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积少成多,人生的一切在于不断努力,不断累积
历史国学教堂发布时间: 20-12-2610:16情感领域创作者古语云:“若于旷野中,积土成佛庙;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有关聚沙为佛塔的故事,佛经不止一次道及。直到今天,傣族同胞在泼水节时,人们在涌向寺庙浴佛听经的同时,总是忘不了聚沙为塔的玩意。
当年善财童子在“五十三参”途中,来到名闻国参访自在主童子。只见其时有十千童子围在自在童子身边,“聚沙为戏”,名为“菩萨算法。”聚沙为塔的本意,在于修善积功德。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浮屠就是佛塔。建造佛塔的功德,虽然比不得救人一命来得大,可功德却还是明摆着的。沙要聚,然后才能成塔,塔由聚沙而成;善要积,然后才能成福,福由积善而成。这种道理,儒家称之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其实,聚沙为佛塔的佛典,同时还说明了一个积少成多,从量变到质变的道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列子》寓言中那个住在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北面的愚公,为了打通高山阻道,召集家人开会商量:“我们全家男女老少,一起竭尽全力,搬掉这两座讨厌的大山,把它拓成为一条通往豫南、直达汉水的大路可好?”结果,愚公果真率领子孙,凿石掘土,日复一日地干了起来。当时河曲有个名叫智叟的精明老头曾经劝他:“凭你这把年纪,怕连山上的一棵草也拔不掉,看你还是丢掉这傻念头吧。”
愚公却斩截地回答:“我死后有儿子,儿子死后有孙子。子子孙孙,永远也没有穷尽。可是,这两座山却再也不会增高,挖掉一点就少一点了,又何愁挖不平呢?”河曲智叟被他这么一说,竟被说得目瞪口呆,面红耳赤,无言以对。卑贱者最聪明。愚者的智慧,从智者眼里看来,往往是很可笑的,可是却正是这种智慧,聚沙成塔地积聚汇成整个中华民族的大智慧。李白年轻时读书不成,半途而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路上看到有个白发老太正在磨着一根短铁棒不禁满怀好奇地问:“老妈妈,你这是在干什么?”老太回答:“我是想把它磨成一根缝衣针啊。”李白听到老太会话,大有感悟,于是发愤读书,终成我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大诗人。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看来,积累确实重要。近代大文豪鲁迅就坚决主张:“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份劳动就有一份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积累有个人的积累,也有时代的积累,社会的积累。邹韬奋的观点是“天下事业的成功是没有底的,人生的寿数是有限的。无论哪一个学业或哪一种专业,绝不是可由任何个人所能做到'后无来者’的。但是在某专业或某一专学,我果然实际干了,能成功多少,便在这种专业或专学进步的成绩上面占一小段。继我努力的同志,便可在这一小段后面再继续加上去。”
这和愚公子子孙孙挖山不止的精神,正好一脉相承,后先辉映。所谓“河曲智叟”,实为列子的挖苦说法,因为单凭智叟的这种小智,什么事也休想干成。人类的智慧,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有时竟是那么的内在相通。西方哲学家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就曾说过:“最大的天才尽管朝朝暮暮躺在青草地上,让微风吹来,眼望着天空,温柔的灵感也始终不光顾他。”
这是因为,天才如果没有勤奋和积累,最终将一事无成。这就应了爱迪生的一句话:“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可见天才原是由滴一滴的心血,加上一滴一滴的汗水汇聚而成,就好比童子聚沙,聚到一定程度,才能最终堆成佛塔一样。知识在于积累,文化在于积累,财富在于积累,没有积累,就没有人类文明的发展。一切从头开始,从零做起,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欲速则不达。不要卖弄你的小聪明,因为小聪明往往使人栽跟斗。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印地去做,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不信你且试试。
举报/反馈发表评论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