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原因肺炎1例|今日病例

一、临床资料

患者,56岁,因“反复发热7天,伴皮肤巩膜黄染3天”于2020年11月15日急诊转入我院。

【病史】

患者本人及家属诉7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发热,伴畏寒,体温最高39.5℃,当地医院输液治疗后,体温退而复升。3天前发现皮肤巩膜黄染,偶有咳嗽咳痰,黄绿色黏痰,衡东县大埔镇中心医院(2020-11-12)查血常规:WBC14.23x10^9/L,肝功能:总胆红素36.25 umol/L,直接胆红素28.52 umol/L。门诊以“梗阻性黄疸”收住入院。

【入院病情】

入院时生命体征:体温 39.5℃,脉搏 104 次/min ,呼吸21 次/min,血压 134/74 mmHg,SPO2 93%。

查体:体温 38.9 ℃,脉搏 85 次/min,呼吸 23 次/min,血压121/71 mmHg,意识淡漠,查体较合作,心脏无异常,两侧呼吸动度相等,肋间隙无增宽、无变窄。右下肺语音震颤稍强,右下肺伴胸膜摩擦感。左肺呼吸音稍粗,右下肺呼吸音明显模糊,伴有湿性啰音。腹稍隆,未见胃肠型、蠕动波,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腹部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Murphy征(-),腹部未扪及明显异常肿块,肝区、双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尚可,未闻及气过水声,腹部无异常血管杂音。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 5.98×109/L  N:91.6%,淋巴细胞计数:0.36×109/L↓,HB:118g/L,PLT :78.0×109/L。

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7.94g/L↑。

血生化:总蛋白:55.70g/L,白蛋白:30.40g/L,总胆红素:48.00umol/L↑,直接胆红素:44.20umol/L,ALT:257.40U/L,AST:286.70U/L,钾:2.73mmol/l↓,钠:130.10mmol/L,氯:93.60mmol/L,钙:2.06mmol/L,LDH:942U/L,CK:4470.00U/L,CK-MB:45.80U/L,Myo:1580.00ng/mL,CRP:289.55mg/L↑,PCT:3.49ng/ml↑,D-二聚体:2.18mg/L,白介素-6:807.34pg/ml,CTnT:39.45pg/ml,NT-BNP :1535.00pg/ml。

癌胚抗原:5.10ng/ml,铁蛋白:>2000ng/ml;AFP、CA199未见异常;抗心磷脂抗体(IgM)、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IgG):阴性

支原体抗体、衣原体抗体、结核杆菌抗体、风疹、疱疹、弓形虫、巨细胞、EB、腺病毒及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检查均未见异常。

心电图:正常。

CT:右肺及左肺下叶感染性病变,右肺下叶部分肺组织实变,肺动脉增宽,主动脉硬化,左室增大,腹部未见明显异常。

【初步诊断】

1.重症肺炎;2.脓毒血症;3.呼吸衰竭;4.多器官功能障碍;5.低钾血症。

【诊治过程】

第一阶段:(11月15-16日)

(1)抗感染治疗:入院后患者高热、C反应蛋白高、降钙素原高,肺部病变重,考虑存在脓毒血症、重症肺炎、多脏器功能障碍,且病原菌不明,采取广覆盖,予以美罗培南(1.0gQ8H 11.15-11.19) 莫西沙星(11.16-11.18)抗感染。

(2)患者入院查血气分析:低氧血症,氧合指数160mmHg,入院时予高流量,16日患者病情加重改为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

第二阶段(11月17-21日)

11月17日患者呼吸困难加重,氧合指数进一步下降,下午氧合指数70mmHg。床旁胸片提示:右肺明显进展,呈白肺,改成气管插管,同时深镇静,俯卧位通气,留取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床旁置入鼻空肠管,滋养量启动肠内营养。持续俯卧位通气24h后,氧浓度在70%,PEEP 12cmH2O,氧合指数仍然低于100mmHg。

11月19日外送基因测序回报示:铜绿假单胞菌、热带念珠菌、鹦鹉热衣原体感染;更改抗生素为:头孢哌酮舒巴坦(2.0gQ6H 11.19-12.5) 多西环素(200mgQD 11.19-12.2)。

11月20日,患者持续俯卧位通气72h左右,氧合指数155。

第三阶段(11月21日-26日)

患者氧合指数接近300mmHg,在持续俯卧位96h后改为仰卧位通气,停镇痛镇静,11月22日停呼吸机,改用高流量,复查肺部CT,明显好转,11月23日拔除气管插管,开始下床活动,进行康复训练。11月26日转回普通病房。

第四阶段:恢复期(11月26日-12月4日)

患者11月26日转回普通病房后,继续加强康复训练及营养支持治疗,12月4日完全康复出院。

 患者辅助检查结果变化趋势图

11月15日肺部CT

11月26日回普通病房复查CT

12月4日出院前复查CT

二、治疗体会

1.关于疾病诊断和mNGS

每一个疾病的临床表现不一,不是所有的临床表现都具备,同时不能局限于某一个方向,重视流行病学史。本例患者行mNGS检查发现鹦鹉热衣原体,并且序列数很高,为致病微生物可能性大,后期加用多西环素治疗后快速逆转病情。期对于病因不明的严重肺部感染,尽早行mNGS检查,有利于明确病因,mNGS尽量采取深部的分泌物,避免因污染而影响结果判读。但应当强调的是,NGS主要应用于诊断困难的情况,而且序列数的多少并不能完全地肯定或者排除诊断,还应结合临床其他信息综合判断。

2.关于重症肺炎俯卧位通气

对于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支持应积极,应在患者呼吸频率过快,呼吸驱动过强,导致跨肺压过大造成肺损伤之前,抢先治疗。俯卧位通气可改善患者重力依赖区肺水肿及塌陷情况,改善患者通气血流比;使肺部通气更加均质,减少肺随呼吸动作而产生的剪切伤,从而达到改善患者肺功能和氧合的目的。应当注意,肺复张实质上是尝试改善患者通气,俯卧位是尝试改善患者换气。但有部分患者对于肺复张和俯卧位并无反应性,此时也应想到及时停止不必要的操作。

3.关于抗感染

该患者的抗感染治疗覆盖了G 球菌、G-杆菌、不典型病原体,且抗菌药物级别较高。抗感染问题的关键在于有病原学证据后要不要处理、怎么处理。及早明确病原微生物十分重要,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应尽量留取血、尿、痰液等标本,怀疑存在微生物感染但现有手段不能明确者,可尝试mNGS,筛查并明确诊断。

4.早期康复及营养支持的重要性

重症患者需要早期启动肠内营养,能经口进食者,则经口,不能经口进食则选用鼻胃管,存在反流误吸风险者,选用鼻空肠管。俯卧位不是肠内营养的禁忌证,但应注意监测胃残余,防止盲目过度喂养,以免加重消化道负担,增加误吸风险。同时也可以将患者俯卧时喂养速度降低,平卧时适当加速,来尽量地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重症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非常重要,可以促进痰液排出,让机体恢复机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