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关思考10|这些年事业中遇到的坑3—人生规划/如何从0到1构建自己的系统

上一篇,又说到了「眼前的苟且」——而此苟且,是有的放矢的、明确目标的进入他人的一个系统或者一个公司去「探路径」:

怎么探?

第一,在「探路径」的过程中形成滚雪球式的复利成长模式:

坚持目标「愿望清单」→持续行动→沉淀经验

我以为这是我独创的呢,走了好多年之后,才知道它居然还有个高逼格的名字叫「IDP发展模型」——

你看又应验了:太阳底下无新鲜事,你以为拍脑袋的点子新奇特,好嘛,其实早就有了,所以,从那时候我就学乖了,有问题了,就先找找有没有现成的模型可以解决。

言归正传,总之不管叫个啥,底层逻辑是一样的:

这张图里有两个概念,先说什么是滚雪球的复利成长模式——

《钱从哪里来》的作者香帅从金融视角下,很直观的把未来的职业,分成了两个类型:

「滚雪球型」和「推石头型」

书中认为,不久的将来,社会一定会出现这样的趋势,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那些「可编码型」的工作——有明确的任务目标、有海量数据储备、工作内容程序化的工作,一定会被机器人取代。

也就是说,我明天去上班,所面临的竞争对手也许不再是小张,小王,而是不知疲倦、从不出错、进步飞快的机器人。

太恐怖了!这到底都包括哪些工作呢?

李开复给「可编码型」工作下了一个定义:如果一项工作,只需要5秒钟思考和决策,就能提供相应解决方案的,那么这种工作就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而这些工种,也属于“推石头型”。

比如,收银员,高速公路收费员,银行的柜员、流水线上的工人等,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做着相同的动作,几乎没什么人力资本的积累。

还记得那张「人生发展战略图」里有个「放弃」的版块吗?我认为「推石头型」的工作就属于这个版块。

而另外一种,是对应巴菲特那句著名的论断: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比如高级律师、医生、互联网公司的高阶运营、高阶产品经理。为什么会加「高阶」,打个比方,产品经理,不是说把用户画像的图做好就行,而是能像马化腾一样,5秒用户。

类似于这种工作都有一个共性:

他们的知识、能力的累积速度超过更新的速度,而且随着时间的增长,专业技能和经验还在不断的迭代,因此他们的人力资本是“滚雪球式”的复利积累。

那么最终要积累到什么呢——自己的0→1的系统,这是第二。

也就是说,我们甘愿『眼前的苟且』是要学习别人的系统是如何构建的。

而且我们刚进入一家公司,肯定是,且只能是系统中的一部分,如果没有上文说的心揣着「愿望清单」这个目标,不断的行动和沉淀经验,必定会成为一个螺丝钉。

什么意思呢?

我的一个同学,在某个知名外企做项目经理。工作十几年了,接受了不少的培训,全国各地到处跑,自己的表现也一直蛮出色。

大家也都清楚这两年的境况,去年他所在的业务开始缩减人员,和他一个关系好的同事离开公司自主创业了,随后他也蠢蠢欲动,想掂掂分量,看看自己几斤几两。

于是,信心满满地投了几十份简历,结果大失所望,几乎没什么回音,唯一拿到的一个offer,对方公司开出的薪酬只有现在的60%。

照理说,我这位朋友也算是大公司的优秀人才,怎么出了公司,竟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呢?

《国富论》亚当·斯密提到的一个扣针工厂的例子:一个人无论如何努力,一天也生产不了20枚扣针,但有了分工之后,经过前后十几道工序,每人每天平均可以生产48000枚扣针——这就是专业化分工的高效性!

任何一家公司,从老板的角度肯定是要提高效率、多赚钱,所以必然走向专业化分工,把一个工作切成很多块,每个人都终日重复其中某一块,这样能提高效率、降低风险,同时也降低对人的依赖。

但是,这对人才来说是灾难性的。因为“如果一个人的全部心思都用在一只扣针的十几分之一时,那见识必然有限”——亚当·斯密

所以,我损同学最多就是个螺丝钉,即便是大几十万的螺丝钉,但只能钉在这个岗位上了。

呵呵,好吧,反正「最佳损友」这个帽子,在同学之间已经摘不掉了。

引以为戒,我们虽然是「眼前的苟且」,但是脑子要清楚,随时随地的准备跳出这道工序,了解整个系统的运作流程——

  • 你所在的部门和岗位,对公司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 这个行业和公司的关键成功要素是什么?对用户对社会的价值是什么?

  • 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去看问题,至少成为一个比螺丝钉更大的零件。

这样才能培养出自己的战略全局观、商业敏感度和领导力——相信我,我已经这么走过来了。

上一篇文章上,我的「愿望清单」上5个内容,有一个是成功做到了——学会销售和演讲,看到台上自己发光的样子。

并且通过这个「探路径」的流程,走出了「眼前的苟且」,具备了自己的营销系统。(文章《出关思考5 | 我如何做女性社群3—社群运营模式拆解》有这套系统)

到此,这张图填满了,还有一张没有填满,那就是该具体落地了——「布当局」。

上文是从宏观层面的「布当局」,接下来,从微观层面上进行具体的实施——

现在貌似不终身学习就活不下去了,还真让你说着了,为啥?

