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二行书背后的故事,凄惨而悲壮

公元755年,唐天宝十四年,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举兵叛唐。

十二月攻陷东都洛阳,继而围攻潼关,兵锋直指长安。

趁着叛军攻打潼关,安禄山的一位下属,时任常山(今石家庄)太守的颜杲(gao)卿斩杀了驻守的叛将,并派儿子颜泉明带着叛将首级,去向京城,上表朝廷。

路过太原时,节度使王承业扣下了表状,修修改改后,当成自己的功劳,呈献去了长安。

皇帝不知内情,大喜过望,提王承业为大将军,赏赐无数。

颜杲卿的功绩,便给人生生冒领了。

安禄山得知常山事变后,怒火中烧,立刻回师河北。

公元756年正月,叛将围攻常山郡。

颜杲卿向太原求救,王承业冒领了功劳,心中有鬼,迟迟不发援军。

常山苦守六日,兵员短少,寡不敌众,终于支撑不住,被叛军攻陷。

城破后,颜杲卿以及满门三十余人,尽数被俘,押往洛阳。

安禄山心头满是怨气,质问颜杲卿:

你本来只是个小小的户曹,是我把你提拔成判官,然后一路高升,还让你代理常山太守。

我有什么地方对不住你,为何你要背叛我?

颜杲卿怒目而视,回答道:

颜家世代为大唐臣子,我的功名来自皇帝赐予,即使是你居中奏请,难道便成了你的恩赐么?

况且你本是一放羊的羯族奴隶,皇帝恩宠,你才有今日,天子又何曾负你,你竟要负天子?

安禄山无比愤怒,将颜杲卿绑在了桥柱之上,寸寸凌迟。

割下一片,叛贼生啖一片,场面极其血腥。

颜杲卿面不改色,骂不绝口。

安禄山终于按捺不住,让人钩下了颜杲卿的舌头。

最后,颜杲卿在满口鲜血、含糊不清的骂声里遇害,时年六十五岁。

颜家满门老小,也被安禄山碎割而死,无一幸免。

不日,噩耗传到了平原郡,平原太守听闻后,肝肠寸断,悲痛欲绝。

这位太守便是颜真卿,颜杲卿的堂弟,正在跟叛军殊死搏斗。

国事为大,颜真卿只得收起心绪,全力应对军情。

一直到了二年后,公元758年,颜真卿才得机会派人去常山,寻访哥哥一家人的遗骸。

颜家满门,被安禄山肢解割碎,已然尸骨无存。

寻了很久,才找到侄子颜季明的半块头骨。

三年间,大唐盛极而衰,国破山河碎,遍地起狼烟。

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

兄弟满门惨遭屠戮,三十余人尽数遇害。

而颜季明之于颜真卿,感情甚笃,二人年纪相差不大,说是叔侄,不如说是知己好友。

如今阴阳相隔,仅片骨以凭吊。

颜真卿看着侄子的遗骨,再也无法抑制情绪。

满腔悲愤,沉痛压抑,全数宣泄于笔端,写下了这篇《祭侄文稿》。

“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每慰人心。”

“尔父竭诚,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

“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

“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

笔者行文时,千般沉痛,万分遗憾,长歌当哭,字字泣血。

写到“呜呼哀哉”四个字时,锥心之痛无从言表,已然泣不成声。

二十六年后,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变,颜真卿临危受命,前往说降叛军。

而后被叛军扣押,威逼利诱下,毫无惧色。

颜真卿对李希烈说,你知道颜常山么?那是我的兄长,临死不屈,不住口地骂着叛贼。

我都快八十岁了,又怎么会屈服于你们的胁迫!

最后,被叛军缢杀,谥号“文忠”。

天下三大行书里,王羲之写《兰亭集序》时,状态微醺,心境是快意潇洒。

苏东坡的《寒食帖》,是凄苦沉郁。

颜真卿呢,则是愤懑悲壮,沉痛压抑。

这三篇,皆为无心行书却不期而至巅毫,真实心境下的感情流露,故而深刻隽永。

后世文天祥在《正气歌》里写道: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颜常山舌,讲的便是颜杲卿的宁死不屈。

好的艺术作品,不仅仅在艺术本身,还在于其背后承接的人文。

《祭侄文稿》薄薄一张绢,不足三百字,却重逾千斤。

写的是民族大义,明知不可为而为的气节。

生死是小事,气节为大义。

这种担当,千百年来,激励着一代代人的中国人,脱离冷气,一心往上走。

一直到花团锦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