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诊手记】面对孩子挂科,家长的爱从“盲目”到“觉悟”,究竟有多难?

最近一则新闻热点让我十分感慨。

北京化工大学14级学生张通本应该在2018年正常毕业的,但却因为有两门专业必修课的成绩未通过,因而留校第五年跟班重修这两门课程,但第五年也仍未能通过这两门课程的最终考核。

因此在回校领取结业证的第二天早晨(7月13日早晨八点多),在18层的天台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这个悲剧让人痛心、惋惜!我当时直接在新闻下方留言,写下了大段感触。

张通的父母没有到意识孩子挂科背后的根本原因,也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换位思考他的压力,更没有给予孩子及时有效的帮助。

他们竟然还让张通写保证书,让他保证自己一定能够顺利通过考试,无意之中增加了孩子的心理压力,这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张通父母的做法可谓盲目且无知愚昧。为人父母者应以此为鉴,反思是否也曾在学习、生活中给孩子带来了这样具有破坏性的压力。

而今天这篇面诊手记里的患者沐夕也面临着相似的困境,甚至更加严重——大学挂科太多,在2年延期毕业期间要补修完80多个学分,前路迷茫。但沐夕的父母与张通的父母的做法却是截然不同。

沐夕的父母当然也十分焦虑,但他们在发现孩子挂科而且压力很大后,从未指责孩子,反而开始意识并反省不足,而且积极陪伴,还找了沐夕的老师及学生,请求大家一起来帮助孩子。

实际上,沐夕在成长过程中遭受过不少叠加性心理创伤,上了大学沉迷网络,学业上便逐渐松懈,导致挂科。而屡屡挂科又令沐夕丧失信心,不敢面对,一直逃避学业,形成了恶性循环。

得知孩子挂科,沐夕的父母发现孩子出现了以上行为、心理问题后,并未消极对待,他们虽然内心焦虑,但积极通过网络学习精神心理知识,通过大量查询最终找到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在不断阅读专业文章中高度认同我们对于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碍的诊疗,同时父母俩不断自我反省及提升。这对沐夕的病情有很大帮助,亲子关系也得以缓和,沐夕的不少创伤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修复。

在这一点上,沐夕父母的心态和做法值得所有患者父母学习!

虽然沐夕挂科的情况要比张通严重得多,但在我们诊疗的患者中,其病情属于轻度的,但其关键的问题在于缺乏人生目标和逆商低。在面诊中,我就这方面进行了简单的心理干预,令他对未来有清晰的规划,其父母也能免于恐惧,减少焦虑!

在临床心理干预中,对于大学生,我特别重视“人生规划”,因为这是大学阶段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若能够明确而坚定,产生的动力是巨大的。2年前,我的一名校友师姐向我求助,苦恼其儿子面临大学毕业却多门课挂科,儿子情绪低落,非常迷茫,可能拿毕业证困难很大!

于是,我利用2小时进行了深入沟通,先找到了他儿子的心理问题根源,做了简单分析;更重要的是深入与他探讨了他的人生规划,并通过简单自我分享让他明白实现人生目标切实可行的路线图。

本来,我以为他还需要继续接受进一步的心理干预,解决学习障碍。不料,校友的儿子回去之后变化很大,半年之内挂科科目都在补考时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令校友和我都大吃一惊!后来校友给我反馈,那次交谈以后,他恍然大悟,颇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慨,人生目标确定了,学习动力极强。

我与校友的聊天记录

这件事情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对于有学习障碍的大学生而言,他们通常表现为在学业上不断碰壁,对未来十分迷茫,情绪低落,甚至患有轻中度抑郁症。

但他们在深入理解自己陷入困境的原因,并在父母的理解及帮助下,得以初步解决后,一旦有了明确的人生目标,有了清晰的路线图,就可能会迸发出强烈的学习动力,整个人的心态、行动和精神面貌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个体化的人生规划格外重要。

希望这篇面诊手记能够对父母们有所启发,面对孩子挂科或遇到学习上的挫折时,一定不能责骂孩子,而应协助孩子找到问题的根源,寻求老师及同学的帮助,令孩子成功渡过难关。若处理得当,这段经历也许能成为孩子的人生财富!

