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现场:思考陈年转化的过程特点

关于普洱茶的陈化过程,一直有一个问题萦绕在我的心头。那就是:

陈化过程中的综合特征

说一些大家能够达成的共识:

“正常仓储环境下,干茶颜色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由黄绿转黄褐色,再至深褐色。但无论怎样也会保持基于芽叶梗之老嫩程度不同所导致的条索颜色差异。”

那么,我们有理由推断:“年份茶茶体颜色过于一致,有加湿加温做旧的嫌疑。”

再者,“饼芯或砖芯与整体外表面颜色不一致(不算'撒面’),有两种情况:中心颜色偏深,是由于产品干燥不到位,中心湿度过大,导致黏结粘连,甚至霉变所致;表层颜色偏深,基本上可以判断是淋雨茶或洒水做旧茶,且工艺粗劣。”这两种茶一撬开就露馅儿了。

关于茶汤颜色,“随着时间的流逝,汤色由最初的清黄、清黄绿色逐渐过渡为黄褐色,再至褐色。若正常冲泡出现红汤,则有湿仓嫌疑。”

还有叶底,“无论何种年份的色泽,正常仓储的生茶在冲泡过程中都会一定程度的返青,叶底呈现出某种茶绿色。若叶底没有返青现象则可能有问题。”

我的问题来了,——之前看到一篇文章讲到“陈年转化过程”,说这个过程中同时存在着“有氧转化”与“无氧转化”。与空气接触的茶体表层会以“有氧转化”为主,附带“无氧转化”;茶体内部则以“无氧转化”为主,附带“有氧转化”。

“有氧转化”的作用主要就是“氧化”,物质结构被逐渐分解、碳化(包括蛋白质、氨基酸等有机物),释放能量,最终残留一些被分解的无机物。这些被氧化的茶体,冲泡出的汤感表现为生硬沉闷的苦涩,类似于中药。或者你有兴趣舔一口木炭,也有类似的苦。

“无氧转化”的作用基本上就是“醇化”,也有人称之为“酶促氧化反应”。总之它的效果就是在适当温湿度与转化酶共同的作用下,使茶体逐渐醇化,各物质进行同向转化,以获得后期醇和饱满的汤感。

“氧化”是由外而内的,“醇化”则是由内而外的。

“氧化”的苦,会在冲泡的前几水表现尤为明显。之后,苦渐弱,转而醇厚被对比出来并成为主要汤感表现,直至尾水。

这个理论听起来蛮有道理的。那么按其所说,随着时间的过往,茶体表面的品饮价值也将日趋走低,直至接近零,它只不过是为了保证茶体内部进行有效“醇化”的一层保护。而茶体内部则因为进行了有效的“醇化”,而不应当或者很少出现氧化的苦底。

但经验告诉我事实好像并非如此,——只要是有年份的茶,无论你撬取哪一部分的茶体,冲泡时前几道水都会有那种清晰的“氧化苦”。

另外,如果真的是“氧化由外而内,醇化由内而外”的话,那么茶体内部与茶体表面应当呈现不同的性状,但在对的老茶里我们没有发现这种不同。

或者,是我的理解有问题,——理论的原意可能指的是茶体以“条索”为单位在按照这种“由外而内、由内而外”的方式进行转化。

但还是说不通,如果通过“茶黄素”转化为“茶褐色”的过程来判断条索转化进度的话,那么“叶底返青”又怎么解释呢?——显然,转化不是从茶体内部开始的,也不是从条索中心开始的。那么转化是如何发生的呢?

说说我的想法,不一定对,算是抛砖引玉吧。

你有没有见过大酱的制作过程?它也是需要发酵的。在发酵完成的时候,你会看到发酵缸内酱体的最上层是有一层毛的(氧量过多导致的),但就在这层毛之下会有一层较硬的物质,而这层物质之下就是发酵完美的大酱了。这层较硬的物质其实就是“氧化膜”,它起到了隔绝空气、霉菌与酱体的接触,保证了酱体发酵的正常进行。生活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所以我推断,茶的“氧化”一定是从条索外表面开始的,而“醇化”,或者说有效的醇化也应该是在外表面之下形成了一种类似于“氧化膜”的物质后,在“氧化膜”下才开始一种“逐渐深入”的有效转化过程。

而这种“氧化膜”的产生很可能需要通过蒸压环节来激发实现。这也就可以解释了为什么散茶的陈年转化效果不及紧压茶好的问题了。

还是那句话:

“我不确定我是对的,但我确定我在思考……”

我是空山,这里是空山茶话

— 往 日 精 选 —


《 实验现场:否定一种传说中的醒茶方式


(0)

相关推荐

  • 想要了解普洱茶,这份普洱茶基础知识大礼包请收好!

