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鄂州的名称历史由来
鄂州市是湖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湖北省东部。别名吴都.古武昌。
根据相关文献记载鄂州这个地名是怎么来的?曾有专家推断,远古时期的鄂州为一片沼泽之地,这里鳄鱼成群,鳄鱼发出的吼叫声———“噩”,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人们便以“鄂”代之为地名,但也有专家对此持不同见解。鄂州市是古鄂国, 楚国,吴国的都城或陪都。夏商周时为“鄂国”,春秋战国时,楚鄂王封地,楚王熊渠分封其子熊红到鄂州为鄂王。留下鄂王城,吴王城,武昌城,吴王寨,吴王读书堂,吴王试剑石等遗址需要深度挖掘。鄂州为什么在历史上先后被称为“鄂”“武昌”“寿昌”“鄂城”“鄂州”呢?一般人只知道鄂州是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省辖市,并以原鄂城县、鄂城市的“鄂”字与原黄州区的“州”字组合而得名,却不知道鄂州的“鄂”字有怎样的由来。
《史记·楚世家》记载,周孝王至周厉王这段历史时期写道:“当周夷王之时,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乃兴兵伐庸、杨粤,至于鄂。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乃立其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蛮之地。及周厉王之时,暴虐,熊渠畏其伐楚,亦去其王。”楚国熊渠征伐之“鄂”,是“江上”之鄂。熊红可能随父征鄂。熊渠为何要到鄂骚扰一趟?其目的可能与掠夺青铜有关,因在鄂地的南部有大冶铜绿山(扬越掌控),此地有巨型铜矿,自然有大量的青铜半成品或成品。公元前606年左右,楚国成立鄂邑(今鄂州一带)。据记载,其铸造时间是楚怀王六年,为怀王颁发给封地在今湖北鄂城的鄂君启于水陆两路运输货物的免税通行证。郭沫若在他的文章中说:“鄂是现今的武昌,为什么‘鄂君节’却出土于寿县?这也是很容易理解。寿县在考烈王末年成为楚国的首都,现今所出土的‘鄂君节’是存在王府两套的残余……因此,我的揣测是:将来也可能有这样的机会,同文的铜节从武昌或别的地方出土。”鄂王城遗址现位于黄石大冶金牛镇鄂王城村胡彦贵湾,根据已出土的文物判断,“鄂王城”还没有达到“王城”或“君邑”的规格,可能是隶属于鄂邑的军事要塞。这个时期是鄂州历史上第一个辉煌时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分天下为36郡,置鄂县,属南郡。楚国消亡、秦兴汉盛,这是历史的沧桑。汉武帝元狩二年分衡山郡西部及南郡东部,设置江夏郡。鄂县给予保留,但隶属于江夏郡。东吴孙权把统治中心迁到鄂县,取“以武而昌”之义,改鄂县为武昌。从此,“武昌”之名流传至今。到晋代,武昌之名依然如故,时分武昌县复置鄂县,武昌仍为郡治,先后属荆州、江州。到此时作为地名,“鄂”字又开始回归,中国历史上的名家如陆机、陶侃、庾亮等人在此留下深深足迹。南朝时期初,武昌郡领武昌、阳新、鄂三县,又属郢州,以上的东吴至南朝,通常被人称为“六朝”(历史上在南京定都的东吴、东晋、宋、齐、梁、陈)时期,也是鄂州古代史上第2个辉煌时期。
当隋唐时期,废前朝的鄂、西陵二县归武昌县,置武昌郡,改郢州为鄂州,武昌县隶属鄂州。尽管隋朝的时间不长,但从此“鄂州”之名却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唐、宋、元时期,鄂州进入历史上的第3个辉煌时期。公元1221年,武昌县升为武昌军,次年改名寿昌军,这里“寿昌”之名开始出现,为民国初短暂的“寿昌”之名埋下了伏笔。唐宋时期,无数文人墨客驻足武昌,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唐元结、李白、李阳冰、杜牧,宋代苏轼兄弟与“苏门四学士”,元代丁鹤年等影响甚远。以上3个辉煌时期,基本奠定了鄂州历史文化在全国所具有的特殊地位。
为推翻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下武昌(县城)上千热血男儿参与其中,这在中部各省乃至全国是罕见的。如三烈士之一的彭楚藩英勇就义、程正瀛打响推翻清王朝第一枪、吴兆麟临危受命革命军临时总指挥等,居功甚伟。民国政府把江夏县改为武昌县,将原武昌县改为寿昌县,次年又改名为鄂城县。至此“鄂”字又一次出现。新中国成立后,沿用“鄂城”之名。1979年11月,鄂城县、市分设。1983年升为省辖市,始改名“鄂州”,所以,“鄂州”之名,不能简单理解为鄂城与黄州的组合。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由鄂州地名的历史演变,可以感觉到地名有着和生命一样丰富深刻的含义。地名是一个地方文化的载体,一种特定文化的象征,一种牵动乡土情怀的称谓,每个约定俗成的乡土地名背后,或记载着一段历史,或承载着某种特殊的记忆,也是城市之根。如樊山、樊川等地名的来历,或正被人们淡忘而具有多种价值的地名,都应进入我们深入探索和发掘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