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己公开课的剖析——《鸟的天堂》

这些年,听课不少,评课也不少,可是自己的课呢?因为很少参赛了,因为觉得自己上课已经有年头了,因为觉得已经轻车熟路了,似乎一直对自己的课还是较为满意的!只是,如果按一堂比赛了去观课,自己的这堂组内公开课还是问题不少!细思极恐有些夸张,但问题还是要及时反思!

看起来,这节课没有问题,更谈不上硬伤!教学设计合理,三次读文既环环相扣,又有层次和坡度,三读中既有自由读,也有静心默读,问题呈现关注到语文学科素养:人文性和语文要素,对学生的语文技能训练也有体现,反复品读、体会静态、动态描写,感悟文中的语言文字美,感悟作者的愉悦心情……从整体的教学设计来看,还是称得上完美,但上完课后,我始终觉得不太对劲,哪里呢?哪里不对劲呢?

就是设计太满了!就是牵着学生的手在走,就是过于完美的课堂出现的“静气”……这堂课,似乎我说的多,牵引的多,学生循规蹈矩回答多,一片形势大好!只是,一个

已经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还需要这种看似完美的“课堂”吗?转承起合行云流水,老师每一个设计都是恰到好处,学生的每一个回答都是正中下怀,这样的课堂,10年前,或者更久前,我或许是喜欢的,推崇的,一切都是妥妥呈现,堪称完美。可是,现在的课堂,我更希望是学生敢于说、乐于讲的课堂,是可以冷场的课堂,是有瑕疵的课堂,是可以质疑的课堂……我站在学生后面,给他们的是引领、启发、思考,给他们的是方向、目标、思维……甚至,听课老师可以忽视我的存在……如此,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的热情会真正释放出来!

记得年轻的时候上公开课,每一句话反复琢磨,每一个过渡精心打磨,每一个环节巧妙构思,甚至,哪里用哪一句名言点评,哪里的总结应该,都做了精心预设!当然,好处不是没有,语言更规范了,对课堂驾驭的能力提高了,课堂的结构紧凑了,每堂课的教学设计都有自己的构想了,因此,那段时间成长也特别快。年轻人还是需要这样一段时间的打磨的!

随着年龄增长,随着对文本更深入的理解,随着对孩子们更多的了解,我发现我向往的课堂,不一定要有亮点,但一定有些新意,不一定要完美无缺,但学生一定积极投入,不一定每课都是精心设计,但一定要关注学生的融入度,不一定面面俱到,但一定要明白自己教给了孩子什么……

我们的雪梅局长曾经跟我说:“人,一定要经常反思自己,这样,才会进步!”愿我的反思也能让自己进步,让自己的课堂更富有生命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