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的胡言乱语
中国的酒文化十分悠久,内涵也很丰富。历史上如此,明清时期如此,民国时如此,改革开往之前如此,那个时期,喝酒还能喝出文化,喝出特色,喝出味道。而自己则不然,喝酒只是喝酒,已经没有了文化,也没有特色,更没有了味道。相比之下,在各地的饮食还可以吃出文化,也能喝特色,更能吃出味道。
不过我们还是要小心,在食品工业化不断进步的今天,中国饮食文化很可能会像麦当劳一样成为工业产品,那时,有人会出台一个标准,一个产品的工艺,口味会趋于一致,走到那里都会如同麦当劳。
在国外也尽是工业产品,也有特色的产品,如那些红酒,至今那些传承百年的酒庄,独门的工艺,特殊的窖藏,使其地道口味让人回味无穷。
也正是看到这一点,我国的酒业思考者对此十分的敏感,中国酒业协会的掌门人宋书玉先生就是一个,他看到中国白酒的危机,看到中国酒文化的危机,也看到在工业革命的进程中,国人只是喝了酒精,却抛弃了文化,花大量的钱买了面子,却丢掉了里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提出了酒的“酒庄表达”,用“酒庄表达”才能诠释具有中国特色的白酒文化内涵。去年的时候,宋书玉先生来到邢台,考察邢台的古顺酿酒的酒庄建设方案,意义悠长的说:“酒业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就是向消费者消好酒,好酒从那里来?按酒庄的模式,有一系列的标准体系,来规范什么是酒庄模式。简单的讲,酒庄就是好酒,酒庄就是高品质的酒,这毫无疑问。因为酒庄的准入和文化体验,产品要求,他的知识产权体系,锁定了酒庄酒就是一种好酒的一种表达方式。”
历史上“南黄北烧”指的是南方的黄酒,北方的烧。“南黄北烧”多指明清之后,私人酒坊多以家传,生产规模较小,前店后坊,自产自销,当时的官府以生产高梁酒为多,而私家作坊多以生产白干酒。民国顺德府的怡鑫酿酒公司生产量就很大,以粮食为原料生产高梁酒,而那些私人作坊,没有权力以粮食为原料,只能用山药干等替代酒料进行烧酒。无论是官府的高梁酒还是私营作坊的白干酒,因为所使用的酿酒工艺不同,为此口味也不相同,亦各有千秋受到人们的喜爱。
味道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喝酒人群,不同喝酒人群亦有不同的酒文化。所以说今天所倡导的酒庄,即是早期的酒坊文化,这种酒坊文化有传承百年的工艺,有传承百年特色,有传承百年匠心,还有传承百年的乡愁与文化。
说到酒庄,还要谈谈喝酒。
我个人认为,当今什么最虚,喝酒最虚,低层次的人喝的酒精,喝酒的过程是为了说胡话,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是醉,所以“喝***不上头”,实际上是最扯蛋的话,喝白水不上头,但喝多了尿多。这才是大实话。
高层次的更虚,喝的是茅台、五粮液,敬酒者为了达到某个目的,受酒者以权利和地位的特权享受了被求的过程;一个心里说,别白喝了,希望能将事情办成,不然喝下的真金白银就白费了;另一个心里说,小样,我看你有多钱,喝死你,我有权就是不给你办,来吧,再干一杯。
但喝来喝去,最剩下了俗了:“哥哥敬妹妹,喝酒不觉累。千杯不会倒,万杯不会醉。遇到好妹妹,真的叫幸会。妹妹敬哥哥,杯杯都得喝。酒逢知己少,哥逢妹不说。一杯又一杯,三杯不算多。”
古代人的喝酒是一种享受,是一种陶醉,是一种自娱,是一种安慰。古人喝到肚子里的是酒,留下来的是文化。从各时代遗留与酒有关的文章、歌赋、诗词就很多,可以说,没有酒就没有这些文化,这些故事。而今天我们看不到这些,只有那无病自吟的文字。
庆幸的是,在倡导反腐倡廉的今天,酒的功利场逐渐少了,人们开始又冷静的喝起酒,但却不知道喝什么酒。大多数人还讲面子,去喝名酒的渣子,可能他并不知道那些名酒还不够那些达官贵人上层名流喝,那能轮上你喝啊。
实际上喝酒还是喝自己的酒,喝身边的酒,那样喝的放心,也能喝出味道,更能喝出文化与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