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译文及赏析

  作者: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注解

  1、本以两句:古人误以为蝉是餐风饮露的。这里是说,既欲栖高处,自难以饱腹,虽带恨声,实也徒然。

  2、一树句:意谓蝉虽哀鸣,树却自呈苍润,像是无情相待。实是隐喻受人冷落。

  3、薄宦:官卑职微。

  4、梗犹泛:这里是自伤沦落意。

  5、芜已平:荒芜到了没胫地步。

  译文

  你栖身高枝之上才难以饱腹;

  你虽含恨哀鸣徒然白费神劲。

  五更以后疏落之声几近断绝。

  大树依然苍翠却无丝毫同情,

  我官职卑下象桃梗漂流不定,

  家园早已荒芜杂草埋没脚胫。

  烦劳你的鸣叫我得借以自警,

  我也举家操守象你高洁不佞。

  赏析

  这首诗借咏蝉以喻自身的高洁。前半首闻蝉而兴,重在咏蝉;它餐风饮露,居高清雅,然而声嘶力竭地鸣叫,却难求一饱。后半首直抒己意,他乡薄宦,梗枝漂流,故园荒芜,胡不归去?因而闻蝉以自警,同病相怜。全诗层层深入阐发主题:“高难饱”,鸣“徒劳”,声“欲断”,树“无情”,怨之深,恨之重,一目了然。实属“咏物”佳绝。

《蝉》译文及赏析2

  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注释

  ①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②凄切:凄凉急促。

  ③骤雨:急猛的阵雨。

  ④都门:国都之门。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⑤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⑥无绪:没有情绪。

  ⑦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⑧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⑨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⑩暮霭:傍晚的云雾。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样子。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暮霭沈沈(沉沉)楚天阔: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今宵:今夜。

  经年:年复一年。

  纵:即使。风情:情意。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情:一作“流”。

  更:一作“待”。

  赏析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是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全词如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词的上片,起首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写离别时候的景物,不但点明了地点和节序,也渲染了离别时的气氛。据《礼记月令》中说“孟秋之月,寒蝉鸣。”可见这首词所表现的时间大约农历七月。但要特别注意词人在其中运用了“凄切”一词,不但表现出气候特征,更为主要的是融情入景,渲染了别离的凄清氛围。“对长亭晚”一句,暗寓别意。“长亭”或“短亭”是在古代是送别的`地方。有一首歌叫《送别》,其中说道:“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因而,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长亭”(“短亭”)往往借指别离或送别。“骤雨初歇”,这里,不但表现了别离的情感深长,也暗示了离去时间的到来。在古代诗歌中,以“水”喻情,情意不尽;以“雨”寓情,缠缠绵绵。特别是一个“歇”字,可以说似如重锤击打在别离人的心上。因为雨歇了,离别的时候真的来了。此时此刻在别离人的心中,真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况味。接着写道:“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都门帐饮”出自江淹《别赋》中的“帐饮东都,送客金谷”。意思是说,词人的情人在都门外长亭里摆了酒筵给他送别,然而词人面对美酒佳肴,却毫无兴致。“留恋处、兰舟催发”,在这短短两句,仅七个字中,词人运用了极为精炼的语言大笔刻画兰舟上的人不停的催着出发与情人间留恋情浓。其中,一个“恋”和一个“催”,在一缓一急对比中,揭示了情人之间依依不舍、缠缠绵绵的深沉情感。面对如此景况,情人之间“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此时啊,真是“相视无言,欲语泪先流”的悲凄。面对自己的情人,在即将分离之时,词人“凝噎”了,然而却“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里是词人的内心独白。词人想到,这一离别,这一去,词人自感去路茫茫,道路远长,何时与情人再相见。我们可以从这里感受到词人酸楚之感油然而上,别离之愁涌上心头。

  上片正面话别,下片先宕开一笔,先作泛论,从一般到个别,由人及己。词人写道:“多情自古伤离别。”是啊,自古以来,人们都是伤离惜别。这一句也许是词人的对自己的宽慰,也许是对情人的安慰。接着的“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中用“更那堪”,不但说明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而且在“寓情于景”中更加强了感情的色彩。在中国古代诗歌文化中,伤春悲秋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主题,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之一。因为,“秋风扫落叶”、“秋凉”的气候与人的暮年或者凄凉寂寞的生活有着“异质同构”的关系。“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三句本是想象,想象离别之后,酒醒之时,眼看到的确实是习习秋风吹拂杨柳,一弯残月梢头。可以说,词人描绘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接着“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里,词人直接进入了情感的抒发,表明了到那时,他们相聚之后,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分别之后,真有良辰好景,也没有欣赏“良辰好景”的雅致,只能有触景生情的忧愁。因此,“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里,词人用问句收束全词,不但引发读者的注意,而且含蓄蕴藉,真有“情归何处”无人会,或者不便说出埋心底的绵绵愁绪。可以说,这样结尾,更增强了词作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含蓄美。 总之,作者柳永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离情别绪的感受,通过具有画面性的境界表现出来,意与境会,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不但使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并茂,而且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难怪柳永这首《雨霖铃寒蝉凄切》成为了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0)

相关推荐

  • 名篇名诵 | 吕中咏诵柳永《雨霖铃》

    https://www.ximalaya.com/lvyou/23194637/180285791 演唱:邓丽君 作曲:何少英 朗诵:吕中  雷声 撰文/制作:雷声 深秋. 傍晚. 渡口. 京都汴梁郊 ...

  • 文学欣赏•《冷落清秋伤离别 融情入景含深情》文/陈全喜

    冷落清秋伤离别 融情入景含深情 --品读柳永词<雨霖铃> 文/陈全喜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 《折桂令·春情》翻译赏析

    折桂令·春情 徐再思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折桂令字词解释: ⑴馀香:自己就像一丝香 ...

  • 徐再思《折桂令·春情》译文及赏析

    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馀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参考译文] 生下来以后还 ...

  • 《折桂令·春情》译文及赏析

    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馀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参考译文 生下来以后还不会 ...

  • 《折桂令春情》翻译及赏析

    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馀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参考译文] 生下来以后还 ...

  • 苏轼《前赤壁赋》全文、译文及赏析

    <前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 ...

  • 《孔庙桧·〔明〕张岱》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明]张岱 己巳,至曲阜谒孔庙,买门者门以入.宫墙上有楼耸出,匾曰"梁山伯祝英台读书处",骇异之.进仪门,看孔子手植桧.桧历周.秦.汉.晋几千年,至晋怀帝永嘉三年而枯:枯三百有九年 ...

  • 国学经典著作·儒家学说经典论著《中庸》全文及译文敬请赏析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儒家学说经典论著.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最终和<大 ...

  • 《元曲精选大全集》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元曲,或称元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戏曲艺术,为散曲和杂剧的合称.相对于明传奇(南曲),后世又将元曲称为北曲.元曲与宋词及唐诗.汉赋并称. 广义的曲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入乐的乐曲,如汉大曲.唐宋大曲.民间小 ...

  • 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译文、赏析:千古名篇,人生必读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史称"宋朝第一人". <岳阳楼记>是一篇为重修岳阳楼写的记.由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 ...

  •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译文与赏析

    [原文]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出处] <老子·第六十四章>. [译文] 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的幼芽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一筐的土筑起来 ...