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它由平滑肌和纤维结缔组织组成,因此又称为子宫平滑肌瘤。子宫肌瘤多发生于育龄期女性,30岁以上的妇女约20%有子宫肌瘤。在40-50岁的妇女中,其发病率高达51.2-60%。
1. 子宫肌瘤病因不明,根据子宫肌瘤的好发年龄,提示子宫肌瘤的发生与女性性激素相关,子宫肌瘤内雌激素受体明显高于周边正常平滑肌组织,因此局部雌激素高敏感性是肌瘤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2. 除雌激素的因素外,孕激素和甾体激素也同样能够刺激肌瘤的发生。
3. 子宫肌瘤的发生也存在细胞胞遗传学异常,最常见的染色体异位为t(12;14)(q14-15;q23-24)
1. 子宫肌瘤按其发生部位,可分为宫体肌瘤和宫颈肌瘤;按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可以分为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粘膜下肌瘤,其中以肌壁间肌瘤最为常见,约占60%-70%。
2. 子宫肌瘤包膜完整,易于剥离,多成球形,或多个肌瘤融合呈不规则形,镜下是漩涡状排列的梭形平滑肌细胞和不等量的纤维结缔组织。
3. 子宫肌瘤可发生玻璃样变性、囊性变、红色样变、脂肪变性、粘液变性、肉瘤样变以及钙化。其中玻璃样变性最为常见,变化仅在镜下可见;子宫肌瘤恶变率较低,约为0.4%-0.5%;在妊娠期或产褥期,需警惕子宫肌瘤的红色样变性,主要表现为发热和腹痛。
1. 绝大多数子宫肌瘤患者并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仅在体检中偶然发现。2. 子宫肌瘤的症状主要由肌瘤大小、位置、有无变形相关,其主要症状有下腹部包块、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白带增多以及压迫症状(尿频尿急、便秘等)。腹痛症状较为少见,在发生红色变性时腹痛明显。3. 妇科查体多可发现子宫增大,形态失常,表面突起多不规则,质地较硬,边界清楚;较大粘膜下肌瘤时可以脱出于子宫颈外口,表面光滑,粉红色,若有感染则可表现出血及脓性分泌物。4. 子宫肌瘤预后良好,但复发率高,术后三年的复发率可高达80%,其原因可能残留小肌瘤或子宫肌瘤的原发病因导致。5. 超声提示:包膜完整低回声,边界清楚伴环状血流信号。1. 期待治疗:对于没有症状的肌瘤患者,或不愿意接受药物或手术治疗,可选择期待治疗。(1)需行超声检查除外卵巢肿物,此后每年行盆腔检查,对于贫血或月经过多的患者,还需定期检查血常规;(2)如果期待过程中出现我肌瘤增大或出现症状,需要进一步评估以决定治疗方式;(3)对于月经过多的患者,需要筛查是否患有甲状腺减退或血液系统疾病。2. 药物治疗:目前没有一种药物可以使子宫肌瘤消失,对于有症状的子宫肌瘤,药物治疗只是针对与肌瘤相关的症状。(1)雄激素:可对抗雌激素,使子宫内膜萎缩,作用于子宫平滑肌增强收缩,减少出血。丙酸睾酮 25mg肌注,每5日1次,经期25mg/日,共3次。每月总量不超过300mg。甲基睾酮 5mg/日,口服。(2)米非司酮:为孕激素拮抗剂,12.5mg-25mg/日,用于术前辅助用药或提前过渡到绝经。米非司酮可减少肌瘤相关的阴道出血,提高生活质量,但不能减少肌瘤体积,不宜长期使用,因其有拮抗糖皮质激素及引起内膜病变的副作用。(3)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亮丙瑞林(3.75mg)每次或戈舍瑞林(3.6mg)每次,每月注射1次。由于GnRH-a在降调之前的点火效应会引起雌激素升高,至少需要三周达到降调节期,所以最佳用药时间在月经1-5天,或在黄体晚期,应用时一定要确认患者未怀孕。由于GnRH-a长期应用会造成低雌激素状态带来副作用,且停药物肌瘤体积迅速恢复,所以多在术前应用3-6个月,可使肌瘤体积缩小,配合口服铁剂,可有效减少阴道出血,并使血红蛋白上升至近正常水平,这样既增加了微创手术可能性,又减少了术中输血可能。3. 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手术指征包括:子宫大于10周妊娠子宫;月经过多继发贫血;有膀胱、直肠压迫症状;肌瘤生长较快怀疑恶变;保守治疗失败;不孕或反复流产排除其他原因;子宫肌瘤大于4cm并短期有生育计划者。手术治疗路径有经腹、经阴、腹腔镜及宫腔镜。手术方式主要有肌瘤剥除术和子宫切除术。由于手术是择期手术,因此手术时机最好选择在早期卵泡期,月经期和晚期卵泡期不宜手术,主要是因出血多、内膜种植可能、感染及妊娠可能存在。4. 子宫肌瘤剥除术主要步骤:(1)探查;(2)给予止血带、垂体后叶素或缩宫素宫体注射减少出血;(3)切开子宫浆肌层及肌瘤包膜;(4)巾钳提拉肌瘤,剔除肌瘤;(5)缝合瘤腔;(6)缝合子宫浆肌层。(7)松止血带,严密止血后关闭腹壁。5. 术后注意事项:肌瘤剥除过程中需注意有无进入宫腔,若进入宫腔可放置碘仿纱条,防止宫腔粘连;术后注意避孕,进宫腔者至少6个月,未进宫腔者至少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