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情时速:郑州超万名患者大转移
为你提供可靠、有价值的内容是我们的存在方式。昨天 22:02
19小时内安全转移11,350名患者
撰文 | 田为、韦晓宁、凌骏
7月22日上午,本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医院区工作的苏大夫,来到了郑东院区值班,这里有水、有电、有药、有食物,他这才吃上了近两天来第一顿好饭,整整吃了两碗。
昨日,他与河医院区的3000名医护,以及家属、志愿者一起,在19小时内转移了11,350名患者,离开了没有呼吸机等设备,没有水电、食物的地方。
因郑州市二七区地势较低,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及周边医院是这次郑州洪涝灾害中受灾最为严重的几个医院。
7月20日起,二七区多家医院进行了患者转移,共转移了一万多名患者,其中还包括150名患有自闭症、发育迟缓等症状的儿童。
郑大一附院:19小时内安全转移11,350名患者
大雨滂沱,雨水很快灌进医院,20日傍晚6点左右,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全部断电,几十台手术被迫中断,重症ICU里600多名病人失去生命设备支持,普通病房大量病人输氧告急。
当晚,接近1万多名患者被困在医院,3000名医护留守,度过了艰难一夜。21日早晨,积水已褪去大半,但设备依旧无法运转。7点,河医院区开始将向其他院区、医院转运患者,600名重症病人先行。
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转运患者现场。图/受访者提供,下同
“大部分转移到我们郑大一附院的郑东院区、惠济院区,还有一些转到了河南省儿童医院、河南省中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和郑州市人民医院这4家医院。”河医院区一名职工对“医学界”表示。
住院病人最多的2号住院楼有24层高。电梯停运,医护、家属、志愿者们合力将病人抬下楼,乘车护送到目的医院。
河医院区苏大夫所在的科室需要转移的患者并不多。21日下午,他与其他同事一起,负责14层部分患者的转移。担架不够用,5、6个人用床单围抱着患者,从14楼将患者抬下,乘车去往东院区。
“地面有积水,路况不算太好,不算上下楼的时间,18公里的路程也要1小时。”苏大夫对“医学界”说,运送车辆包括班车、家属和志愿者开来的小车。昨天,他转移了8个病人。
河医院区的黄大夫所在的科室重症病人较多,从河医院区11楼转运了十几个病人后,晚上他还随病人去了东院区值班,照看自己负责的病人。
他向“医学界”回忆,转移病人的时候,楼道昏暗,只能用手机照明,转运过程十分艰难。
“昨天我们又连轴转了一夜,我们自己的救护车负责危重患者,征集的社会车辆负责普通病人的转院。”郑大一附院医生杨烨(化名)告诉“医学界”。
22日凌晨2点,19个小时的运送工作后,河医院区的11,350名患者转移完毕。
转运自闭症儿童:孩子坐在箱子里漂着运
在被暴雨围困的二七区医院中,郑州大学康复医院(以下简称康复医院)稍显特殊,因为该院的儿童自闭症中心病房里住着150名患儿。他们之中的80%患有自闭症,剩下20%发育迟缓、智力低下。
康复医院是郑大五附院的院中院,由小儿神经康复病区、儿童重症康复病区和儿童自闭症中心(河南省儿童自闭症康复中心)组成。前2个病区位于郑大五附院1号住院部病房楼的13层至15层,共有150张床位。
儿童自闭症中心拥有自己单独的小院和2层小楼,在郑大五附院的东南角,距离1号住院部病房楼约500米。院子里布置了七彩的滑梯、装饰栅栏和画着向日葵的塑胶铺面。
郑大五附院儿童康复医学部主任、河南省儿童自闭症康复中心主任李恩耀告诉“医学界”,20日下午4、5点起,地面开始积水,堆起沙袋也无济于事,于是所有人员上到了2楼。
雨越下越大,积水越来越深,办公桌也开始漂浮,郑大五附院领导紧急决定,把住院儿童及陪护家属共约350人转移到郑大五附院1号住院部病房楼。
转移从5点30分开始。郑大五附院及康复医院的医护、后勤人员、党员和院领导,组成了100多人的救援队伍,通过背、抱、搂、抬等各种方式,一对一转运患病儿童。遇到积水深的地方,救援人员手拉手站成一排形成“人墙”,供大家扶靠。
据李恩耀介绍,考虑到自闭症的特殊性,转运之前,医师、治疗师们对患儿进行了充分的心理辅导,大部分孩子都很配合。有几个孩子对陌生人的触碰有激烈反应,他们就找到塑料箱子,让孩子坐进去,由救援人员托着,在水里漂着移动。
转运持续了大约2个小时,晚上7点多全员转移完毕。没多久,郑大五附院就停电了。“虽然只停了一两个小时就来电了,但我们真的很幸运,不然这么多孩子和大人要摸黑爬那么高的楼,也是够呛。”李恩耀感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