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从组块教学反观单元整体教学”

“组块教学”是薛法根老师最近些年一直在研究的课题。这次学习是我第一次从课到沙龙接近组块教学。所以,开始在看的时候是有些迷糊的。
看完课之后 ,学习了后面的沙龙,尤其是薛法根老师提出的与组块教学相关的几个问题,对于我这种初次接触的人很有思维导向性。
组块教学要解决什么问题?能解决什么问题?
组块教学提出了什么观点?组块教学对语文的理解,对教学的理解和另外的有什么不一样?
组块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具体实践的方法策略?
关于这三组问题,在这次学习中,我并未找到理解的点。所以,下单买了薛法根老师的书《为言语智能而教》。希望在看了书之后,再回过来看这个学习材料,能窥见妙处。
今天就着重说说我特别有感触的一些地方吧!
一、解读文本很重要
薛老师提问现场老师:《巨人的花园》这篇文章到底在写什么呢?
这篇文章,四年级的孩子读个一两遍,都能读懂文章写了什么?可是,这篇文章到底在写什么?老师能不能说出来?
如果老师没有读懂,那么,我们的课堂也将会是浮于表面。这种感觉就像是薛老师所举的课堂最后提问的改动是一样的。把“你觉得孩子们像什么呢?”改为“你觉得孩子们是什么?”
一字之差,带领孩子的思维深度就有差别,值得细细去品。
二、提问不要太泛
薛老师说,老师们在课堂上往往会提一些问题来把自己的脖子给勒住。
比如: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想象哪里奇妙了?同学们,这个神话故事神在哪里?
这样的问题,我也时时在用,尤其是自己都说不清楚的时候最喜欢用。就像他说的,老师们想不清楚的时候,就题这个问题,看学生回答能给自己什么启发。
这样的小技俩就会使教学目标达成的路径发生变化,甚至达成不了教学目标。
怎么改进这类提问,薛老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读巨人把孩子放到树上后,花园发生变化的句子。提问:这里奇妙在哪里呀?
改进:同样读句子后,提问:你来说说,花园会发生什么变化?
让学生参与到创作中来,感受奇妙,创造奇妙。重点是创造奇妙(言语智能)的潜移默化。
三、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内容把握的视角
一直以来,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内容到底怎么确定,是大家都头疼的一件事情,大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之势。
有的把课文梳理一遍,结束;有的围绕课文中的一个点,无限制地展开;有的抓住一个形式上的点,带着学生模仿练习。
薛老师提出了自己的角度和视角:
1.文本内容,思想内容
2.文本的语言表达形式。作者怎么写的,他为什么要这么写?学生可以怎么写?
3.文本的结构是什么?
在备课的时候对这些问题都有进行考量,一定是会帮助教师在围绕语文要素展开教学时提供最优化的教学内容。
今天的学习,只是外行看了热闹,期待阅读书之后,再来看这些内容,自己能够有所提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