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除夕就让我们在九部管弦作品中迎新春

亲爱的读者朋友,辛丑将至,我们将于明日起停更一周,2月18日(大年初七)恢复推送。祝大家新春大吉,阖家欢乐!

文 | 高建

转眼间,又到新春佳节。春季,预示着万物萌发、生机复苏;春节,寓意着团圆美满、蒸蒸日上。我们赋予生活中的某些时刻特殊的意义,正代表着我们对未来的憧憬和企盼,而古今中外的众多艺术杰作也正是承载着这一份愿景。古时人们数九消寒“珍重待春风”,今日我们便为大家推荐九部与新春、节日、欢庆有关的音乐作品,祝所有读者新春快乐、事事顺意。

NO.1

贺绿汀《晚会》

晚会贺绿汀 - 黄河协奏曲

如今,“晚会”这个词已经和春节等一系列节日绑定在一起,成为大家最普遍的期待。1943年,到达延安的作曲家贺绿汀根据自己9年前创作的一首名为《闹新年》的钢琴独奏作品创作了这首活泼热闹的《晚会》,不到2分钟的演奏时长中充满了不同乐器的对话,锣鼓节奏的铿锵有力和相同主题在力度上的强弱对比,都呈现出战火岁月中那种可贵的乐观精神。这首作品与作曲家的另一部管弦乐小品《森吉德玛》都堪称是短小精悍、生机盎然的中国管弦乐精品。

NO.2

朱践耳《节日序曲》

朱践耳:管弦乐 节日序曲 (1958)中国国家交响乐团

1958年初,正在苏联留学的作曲家朱践耳完成了《节日序曲》,作品一经问世便得到了国外艺术家的好评与认可,1959年国庆节当天,更是作为献礼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佳作在上海、莫斯科两地同时奏响。作品在结构和技法上显然受到了肖斯塔科维奇同名作品的影响,但在音调和旋律上则完全植根于中国音乐的审美和传统,开篇嘹亮振奋的号角、第一主题木管与弦乐穿梭不息、活力四射的快速行进和随后甜美的第二主题形成过耳难忘的强烈对比,再加上其后对于赋格、卡农等西方音乐技法巧妙高超的运用,让整部作品在技巧性和可听性上达到高度的平衡。

NO.3

施万春《节日序曲》

节日序曲施万春 - 施万春器乐专集(一)

同样以《节日序曲》为名,彼时只有23岁的作曲家施万春创作于1959年的这部作品更加富于中国民间音乐特色和乡土生活气息。作品以河北民间吹歌《淘金令》为音乐素材,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喧闹喜庆的主部主题和舒展悠扬的副部主题相互交融,旋律悦耳动听,生活气息浓郁,首尾乐段尤其振奋激越,唢呐和民族打击乐的加入更是与管弦乐团在音响上形成奇妙的和谐。我们今天听到的更多是作曲家在1976年进行修订后的乐谱版本,音乐风格更加凝练统一,配器编制也更便于演出。

NO.4

杜鸣心《第一钢琴协奏曲“春之采”》

《钢琴协奏曲“春之采”》第二乐章

提到中国的钢琴协奏作品,如果只能想到经典的《黄河》,恐怕会错过很多值得探寻和聆赏的佳作。作曲家杜鸣心创作于1987年的三乐章钢琴协奏曲“春之采”就是这样一部不应被错过的作品。协奏曲的第一乐章由四音动机展开丰富的变化,弦乐奏出的副部主题深情辽远,尾声辉煌震撼;第二乐章更是颇具东方美学的简洁、质朴、洗练,在五声音阶的内在基因之上,音乐的明澈织体给人以独特的留白之美;末乐章以钢琴的飞速跑动呈现出春天的蓬勃朝气,前两个乐章的主题也不时回溯,最终融合在激昂的音流之中。

NO.5

鲍元恺《炎黄风情:闹元宵、看秧歌》

《闹元宵》

《看秧歌》

作曲家鲍元恺创作于1991年的《炎黄风情——24首中国民歌主题管弦乐曲》自问世之日起就以其广博的视野、精妙的编配和极强的可听性成为中国交响乐舞台上演频率最高的作品之一,六套组曲遍布祖国大江南北,熟悉亲切而又富于新意。其中第六套组曲“太行春秋”中的两首作品《闹元宵》和《看秧歌》可以说是最具节庆气氛的选段。前者既能够以欢腾炽热的笔触描摹元宵灯会的盛大场景,又以婉转动人的《绣荷包》旋律表达“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乡愁情感;后者以最为纯熟地道的民间打击乐节奏,将山西晋中地区的太谷秧歌堪称火爆的场面挥洒得淋漓尽致,足见作曲家在素材积累和采风中投入的心力之巨。

