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七十岁生日和自己对话
(2015-07-31 16:17:07)
七十岁生日,未摆寿宴,不事张扬,与家人及偶然会合的友人静悄悄地过。入夜,似梦似醒,自问自答,起床后忆录如下。
步入古稀,你怎么毫无感触,竟不留一点文字?
古稀也只是一个人为的说法罢了,人类发明了十进位,我不觉得这个发明和我的生命有什么关系,何必重视?
生年不满百毕竟是常规,七十岁已是高龄老人,难道你不觉得自己老?
真的不觉得。年轻时听人说某人七十岁,我会立即意识到那人是老人,可是现在听人说我七十岁,我会觉得不是在说我。人只能感知自己的生命状态,无法感知自己的年龄。如果不是凭借年复一年的提醒和计算,无人能够记得自己的年龄。我依然精力充沛,充满生活的乐趣,何老之有?至少在目前,你说我七十也罢,八十也罢,对于我都只是一个抽象的数字。
是的,你长相年轻,不像这个年龄,人们常常会低估二十岁左右。长相是有欺骗性的,你把别人骗了,但不要把自己也骗了。
我的感觉不是来自我的长相,而是来自我的心态。当然,相由心生,长相也反映了心态。如果不是心态好,我一定是另一副长相了。
论如何,年届古稀是一个严峻的事实,你心态多么好,姑且假定你还长寿,也必须考虑来日不多的问题了。
我明白。不是有风烛残年的说法吗?人到了这个年龄,就像即将燃尽的蜡烛,不知从哪里吹来一阵风,就会把它吹灭。我对此当然要有心理准备,就好比在生命电脑里装上一个相关软件。不过,有心理准备足矣,生命电脑仍要正常工作,一旦时日来临,启用那个软件即可。蜡烛不能老想着自己什么时候会被吹灭,即使一支点燃不久的新鲜蜡烛,也有可能被偶然的一阵风吹灭。所以,能燃多久就多久吧。
我知道你有许多计划,包括读书和写作,你不担心你的计划完不成吗?
我制定计划是根据我的兴趣,而不是根据我还能活多久。也就是说,我只考虑我想做哪些事,按照我的兴趣或者自以为对我的人生的重要性排出一个先后次序,一件件地做,并不考虑最后能否全都做完。未完成是人生的常态,因此我不把完成全部计划树为目标,只满足于每天有自己喜欢的事要做,仅此就足以使人生充满乐趣了。
你不想给这个世界多留下一点东西吗?
我没有野心,确切地说,我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作品不具备长远流传的价值。在我的有生之年,我能够获得众多读者的喜欢,这已经超出了我的期望,我很知足了。即使是那些青史留名的大思想家、大作家,其作品中也只有少量精华得以千古流传。所以,关键不在数量,而在品质。就品质而言,我要力求做到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读者。至于写多写少,几十年之后看,还不是一回事?
你的心态的确很好。那么,你不怕死吗?
你算是击中了我的要害。我从小就怕死,所以才会在一生的时间里孜孜不倦地向哲学和宗教求教,试图解除生死的困惑。困惑有两个层面。一是不能割舍生的乐趣,尤其是人间的爱和所爱之人。二是不能接受死的虚无,想到死后的寂灭就觉得不可思议。我不得不承认,思考了几十年,困惑仍在。既然如此,我就找到了一个角度,便是与困惑和解。我不再试图彻底解除困惑,而是原谅了这个困惑中的人。我对自己说:他不是佛陀,不是基督,只是一个普通的生命,就让他保留他的困惑吧。我还对自己说:佛陀和基督一直在教导他,他并不笨,这些教导在关键时刻一定会起作用的。
你的这个角度有些滑头,好像是在回避问题。不过,今天就放过你了吧。
谢谢,你总算还有一点儿善良,我终于可以睡一会儿了。
2015.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