    陈年普洱是时间的回馈,是光阴对细节的耐心雕凿,陈年普洱,更是一种在时光流逝中的静默,在这种静默中,生活上升为艺术.对于倾情于普洱茶的茶友来说,陈年普洱茶是一种有着记忆的茶品.它浸润着岁月的蜜香,贮藏了 ...

  • 润滑油的氧化有什么影响

    润滑油在使用和贮存过程中,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在一定的条件下,便会发生化学变化,而产生一些新的氧化产物,如酸类.胶质等.这些氧化产物聚集在油中,使油不论在外观或理化性质上都会发生变化,如颜色变暗.粘度 ...

  • 稳定的小环境更利于茶叶转化?通风和密封又如何把握?

    普洱茶应该密封保存,还是存放在适度通风的环境中?对此茶友们一直争论不休. 原料.工艺和仓储,是决定普洱茶品质的三个核心要素.因为"越陈越香"的属性,茶友们都非常注重普洱茶转化后的整 ...

  • 实验现场:还原一个真实的冲泡水温变化过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邓小平我一直奉行着这个原则,尤其是在我可以掌控的范围内.同时,还本着科学客观的原则,希望针对某些特定问题积累一些或许还不成熟的实验数据,以备参考与证伪.即日起," ...

  • 作品点评:你的小行书向大字转化的过程显得非常吃力

    凌海涛书法作品叶培贵品评凌海涛书法先说一个小细节.因为我在高校,加上平时对古典文学比较关心,五位作者中,没注意看陈寰,前四位只有海涛拿出了自作诗.他的自作诗从立意,还有遣辞造句还是不错的,他的自作诗有 ...

  • 视频 I 大胆截断杉树枝条,盆景现场盘扎整形表演过程

    视频 I 大胆截断杉树枝条,盆景现场盘扎整形表演过程

  • UC头条: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思考, 不断完善的过程

    我们每天都会接收很多的信息,这些信息里,有你喜欢的,有你排斥的,有你向往的,也有你厌恶的.每天忙于几点几线的工作,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停下来想想自己现在的生活意义是什么?你所追求的又是什么? 点击加载图 ...

  • 实验现场:冲泡水温变化实验结论总结

    通过一个冲泡水温变化的实际测量结果(<实验现场:还原一个真实的冲泡水温变化过程>),颠覆了我们之前关于冲泡过程的很多错误观点,比如一直以来我们认为自动电水壶的自动断电水温应该是达到了100 ...

  • 实验现场:否定一种传说中的醒茶方式

    · 关 键 词 · 年份茶  干醒  湿醒 对比实验  马桶 排泄物  划时代事件  证伪时代   黄金时代 * * * * * 无意中从网上看到一篇关于醒茶的文字,主要针对中早期茶: "干 ...

  • 实验现场:也说“茶刀”

    最近,很多朋友都在显摆他们的茶刀,--有手工锻打的,有粉末冶金也叫"新大马士革钢"的,还有用古箭头的,更有甚者直接拿来个老铜簪子撬茶的--琳琅满目,不一而足. 在这方面,足以显示我 ...

  • 实验现场:大气压强

    一旦茶泡得不好喝了,总会有人把原因归罪于"心情不好".那我多句嘴: "您心情怎么不好了?" "--每个月总要有几天心情不好么!" " ...

  • 实验现场:对比两种冲泡思路

    最近又有机会跟几位前辈喝喝茶了. 时间:晚上 地点:河北 · 石家庄 天气:冷    有风    前一天零星小雨    气压1012 bpa    湿度45%(局报) 这种天气,我事先声明了生茶都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