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县产业扶贫36计》卷首语
城头山视窗
“产业扶贫36计”卷首语
创新扶贫模式 实现精准脱贫
罗先春
党的十八大以来对扶贫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推动了扶贫减贫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精准扶贫方略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蕴含着强大的思想力量,旨在通过创新脱贫模式,使扶贫效果最大化,确保扶贫政策真正惠及每一个贫困群众。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指路的明灯。中国扶贫事业的攻坚克难、逐年推进、日新月异,关键在于“精准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扶贫开发投入力度,要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相匹配;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精准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关键在于精准施策。党的十八大以来,澧县农业农村局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探索出了一条条行之有效的脱贫路径,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绩,并整理汇编成了《澧县产业扶贫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主要是指用来帮助贫困户和贫困村脱贫致富的36种办法:访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对致贫病因进行“把脉问诊”,追根溯源,找准“穷根”;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因由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运用“靶向治疗”,拔除“穷根”;摆脱意识和精神的贫困,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将扶贫与扶智、扶志紧密结合,纠偏“等靠要”,激活“原动力”;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构建大扶贫格局,系统治贫,合力攻坚。《澧县产业扶贫三十六计》所蕴含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为全县精准扶贫提供了可操作、可复制的模板,为确保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最终胜利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是全国人民的殷切期盼,是党和政府的重要使命。澧县县委、县政府矢志不渝,以“但愿苍生俱饱暖”的情怀踏踏实实为民造福,以愚公移山之志苦干实干,坚决在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个贫困群众,努力交上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作者系澧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主编/易宗明| 编辑/刘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