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治疗耳鸣案
王某,女,53岁。
初诊(2014年1月27日):右耳鸣20天。患者近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耳轰鸣如火车声,听力尚可。同时胃脘痞闷,进食后加重,嗳气频作,肠鸣,口干口粘,无明显口苦,大便尚正常。舌质淡红舌苔白,脉弦。自幼左耳失聪,被诊为先天性耳聋。
方证辨证:耳鸣,胃脘痞闷,嗳气,口干口粘,肠鸣,舌苔白,考虑中焦寒热错杂,升降失常。补泻兼使,调理气机。半夏泻心汤加味治之。
处方:清半夏15克,黄连6克,黄芩10克,干姜10克,党参10克,枳实15克,龙胆草6克,炙甘草6克,大枣10克,颗粒剂,温开水冲服,日1剂,分2次服。10剂。
复诊(2014年2月10日):上方服完后耳鸣消失,胃脘痞闷减轻,仍有进食后嗳气,肠鸣,口干略减,口粘,大便尚可。舌苔白脉弦。考虑有水饮内停,上方加厚朴15克,生姜10克,行气化饮。7剂,日1剂,继服。
按:耳鸣临床常见且治疗困难。脏腑辨证多从肝胆或肾治之。六经辨证多从少阳治之,少阳之热或饮邪上冲所致耳鸣。本患者在耳鸣同时,脘痞明显,虽非典型呕痞利表现,但六经辨证及方证辨析,仍属半表半里阴证(厥阴病)—半夏泻心汤方证。按此治之,耳鸣缓解,说明恢复中焦升降,对流通气血,化饮散热均大有裨益。也体现了六经辨证的具体实施方法:临证不仅盯着耳鸣一症,更重要的是通过伴随着耳鸣的一系列症状,分辨六经及方证,达到方证对应的最终目的。
长按图中二维码,步入经方之门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