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纵横谈 8 | “数该传汝”:孔先生传了什么给了凡?

“数该传汝”:孔先生传了什么给了凡?

袁了凡第一次遇见孔先生的时候,在一个寺院的附近,当时孔先生对他说:“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进学,何不读书?”一个年轻人,突然遇到一个老人对自己说这么一番话,他的内心世界是震动的。随后,孔先生说“吾姓孔,云南人也。得邵子皇极数正传,数该传汝”。

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我们思考:

一、“邵子皇极数正传”是怎么回事?

邵子就是邵康节,范阳人。他是宋代名儒,本名邵雍,字尧夫,后来宋哲宗赐谥“康节”,所以后人都称他邵康节。康节先生自少慷慨有大志,周游四方,后拜北海李挺之为师,习先天象数,而李挺之学来自陈希夷老祖。康节先生一生淡薄功名,闭门学理,悠然自得,自称“安乐先生”;所居之处,名为“安乐窝”。闲来研究命理,言必有中,深受当时士大夫敬重。他和当时的诸多名人例如司马光等为好友,于熙宁十年七月五日卒,享年六十七岁。

邵康节是一名深刻影响宋代文化的儒家人物,不过他在历史的留名主要还是他在《易经》方面的研究,而《易经》本身是儒家的经典。邵康节主要从“术数”方面开创了《易经》的研究,也就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梅花易数”。

邵康节先生“梅花易数”的特点就是因人因事因环境等因素对需要占卜的事情做对应的预测,非常灵验。这里举三个案例:  

案例一:冬夕酉时,康节先生与子方拥炉而坐,有扣门者,初扣一声而止,继而又扣五声,且云借物。先生今勿言,令其子占之,试所借何物?其子占出正卦为“天风姤”,互卦为“乾为天”,变卦为“巽为风”。先生曰:借斧也!子乃断曰:短木长者,器也,所借锄也。先生曰:非也,必为斧也!闻之,果借斧。其子问何故?先生曰:起数又须明理,以卦推之,斧亦可也,锄亦可也,以理推之,夕晚安用锄?必借斧。盖斧切於劈柴之用耳。总结:推数又须明理,为卜占之切要也,盖数不推理,是不得也,学数者志之。  

案例二:辰年十二月十七日申时,康节先生偶观梅,见二雀争枝坠地。先生曰:不动不占,不因事不占,今二雀争枝坠地,怪也!因占之。占出正卦为“泽火革”,互卦为“天风姤”,变卦为“泽山咸”。断之曰:详此卦,明晚当有女子折花,园丁不知而逐之,女子失惊坠地,遂伤其股,但知女子虽是受伤,而不至凶危也。后来果然应验,众人无不称奇。  

案例三:巳年三月十六日卯时,康节先生与客往司马公家共观牡丹,时值花开甚盛。客曰:花盛如此,亦有数乎?先生曰:莫不有数。且因问而可占矣,遂占之。占出正卦“天风姤”,互卦为“乾为天”,变卦为“火风鼎”。遂与客曰:怪哉!此花明日午时,当为马所践毁。众客愕然不信,次日午时,果有大官观杜丹,二马相啮,奔至花间,牡丹尽为践毁。果然应验,众人称奇!

孔先生自称是得到了邵康节的真传,所以一眼就看出年轻的袁黄应该是个读书人,不应该是从事医药行业的人。为什么孔先生简单观察就知道一个人大概的未来呢?中医上有“望闻问切”的诊疗方式,而中国传统文化也有“望气”的说法。从邵康节的几个案例来看,邵康节先生对于事情还要经过起卦这个步骤,然后再结合具体的环境以及相关的合乎人情和事理的要素进行推测。不过其后,孔先生对袁黄的整个人生的推测,必然是起了卦,因为有了充分的时间,所以可以细细推算。

二、孔先生说对袁黄说“数该传汝”,他表达的意思是要把自己这套推测的功夫传给袁黄吗?还是说要把自己知道袁黄的人生情况告诉他?从《了凡四训》的文字来看,“数该传汝”应该包含上面这两个意思。理由有三:

(一)袁黄同学是一位彬彬有礼的年轻人,何况学医本身就意味着有济世的志向。了凡先生此时年仅十五岁,有此奇遇,并非完全的机缘巧合。他能够对陌生的老者礼敬有加,是很重要的原因,说明他谦虚懂礼,诚心待人,具有很好的根器。所谓“数”即是“缘”,对于孔先生来说,遇到有缘人,自然要传其道和传其术。

(二)孔先生得到的是“邵子皇极数”,这不是普通的算命之术,而是具有强大的推测功能。尽管孔先生告诉袁黄其一生的情况,但要在对人生有真切的理解和把握,最好的办法是让袁黄自己清楚这套精密推测的推算体系。当然袁黄自己明白之后便知道,既然人生已经非常清楚,努力和不努力,差别并不大或者能改变的范围和空间也不大,只能接受和服从命中的安排。所以袁黄才有“留京一年,终日静坐,不阅文字”;“对坐一室,凡三昼夜不瞑目”;“吾为孔先生算定,荣辱生死,皆有定数,即要妄想,亦无可妄想”的观念和行为。

(三)孔先生认为袁黄有慧根,能接受和传承他得到的“邵子皇极数”。对于孔先生来说,他认为自己是在帮助袁黄,指导袁黄;而对于袁黄来说,孔先生也的确帮助了他建立了对人生事业乃至生死的看法。当然,又是因为种种机缘,袁黄又遇到了云谷禅师,假如袁黄没有多年来对人生的深刻体验,就不可能对云谷禅师的开导有“刻骨铭心”的感悟,在某个意义上说,袁黄的感悟是“置于死地而后生”。所以对于云谷禅师讲的“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袁黄才可能有真切的体会,从而走上修身行善积德道路,才有改变了人生命运的结局。

三、我们今天如何对待孔先生之类的人和“邵子皇极数”之类的术数呢?千百年来,《易经》推测的功能早已经得到历代知识分子的公认,但现在打着“算命、算卦”的名义、干着封建迷信的事情的人也不少,所以我们的建议是:不是人人可以精通《易经》,我们自己假如做不了研究《易经》的专家,但也不要轻信和盲从街边那些所谓的“大师”。

孔先生占据了了凡人生的前半段,但了凡的后半生是超越的、精进有为的。这印证了《易经》那句话:“易为君子谋”,我们只需要努力做善人,其他事情自有答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