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墓碑相当于阳间人们的大门,是能吸纳外界堂气的咽喉。农村彩门都是一件大事,而对于给去世亲人立碑,也一样是马虎不得的事情。
古人有言,生死有命,我们是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的,但后人却会因为人去世的年龄等等条件来给去世者立碑,所以在农村才有了这些立碑必备条件!
能活到60岁去世,这样的算是老人了,所以如果亲人在60岁或以上去世,那家人是可以为他立碑的。而且也只有60岁及以上去世的人,才能在立碑的情况下,接受后世的香火。老以前的农村一直都是挺重男轻女的,这和以前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有关。所以要能立碑的第二个条件就是,去世者必须有儿子、有孙子,香火没断,后继有人才可以立碑,这点其实与第一点有些异曲同工。不过以前农村的封建思想觉得,有孩子有孙子还不行,必须得有儿子和孙子(而不是孙女),这点其实与那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一个思想的,都有些重男轻女的思想在里面。对于不满60岁,也没有儿子和孙子就去世的人,刚去世是不能有墓碑的。这样的人刚去世的时候,第一年亲人只会在清明节的时候扫墓培土,忌日的时候,有的地方还会放鞭炮请人吃饭,当然还是会打整一下坟墓。一些地方还有个规矩就是,如果不满60岁以上去世的人,哪怕满三年也不一定能立碑,必须要其伴侣也一同去世,满三年才能立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立碑不立单坟,公不离婆,有父必有母”,都要双方都去世三年及以上才能立碑。当然,这个没有绝对意思,有的地方也不能立碑的,有的地方可以,每个地方会有些区别。关于说伴侣这点,一些地方的规定是,必须是原配妻子,离婚后找的新妻子好像是不能合葬在一起,也不能在墓碑上刻上名字的。当然,一些地方的墓碑上,女方是没有名字的,大多是随丈夫,比如张氏、李氏等等。其实说立碑这点,除了满足上面所说的4个条件外,还和人们的经济条件挂钩。就是有见过很多很老的坟,清明节什么的也没人扫墓,坟头上全长了杂草,也没有墓碑,就像是孤坟一样,那个去世的人,或许早就被家人遗忘了吧。当然,也有可能是去世的早,没办法立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