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杯】“知青岁月”征文作品选登(008):插队的那些日子

008插队的那些日子黄爱明

作者简介:黄爱明,湖南澧县人,县人大退休干部。

插队,这个通常用来形容少数人排队不守秩序的词汇,却曾经是上世纪很多40后、50后乃至60后人生中一段难以忘却的经历,它的准确表述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光转瞬即逝,近半个世纪前插队的那些日子却仿佛就在眼前……

一天吃了三斤米饭我插队的地方位于涔水河边的彭家厂公社新堰大队。第一天出工便碰上了硬工夫——挑堤。说具体点就是从河洲上把一担担土挑过堤顶,填到垸内的堤脚,生产队的人告诉我,这叫“翻岗吊筋”。翻岗也罢,吊筋也罢,凭着十七岁的年轻劲,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念头,我硬是咬紧牙关,同那些壮劳力一起比拼了三天。虽然肩膀又红又肿,晚上睡觉觉得浑身酸痛,但我白天依然装出一副没事的样子,照常出工。不久后,我又被生产队派了一趟比挑提更加硬匝的工夫——上窑。上工那天,砖窑已经垒起了一人多高,需要搭桥板上窑了。若是以前,让我空手走在悬空的桥板上面,也会觉得晃晃悠悠的,甚至还担心一个跟头栽下来。可眼下,担担都是百多斤的砖坯,别人挑得上去,你就得挑上去。说实话,挑起第一担砖坯走上桥板的时候,我确实有些紧张,腿肚子不停地打战,走了几步,心想,不就是一担砖坯么,不信别人能挑上去我挑上不去!一咬牙,几大步就上了窑。嘿,这不就上来了吗?此后,虽然窑越码越高,桥板越来越陡,我还是咬着牙坚持到收工。只是这一天,我创造了自己人生一个新的纪录:早、中、晚三餐每餐吃了一斤米饭!从九分五到十分挑堤的表现赢得了生产队“当权派”的认可,我和年龄相近的男劳力一样,每天有了九分五的底分,意味着我每出一天工,仅仅比那些最强壮的男劳力少零点五分。在当时,我觉得已经很知足了。底分的再次改变是几个月后春插即将结束时的事情。插秧不比挑堤,全靠手头上的功夫。还是凭着那股子不服输的心气劲,我暗暗认真观察着那些插秧高手的动作,模仿着、追赶着,期望自己在这番手头功夫上不打下风。但事实上得承认,插秧的确是个细活儿,不光要讲速度,还要讲质量。那些平时不起眼的男男女女,尤其是有几个黄毛丫头的插秧工夫真是了得,不仅速度飞快,而且一行行栽得整整齐齐,不像我,一蔸蔸秧苗之间有的两三寸,有的七八寸,站在田埂上一看,就像别人讥笑的一样像“蚯蚓晒凉”。不过插过几天秧后,虽然腰有些酸痛,但手上功夫倒是麻利了许多。这天傍晚将近收工的时候,我和几个人来到了队屋旁的一块田边,我刚下田栽了一行,紧挨着就有一个十四五岁的黄毛丫头也下了田,一看,正是生产队公认的栽秧高手。她紧跟着我下田,目的很清楚——就是想“关”我,让大家看我的笑话。此刻我已顾不了许多,心里就一个念头:就算你是高手,我也得同你拼一拼,绝不能让你轻易“关”住。这时刻,我只顾左手指不停地分秧,右手不停地插秧,腰再酸痛也不敢直起身来抻抻。当我栽完这一垅秧站上田埂的时候,那黄毛丫头也刚好栽完——我终于没被这个高手“关”住。这一场暗地里的比赛,正好被队上几个有发言权的人看到了。春插后,我的底分便由九分五上升为十分,我成了真正的正劳力了!“灰萝卜还要吃多久”当年的上山下乡,我们兄妹四人是一同下放的,而真正作为知青下放的只有我和大妹两人,三弟和四妹则随我们一起下乡念书。父母在外,作为老大,我自然就成了这一家之长。“家长”实在是不好当。下乡之后,碰到的一个难题就是没菜吃。于是,便去买了200斤灰萝卜,打算晒干了吃腌萝卜,没想到老是不晴天,灰萝卜没晒几天还像棉条似的就被我们塞进缸里腌起了。别人家腌的灰萝卜脆崩崩的,略带点土腥味,很是好吃,可我们腌出来的灰萝卜软绵绵的,连灰萝卜特有的土腥味都没有了。弟妹们吃了几餐,觉得没滋没味,咕噜道:这灰萝卜还要吃多久?可是,灰萝卜也是钱买来的,不能浪费,再说那年头不光买不起别的菜,就是有钱也买不到几样新鲜蔬菜。没奈何,这200斤灰萝卜便陪着我们度过了一个冬春。既然吃菜是个难题,开春后我们兄妹几个便学着别人家的样子种起了蔬菜,黄瓜、茄子、辣椒什么的,很搞了几个品种。只是别人的黄瓜上了饭桌,我们的黄瓜才起蒂蒂儿;别人的辣椒一株结十来个,我们的辣椒一株三五个还无精打彩似的。也难怪,这些农事我们过去从来没做过,能品尝到自己种的蔬菜的味道,我们也就很开心了。一支笛子充“乐队”与我们同在一个生产队的还有来自常德的几个知青。一来二往,我们便混得很熟了。第二年的秋天,公社组织文艺汇演,大队到处搜罗有文艺特长的知青参加文艺宣传队,我和一个常德女知青加入了宣传队。那个女知青是弹琵琶的,水平不错,与宣传队另外一个拉二胡的旗鼓相当。我是吹笛子的,笛子质量不咋样,演奏水平更比人家差一截。只是宣传队需要吹奏乐,我便在其中“滥笛充数”了。一年之后,公社又搞了一次文艺汇演。与上次情况不同的是,弹琵琶、拉二胡的乐手都招工走了,乐队仅仅就剩下我一个吹笛子的。既然要演节目,就还得有个乐器伴奏,大队领导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于是,我的一支笛子便充当了整个乐队的伴奏任务。那时候文艺生活匮乏,演出的那天晚上,彭家中学的操场上挤满了看演出的观众。我们上的第一个节目刚演到一半,笛膜突然破了,“乐队”顿时成了哑巴。看演出的几百上千号人嘘声四起,一片混乱。我虽然紧张得不得了,但还是在短时间内换好笛膜,顺利完成了后面几个节目的伴奏。散场之后,宣传队的队员们说:今天好悬,幸亏你这笛子还争气,不然的话就演砸了!几年前某日路过兰江公园,树荫中隐约传来笛子的声音,瞬时间让我想起了那天晚上的演出。我一时心血来潮,花几百元网购了一支苦竹精制而成的笛子。没想到快五十年没有碰过笛子,居然还能勉强吹出几支曲调,只是气息大不如从前了。两年多的知青生活,虽然只是我人生经历中的一个片断,却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甚或已经成为一种难得的精神财富。它让我了解了农村,学会了农事,更让我知晓了农民的艰辛,为我日后的工作提供了很多助益。远处,时有笛声传来,与我的遐想一道,飘向了深邃的空中。当初曾经在一起谈天说地、吹拉弹唱的知青们,如今又在何方?

