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盼:重新认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简单地说就是再会做饭的妇人如果没有米也做不出饭来,这是表面意思,也是以前的认识。
以前对于这句话的认识一直是停留在理论阶段的,是听以前的老师说的,是从书上看到的。但是近来遇到的一些事情让我对比有了新的认识。
一:在家里,两娃每天相处难免会有一些磕磕碰碰,于是乎一会姐姐哭着来告弟弟的状,一会弟弟又更加猛烈的哭着来诉说姐姐的不是。最让我心烦的是他们的哭声,因为对我这样一个感性的人来说,这样充分的感情宣泄我是受不了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意乱就在所难免了,伴随着他们哭声的也就有了我偶尔的吼声,可是好多次以后我发现这吼声根本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于是我冷静下来开始思考我的行为和所产生的结果以及孩子们的行为和被我吼了以后的结果我惊奇的发现:方法只是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在考虑用什么样的方法时最需要关注的是问题本身,问题本身和方法之间有很多的联系、需要很多的条件,即什么样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方法解决最合适,遇到了具体的问题怎么样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
这么一想,我通了。但这么一说,我乱了。
在方法的选择上我们很多人总是会错,自然的也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了。
为什么很多人会这样呢?这就是我现在理解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米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炊是我们想要得到的结果。显而易见,米特别重要,不仅重要,还要选的对。
这是从现实问题中的理解。
二:工作中,虽说暑假了但还是有一些暑假该有的作业——学生暑假好作业。我的工作是根据学生提供的成果(图片)做展示,用美篇或者简报的形式呈现。
可是问题来了,我只是最后一个程序里的总结展示员。之前需要有各个班主任的布置和收集,需要有每个学生的认真做过后的展示呈现,这些都是我控制不了的。
于是乎,在我准备工作时我却陷入了苦恼中,因为我找不到我想要的素材,哪怕连最基本的都很少,我不知道该怎么做。
或许这里我遇到的问题可以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本意来解释,但是我认为还可以有新的认识和解释。
也就是在我们平时做事的时候,如果只是站在了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去关注自己的需要而忽略了问题本身的制造者就会导致错位,错位了就会发生不和谐,不和谐之后结果一定不是我们想要的。
就像随随便便地把两种物体放在一起就让它们完美融合或者随意地把两个人拉到一起就让他们配合做好一件很难的事情,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很多人却心甘情愿又理所当然的认为这是可以的。
三,“烟花”的影响让这几天一直不断地下着雨,我跟孩子们说老天这几天比较伤心,于是就哭了起来,一哭收不住了就一直在下雨了。
女儿天真地瞪大眼睛看着我说,那她妈妈为什么不哄她,不给她买棒棒糖。儿子也用他那还不能表述清楚的话语说道,爸爸,那我们去给她买一个好吃的吧,让她不要再哭了。
这样的对话让我深深地幸福着,就像我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放到这里一样,在平时看来这就是个错误的表达,就不能放到一起。
但是我要说,所有的创造在未有成果之前都会被看做是无厘头或是疯子的行为,无缘无故的把两个毫不相干的东西放到一起而且产生火花还有没被证实的道理,那更应该是不被接受的。
看到一篇文章上说“卧室(家里)混乱一点的人创造力会更强”,我将信将疑,因为我不喜欢看到满眼都是乱糟糟的,但细想,文章中说的也有道理。
于是,我又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物质的世界里需要以物质为基础,但是这物质不仅仅是世间固有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其实,思想、精神、能力等看不见却又真实存在的也是物质,对了,还有时间。
多一点胡思乱想,或许就多了一点思想,但是要有实践作为保证。
就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里米是必须要有的!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