——何日辉


(下文作者:何日辉助理Chris)

今天分享的这个面诊案例,颇具代表性。

在面诊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类型的父母,提起孩子的既往病史,列举的事事详尽,谈到孩子的目前状况,介绍的事无巨细,最后总结时,或试探、或疑虑或笃定地给孩子“下诊断”。

“何主任,我认为这孩子就是游戏成瘾!”

“他这种行为就是强迫症,您说是不是?”

“看了您的文章,我认为造成孩子现状的主因就是我们父母……”

可怜天下父母心!

“久病成医”的父母将心疼和自责不断的叠加,孩子的问题还没处理好,陪同治疗的父母们已经是“半个病人”了。父母因为爱而付出,孩子感受到的是却是内心的孤独、痛苦。

要让这种“盲目的爱”变成“觉悟的爱”,究竟有多难?

我们见到沐夕时,他正在翻看《伯恩斯新情绪疗法》这本书。

这是一位身高接近一米九的小伙子,在沈阳某高校就读,和他一同前来的父母有些局促,尤其是沐夕的妈妈,焦虑情绪满满。

父母开始介绍既往病史的时候,沐夕没有选择回避,只是看起来有点不安。

沐夕的妈妈告诉我们,沐夕现在正处于大四延期毕业补休学分的关键阶段,可孩子沉迷于网游,每天平均上网的时间超过十个小时,而且有学习障碍、情绪障碍等多重问题,她深入地讲解了她所了解的情况和自己的分析。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何主任,您的文章我都仔细阅读过,对照那些症状,我觉得我的孩子就是网络游戏成瘾!”讲到孩子每天玩游戏的时间超过十个小时,沐夕妈妈还特地双手十指交叉比划了一下。

“沐夕妈妈,我必须要打断您一下!”何主任果断出言制止。

“首先,您不是精神科医生,其次,你们父母介绍既往病史这个环节,是为了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孩子的原生家庭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再者说,沐夕还没有跟我进行沟通,就被自己妈妈贴了标签,这是不合适的,即便他是你的儿子,您作为妈妈也不能给孩子'下诊断’,这是非常不妥的!”

看着沐夕妈妈脸色微微泛红,何主任笑着补充:

“不过,来我们这里面诊的好多家长,也都有您这个问题,说明您对于孩子的情况还是非常上心并且仔细分析的,沐夕,你妈妈是不是把注意力都放在你身上了?”

一直低着头的沐夕望了望父母,看着何主任轻轻点了一下头。

“爸爸有什么要补充的?”何主任问。

沐夕爸爸说,他关注我们晴日心身医疗的微信公众号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对我们机构基于多学科诊疗模式(MDT)以及多年临床经验提出的诊疗思路非常认同。

“孩子妈妈曾经去上海一家非常权威医院挂了精神科的专家号,可平均3至5分钟一个人的诊疗速度,简单问问几句就给下诊断,开药、让回家吃药,我们实在是接受不了!心病还须心药医啊!”

沐夕父母的治疗目标很明确,解决沐夕的问题,尽快让他的生活回归正轨,完成大学学业。

与高大壮实的外形不同,沐夕是一个语气很温柔的男孩,当他独自面对我们时,之前与父母同处时的不安反而消失不见了。

沐夕说,自己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但爸爸的工作较忙,自己与妈妈相处的时间更多。妈妈是一个非常要强的人,有时会把工作中的坏情绪带回家,结果自己就成了“出气筒”,妈妈对他的学习成绩很看重,但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久而久之,沐夕开始讨厌呆在家里,喜欢跑出去玩儿或者偷偷去网吧打游戏,玩累了他宁可在外边随便找个地方发呆都不愿意回家好好休息。

“那在你的记忆中,有没有哪些或者是哪一件事情是你与妈妈冲突得比较厉害的,你一直忘不掉的?” 何主任问。

“有是有的,但我现在觉得我妈妈当时也是为了我好,她也挺不容易的,我能理解,现在想起来也不会记恨或者难受什么的,其实过去的就过去了!”沐夕平静的说道。

“那学校方面呢?你当初为什么会选择现在的专业?又是什么原因你会挂了那么多科?”

