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lsa聊瑜伽】从最难的体式感悟活着的意义
根据印度瑜伽典籍记录,瑜伽体式的数量能够达到84000个之多。
我们是否要穷尽一生去将这所有的体式攻克?
瑜伽的练习难道仅仅是为了将肢体活动的极限一次次提升?
最难的那个体式到底是什么样子?
最难的体式----单就动作方式而言,是一个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完成的姿态----那就是挺尸式。挺尸式的练习方法在各个派系的体式讲义中都有,Ailsa在这里就不再赘述。说它是最难的体式,原因在于除了动作姿态之外,意识的状态是非常难以达到的,那是一种既无存在也无感受的死亡的状态。
B.K.S.艾扬格大师在他的著作《艾扬格瑜伽精进习练指南》中这样描述挺尸式,“......在挺尸式里我们开始训练自己学会臣服......去学习如何将挺尸式做好,模仿死亡和寂静不动......”
死亡,是各种涉及意识信仰的文化领域都会涉足的问题,瑜伽也不例外,著名的典籍《薄伽梵歌》中就曾经多次出现对生与死的描述。“生与死都超出人的控制,它们不属于我们的掌控范畴。时间到了,生命也就逝去了。...... 生与死不在我们手中,但是生与死之间的生命历程需要我们去塑造、锤炼和培育。”
而作为经历过严重伤痛、并从伤痛中艰难走出的艾扬格大师来说,对于“生命历程”更有自己切身的体悟:“我既不担心死亡也不担心濒死。但是我想这样评说,如果尽管活着,我的身体却变得完全丧失功能,我将视其为我的死亡。因此,我不会浪费时间去想着死亡,而是做瑜伽全然地活在每一个当下。勇敢地面对死亡的恐惧,然后光荣而庄严地死去。”
做瑜伽的形式千种万种,精益求精的习练体式、专注凝神的体悟冥想亦或是恪尽职守的完成工作、不求回报的善待他人,以一种积极正向的姿态活着直到死亡,“那么在死亡之时,你就不会死去。”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