NO.6

郭文景《御风万里》

御风万里郭文景 - 交响序曲-御风万里

正如作品的名称那般,作曲家郭文景1997年为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时刻谱写的《御风万里》所拥有的澎湃激情和壮美乐思确实能带给每一位听众御风万里、鸟瞰神州的豪迈感受。音乐以隆隆鼓声拉开序幕,第一部分充满了密集繁复的节奏切换,不断被打破的重拍位置赋予音乐独特的紧张感与悬念性;随后的中段堪称生花妙笔,在陕北民歌《黄河船夫曲》的主导下,《嘎达梅林》《囊玛》等蒙、藏各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作品闪现交织,以复调的方式巧妙组接,预示着民族团结、一往无前,最终收束于凯歌般的号角中,不但具有节庆盛典的氛围,更兼具历史与未来的厚重感。

NO.7

关峡《第一交响序曲》

第一交响序曲中国国家交响乐团 - 中国交响乐团60周年庆典音乐会

作曲家关峡创作于2003年《第一交响序曲》同样是一部经常在音乐会舞台上演奏、每一次都能给予听者震撼感受的优秀当代作品。它最初是作曲家在1997年创作的三幕民族歌剧《悲怆的黎明》的前奏曲,后移植引用为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的主题音乐,拥有了家喻户晓的影响力。作品开篇,雄浑坚定的号角于弦乐波浪起伏的固定音型中奏响,由小号在高音区的吹奏将音乐情绪推向高峰,随后是整个管弦乐团壮丽辽阔的主题演奏,宛如一幅古老民族沧桑巨变的历史画卷,钢琴主导的温暖旋律与之形成鲜明的性格对比。管弦乐充满斗争性的变奏、小提琴的徘徊独舞和主题旋律的终曲再现依次连缀、浑然一体,在一咏三叹间营造出空前的戏剧张力,抒发昂扬奋进的精神力量。

NO.8

罗伯特·舒曼

《降B大调第一交响曲“春天”》

I. Andante un poco maestoso - Allegro molto vivaceChristian Thielemann;Staatskapelle Dresden;Robert Schumann - Schumann: Symphonies

II. LarghettoChristian Thielemann;Staatskapelle Dresden;Robert Schumann - Schumann: Symphonies

III. Scherzo. Molto vivaceChristian Thielemann;Staatskapelle Dresden;Robert Schumann - Schumann: Symphonies

IV. Allegro animato e graziosoChristian Thielemann;Staatskapelle Dresden;Robert Schumann - Schumann: Symphonies

对于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舒曼而言,1840年无疑是其人生中最灿烂的时刻。步入而立之年的舒曼在这一年终于克服了重重阻力,迎娶了同为音乐家的妻子克拉拉。而情感上的幸福似乎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包括优美隽永的《诗人之恋》在内的上百首艺术歌曲在这一年中诞生,标题为“春天”的《降B大调第一交响曲》也在这时问世。从第一乐章嘹亮辉煌的号角、弦乐动力不竭的主题动机到第二乐章静谧怡人的慢板旋律,再到末乐章长笛如啾啾鸟鸣般的清丽吟唱,光明与希望贯穿着作品的每一个音符,给予人们力量。

NO.9

小约翰·施特劳斯《春之声圆舞曲》

2021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春之声圆舞曲》

在“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众多脍炙人口的杰作中,问世于1883年的《春之声圆舞曲》是比较晚的一首,此时已年近六旬的作曲家早已成为维也纳乃至整个西方社会的文化名流。和施特劳斯的大部分早期作品不同,《春之声圆舞曲》在创作之初就不是为“舞蹈伴奏”而作,从最早的钢琴独奏版本变为填词的歌曲,再由作曲家本人改编为管弦乐,圆舞曲的内在律动加上主题旋律别出心裁的回旋往复处理,让音乐始终处于绵延不息、收放自如的状态中,在似曾相识中充满斑斓绚烂的色彩,无疑是大师手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