“其实我是一个很懒的人,报考大学选择专业的时候,我顺从了父母的建议,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而是选择了就业前景比较好,容易安排工作的专业就读。您也知道的,大学的专业考试,有的时候是那种心照不宣的近乎于开卷考试,可能是因为我的学号在前面吧,结果每次考试排座位,我基本都是在第一排,就在监考老师眼皮子底下,一是自己不敢抄,二来也抄不到他人的,结果那个学期我就一下子挂了好几门课程,开学补考,我准备的不充分也没考过,我就想着,反正已经挂科了,继续上课又有什么用,干脆不来上了……就这样恶性循环,差了60多个学分没有完成,搞成现在这个状态!”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我也知道自己这样下去是不行的,学校给了延期毕业之后的这一年,我有用心去学习,在我的朋友的帮助和辅导下,我这个学期完成了20多个学分的补修,而且这些都是最难的课程,剩下的40多个学分,我也有计划逐步的完成,只是我妈的确太焦虑了,而我自己也没有关于未来的计划,我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沐夕挠了挠头,不好意思的笑了。

“小伙子,在刚才咱们俩的沟通过程中,有一点你确实判断的非常准确,你的人生规划、职业规划都是“零”,对于你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这是不应该的事情!再简单点说,咱们大学毕业了干点啥,你心里都没谱,是吧?” 何主任问。

“何主任,其实我有想过考研,我对土木工程设计这方面特别感兴趣,但就我现在的状态来说,本科顺利毕业我都不敢百分百打包票,更何况考研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我也很犹豫,而我父母希望我毕业后考当地的公务员,我虽然不喜欢,但也不知道如何选择……” 沐夕的声音越说越低。

“我在心理干预中涉及人生规划时,会经常提到我创立的'五环理论’,简单来说,就是你在寻找自己的发展方向的时候,要找你感兴趣的、力所能及的、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符合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由团队合作完成、共同成长的发展定位或是发展目标。所以,实际上,你是可以根据这个五环理论考虑一下自己的人生目标,比如先考研。至于现在你面对的困难实际并不可怕,我觉得,沐夕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加上同学和朋友的帮助,就能完成20多个学分的补修,这是很值得自我肯定的一件事情。”何主任稍稍提高了音量,简单分享了自己通过2h心理干预让一个挂科5门面临延迟毕业并陷入抑郁的大学生迅速调整好状态,最终顺利毕业的案例。然后,何主任分享了自己通过跨学科整合,逐步找到自己人生的目标,而一直为其奋斗不止的心路历程。

“当下最重要的是,沐夕你要去发掘自己的价值,找到人生目标,从内心去接受并肯定自己,这是很关键的第一步,这样,你才能有奋斗的动力。想当初我考复旦大学的研究生也是本科毕业时就设定了考研的目标,工作并准备了三年的时间,一举成功!所以设定人生目标很重要,当然实现的路径并非只有直线!其实,人生那么长,暂时的失意、打击甚至失败都只是过程,并不是结果;世事的好坏不是绝对的,关键在于积极应对的方法和心态。如果应对得当,懂得转化,坏事也能变成好事,成为宝贵的人生财富!”

沐夕很腼腆的笑了,眼睛一直盯着何主任看。

“何主任,其实我自己喜欢玩游戏的最主要原因,是我通过游戏认识了一批好朋友,他们很讲义气,里面也有学习成绩拔尖的学霸,我补修学分这些朋友也没少给我补课,并不像我妈妈认为的,我没有自己的社交圈!”面诊时间过半,沐夕也打开了话匣子,与何主任深入交流起来。

“现在我们把你父母请回来,我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怎么样?”时间过得很快,面诊时间快要到了,得到沐夕的肯定后,我们把他的父母请回了面诊区。

“我刚和沐夕聊得很透,那我就有话直说,咱们不绕弯儿!”何主任说。

何主任首先从精神病学以及多学科诊疗模式(MDT)角度,分别对沐夕的诊断做了分析,并指出如果治疗不当尤其是父母将沐夕送到戒网瘾学校甚至类似于临沂四院杨永信戒网瘾中心等地方,可能给沐夕带来的二次伤害,甚至最终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面临周围人而“被精神病”的严重后果。尤其对于沐夕妈妈认为的孩子网络游戏成瘾这个问题,何主任深入分析,沐夕确实存在手机使用时间过长,沉迷网络游戏的状况,但这只是表象,最主要的原因则是家庭教育不足和亲子关系的不畅。