“北大荒”杯“知青岁月”有奖征文主办单位:

澧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澧县阅读与写作学会澧县茗酒荟品牌运营管理中心合作媒体:

城头山视窗中外阅读与写作茗酒澧县在线澧州大事件

澧县网津澧大视野澧县焦点民生在线沅澧头条APP征文链接

/热点北大荒杯有奖征文启事主编/易宗明| 编辑/刘 超

(0)

相关推荐

  • 南洋十二年(十一)

    新乡大队篮球队所有友谊赛,我一场未打过,只做裁判.   知青中有会拉两胡的,吹笛的,敲鼓的,有会唱的会跳的.大队也组织起来成立"新乡大队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书记亲自挂帅指导,负责 ...

  • 我们这些当年在贵州岑巩的上海知青,怀念那段岁月

    作者:魏和平 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领导在岑巩县视察工作时,与上海知青庄观生亲切握手慰问(岑巩县香料厂化验员). 1969年4月18曰,454名上海南市区知青,在上海彭浦车站登上了去贵州插队落户的专列(去 ...

  • 我们也曾年轻——北大荒知青老照片(上)

    我们也曾年轻 北大荒知青老照片(上) (北大荒之情网资料) 工程一连合影 我们也曾年轻 我的初恋 擦车 70年北安合影 69年底北安合影 下乡前和军代表合影 装车-49团工程二连 拔河-49团工程一连 ...

  • 荒原上的红房子

    肖复兴 那时候,兵团组建之后,将北大荒的农场改编为部队编制.我所在的大兴农场变为57团,在团下面新设立一个独立营,叫作武装营. 1972年初春,在二连猪号喂猪的我奉命到武装营报到.武装营组建文艺宣传队 ...

  • 回忆在罗山插队那几年!(7)

    老家豫南  ID:ljyn_888 远离家乡的游子,喜欢在这里聊聊故乡.过往.世间百态,记录平凡人走过的时代.欢迎投稿.交流. 20 1970年插秧前夕,我们到高店公社礼堂首次演出亮相.由于准备充分, ...

