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迎新词:追逐另一种心境
过年,总是被叫做辞旧迎新。可是,所谓的“新”,是何意味呢?
如果过了年,依然是完全保持着固有的生活模式和内容,也算不上什么迎新,不过是继续在时间之流中维持自己作为一种是生命体的存在罢了。
对于个体而言,一直被时代裹挟着向前,永不止息,想停歇下来也不可能。那么如何才能算作真正的迎新呢?
那一定是,根据自己的意志,选择去追求一些符合自己生命预期的改变。调整心境,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选择。
如果能够再顺便想想,是什么力量在驱动着自己的改变,可能会获得更多的人生趣味。
现在,物质丰富了,精神反而变得贫乏。人的寿命延长了,生活质量并没有提高,残酷的现实是,不过让人在这世上多糟了几年罪而已。面对物质的丰富,人必须要考虑自己身体的真实需求。一味地摄取丰富的物质,将会让自己陷入主体性迷失。
比如食物。在匮乏的年代,人由于营养不良而导致自己的身体状况欠佳,这是无奈。当今的确丰富了,但人们又由于营养过剩,又让自己的身体陷入更为糟糕的状态。所谓的“三高”,哪一个不是吃饱了撑的的“富贵病”?所谓拥有就是被拥有,此言不虚。
人需要体验饥饿感,身体才能感受到获得食物的幸福。
这么简单的常识,又有多少人真的会在意?
逢年过节,人们总是喜欢祝福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之类。可见,人们都有身体健康的良好愿望。然而,当平日里,自己身体无恙时,又有多少人会因此能获得幸福感?在工作中焦虑,在家庭里烦躁,为不确定的未来担忧,遭遇挫折时悲伤,甚至想要结束自己本来活力四射的身体之生命?这也是常识。但是,不用心思索,将其确信,并在生活中不断给自己提示,人总会忘掉自己还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旦由于过于透支身体,失去了那平日里被无视的健康,才意识到,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外在的追求都等于零。
这是不是人间最大的愚蠢?
作为一种社会性存在,我们总是生活在道德的枷锁之中。道德是规范,规范的背后是价值选择。已经存在的道德,只可能是过去的人们设定的价值规范。作为新人,没有参与过道德规范的制定,必须遵守所谓的道德,到底有多大的正当性?
几年前,曾为此问题所困惑。偶尔一次,翻阅休谟的书,看到他老人家文字,颇受启发。人为何要设立普遍的道德规范呢?
休谟说,“人类的贪心和偏私如果不受某种的一般的、不变的原则的约束,就会立刻使世界混乱起来。人类正是着眼于这种弊害,才确立了那些原则,并同意以一般的规则约束自己,因为一般的规则是不会被敌意和偏爱,不会被对于公私利益的特殊看法所改变的。”
是的,确立一般的道德规范,是为了确立生活的基本秩序。
但人毕竟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几乎没有任何一个生命体可以完全按照道德的规范去生活。如休谟所言,人的心灵“并不以任何一般的和普遍的规则约束自己,而在大多数场合下是根据它眼前的动机和倾向的决定而采取行动的”。此乃生活的真相。
正如人类社会的形成,是物演的必然结果。道德之出现,也是维持人存在的必然结果。作为个体,逃脱不了“应然”道德之束缚,但是,人不应该仅仅成为道德的奴隶,虽然不至于像尼采那样重估一切价值,至少也要时常听听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
过去的生活中,自己的行为有多少“你应当”?又有多少“我意愿”?未来的生活里,能不能创造出一些“我意愿”的空间?
如果有想读的书,一直没有去读,那就在新的一年里,去读吧。
如果有想考的证,一直没有去考,那就在新的一年里,去考吧。
如果有向往的地方,一直没有去,那就在新的一年里,踏上旅途吧。
如果有想联系的朋友,一直没有行动,那就在新的一年里,拨出电话吧。
如果……如果……,不要让自己的生活停留在的假设的可能性中。
只要真是自己的意愿,按照意愿选择,你的生命之光就会闪耀。
新,一定意味着改变。改变不了的是存境,能改变的是自己的心境及行为选择。
若欲求新,可从今日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