沐夕的父母认为给了孩子满满的关爱,帮孩子规划甚至安排好人生的大方向,可他们恰恰忽略了沐夕内心真正的需求!妈妈一味的打骂教育,让沐夕内心的抵触情绪不断加大,爸爸长期的教育缺位,又使得沐夕没有可倾诉苦恼可引导方向的长辈,导致后来他遇到问题时,只能选择自行消化,这就为日后沐夕读大学遇到挫折时选择自暴自弃埋下了隐患。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何主任深入分析了沐夕上大学后出现精神心理障碍的心理过程,并指出来,现在沐夕并不需要精神科药物治疗,也不需要普通的心理咨询,反而需要的是父母降低焦虑、免于恐惧,陪伴他支持他,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让他以更好地学习状态拿到后续的学分,并针对这一点,又重点讲解了一些对策。

“毫无疑问,你们是非常爱孩子的,但是你们没有意识到,这种爱是盲目的!你们认为满足沐夕的要求并帮他安排好一切就是爱,但沐夕感受到的却是内心的孤独和痛苦,所以孩子就渐渐出现了心理和行为问题!另外,在关于沐夕的人生方向方面,我能理解你们求稳的心态,想让孩子留在身边,考个公务员、早九晚五、旱涝保丰收、过过自己的小日子,但你们要的是不是就是沐夕想为之奋斗的呢?要考虑一下沐夕根据自己的兴趣甚至我提出的五环理论而确定下来的人生目标,比如考研,让沐夕趁着年轻去尝试奋斗一下,否则,如果完全按照你们的意愿选择人生的方向,在遇到不顺尤其是人到中年与曾经熟悉的人相比感到落魄的时候,他可能会变得抑郁甚至破罐子破摔,并将责任推卸给你们。所以我要说,不要让孩子成为父母盲目的爱的牺牲品!”

“当然,将对孩子'盲目的爱’转化为'觉悟的爱’,这是一个知易行难的过程,好的方面是,沐夕你的爸爸妈妈已经有了这种认识,开始有意识的改变和提升,而且沐夕你要清楚,爸爸妈妈对于你的爱虽然盲目,但不至于到愚昧的程度,没有因为感觉你是网瘾就强制把你送到类似于杨永信的机构,所以,你也要感到庆幸;但对于沐夕的爸爸妈妈而言,我还是要强调,你们做父母的现在一定要降低焦虑、免于恐惧,多给沐夕耐心的陪伴与支持!一步步设定计划和目标,只要沐夕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哪怕是很小的一点进步,爸爸妈妈也要及时给予鼓励!真正的理解、尊重、认可孩子”何主任补充道。

“另外对于沐夕来说,你要在学会自我肯定的基础上,要培养自我反省的能力,同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逆商,遇到困难时,不是知难而退,而是越挫越勇,直面挑战,逆流而上。如果能够做到这些,实际上,大学挂科延迟毕业这件事情,反而成了人生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把家庭的问题以及沐夕自己的不足暴露无遗,面对并解决了,人生目标明确了,路线图清晰了,得到父母的理解并认可,一路打拼下来,积极努力,顺其自然!这样的人生,才更有意义!”

【写在最后】

根据沐夕的面诊情况,何主任建议他们进行自我调整即可,如果做的好,形成良性循环,并不需要接受深度心理干预。

这个面诊令我印象深刻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沐夕妈妈对于我们机构和现行诊疗技术的了解程度,用“了若指掌”毫不为过!在如此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面诊过程中,何主任省略了很多自我介绍时间,更加深入的了解沐夕的成长环境、原生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并加以整合分析,快速做出判断!也正是因为事先做足功课,何主任在做出判断沐夕并不需要接受精神科药物治疗和深度心理干预后,利用剩下的面诊时间,针对康复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高效的心理干预,消除了父母的恐惧,而且当何主任给出相应的建议时,沐夕的妈妈能够迅速的反馈疑惑,第一时间获得回复,非常高效!

二是沐夕妈妈在面诊中给孩子“下诊断”的过程,佐证了何主任常说的,孩子的问题还没处理好,陪同治疗的父母们已经是“半个病人”了。知易行难,降低焦虑、免于恐惧,爱从“盲目”到“觉悟”,不仅需要耐心、恒心、关心,更重要的是细心与信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