  • 世情 | 那年那人:袁宗祥

    [往期回读] [那年 · 那人]大季 [那年 · 那人]钱子云 不用担心他们走极端啦! 我不愿看到学生的成绩丹染着鲜血 绝味鸭脖,你的低俗让人无法直视! 如果学生家长不信任我 袁宗祥 小纪镇文联   ...

  • 姜昆:石库门里说相声,拆了床还差点掀了房

    姜昆和李文华在说相声. 文/ 姜昆 1979年一个夏夜,上海一条弄堂里,不时爆发出阵阵欢快的笑声,那笑声似乎要把石库门的房顶给掀了.连着两天,两个北京相声演员在沪上弄堂居民家里表演新编的北方相声,那是 ...

  • 北大荒知青戏曲队田梦冬今天亮相“星光大道”

    重要通知 北大荒后知青时代的又一闪光点,原十二团(名山农场)北京知青田梦冬精采亮相星光大道!素有兵团杨子荣称号的田梦冬至今出演<迎来春色换人间>三百余场.在星光大道的舞台上,北京北大荒艺术 ...

  • 推荐|傅守乾:苏油坊的前世今生

    苏油坊的前世今生 文|傅守乾 "阳光明媚和蔼,携一缕浅夏的的芬芳,伴着亲朋好友的欢笑声,在苏油坊民宿迎接五月的美好."打开百度,搜索安徽省明光市苏油坊,你能看到这样的旅游推荐词.真 ...

  • 【“北大荒”杯】“知青岁月”征文作品选登(022):偷吃花生种

    022偷吃花生种郭义海 当知青时我们十七八岁的年龄.几十年后,我们相聚时,大家又聊起偷吃花生种子的往事.这个小插曲令人难忘,更难忘的是我们下去这几年经历了风雨,磨练了意志.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们初中 ...

  • 难忘的北大荒知青点【“北大荒”杯】“知青岁月”征文作品选登(029)

    029难忘的北大荒知青点梁先海 作者简介:梁先海,湖南津市人,先后供职澧县广播电视台.常德日报澧县记者站.澧县政府网站. 在祖国的东北角北大荒腹地,有个叫友谊县的地方,起初叫友谊农场,后改做友谊县.一 ...

  • 【“北大荒”杯】“知青岁月”征文作品选登(043):知青岁月回忆录

    043知青岁月回忆录代俐敏 作者简介:代俐敏,常德市人,建设银行常德市分行工作,已退休. 上山下乡一九七四年,我十七岁高中毕业,为了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

  • 【“北大荒”杯】“知青岁月”征文作品选登(049):棒哥

    049棒  哥何  好 棒哥痛快地喝干了一杯酒,神态有些醉意,拍拍胸膛:"这辈子俺没有白活,感恩杨队长,感恩村里的所有人."顺手一把拉过老婆:"还要感谢我的内当家.如果- ...

  • 北大荒的知青岁月

    文 | 王慧洁 我是1969 年从温州奔赴北大荒,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团二十二连当知青战士,那年我十七岁.四年后又到山东威海北观村当了一名山村赤脚医生.在北大荒知青岁月中,我经历了风风雨雨,其中 ...

  • 【望安山文学•“望安杯”首届全国征文大赛008号作品】王剑华||冬天的老屋(散文)

    冬天的老屋 作者:王剑华     主编:非   鱼 生活过十几年童年时期的老屋已被新建的高楼大厦所覆盖,只有通过苦苦的记忆才追寻到一点蛛丝马迹. 这是一座典型江南建筑风格的老屋,前有天井后有树林,三间 ...

  • 【知青岁月-专栏】回忆红色宣传队的日子 / 作者:施 扬

    宣传队的风采 施 扬 题跋:那是段苦中求乐忙中得闲的日子,那是段挥汗流泪仍有笙歌欢舞的日子.别看拿惯了镰刀铁锹的粗手糙指,我们弹拉乐器照样灵活轻巧:别看扛多了沉担重筐的蛮腰阔肩,我们上了舞台依然婀娜多 ...

  • 知青岁月 | 东荆河心中的河 插队回乡到香城

    插队在东荆河畔,村里的老人说东荆河发源于天沔(意指天门沔阳一带),称那为"高头".查阅地图,发现东荆河在"高头"由若干支流汇集,准确具体地说它发源于何地实大不易 ...

  • 青春如歌:难忘知青岁月一一写于赵墩知青插队46周年(作者 贾萍)

    难忘知青岁月一一写于赵墩知青插队46周年 贾  萍 七月的夜晚,风轻.月柔,置身一帘旖旎的夜色中,仰望星空,凝望着那苍穹里的星月,思绪便漫漫的汹涌而来,记忆随风摇曳,无数个春夏秋冬的往事被徐徐唤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