我在文章《出关思考6 | 我如何做女性社群4—营销的思考逻辑》中写过,不过保证文章的完整性,还是再详细说说吧。

2018年10月,在中国拥有近五千万职场用户的Linkedin(领英),做了一个调研,发布了一份《职场人转折点报告》——

报告中有个有趣的发现:每月收入低于3000元的职场人加班时间最长,而相较之下,每月收入大于4万元的职场人学习时间最长。可以看出,能提升我们市场价值的,可能不是加班,而是学习。

这个现状是怎么形成的呢?告诉你们一个老板都不肯讲的事情——

某知名咨询公司,有一个调研数据很有意思: 10年前,一个人在一家公司所待的时间是34年。而现在,一个人在一家公司平均只会待1年多,不是因为90后、00后喜欢跳槽。

这家咨询公司的调研数据显示:10多年前刚做咨询的时候,企业做战略规划都是5年甚至10年,而现在,能够拿得出清晰3年战略的企业,已经不多了。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没有任何动力培养人才,一方面人才只在公司平均待1年多,培养好之后还来不及给公司提供足够多的贡献,对企业来说成本不划算;

另一方面,外部环境竞争激烈,培养人才所需要的时间,企业根本耗不起。

所以,企业越来越倾向于用现成的人。

这也是知识付费总说风口已过,可到如今越演越烈了。

当然对于我们来说,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可迁移的能力,可迁移顾名思义,换一家公司,换一个岗位,马上就能拿出来用的能力,也称之为通用能力。

下图是我觉得应该具备的「可迁移的能力」,当然你也可以列出来你觉得要掌握的——

你发现没?这些能力的背后,大部分都离不开一个学科——心理学。

创新、管理、沟通、演讲、谈判等等都需要心理学支撑;而营销能力,更需要,无人性不营销嘛,何况出来混的,就是来卖的,面试卖自己、做了领导卖理念好让别人心甘情愿跟你混,卖公司核心价值为了拿vc......。

对了,给大家汇报一下,敏芊这个70后奶奶级的拿下了中科院心理研究院的心理咨询师证书。

嘚瑟完毕,继续——

道理讲完了,如何部署到可执行呢?这个就简单了——

说实在的,我在学习上花钱很多,唯独「时间管理」上的学费很少,为嘛?如果如下安排,还需要吗?

如果不这样安排,那么也许你的人生就被别人安排,就像网上说的,哪有什么自由意志,只要连上WiFi,时间和人生就已经被安排好了。

微观迭代,根据的是SMART模型,相信小伙伴们,对这个都不陌生——

samrt 原则由管理学大师 Peter Drucker 提出,而smart 的定义,就是取自审查任务五个标准的首字母:

1. 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

2. 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3. 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

4. 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Relevant)

5. 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ased)

那么结合5年一辈子,怎么玩?上一篇文章说过,我和孩子一起做了5年的「愿望清单」——

那一年孩子跟我说了几个事情——

1、要改变世界——我非常震惊,后来一想也许是当时乔布斯刚刚火,但嘴上却很郑重其事的问:宝贝,你有什么打算吗?

孩子告诉我,有!要去研究航空母舰上拉住直升机的那根绳子的材料,那一年中国这项技术还没突破,后来我知道了那叫阻拦索。

2、要做米其林三星厨师,原因是我们全家吃了一顿,孩子回来跟我说,先跟那些付出99%努力的人去拼拼智商,如果智商拼不过的话,就放弃改变世界,改变口味吧。......

于是我们一起用smart制定了孩子的第一个5年计划——

之所以拿这个,不拿自己的来说事,是因为作为一个妈妈来说,这个比较能装×——孩子的成就给父母带来的自豪感、骄傲感远远超过父母本人的。

结果是,孩子进了复旦,然后又制定了新的5年计划,再后来去了MIT,教授问的第一句话是:你准备好了吗?我们一起改变世界。

写到这,突然流泪了......。虽然此时此刻按照模型很冷静地叙述,但期间孩子经历了什么,后来又是怎么倒过来帮助我成长的——以后在心理篇提炼价值点呈现给大家。

好吧,无论你选择过什么样的人生,列出什么样的「愿望清单」都是对的,人生的选择没有对错,只有——

你想要吗?

确定吗?

是自己选择的吗?

为啥要选择?

如果你不选择,不确定,就会去实现别人的「愿望清单」——

闲聊片刻:

三篇人生规划,写完了,有的是我做到的,有的是过了N年以后才做到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这三篇都是在线下收费的培训内容,你或许已经看到了几乎每张ppt上都有「丫博社」的logo。

免费发在本号内,是对课程内容保护,此号流量毕竟有限。

保不准哪天会删了,而那一天也许就是开线上课的时候。

如果你看到,我们有缘相识~~~,有什么具体问题,可以加微咨询。

接下来还会写阻碍我事业发展的其他因素。

谢谢你的持续关注。

敏芊随笔

周一到周五不定时更新

梳理|心路历程

分享|成长细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