒瓦屋面,屋顶脊中加脊,中部高耸,外墙采用青砖砌筑,素灰勾缝。大楼入口处建有突出的门套。大楼在50年代因火灾烧毁屋顶,1958年修复。


甲乙楼

学生宿舍:在南京大学北园内,现为外语学院办公、教学楼。共有四幢,分别称为甲乙楼、丙丁楼、戊己庚楼和辛壬楼。建于1925年。陈明记营造厂承建。砖木结构,卷棚式屋顶,筒瓦屋面,外墙用烟色粘土砖砌筑。甲乙楼与丙丁楼大小相同,建筑面积均为755平方米;戊己庚楼与辛壬楼大小相同,建筑面积均为1685平方米。


丙丁楼

南大校内的何应钦故居,现在好像是某个行政部门的办公楼。

2006年05月25日,金陵大学旧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0)

相关推荐

  • 开封: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

    从铁塔公园南门可以直接进入曾经的河南贡院,曾经的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现在的河大明伦校区.   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创建于1912年,是在清雍正九年(1731年)建的河南贡院的旧址上创办的,是清末废除 ...

  •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东北大学旧址

    东北大学的旧址在哪里,在哪里找寻曾经的汉卿体育场? 东北大学都知道在南湖公园,这在沈阳乃至全国百度都是知道的,可是老东北大学旧址却是位于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东侧,毗邻北陵公园.现在留存下来的几座教学楼 ...

  •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金陵大学旧址

    金陵大学旧址,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编号933/Ⅴ-60,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时代:民国.地址:江苏省南京市. 金陵大学旧址位于南京市今南京大学校园内. ...

  • (34)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建筑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适应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需要,1951年7月17日,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宣布,经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批准,成立华东师范大学.大夏大学.光华大学的文.理.教育学科成为新校基础,8.9月间, ...

  • “北有北大,南有......”,东南大学:没错,正是在下!

    ▲ 一所理工型高校,却自带文艺气质,图为俯瞰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绘图/李沛文 -风物君语- "福建大三本"? 不,我们是"九龙湖建筑施工队"!   东南大学与同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京 金陵女子大学旧址  

    南京有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旧址).南京大学(金陵大学旧址)和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大学旧址)这3座国保大学,那个中央体育场旧址所在的南京体育大学,只能算半个.元旦在逛完栖霞南朝石刻后,便前往金陵女大 ...

  • 安徽劳动大学旧址保护建议

    安徽劳动大学旧址保护建议 石象斌 微信版第1009期 安徽劳动大学简称"劳大",是1965年1月1日中共安徽省委遵照国家"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改革的要求 ...

  • 中国有名的十大古街你去过几个,来,旅游姐姐带你们看看

    大家好,我是旅游姐姐,一个无私奉献给你们分享旅游攻略干货的小姐姐,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今天的攻略,你们知道中国的十大古街有那几个吗,本文将给你详细介绍. 古街一:北京烟袋斜街略 烟袋斜街是位于什刹海前海东 ...

  • 山西太原山西大学堂旧址

          太原山西大学堂旧址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侯家巷9号.现为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距太原纯阳宫东北530米.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大学堂创建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由英国传教 ...

  • (5)金代长命富贵背犀牛望月钱

    宋金时代的吉语钱可谓发展到了一个高峰,书法.构图及铸工均非其它朝代所能望背,极富美感,是宋代唯美主义的具体表现.这枚钱背铸有犀牛望月的图案,毫发毕现,淋漓尽致,让人感慨.和月有关,也和中秋有关,所以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