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行逾十年,将穷山海迹——《究天人之际——“抱朴堂”论丹道》序

君行逾十年,将穷山海迹

——《究天人之际——“抱朴堂”论丹道》序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谭邦和

七年前,癸巳深秋,李辉与戈琪的诗文合集《露水的世》出版,我曾奉命作序,以祝贺他们在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方面的成果。风来雨往,兔走乌飞,时光倏忽已至庚子岁尾,李辉发来嘱我作序的新著却是《究天人之际——“抱朴堂”论丹道》。尽管我知道他这些年一直在研究中医和丹经,并传道授徒,还是惊讶他已经有了这么丰厚圆融的思维成果。从医学到文学,从西医到中医,从医道到丹道,李辉的学术人生走进了一个新的阶段,作为他古典文学硕士学习阶段的导师,我见证了李辉不断转换领域的学术征程。

李辉少年时代做过数学家梦,对现代物理学发生过浓厚兴趣,大学却进了医学院,毕业后做了十年医生,且从事的是最能体现现代医学原理的医学检测工作,然文学的种子始终在他的心灵里蓬勃生长,并占据了他大量的业余时间,创作了一批很有灵性的诗文作品,后来终于弃医从文,考进华中师大文学院,研读中国古典文学。但这之后,他并未成为一个传统的古典文学研究者,工作上去了深圳的教育单位,手里经常写的却是抨击时弊的杂文,并以其犀利的文字走红网络,成为著名的时评作家,报刊留痕迹,网络有记忆,那个发表过几百篇杂文的快手笔名宕子。

宕子者,荡子也。古语用指离乡远游久而不归之人。诗人曹植《七哀》诗云:“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但李辉却不是这样的宕子,对家庭和孩子他是很尽责任的一个男人,对人际江湖他是很讲情义的一个朋友。他这个宕子,宕在人格个性方面的不守俗套,宕在思想文化方面无拘无束地自由追求,宕在没有一个学术领域可以让他长期停留。在学术研究方面,他是一个圈不住的人。这样的宕并不容易,因为每一种思想文化形态都有许多的典籍必须研读,每一个学术领域都有大量的知识和学问必须学习。于是他成了一个爱书成癖无书不读的人。

但李辉却不是一个兴趣不专希望什么都懂点因而满足于泛泛浏览,浅尝辄止的人,他喜欢穷根究底,喜欢思考那些元问题,并每每有了自己独到的发现。他之所以走进了丹道的研究并攀登高境,偶然的原因可能是他在生病之后自我疗救中得到的体悟,而必然的原因则应该还是他作为一个读书人希望返璞归真去寻觅天人关系之奥秘的那种穷根究底的学术精神,至于广读群书形成的知识根基和思维视野,以及长期注重实证体验的方法论探索,则是他能够到达学问高处、远处、深处与妙处的能力保证。在这里,李辉多学科学习形成的学问杂交的独特治学经历,和多元交织的知识结构,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科学理念,人文素养,实证精神,达到了相互渗透的良好状态。而他希望找到从根本上理解人的身体功能和生命机理的钥匙。他的体会是:“原来丹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机密,是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是非常超前的生命科学,也是中医里最高深、最难懂的部分,其内核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天人合一’”。

丹道是一个看起来很玄幻的学术领域,高妙而深邃,我既无理论的研究,更无实证的经验,按李辉经常强调的那个学术信条,“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保持沉默”,我就该缄口不言。通读全稿,我唯一愿意表达的感受是,李辉是认真的,是怀着朴素而诚挚的善意的,他所做的研究和写这本书的理念,不属于宗教信仰,甚至也不是玄学,按李辉自己的定位,是关于医理的学术,是关于生命的科学,是可以实证的经验。作为一个有济世情怀的读书人,李辉愿意把自己的学术成果和实证经验,不仅通过授徒帮助那些有缘者,而且结集出版以广传播,希望帮到更多的人,是一件值得欢迎和庆贺的事情。

李辉正当人生壮年,学术积累已很厚实,人生体验渐入深邃,其所究天人之际也,已成一家之言,而山长水远,前路遥遥,思无际涯,当亦学无止境,必能更臻高妙。

是为序。

庚子岁尾于水云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